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TAPD和敏捷研發

這篇文章,原計劃是去年9月份寫的,一直拖到了現在。主要原因在於一直抽不出時間,其次對整個敏捷研發,包括現如今的DevOps也只是淺嘗輒止,害怕誤人子弟和廣告嫌疑。筆者一方面作為敏捷研發的實踐者,另一方面作為敏捷研發的受益者。站在這兩層身份上,淺談下TAPD和敏捷研發。

TAPD介紹

TAPD,是騰訊敏捷產品研發平台,強調敏捷迭代、小步快跑。使用範圍包含騰訊和騰訊的合作夥伴,是騰訊敏捷研發的精髓,支撐騰訊數以萬計的產品研發和協同。目前TAPD已開放SaaS服務,助力業界提升團隊研發效率。tapd.cn/

敏捷研發

最早接觸軟體研發方法論是在大學軟體工程的課程上。老師給我們講的是瀑布模型,畢業設計也是按照瀑布模型的方式完成的。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基本設計,詳細設計,編碼,測試,維護。這種開發模式對傳統大型軟體研發是很適用的。完善的開發流程,精細的設計,詳盡的文檔,角色各司其職,對軟體質量和維護有很強的適應性。

畢業後,從事互聯網工作,開始了敏捷研發的"熏陶"。起初對這種方式有些排斥,經常開會(晨會,需求評審,測試用例)。需求經常變更。沒有時間顧及代碼質量。進入新項目時,需要看舊代碼才能理解設計意圖,看別人的代碼更是一種痛苦。對開發人員來說,沒有注釋和文檔的代碼,真是一種煎熬。在緊湊的迭代周期中,代碼設計也沒法顧慮過多,反覆的變更導致代碼可讀性差。

公司存在的目的是盈利,蛋糕只有這麼大,快速佔領市場才是王炸。敏捷研發對互聯網公司來說,尤其是移動互聯網軟體開發而言是更適應的。敏捷研發的核心在於快速迭代,擁抱變化。目標是讓客戶滿意(以用戶價值為依歸),保證軟體靈活度以適應極速變化的市場。通俗一點說,更快的適應市場,更好的賺錢。

產品比較

市場上,適合敏捷研發的產品大都使用過。國內的TAPD、Teambition、Tower、Worktile,國際的Jira、Redmine。下文的比較無"撕逼"之意,單純為筆者使用感受。

Tower、Worktile在大學期間用過,強調團隊協作。從功能層面講,比較適合小團隊使用。UI特點,輕量級、單頁應用、顯示區域小。沒有迭代的概念,需求是以任務的形式展現的。專業版具有視頻通話功能,對小團隊尤其適用。

Jira沒實際使用過,不做評論,開發者為Atlassian。Git客戶端工具SourceTree也是Atlassian開發的,很出名的SaaS服務商。

Redmine,實習時使用過,強調問題缺陷(BUG)管理。UI特點:頁面老舊、偏傳統,多頁應用。功能特點簡單、直接、上手快。

Teambition,玩過一段時間。個人感覺功能介於Tower、TAPD之間。存在不同的版本,簡單版本不包含需求、缺陷、迭代。簡單版本以任務的形式展開,界面簡潔,單頁內即可完成全部操作。專業版本(收費)才具有需求、缺陷、迭代等敏捷研發的概念。

TAPD開放產品,包含兩個解決方案-輕量協作和敏捷研發。輕量協作:對標Tower,功能特點為看板+雲文檔+企業微信集成,為滿足小團隊的協作需要。敏捷研發功能特點包含需求、迭代、缺陷、測試計劃/用例、發布評審、看板等。總體來看敏捷研發特性(能力)更強。整體UI特點:偏傳統,多頁應用。

TAPD特色

文檔

支持個人文檔,項目文檔。文檔支持在線思維導圖、富文本、Office全家桶。思維導圖支持實時協作,支持轉為需求。文檔支持實時協作,支持markdown。曾經的公司使用Excel維護文檔,無版本管理,無多人協作。在IM上互相轉發,版本人工控制,效率低下。

工作流

工作流管理員可自由配置,支持自定義欄位。很多人可能會問工作流是啥。舉個例子,APP開發的過程通常為需求規劃,開發,測試,發布。如果中間想增加UI設計、介面開發,這些都是完美支持的。工作流流轉過程都可配置化,流轉欄位全部支持自定義。給團隊極大的靈活性。

WiKi

介面文檔,曾被MediaWIKI支配過,其獨特語法不忍直視。TAPD的WiKi支持markdown,用了很爽。WiKi支持附件,與TAPD本身都互相打通。

連接器

TAPD支持第三方應用與TAPD的打通。企業微信(郵箱),GitLab,Genkins,SVN等。

長期維護

不用擔心維護問題,不用擔心文檔問題,不用擔心安全問題。

始發於:TAPD和敏捷研發,轉載請附帶原文地址。

推薦閱讀:

機器學習項目為什麼未實現敏捷開發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你大概走了假敏捷——認真說說敏捷的實現和問題(手繪版)
架構師--技術選型

TAG:敏捷開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