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們,別再問我***萬推薦什麼車了
「兄dei,我有***萬預算打算買車,你給推薦一下?」
這可能是入行以來,被問到次數的最多問題。
每次看著朋友虔誠的眼神問出類似問題,我的表情是這樣的。
不是小編不肯幫忙,這麼宏觀的問題,實在愛莫能助。
就好比我問你:我身高一米七,適合找什麼樣的媳婦,請給推薦一下。
再次小編簡單梳理一下,把這些問題思考清楚,在做伸手黨也不遲。
1. 有沒有想清楚自己的預算?
以20萬為例,你所謂的20萬推薦什麼車,是廠家指導價?優惠終端價?包含牌照價格?還是包括購置稅、手續費、保險後的總費用?
尤其是在上海,動輒8萬+的一張牌照,且不論是否人品爆發能在近期內拍牌成功,這8萬元人民幣的差距就是從A級到B級的區別。朗逸+8萬秒變帕薩特。
所以,首先要將自己的預算構成考慮清楚,以便精準選車範圍。
2. 購車需求是什麼?
單身汪撩妹神器?鋼炮自嗨族?普通家用?還是對非鋪裝路面和越野能力有一定需求?
換而言之,三廂?兩廂?鋼炮?或者MPV、SUV?都是你在開尊口之前需要確定好的。
3. 去除刻板印象
很多人對汽車品牌有著一些先入為主的想法:比如日系皮薄肉少;美國車油老虎;賓士留給司機開;寶馬暴發戶;奧迪、帕薩特官車;國產車抄襲+一無是處;D絲三寶等等。
每個車企的產品都在更新迭代,五年前的技術與今天不可同日而語,更何況你們被灌輸的可能都是上一輩人留下的印象。
作為汽車編輯,入行以來接受的汽車信息自然比普通小白多一些,但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了解市面上每一款產品。看過、摸過、試駕過才可能在該車的最基礎層面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小編的原則是:沒有親身體驗過的車不作評價,哪怕是雲寫稿時從各大網站上搜集過足夠全面的信息,都不免紙上談兵。
放下成見,說說我眼裡的汽車品牌。
作為家用日系始終是我首推對象,入門的卡羅拉和雷凌,尤其是雙擎版本,雖夠不上新能源補貼標準,但其出眾的燃油經濟性,不分高速還是擁堵,為車主節約每一滴燃油,誰用誰知道。
據媒體實測,雙擎版本擁堵+高速綜合油耗都可以控制在4L/100公里左右(不改變駕駛習慣,空調照常使用)。
但比起VW,日系家用車行車質感較為遜色,內飾設計、NVH、人機工程、底盤的慮震,都存在一定差距。
預算充足的小夥伴,我更願意推薦被歸入二線豪華品牌的雷克薩斯。因為性價比?我更看中車輛可靠性,更何況雷克薩斯燃油車4年10萬公里、混動車型6年15萬公里的保修保養政策,算下來這售後性價比也是杠杠的,而且不是每個車企都有這樣自信。
另外,日系車也並非皮薄肉少不安全,在車身覆蓋件的鋼板厚度確實不如德系、美系,關門聲也不如後者紮實。但這些都是錯覺,關於車輛的被動安全性,絕非車身覆蓋件鋼板的厚薄或者關門聲音可以判斷,車體結構的分布對碰撞時能量的吸收和化解才是王道。
打開網頁,查一下心儀車型在C-NCAP和E-NCAP的成績,只有在碰撞測試中才見分曉。
用事實說話,以上是部分日系品牌在2016-2017年E-NCAP取得的碰撞成績,其中斯巴魯、本田、豐田都不乏獲得五星的車型。
關於美系車油老虎的觀點也有失偏頗,撇開那些需要收取高額排量稅的大排量自吸車型,從別克到凱迪拉克,如今的產品優化已基本跟油老虎不沾邊,都可以做到同排量市場平均油耗水平;
而林肯,由於變速箱換擋邏輯的關係,油耗確實偏高(MKZ、MKC、MKX、領航員),但帶給駕駛者的是更為迅捷的動力響應,有得有失。
關於德系三強ABB,各具優勢,但個性鮮明。
熱衷於操控和駕駛樂趣的小夥伴,寶馬自然是優先選擇,前提是你能忍受其一成不變缺乏設計感的內飾,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駕駛上,BMW買的就是人車合一的駕駛感受。
而那台1.5T三缸發動機絕對是該被操控粉拒之門外的,即使你有再多的發動機獲獎光環,動力孱弱永遠是硬傷。
賓士的從C到E再到S級,同質化的外觀很容易被人混淆。在國內不斷攀升市場份額,很大程度源於其十分符合國人口味的優雅設計,包括外觀和內飾。
當然如今的「大奔」車主也不再執著於後排,很多都坐在駕駛位,穿梭於車流中,享受這份從容淡定。維修保養成本,也是這三者中最高的,難怪社會新聞層出不窮的賓士中網丟失。
賓士家族並非犧牲操控只追求舒適度,A級(尤其A260)的操控感受和動力表現都令人驚艷,絕不在寶馬1系之下,這也是鋼炮族們詢問時,我給出的最多答案。
奧迪可能是德系三強中外觀最保守,而內飾最激進的,同時也是在內飾設計以及人機工程上最出色的。學習成本極低的MMI系統、科技感十足的虛擬駕駛艙,其多樣化功能甚至可以替代掉中控屏(新TT和R8上就如此設計)。
另外,奧迪近年來在動力上的造詣令人瞠目,運動系S系列有著越級挑戰M-Power和AMG的能力,而賽道級別的RS系列更是將底盤與性能的結合推向極致。
保時捷,從設計、內飾、豪華性、可靠性都無可挑剔的品牌,在國內的銷量也印證了這一點。當然,為了實用性,最走量的還是Macan和卡宴。選擇保時捷的人,意味著必須有勇氣接受貴到離譜的定製選裝件。
另外,保時捷的精華還是那三個迷人的數字:911,無論基礎版還是最高階的911 GT2 RS,都是這個價位動力與操控的王者。
關於自主品牌,其實今年由於新能源的興起,很多在燃油發動機機上沒有突出表現的自主品牌紛紛走起了彎道超車之路,畢竟免去了動力總成的研發成本。
自主品牌也不乏出色的產品,例如吉利博瑞,榮威RX5,e950等,不遜於合資品牌的豪華內飾以及較為豐富的配置是產品賣點,動力總成和底盤調校也不再是短板。
一直以來,韓系車始終不在我的推薦名單內。與韓國影星一樣,擁有精緻的車體造型,而上手幾分鐘,不免有「繡花枕頭」之嫌。
以9代索納塔為例,流體雕塑的概念勾勒出動感十足的車體造型,然而發動機動力輸出、變速箱響應、底盤表現,與同價位德系、日系、美系車都不在一個層次上。
相同平台的起亞K5的表現自然也在意料之內。
最後,做個小小總結:
家用首推日系,省心省力開不壞,鋼板薄和安全性無關,混合動力版更佳;
預算足夠可以上雷克薩斯;
德系三強產品力差距不大,各具優勢,主要根據個人用車需求選購;
美系不再是高油耗的代表;
自主品牌進步有目共睹,不乏產品力出色、性價比高的車型;
韓國車還是一貫的中看不中用。
推薦閱讀:
※GT-R之父的名聲 怕是要毀在納智捷銳3手上
※你 眼中的38號車評中心?
※汽車銷售顧問最常用的話術和陷阱
※進口SUV有哪些?
※BBA互撕,二線豪車品牌只能幹瞪眼?雷克薩斯、凱迪拉克們表示不服!
TAG:汽車選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