賄賂科學家讓脂肪做「替罪羊」,製糖業這50年來都作了什麼惡?
現代商業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營銷,他們用盡手段就是為了讓你盡量多購買商品。
然而,除了讓你掏空錢包外,有些廣告甚至還能掏空你的健康。
曾經有幾十年時間,煙草公司一直在宣傳著「吸煙無害論」。
不曾想,如今的製糖業也同樣走上了這樣的道路。
只是,製糖業的陰謀被揭露,比煙草業要遲得多。
直到2016年,關於製糖業如何操縱科學結果的真相才漸漸浮出水面。
雖然只有冰山一角,但其揭露的事實已讓所有人震怒。
通過大量內部審查報告發現,原來在過去50年里,製糖業一直在用金錢買通權威科學家為其背書,歪曲有關糖、脂肪和臟病的研究。
而這出世紀學術造假大案,也把營養學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帶偏了數十年。
無數相信這些科學建議的群眾,都受到了無法估量的潛在傷害,包括我們的每一個人。
要捋清前因後果,還得將時間線拉回1955年。
這一年,美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心臟病發作,還導致了連續6周無法履行總統職責。
其中從上個世紀初起,美國心臟病發病率就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攀升。
到1950年代,心臟病更成了健康的頭號殺手。
而總統這一病,也將大眾對心臟病的關注推向了頂峰。
人們迫切地想知道,究竟是什麼導致了心血管疾病呈噴井式的爆發。
一時間,全世界的科學家都鼓足了勁,想要探明這心臟病的起因。
當時在科學界,就有兩個重點懷疑對象,一是脂肪,二是糖類。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製糖業自然是終日提心弔膽,生怕科學家提出一絲對糖不利的觀點。
那該怎麼辦呢?找科學家。
只要趕在查明真相之前捷足先登,利用自己的財力插手科研,或許能使糖類脫罪。
當時的糖業研究基金會(Suger Research Foundation),很快就找到那位願意為製糖業站台的科學家。
安塞·基斯(Ancel Keys)是明尼蘇達大學的教授,二戰時期就曾開發出一種體積小但熱量卻高達12000千卡的行軍盒,也算小有名氣。
更重要的是,早在1945年他就曾與糖業研究基金會合作過了。
糖業研究基金會成立後的第一筆資金(36000美元),就撥給了基斯,項目是研究糖在食物中的重要代謝作用。
不過,這次針對心血管病的研究,製糖業想採取的策略可與以往不同——不光要將誘因與糖類撇清關係,還要直接甩鍋給脂肪,免除後顧之憂。
1958年,基斯就提出了那個著名的「脂肪假說」,宣稱脂肪就是導致心臟病的元兇。
隨後,他更開展了一項研究,以調查脂肪攝入量與心臟病發病率之間的關係。
這個大型的跨國流行病學研究也被取名為「七國研究」。
經過幾年的追蹤調查,基斯發現這七個國家的飽和脂肪攝入量,與心臟病的發病率呈現出了正相關的關係。
由此,他也得出心臟病的罪魁禍首是脂肪的結論。
這個結論一提出,就像給了那些害怕心臟病的美國人一支強心劑。
畢竟已查明了某一成分,預防心臟病的事情也就指日可待了。
但事實上,基斯的這個研究哪裡是什麼「7國研究」,分明就是「22國研究」。
因為最開始的調查中,基斯的對象可包含了整整22個國家。
最後為什麼會變成「7國」?
原來是其他15國的數據並不符合基斯的假說,統統被他人為篩選掉了。
更為過分的是,就算是被挑選中的這七國的樣本中,基斯也只挑選了那部分對自己有利的數據進行分析。
雖說這已是妥妥的學術造假,但不得不說,基斯的這個策略是成功的。
所有人一下子就把關注點從糖類身上移開,脂肪幾乎成了萬惡之源。
很快,基斯的「脂肪假說」就被公共衛生部門採納,並推出美國歷史上第一份膳食指南,建議公眾盡量避免飽和脂肪的攝入。
而基斯本人,也一躍成為首屈一指的營養學家,甚至還登上了1961年的時代雜誌封面。
在之後的十年里,他也一直公開為糖類站台,並反對一切對製糖業不利的觀點。
當時,與基斯針鋒相對的是那位的孤獨先知——英國的首席營養學家約翰·尤德金(John Yudkin)。
他在關注心臟病數據時也發現,心臟病的發病率與糖類消費量的相關性比脂肪的要高。
例如在一些比較富裕的國家,有證據表明糖和添加糖的食物,與一些疾病如肥胖、齲齒、糖尿病、心肌梗死等相關。
由此,他便提出了與「脂肪假說」相異的「糖假說」。
1972年,他更是出版了一本名為《Pure,White and Deadly》的書籍,專門講述糖類的危害。
在這種情況下,挺糖派的代表基斯則利用自己不斷積攢的公信力,對尤德金進行了長達十幾年的攻擊。
他不但公開稱尤德金的理論為一派胡言,甚至還反咬一口,指控尤德金本人是在為肉製品和奶製品推銷產品。
在這種似是而非的學術爭論中,總是聲音大的一方能贏得支持。
之所以說「似是而非」,是因為到目前為止,糖或脂肪的攝入對冠心病的影響在科學界並沒有達成共識(絕大多數衛生領域的權威機構認為,兩者都是極其關鍵的因素)。
性格含蓄內斂的尤德金,自然是比不上基斯的能言善辯。
孤立無援的尤德金,在現實生活中更受到了製糖業利益相關的排擠。
如組織的會議被贊助商取消、不再被學術會議邀請,甚至連學術雜誌都拒絕發表他的文章。
他本人也被製糖局批評為「太過感情用事」,他的書更是被喻為「科幻小說」。
到上世紀70年代末,尤德金幾乎可以用名譽掃地來形容。
其實被製糖業巨額資金誘惑的科學家,可不止基斯一個。
在1965年,三位哈佛教授就獲得了來自糖業研究基金的每人6500美元(相當於現在的4.9萬美元),負責撰寫一篇綜述文章。
當時的製糖業想得可謂周到,不但安排了相關的項目,甚至連引用的研究都已精心挑選好了。
其宗旨就是極力弱化糖類與心血管疾病的聯繫,並儘力將「屎盤子」扣在飽和脂肪酸頭上。
在該論文最終刊發前,糖業研究基金會更是做了不止一次的審核。
隨後的1967年,世界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就刊登了這篇由三位哈佛教授寫的「科學軟文」。
這三位哈佛教授中,有兩位就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其中一位是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的創始人Frederick Stare,曾推動過規律運動、氟化水等公共衛生策略。
而另一位則是D.Mark Hegsted,後來更是擔任了美國農業部人類營養部的行政官。
前文提到的,根據基斯「脂肪假說」制定的美國第一份膳食指南,就是由他起草的。
這版指南中雖提到了不要吃太多糖,但都是出自「吃糖會導致齲齒」等輕描淡抹的理由,並隻字未提及其對心臟病的影響。
直到2016年,相關的醜聞才被 JAMA Internal Medicine 雜誌所披露。
彼時,這幾位沒有職業操守的教授已經駕鶴西去多年了。
不過更讓人震怒的,還在後頭。
2017年11月21日,PLOS Biology雜誌的一篇文章,就揭秘了另一個黑暗內幕。
原來製糖業不但甩鍋給脂肪,甚至還刻意隱瞞了糖可能引發心臟病和癌症的研究。
根據糖研究基金會的內幕文件顯示,1968年他們曾資助過一項代號為259的動物實驗研究,想看看糖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到底有多大。
實驗時,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醫學教授斯坦頓·格蘭茲(Stanton Glantz)就已發現,大量攝入糖會影響腸道中的菌群,進而提高甘油三酯水平。
這種血脂成分的升高,可以增加人體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此外,在一組高蔗糖對比高澱粉餵食的小鼠試驗中,餵食蔗糖的小鼠尿液中的β-葡糖醛酸酶水平就明顯增高。
而這種酶,在當時就已經被認為與膀胱癌存在潛在的聯繫了。
換句話說就是,如果繼續追查下去可能會發現蔗糖是致癌物。
那麼這次製糖業是怎麼化解危機的?
得知消息的糖研究基金會,馬上就終止了整個259項目的資助。
而研究員也因沒獲得研究所需的剩餘12周資金,整個項目陷入停滯。
這些令人不安的研究結果很快被雪藏,從未向世人公布。
不過,以上所說的全部,或者只是製糖業操縱大眾的冰山一角罷了。
在製糖業的操控下,脂肪就被塑造成了心血管疾病的完美罪魁禍首,糖不佔主要責任。
到80年代已經少有科學家認為糖類添加是冠心病的一大誘因了。
而美國人也在這第一份膳食指南的錯誤指導下,開始了低脂生活。
然而人的胃口總是難以控制的,飽和脂肪攝入變低了,反而會導致攝入更多的糖分。
而那些被要求「低脂」的食品,為了不讓口感變差,也必須額外加入更多的糖來彌補缺失的口感。
其實說是低脂生活,倒不如是低脂高糖生活。
有數據顯示,從1965年到2011年,美國人減少了25%的脂肪攝入。
但美國人變健康了嗎?事實上並沒有。
說的好聽點,是這份膳食指南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而說得難聽點,就是這份膳食指南不知道扼殺了多少人的健康。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肥胖率和糖尿病率像坐上了火箭,節節攀升。
此外,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就被稱為健康頭號殺手的心臟病,依然是國民第一致死原因,並沒有得到任何的緩解。
直到2016年,最新版的美國居民膳食指南才開始建議,每日的添加糖攝入量應控制在25克以下,而不單單是著眼於控制脂肪的攝入。
25克糖是什麼概念?隨便一瓶可樂就已經超標。
在歷史上,商業試圖造假科學意見來操縱大眾的齷齪事並不鮮見。
如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煙草業力證的香煙無害論,也是直到1994年才得以曝光。
但那時香煙已層層滲透進社會,人們很難消除其歷史影響。
早在幾十年前,我們就已知道香煙致癌了,但現在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擺脫香煙。
只要提起香煙的危害,那句「趕緊抽根煙壓壓驚」就總是要出來露面,甚至還成了金句。
歷史總是在重演,現在煙草的影響還未消去,我們又要跟製糖業營造的政策餘波對抗。
過去,製糖業造成的潛在健康傷害已經無法估量。
未來,誰也不知道需要多少年,糖的人畜無害形象才能徹底崩塌。
*參考資料
Sugar:A http://Timeline.sugarcoateddoc.com
Denise Minger.The Truth about Ancel Keys: We』er all got it wrong.2011.12.22
Ian Leslie.The sugar conspiracy.theguardian.com.2016.04.07
Sugar Industry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search:A Historical Analysis of Internal Industry Documents.JAMA Internal Medicine.2016.11
推薦閱讀:
※女性從商的必備條件?
※中國哪裡人最會做生意
※我們可以從郭敬明身上學到什麼?
※春節閑話:談生意為什麼要去夜總會?
※洪江寶慶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