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皆禍害」小組成立十年已「雪藏」,當初叛逆的80後如今怎麼樣了?

十年前,一個名為「父母皆禍害」的小組在豆瓣網成立。隨後的十年間,它成為了一個擁有十餘萬成員的網路小組,這是中國年輕子女與原生家庭代際矛盾第一次以如此撕裂的狀況展現在公眾視野之中,也是80後一代在互聯網時代展現的第一次集體叛逆。

十年後,這個小組已經進入「雪藏」狀態,當初那些「不聽老人言」的年輕人也早已四散,有的已經妥協,有的則仍在現實生活中繼續堅持著自己的選擇。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憤怒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兩代人之間更多的理解,以及對更好生活的不斷定義與堅持追逐。

文 | 李悅 柚子

編輯 | 金石

1

每當我加班到半夜回家,卸完妝已經精疲力盡,看著餐桌上堆滿的外賣盒又無力收拾的時候,常常會走神想,平行世界的另一個我,是不是選擇了聽父母的話留在廣東,過著有房有車有工作、有錢有閑有對象的逍遙生活?我允許自己羨慕她三十秒,然後閉上眼深呼吸入睡,畢竟第二天還要早起趕地鐵。

我爸是個非主流的父親,在廣東開公司做生意,但不喜歡兒子,只想要個女兒。據說當他得知我是個女孩時,高興地在我媽媽額頭上連親了三口。

但也正因為這樣,我從小被設定要成為一個粉嫩的小公主,記憶中父母和我說得最多的話是「不行」:女孩子不能穿短褲,不能學電吉他,不能晚回家,不能和男同學單獨吃飯……這些限制都被冠以保護的名義,我大多數時候也只好噘噘嘴,最終還是會乖乖聽他們的話。

我第一次產生想透口氣的想法,是上高中之後開始羨慕同學們結伴騎自行車回家。為了能學騎車,我找了好多理由,爸爸總是一口咬定路上車多不安全,媽媽在家做全職主婦就是為了能每天按時接送我上下學。最後我只好說自己體育不及格,騎自行車能鍛煉身體、提高成績他才勉強答應了。

第一次自己騎車回家那天,我緊張得兩隻手死死攥住車把,看到有人過馬路,距離四五米就狠狠捏剎車,一路上歪歪扭扭,但那種自己掌控方向和速度的感覺實在太爽了。回到小區樓下,我剛把車停穩,正準備衝進家門和媽媽炫耀自己有多麼瀟洒自如,一轉頭看到我爸開著車慢悠悠從後面拐進來,那一瞬間,我意識到他其實一路上都偷偷跟在我背後,我所有的開心全部變成懊惱,甚至覺得父母像水族館的飼養員,養我只是為了逗弄我看我的笑話,一股委屈感湧上來,我跑進房間鎖上門蒙著被子大哭了一場。

從那以後,我開始計劃逃離。高考時,我瞞著所有人去區教育局改了志願,違背父母讓我留在本地學法律的願望,到上海去學我感興趣的計算機。錄取通知書寄到家裡那天,我媽把我叫到房間,我做好了被她大罵一頓的心理準備,誰知她卻吞吞吐吐地問我是不是戀愛了。她無法理解為什麼一貫聽話的我突然想要自由,想來想去認為一定是被誰帶壞了,我只能無奈地笑笑。

堅持自己的選擇,代價是放棄依靠。

在我明確表示不會回廣東工作以後,認為我不知好歹的爸爸停止給我打生活費。我當時那個已經談妥、馬上要入職的工作偏偏在那時也出了問題,對方因為縮減招聘名額,單方面毀約。靠兼職的報酬交完一個季度的房租之後,我窮到連續吃了一個星期速食麵,每次泡麵要放滿滿一飯盒熱水,靠喝湯填飽肚子。

我媽心疼我,瞞著爸爸偷偷給我打過幾次錢,但我都原封不動給她打回去了,我知道,經濟獨立才是所有獨立的基礎。收到錢,我媽直接殺來了上海,在我十幾平米的出租屋床上坐著哭,問我為什麼放著好日子不過要出來受苦。她的崩潰真的讓我有點動搖,那是我唯一一次想,要不然就跟她回去吧。機票都買了,臨走前的一天晚上,我昏昏沉沉又夢到我想騎車我爸不讓,我偷偷躲在被子里哭,第二天醒來我就狠心告訴我媽我要留下,讓她一個人回去了。

工作這幾年,有過太多窘迫的時候了。連續一周加班每天睡不到五個小時,被上司指著鼻子罵沒見過我這麼蠢的人,勞累和委屈交替來襲,各種壓力時刻如影隨形。但正是因為熬過了這些時刻,我才知道了我是誰,那種堅持成為更好的自己的踏實感,是在襁褓中做我爸爸的小公主永遠體會不到的。

這種堅持的另一個代價是,這幾年,我和我爸的關係中始終存在一種潛在的對立。我覺得他太控制狂,他覺得我太不懂事,直到前兩天我遇到了一件事。

我們正在執行的項目出了問題,公司領導來問責,需要有人承擔具體責任,但開會時沒有人主動站出來說自己的問題,我很生氣,直接站起來擔了責任,說大不了把我開了。那天我在公司里一戰成名,晚飯時,一個關係很好的同事卻私下和我說,不要怪那些不敢承擔的人,出門在外大家都很不容易,失去一份工作對有的人來說是天大的打擊。

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我之所以敢這麼任性,是因為我爸給我提供的一種安全感,哪怕我在上海混不下去了,我還可以回家,那裡有一份我主觀上不想要,但客觀上還不錯的生活等著我。

那天,我給爸爸打了個電話,說我想他了。爸爸又想勸我回去,和我說待在父母身邊的好。這次我終於沒再和他理論,而是對他說,謝謝爸爸。

2

面對父母,我曾經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妥協者。

他們很愛我,除了工作,我就是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業。我也一路按部就班上他們滿意的學校,進他們滿意的單位。從研究生畢業24歲開始,他們就催我相親結婚生孩子,我父親的理論是,把我交到另一個男人手上,他這輩子的任務才能算完成了。我不結婚,他永遠會帶著人生不圓滿的遺憾和愧疚生活。

26歲那年,我把自己嫁出去了,潛意識裡有一部分原因是希望借結婚脫離和父母朝夕相對的生活。結婚三個月之後懷孕,27歲生下兒子。

在遂了父母的願望之後,我以為我們終於可以過上那種彼此挂念、但各自獨立的那種生活,但誰知,外孫又變成了他們生活中的重心。

產後半年,我重新回到職場,開始上班。為了減輕父母的壓力,讓他們也擁有自己的生活,我提出了找保姆看孩子的計劃,遭到了他們的強烈反對,他們覺得保姆一定會虐待孩子,堅持自己來幫我看孩子。

矛盾終於在我報名參與職位競爭的時候爆發。那個時期,我先生出差,我接連加班,我媽因為太勞累犯了高血壓被送去醫院,等我趕到醫院的時候,那個畫面真的是,我媽躺在病床上,孩子在我爸懷裡哇哇大哭,我爸手忙腳亂地像一個無助的孩子。那一刻我特別難過,覺得對不起父母也對不起孩子,明明可以在家做全職太太,照顧孩子,卻還希望同時擁有事業,做獨立女性。但難過沒有意義,我必須要解決問題。

母親出院後,我面試了靠譜的保姆,給家裡裝上監控,堅持把父母送回自己家休養。我們之間爆發了一次很大的爭吵,他們認為我這個做法很自私,不顧孩子的成長,但我堅持這是對彼此最好的解決方案,他們可以擁有自己的生活,我也不用為了孩子放棄自己。這次爭執,最終以父母的妥協而告終。

但在獨自帶娃的這一年多里,我也越來越能夠理解父母當初的堅持。我和先生有空的時候,常常像兩個傻子,什麼都不幹就趴在地上看孩子玩積木。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一次一次推倒又重來,不亦樂乎,有一次,他甚至還嫌棄我們呆的地方礙事,把我們往後推。那時,他才兩歲半。

當媽之前我從來不會想到,身為父母在孩子面前是弱勢的,比起孩子對我們的需要,我們對他們的需要更加強烈,而當他們漸漸長大,我們需要給自己找到支撐來對抗這種失落感。那一刻,我體會到了一種身為父母的孤獨,同時也感到慶幸,慶幸自己當初克服萬難堅持去工作,擁有自己的事業和生活。

現在,我依然堅持做一個獨立的媽媽,和孩子一起成長,但與此同時,我也會同樣給父母更多關注和陪伴,鼓勵他們去嘗試各種新鮮事物,一年兩次跟團游……我想讓父母知道,努力讓自己變好是一輩子的樂趣,和年齡、性別、身份都無關。

3

我小時候特別乖,嬰兒期時就幾乎不怎麼哭鬧,從不亂要玩具和零食,整天安安靜靜呆著,爸媽不在身邊也不慌。上學後年年三好學生,放學後就回家,認為去電子遊戲室的同學都很墮落,這樣的我當然是父母的驕傲。

可是等我稍微長大一點,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漸漸就知道,原來,真實的自己,和父母的期待完全是背離的。他們希望我有朝一日能當官發財,可我根本就不愛管別人,連當班幹部都是莫大的負擔。他們總是問我理想,但我根本就沒有遠大理想,最想做的,是一個什麼都不做的閑人。最背離的是,他們有意無意總是強調希望我長大娶個漂亮老婆,可我暗戀的卻是班上的男同學。

於是,我的內心就撕裂了。怎麼讓父母接受這巨大的落差呢?

有一段時間,我忽然拒絕努力學習,開始好吃懶做,敷衍塞責,想讓自己變成一個壞孩子,放縱墮落,讓父母對我不再抱期待。可即便是這樣,他們也沒拿我怎樣,我不做作業的時候,我媽甚至跟我一起罵老師,「布置那麼多作業幹什麼,身體要緊,你快睡吧。」他們對我太好了,這可怎麼辦,百般縱容,以退為進,讓我不好意思不乖。

我只能暗地裡交男朋友,在父母點評電視里的女演員時假裝感興趣。我心裡非常清楚,在婚戀這一點上,我可能永遠無法達到他們的預期,那麼就在能滿足的事情上滿足他們一下,這樣對於那些無法滿足的事情,就能有個鋪墊和退路,也不會太愧疚了。

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很意外地,收入竟然還不錯,年終獎尤其豐厚。過年回家,我跟爸媽說了一年的結餘,他們很高興,但又不放心我拿著這些錢,怕我揮霍、怕我被騙,要求替我保管,我就乖乖地把錢都給他們了。此後的五年,每年過年回家,我都會把積蓄交給他們,前後一共是三十多萬。他們順利地買了一套新的小區電梯房,我也覺得,如果有機會,我可以亮出自我了。

2013年大年初二的那個晚上,我爸把我叫到他們的房間,問我:你為什麼一直沒有女朋友?你是不是同性戀?我就默認了。當時我做好了他們把我掃地出門的準備,有種慷慨就義的悲壯感,結果場面並未失控,我爸媽一起沉默了大概兩分鐘,然後我媽開口了,而且還帶著一絲微笑,她說:「孩子,你小時候有什麼事不都第一時間跟媽媽說嗎?怎麼這件事你一直瞞著媽媽?這麼些年,你是怎麼過來的啊?一個人守著秘密,很苦吧?」

聽到這些話我就綳不住了。萬萬沒想到,出櫃後首先哭的不是爸媽,而是我。很久以後,我才聽我爸說,那天晚上,媽媽蒙在被子里哭了一整宿。

為了讓他們理解這不是病,也不是叛逆,我在網上找來一些有關同志問題的視頻,我媽勉強和我一起看了幾個,我爸則完全拒絕。可後來,我媽在電話里跟我講,爸爸其實自己偷偷在網上搜了不少資料,只是不想跟我講而已。

我原本以為,表面上給了我理解的他們會這樣慢慢接受這個事實,但事實卻是,經過再多了解,父母依然無法接受我是同性戀者的現實。

每次打電話或者回家,不管跟他們聊什麼,他們都會拐到那個終極話題上:你還是得找個女人結婚啊,還是得生孩子啊,不然你老了怎麼辦?對傳宗接代的焦慮發自本能,我理解,卻不知道能做什麼。壓力太大的時候,我想過妥協,認真地考慮過代孕,但越查越明白,我無法對一個新生命負責,不能為了給父母一個交代,就自私地製造出更多牽扯。

出櫃之前,我曾給父親寫過一首歌,叫《鎖骨的爸爸》,那時我的網名叫「鎖骨」。那首歌里,我寫了很多想對我爸說的話,比如,「你是鎖骨的爸爸/比兒子聰明的爸爸/我覺得你其實也很傻/瞧你把我養成了個啥/你是鎖骨的爸爸/比兒子幸福的爸爸/你愛我也愛我媽媽/是我永遠也比不了的啊」;比如,「讓我決定自己的人生吧/寂寞是自由的代價/不要讓我和別人一樣/人生不該有標準解答」……

苦悶地時候,我又把這首歌翻出來聽,忽然就想通了,也許父母永遠無法體諒我的同性戀身份和不生孩子的決定,但我對他們的愛不會因此有任何減損,這是我們都得承擔的命運,我依然堅持不隱瞞父母,也不欺騙他人,無愧是我給自己最好的交代。

4

東北人凡事都喜歡托關係、送禮,我們的父母一輩正是這一鮮明特點的主要實踐者,而作為一個出生在東北的年輕人,我這些年最長久的堅持就是和這個「習俗」做鬥爭。

從我上幼兒園起,我媽就已經開始給老師送禮了。那時候她在糧站工作,經常會給老師買一些市面上比較稀缺的糧油商品,並認為只有這樣,老師才會對我更好一些。但當時,我心裡已經有一些疑惑了——在家,我爸媽一直教育我不能隨便拿人家的東西,因為「拿人手短」,那幼兒園老師為什麼可以拿別人的東西?

上小學後,我媽認為我已經具備了獨立送禮的能力,就開始嘗試讓我去完成這項任務。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小學四年級的期末考試前,她往我的書包里塞了一本包裝很好看的枱曆,讓我送給老師。我背著那本枱曆往學校走,感覺像背著一座山,一整天都為了如何送禮而無法安心上課。放學後,我在老師辦公室門口徘徊了好久,最終也沒好意思推門進去。

為了這件事,我媽數落了我好久,一邊嫌棄我不會來事兒,一邊擔心老師會對我不好,一邊謀劃著下次再給老師送點啥。

我開始主動拒絕任何為了利益的送禮是在初中。當時,我們班主任非常不喜歡班上的一位女生,嫌棄之情溢於言表,但我和那個女生是好朋友,所以老師也連帶著我一起溢於言表了。結果,過了一段時間,老師對她的態度突然改觀了,原因是,她爸給老師送了一塊表。我媽知道了這件事後,也開始張羅給老師送點兒禮,我當時就覺得這對我是一種侮辱,我為什麼要靠送禮來博得別人的善待?那個收了禮才會對人另眼相看的老師,得到她的喜歡和照顧,根本就不是什麼值得慶幸或者驕傲的事兒。

從那之後,除了真的想表達心意,我沒有為了任何目的送過禮,即便是在為了辦一件事很絕望的時候。

高二那年,我媽出了車禍,內臟破裂大出血,所有肋骨幾乎全部骨折,腿也斷成了三截。因為搶救及時,保住了性命,但腿部的手術遲遲沒有進行。我爸是個老實人,看著我媽天天在病床上疼得直哭,和前來探視的七大姑八大姨將無法手術的原因歸結為了沒給醫生送禮。在我們當地人看來,去醫院做手術不給醫生包紅包,那不是扯呢么?但我當時真是年輕氣盛,就是不信這個邪,直接去了院長辦公室,講明了我媽的狀況,院長當時就給主管醫生打了電話了解情況,第二天,我媽就進了手術室。

這件事也成了此後我制止我媽一切送禮行為的重要案例。除此之外,另一個能夠制止她的理由就是——讓自己在不送禮的情況下依然過得很好。

我覺得我基本可以做到這一點。大學畢業後沒多久我就來了北京,在影視公司做過策劃、給演員做過英語老師、當過雜誌編輯,現在在一家新媒體做主編,但無論幹什麼,我一直都在堅持寫作,前年,我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口碑和銷量都還不錯。

我最近一次和我媽因為送禮產生嚴重分歧也是在前年。那年春天,我不太走運,生病了,是腫瘤,需要手術切除。手術前,崩潰中的我媽一直堅持要給醫生送禮,但我也堅持自己對醫生的判斷,堅決不允許她送。為了阻止她,我只好上網搜索關於這位醫生的評價,看到的全是好評和感激,我把這些拿給我媽看,她雖然將信將疑,但好歹暫時放棄了送禮的念頭。

手術很成功,之後半年多的化療過程中,醫生所作的一切讓我媽徹底相信了,這真的是一位不需要送禮的醫生,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這樣的醫生。治療結束後,我恢復得很好,去年,手術一周年的時候,我特意去了趟醫院,給醫生送禮,我送給他一本我寫的書,在書的扉頁上鄭重地寫下了自己的感激。

其實,想改變父母的舊有觀念並不容易,他們曾經生活在物資極其有限、緊缺的年代,對資源的獲取極度缺乏安全感,所以會寄希望於一些其他的途徑,慢慢地,這也會變成一種定式思維和理所當然。我覺得,作為年輕一輩,沒必要去批判,但十分有必要去改變,讓父母意識到,時代不同了,在這個時代,在豐富的資源面前,稀缺的恰恰是公平和人盡其責,也只有這樣,這個世界才會更好。


「不聽老人言」的年輕人看似叛逆,但每一顆追求有所不同的心中,蘊藏的卻是為自己、為父母、也為了未來能變得更好的期待與堅持。這一切就像同樣始終追求「為你,堅持更好」的DENZA騰勢汽車。

作為第一個敢於挑戰環球旅行,更敢於走出國門的高端純電動汽車品牌,DENZA騰勢一直在堅持提升車輛的續航里程、提升安全性能、提升駕乘體驗……將一切做到極致既是為了不辜負好產品,更是為了每一位消費者能夠更好追逐自己嚮往的生活。

以下這則視頻,是由DENZA騰勢講述的一些關於堅持的小故事——是被患者吐槽的醫生的堅持、是被用戶差評的外賣小哥的堅持、是被孩子爸媽猜忌的幼兒園老師的堅持,更是來自DENZA騰勢自己的堅持,而所有的堅持,皆因為你,也為了更好。

DENZA騰勢 為你堅持更好?

v.qq.com

3月26日,最新款騰勢500正式發布,這是目前國內續航里程最長的純電動車,你可以點擊「閱讀原文」去試駕,親身感受中國高端純電動汽車的標準與品質,以及為了你達到「堅持更好」,DENZA騰勢究竟做了哪些努力。

在每一份「更好」誕生之前,都需要有一份堅持,堅持的路並不輕鬆,因此,那份「更好」才更加值得我們去追逐與珍視。

文中配圖均來自視覺中國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

侵權必究

推薦閱讀:

父母如何教育男孩子,如何讓男孩子更懂事?
張靚穎結婚:家庭關係痛苦的根源,是因為缺乏界限感
標題啊?我也不知道寫什麼
從小被爺爺奶奶偏愛是什麼感覺?
女性應該以家庭為重還是以事業為重?

TAG:堅持 | 與父母相處 | 家庭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