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數據泄露,曝光美國大選原來只是一場精準忽悠
剛在學媽發了一篇《直20即將入列,再次印證其實解放軍才是最大的「美粉」》,歡迎到那邊閱讀,點擊鏈接即可。
最近美國的社交軟體臉書(Facebook)惹上大麻煩了,可能遭遇滅頂之災。
上周五,Facebook承認,曾泄露了5000萬用戶數據給一個叫劍橋分析的數據分析公司。
而這個公司拿到之後,通過心理學家和程序員的演算法對用戶分析,然後通過郵箱等精準投放新聞和競選信息,最終幫助特朗普贏得大選。
這個消息一出來,動搖了用戶對Facebook的信任,覺得自己被賣了,甚至不少用戶以卸載來表達自己的憤怒(微信的機會來了)。
同時還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媒體,弄出了一套Facebook卸載教程。當然,我估計大家慪氣的成分大,不久之後還會乖乖回來,就像QQ和微信一樣,用戶粘性很大。
Facebook作為全球第一代社交軟體,在全球有20億用戶,按說掉這點兒用戶對Facebook影響是微乎其微。
但Facebook股價還是懸崖式下跌,市值一下跌去了500億美元,因為如果調查屬實,據說可能得到一個最高可達兩萬億的罰單,真要罰這麼多,那就真的非死不可了。
在這裡我要批評小馬扎(馬克·扎克伯格)了,明明娶了個華人媳婦,為啥還是給這個軟體起了這麼不吉利的名字?
而這件事更令人震撼的是,揭開了美國政治的狗血內幕,原來西方的政客是這樣利用資本和技術,通過精準洗腦來操縱選舉的,我們接下來就來捋一捋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
我們都知道當今的時代是一個網路的時代,我們享受著信息帶來的各種便利,也讓渡了部分權利,那就是我們的個人數據,其中一部分可能還是隱私。
我們在網路上的每個角落,都會留下痕迹,這些看似繁雜無用的痕迹,卻被悄悄記錄在了伺服器上,最後成了網路公司的金礦。可以說大數據時代,馬雲比你自己還了解你。
比如在情人節前你網上買一束花,然後下一個界面可能是附近的酒店打折優惠信息,如果花貴就推薦五星級,花便宜可能就推薦如家;旁邊「猜你喜歡」一欄可能會推薦杜蕾斯。
你要沒買,第二天搞不好給你推薦毓婷。你依然沒拍,說不定會給你推薦「大鐵棍子醫院找捅主任」,再下一步或許就開始推薦孕期補品胎教儀,甚至月子中心;九個月後開始推薦奶粉紙尿褲,兩年後開始推薦早教中心……
如果演算法做得好,可以方便人的生活,提高購物效率。如果演算法做的不好,還會給你添堵。比如剛拍了一款衣服280元,猜你喜歡一欄出現同款260……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感覺是信息的主人,但實際上我們卻已經淪為信息的奴隸。比如頭條上你越愛看什麼,它就越推薦什麼。
這種投其所好的推薦,讓你固有的認知不斷強化,其實本質上是一種洗腦。比如你給批判轉基因的文章點過贊,那麼他就認為你是反轉人士,然後就只給你推薦轉基因的危害。
其實這眼花繚亂的功能,本質上就是一門生意。如果僅僅停留在生意上,我感覺不會出太大亂子,但是西方政客,早已經開始用大數據來實現精準洗腦,最終實現對選舉的操縱。
奧巴馬其實是精準拉票的鼻祖。2008年奧巴馬第一次參選總統,開創性地成立了數字媒體競選團隊,非常重視Facebook的應用,這年的大選被稱作「臉書選舉」。
臉書上可以點選「Become a Supporter」(成為支持者),然後就能接受候選人的信息推送,還專門建了個網站,拉來200多萬用戶,之後把用戶分類,建立35000個群,各自組織活動。
奧巴馬團隊然後根據用戶註冊時提供的郵箱,個性化推送信息。還根據註冊時的地址和電話,進行電話動員,或者上門遊說,簡直是利用網路踐行我們的群眾路線策略。
嘗到甜頭的奧巴馬,在2012年的大選中,更加重視Facebook,自己親自去Facebook總部座談,估計有了交易,因為Facebook願意拿出數據讓奧巴馬用。
Facebook和奧巴馬的強強聯手,取得了雙贏,這種新型的政商關係顯示出了巨大威力。這引起了另一陣營——共和黨商界和政界精英的注意。
我們都知道,美國是民主黨和共和黨兩黨輪流執政,除了競選綱領沒有什麼政治綱領,更沒有什麼百年目標、共同理想、最高理想什麼的,他們政治活動的中心就是選舉。
他們的目標就是控制議會,讓自己的候選人當上總統。2012年選舉一結束,目標馬上就轉到中期選舉和2016年的總統大選上來了。
其中有一個億萬富翁叫羅伯特·默瑟,他是個矽谷的金融大鱷、風險投資家,也是人工智慧的專家,是個堅定的共和黨支持者。
他深諳美國政商關係的奧妙,只有讓共和黨贏得大選,自己的生意才能做得更大。因此他對政治博弈也非常敢興趣。他了解人工智慧、大數據對政治的影響力,準備大顯身手。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跟斯蒂芬班農不謀而合,這個班農就是特朗普競選團隊的核心人物之一,對媒體運作經驗非常豐富。他們決定做一番大事業,操縱一下2016年的大選。
搞大數據挖掘,需要技術團隊,美國不好下手,於是他把目光放到了同文同種的英國。默瑟興緻勃勃來到劍橋,把他的意圖說了出來。
劍橋官方覺得這超出了學術範疇,有不可告人的政治動機,所以拒絕了。但是默瑟沒有放棄,私下找到了一位心理學教授科根。
這個人不簡單,是一個出生在東歐、上學成長在俄羅斯、後來移居美國、然後又到英國工作的美俄雙國籍人士,問題是他一聽美國大選,立刻來了參與的興趣,願意提供技術支持。
2013年秋,默瑟召集班農、尼克斯(營銷大師)等團隊成員,在曼哈頓的公寓內開會並達成協議,默瑟出資1500萬美元,成立劍橋分析公司,尼克斯擔任總裁,班農是副總裁。
他們為了在對外宣傳過程中,提高自己的逼格,顯示自己的劍橋背景,還在劍橋設計了一個虛假的辦公室。
然而既然叫數據分析公司,最起碼得有數據,這個數據從何而來,是個很頭疼的問題。因為各大互聯網公司,把這個視為核心競爭力,警惕心很強。
既然這裡有心理學家,他們就從心理學入手。科根領銜,在2014年開發了一款第三方小程序——This is my digital life(我的數字生活),做性格測試,而且完成測試還能贏得五美元。
他們出了100萬,把這個小程序嫁接在了Facebook上。很多人覺得很好玩,並且做完測試贏得了5美元,然後很可能把這個測試結果分享給好友。
但是做測試的時候,這個小程序要取得一些授權,只要一點擊同意,自己的信息、好友的信息就這樣被抓取走了。就這樣,通過一傳十、十傳百的傳播,他們取得了5000萬人的資料。
他們通過這些數據,建立起一個強大的演算法,勾勒出了一個人的虛擬形象,Ta的性格、政治取向、興趣愛好甚至性取向等,然後據此分門別類,貼上標籤。
2016年5月,他們把數據提供給特朗普,特朗普年齡大了,對這個新生事物一臉鄙視,覺得這個數據沒那麼神。他們找到了特朗普的女婿庫什納,最終才做通了工作。
同時他們開始定向投放廣告。為了毀滅證據,他們的電子郵件系統,還是閱後即焚式的,郵件點開兩個小時後自動消失,什麼也沒有留下,沒有任何證據。
對於那些搖擺不定的中間選民,他們就發送傾向性極強的新聞甚至假新聞,或者曲解希拉里的政治主張,最終讓這部分中間選民倒向特朗普。
而英國的一名記者,通過暗訪,把劍橋分析的業務給徹底曝光了。
這名記者化妝成斯里蘭卡的客戶,表示希望通過他們幫助,贏得選舉。
劍橋分析的工作人員一看來了大客戶,便開始吹牛,說在美國、非洲、墨西哥、馬來西亞干過很多票,屢試不爽,最近正在操盤巴西的選舉。
他們得意的說:為了要贏得選舉,你們就要看到對方的底牌,了解你對手的秘密,知道他的策略,做到知己知彼。
他們還舉了得意之作——肯亞的選舉,列舉了他們是如何通過胡編亂造的故事,打擊對手,最終幫助自己的金主爸爸贏得選舉。
他們還透露如何製造一些賄賂場景,甚至可以用美人計,製造一些桃色新聞。通過偷怕成視頻然後放到網上傳播,以打擊對手。
不管怎樣,我們可以看到,西方的皿煮選舉簡直是瞎胡鬧,只是少數有錢人的遊戲,有錢了就能掌握大數據,就能通過大數據來實現精準忽悠。
對於大多數選民,他們以為自己手中有神聖的一票,以為自己能左右國家的命運前途,而實際上,他們早就被當猴耍了,自己還屁顛地以為自己有多大權利,這才是洗腦的最高境界。
同時這也說明,在大數據時代,各個網路公司其實都在拚命搜集個人數據。大數據和資本一樣,是個中性詞,用好了可以為人類服務,用不好就是洪水猛獸。
美國的Facebook、推特和谷歌,掌握了全球幾十億人的大數據,而這些互聯網背後,卻是極少數的華爾街的金融大鱷。毫無疑問,這些大數據只會服務於資本階層。
這一點教皇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說出了實話:中國的政治不會受到財團的控制,但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經濟集團凌駕於政治之上,政府被跨國公司操縱。
既然教皇國都說了中國的政治不會受到財團的控制,我們更要加強對資本的監控,加強對大數據應用的管理,讓資本和大數據服務於人民生活。
以前,我對國家設立的互聯網防火牆很不理解,覺得國家封閉保守,與互聯網包容開放的思想格格不入。但現在看來,設立這樣的防火牆還是有必要的。
這個世界的規則,其實都是強者制定的。美國海軍獨霸世界,所以主張自由航行。美國製造業產能佔據世界半壁江山,當然主張全球貿易自由化。
同理,美國互聯網技術遙遙領先,希望在全世界跑馬圈地,自然希望全世界不設防。結果目前的格局,全世界互聯網的大玩家只有中美兩家,除了中國,全世界已經淪陷了。
另外,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中國的崛起,一些情況會發生戲劇性的變化。比如中國製造崛起,美國產業空心化,輪到美國搞貿易保護了。同樣,互聯網的格局也將會是這樣。
相反,如果沒有這個防火牆,一方面搞不好我們的互聯網企業根本就成長不起來,另一方面,中國人的行為數據,將會全部被美國搜集走。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國家安全將會岌岌可危。
記得當年新疆七五事件,爆恐分子就是通過Facebook來相互聯繫,我們希望FB能提供這些信息,被FB以保護用戶隱私服務而拒絕了,但是他們對美國政府的反恐需求則是有求必應。
所以可以理解為什麼沒有允許Facebook進來,也可以理解為什麼把不服從管理的谷歌趕走。中國人雖然依然可以用蘋果的iCloud,但是iCloud的數據伺服器卻放在了中國。
想到這裡,我不禁發出了iCloud般的笑聲!
推薦閱讀:
※Facebook 的產品立項流程是怎樣的?
※Facebook未來發展趨勢解析
※EMNLP最佳論文公布:讓發明自己語言的AI說人話,讓演算法別以為男人都不做飯……
TAG:Facebo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