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個 Firefox 非擴展使用技巧[下]
接上篇,開了這個頭才發現是個大坑,只能默默填完- -
上篇可見:
xuyuehang:15 個 Firefox 非擴展使用技巧[上]8.打盹標籤頁
還是打開了太多標籤頁的問題,有時我們打開了一些暫時不用的標籤頁,但又怕關閉後找不到,之前的做法一般是我們放到一個 「標籤頁組」 里,或者創建臨時書籤。57 + 版本我們可以使用 Test Pilot 中的 Snooze Tabs 功能,它的作用是可以暫時關閉一些標籤頁,並在你需要的時候自動打開。
訪問 Test Pilot,安裝 Snooze Tabs 這個擴展:
Firefox Test Pilot安裝後,你將在工具欄上看到一個帶有 「z」 的鈴鐺圖標,每當你想暫時關閉一個標籤並讓它稍後再打開,點擊 Snooze Tabs 圖標,選擇你希望自動打開的時間即可,同時這個標籤頁會自動關閉。支持自定義時間,且你可以在管理標籤頁中看到所有 「打盹」 中的標籤頁:
右鍵某個標籤頁也可以快速設置打盹時間:
這個擴展的 Test Pilot 測試即將結束,將來這個功能可能會集成到正式版 Firefox 中。
9.網站多賬戶管理
標籤頁容器也是作為 Test Pilot 實驗開始的,有一段時間集成到了 Firefox 中,現在又獨立成一個擴展。它允許你在一個瀏覽器窗口中將選項卡分組到各個容器中,從而分離 Cookies 等本地數據,有關和 Multifox 擴展以及 Profile 的區別可以參考我這篇文章:
xuyuehang:Test Pilot 項目新增 Container 容器標籤頁擴展訪問 AMO 安裝擴展:
Firefox Multi-Account Containers安裝後工具欄會顯示一個 Multi-Account Containers 圖標,默認包含四個分類,但你也可以更改這些或刪除添加新的分類。
點擊某個分類即表示在這一分類下新建一個標籤頁,你可以訪問任何你想分離 Cookie 的網站。
這個網站的標籤頁下會顯示對應顏色的橫線,在擴展菜單中也可以看到某個分類下有哪些標籤頁,可以點擊快速切換。如果你始終在某個特定容器中打開某網頁,可以勾選 「Always open in *」 的選項。這樣當你下次再打開這個網站時,會出現一個提示頁面,勾選記住選擇,以後就會默認在這個分類下打開了。
除了點擊擴展圖標新建容器標籤頁,還可以長按標籤頁欄右側的加號新建:
這個視頻可以更直觀的展示擴展的用途:
https://www.zhihu.com/video/96050849648837017610.重新打開誤關的標籤頁
如果不小心關閉了某個頁面,又不想在歷史記錄中找回,可以按 Shift+Ctrl+T 恢復,同時也會保留瀏覽位置,多按幾次會依次恢復之前關閉的頁面。如果你想打開此前關閉的某個特定頁面,又不想恢復其他不相干的頁面,可以在我的足跡菜單中選擇:
另外也可以右鍵任何已打開的標籤頁選擇恢復(不會覆蓋當前頁面):
11.恢復會話
如果我們想每次打開瀏覽器時總是顯示上次未關閉的窗口,可以設置 Firefox 啟動時顯示上次的窗口和標籤頁,在 選項 - 常規 中可以進行設置。
但可能我不想每次打開 Firefox 時都恢復上次的標籤頁和窗口,但我希望它能在我需要時打開,這時你可以在選項中設置 Firefox 啟動時顯示其他兩項或主頁,然後從菜單中選擇 「恢復先前的瀏覽狀態」:
如果你希望下次會話時恢復正確的標籤頁和窗口,最好使用菜單中的 「退出」 或快捷鍵 Shift+Ctrl+Q,因為如果直接點擊關閉窗口,下次恢復時只會恢復最後一個關閉的窗口(因為行為上無法區分是在瀏覽過程中關閉還是要結束瀏覽時關閉)。
此外如果你設置了某個 / 某些主頁,那麼啟動時顯示主頁的任何標籤頁都被替換為最後一個瀏覽的標籤頁。 如果你不是啟動火狐時就選擇恢復,而是瀏覽了一段時間。打開了一些其他任何網站再點擊恢復,則會保留已打開的標籤頁,在新標籤頁中恢復上一個會話中的網頁。(有點繞不知道我說明白沒有……)
12.增加 「保存並退出」 按鈕
繼續上面的問題,從操作上每次記得用 Shift+Ctrl+Q 來退出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打開了很多個窗口時,往往想恢復結果只能恢復最後一個關閉的窗口。所以 Firefox 增加了一個選項可以讓你在關閉窗口時選擇下次打開時是否恢復,操作方法是:
地址欄輸入 about:config 進入高級配置。搜索 browser.showQuitWarning,雙擊將值從 false 更改為 true。
這樣每次退出 Firefox 時,都會顯示一個對話框,詢問是否要在下次打開 Firefox 時恢復當前會話,選擇 「保存並退出」 則下次啟動時會恢復這個窗口,直接選擇 「退出」 則不會恢復。當然這個適用於打開了多個窗口的情況,如果你只打開了一個窗口,則無論是選擇 「保存並退出」 還是 「退出」,下次打開時都可以恢復。
注意:使用 Firefox 內建的恢復會話有一定風險,不保證每次都能完整恢復上一次會話,所以不推薦一次打開上百個標籤頁並使用這個功能進行恢復,有這個功能需要的用戶可以使用這個擴展:
Tab Session Manager13.關閉最後一個標籤頁時不關閉 Firefox
默認情況下,當你點擊關閉最後一個打開的標籤頁時,Firefox 會自動關閉。如果你希望關閉最後一個標籤頁時保留 Firefox,可以在 about:config 中進行設置,對應鍵值是 browser.tabs.closeWindowWithLastTab,修改為 false 即可。
這樣當你關閉最後一個標籤頁時,Firefox 窗口將保持打開狀態,並新建一個標籤頁。
中國版 「附加組件管理器」 這個擴展已經更改了這個設置。
14.了解 Firefox 的內存和 CPU 使用率
雖然多年來我們一直致力於減少內存溢出和 CPU 佔用,但當打開很多標籤頁,並保留一段時間後,不可避免的還是會佔用很多的內存並使電腦運行變慢,重啟火狐是個解決的方法,但如果你想找出具體是哪個頁面影響可以從 Firefox 的性能頁面里查看。
地址欄輸入 about:performance,你可以看到現有的進程 ID 和具體某個標籤頁性能佔用(點擊 more):
建議查看時關閉自動刷新,因為頁面的佔用是實時變化的。
15.調試 userChrome 並顯示多行標籤頁
當打開了很多標籤頁時,並不是所有的標籤頁都可見,你可以使用之前提到的前三個技巧來進行瀏覽和切換,但如果你希望所有標籤頁都羅列在上方顯示,儘管這會佔據很大一部分瀏覽空間,之前的版本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標籤頁類的擴展例如 Tab Mix Plus 管理,WebExtension 後尚未提供相關的 API,所以我們需要修改 userChrome 實現,一般我並不是特別推薦修改 userChrome(也就是 uc 腳本),因為會涉及到 XUL 的修改,且不能保證之後的版本還可以延續使用,不過了解一點使用和調試的方法總是好的嘛,下面我會介紹如何使用它。
首先我找到一個現成的多列標籤頁的樣式:
https://github.com/andreicristianpetcu/UserChrome-Tweaks/blob/09fa38a304af88b685f4086bc8ea9997dd7db0fd/tabs/multi_row_tabs_firefox_v57.css(感謝互聯網,感謝 Reddit)
點擊 Raw 或複製裡面的所有代碼作為備用,然後我們需要打開 Firefox 的遠程調試功能:
- 按 F12 或 Shift+Ctrl+I 打開開發者工具箱,點擊右上角的選項按鈕,勾選下方三個選項
- 之後我們就可以打開樣式編輯器了,位置是 Web 開發者 - 瀏覽器工具箱,快捷鍵 Ctrl+Shift+Alt+I
- 第一次啟動會詢問是否允許遠程連接,點擊確定
- 在瀏覽器工具箱的選項卡中,切換至 「樣式編輯器」
- 這裡你會看到一些瀏覽器正在使用中的樣式,我們可以新建一個樣式進行調試,點擊左上角按鈕進行新建
- 在新建的這個空白樣式中,我們粘貼上之前複製的 CSS 樣式
然後,如果你的 Firefox 是 58 版本及以上(目前的正式版是 59),則必須對樣式進行一些更改才能使其生效,按 Ctrl+F 喚起搜索,將所有的 「.tabbrowser-tabs」 更改為 「#tabbrowser-tabs」,即用 「#」 替換 「.」,另外確保只更改 「.tabbrowser-tabs」 而不是 「.tabbrowser-tab」,最後應該有一個 「s」。
(這也是為什麼我不推薦使用 userChrome 的原因,在版本的升級過程中很容易失效)
如果你已經打開了很多標籤頁,應該會看到實時的效果,這個樣式的工作原理是 「當你打開的標籤頁摺疊隱藏時在新的一行進行顯示」,你可以使用技巧 4 中的 config 設置標籤頁最小像素寬度來使多行標籤頁更容易被激活。
以上是這個樣式的調試過程,我們還需要將其放到當前 Firefox 的配置文檔中。
- 地址欄輸入 about:support,點擊 「打開文件夾」
- 在配置文檔中新建一個名為 chrome 的文件夾,並在 chrome 文件夾中新建一個文本文件,將修改後的 CSS 粘貼進去,將這個文本文件命名為 userChrome.css
- 重啟火狐,即可看到之前調試的效果。
以上就是和標籤頁相關一些 Firefox 使用技巧,誠然有些可能安裝擴展能更快更方便的實現,這裡只使用原生的方法有點捨本逐末了,大家有什麼操作上好的建議也可以在評論中提出。
推薦閱讀:
TAG:火狐瀏覽器Firefox | 軟體推薦 | 效率類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