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暴富後怎麼辦?他們可以150年不用工作,卻選擇這樣花錢

來源:公眾號【海外眼】

說到挪威,你會想到什麼?

海盜起家、鮭魚產量、天然峽灣,還是諾貝爾和平獎?

又或者是黑金帝國、世界巨富,還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國家?

這些都是挪威,不過這些也都不能代表挪威。

曾經的小漁村一夜暴富

如果要說挪威的發展史,一定離不開1969年這個節點。

1969年之前,挪威只是一個普通的斯堪的納維亞國家,以農、林、漁等農業經濟為主要支撐。

境內2/3的面積都被冰川、山地、高原覆蓋,耕地少,糧食多靠進口,老祖宗傳下來的唯一生存本領就是在海上討生活——當海盜。

所以早在維京時期,聰明好學的挪威人就已經掌握了造船術和遠距離航海技術,時至今日,挪威在世界航運領域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後來他們發現海盜這種無本生意不好做了,可是本國人口少,內需拉動不起來,於是開始做起外貿生意。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挪威利用傳統的海運業為交戰國運輸軍火和其他貨物,使本國經濟得以迅速發展,但從整個歐洲來看,挪威仍舊在拖大家的後腿。

畢竟和在全世界範圍內叱吒風雲的英法德比起來,挪威人民也就勉強當得上不愁吃喝四個字吧。

然而,就在1969年的冬天,當西方世界的目光都被嬉皮士的博愛所吸引時,挪威卻因為豐富的石油資源,悄眯眯的發起了財。

大自然似乎格外眷顧這個北歐小國,到了1998年,土地面積不過38.5萬平方公里的挪威發現了47個油氣田。

這個原本以海盜起家的北歐最窮國,來了個華麗大轉身,從一個海國、牧國、林國、馴鹿之國邁入了黑金帝國。

挪威人的冷靜

但是與其他石油土豪國不同,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挪威人表現的尤其冷靜。

其實在上世紀50年代末地質學家們就已經在北海發現了可能的油氣儲備,陸陸續續的,世界各大石油公司都向挪威遞交了勘探許可申請。

但挪威政府並未急於和這些石油公司立刻展開談判。

首先挪威政府通過法律明確規定,挪威大陸架上的所有天然礦藏的勘探生產權屬於挪威王國,只有國王(授權挪威政府)才有權發出勘探和生產的許可。

其次,由於北海的特殊地理位置,挪威又先後和英國、丹麥簽訂了基於中間線的海域劃分條約,後來的勘探結果表明,這樣的劃分對挪威相當有利。

萬事俱備之後,挪威終於開始了大規模的油氣田開發。

1969年12月23日,在北海海域南部發現了Ekofisk油田,這是迄今為止挪威大陸架上第二大油氣田,石油可采儲量2.37億噸。

截至2007年,挪威的油氣田每天的石油產量為260萬桶(包括NGL和凝析油),天然氣產量為900億標準立方米,是世界上排名前十的石油出口國和生產國,每年進賬400億美金。

小國大資源,以挪威現有的財富,530萬的挪威人即使不工作,也可以富足的生活150年。

按理說,所有的爆發戶大約都需要用很長的一段時間來彌補貧困時期的匱乏。

比如迪拜,有錢了就填海造島,建各種奇蹟建築;比如汶萊,發現石油之後,國王就揮金如土的建了一個破「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大皇宮。

但意外的是,財富的累積,並沒有給這個國家帶來土豪般的氣派,就如同他們發現油氣田時的冷靜一般,在面對巨額的財富時,挪威人還是一如既往的偏安於歐洲一隅,過著恬淡而寧靜、傳統而樸實的生活。

比如這個缺啥也不會缺石油的國家,卻有著全球最高的電動車普及率;

比如他們喜歡在圖書館手抄筆記,而不是大肆的複印資料;

再比如市面上林立的二手店和舊貨市場,無不彰顯著挪威人的低調和節儉。

當然挪威人也不是一點都沒有走過彎路,畢竟天下掉下來這麼個大餡餅,任誰被砸到了都要懵好久。

挪威剛暴富時,也曾因過度依賴石油而導致其他產業的衰退。

那時為了搞石油產業,所有的挪威人都跑到石油相關行業上班,魚沒人捕了、船沒人造了、各類工廠都倒閉了......整個挪威陷入了泥潭。

不過好在挪威人反應快,決定要走一條與別的石油國家不一樣的路——在資源枯竭之前,為自己留好後路。

挪威人都是百萬富翁

明確了自己的發展方向之後,挪威政府開始默默地給所有挪威人存錢。

這筆錢,已經存了近30年,每個挪威人都為未來存下了近150萬挪威克朗(約合人民幣122.4萬)。

這筆錢,就是著名的「石油基金」挪威國民保險計劃基金,這兩個基金後來合併到一起,名字就叫「挪威政府養老金」。

當然,這筆錢可不是用來給挪威政府養老的,而是挪威政府為後石油時代未雨綢繆,替未來的挪威人存下的,留著以後用的「私房錢」。

1990年,為了緩衝油價波動對經濟帶來的影響,挪威成立了石油養老基金,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

因為該基金規模巨大,挪威央行並未將所有資金用於在挪威境內投資,否則將會導致挪威經濟過熱出現通脹,他們把目光放到了世界各地,約有42%在北美、36%在歐洲、18%在亞洲。

挪威主權財富基金的總資產中,有60.6%為股票,甚至包括價值74億美元的蘋果公司股份和價值55億美元的「字母表」公司股份,平均下來在全球每家上市公司持股達1.3%。

它還有36.3%的資金投向債券等固定收益資產,有3.1%投向未上市的房地產。

去年該財富基金的市值首次突破了1萬億美元,對於一個人口只有520萬的國家來說,超出了所有人對它的預期。

也就是這個養老基金的成立,讓挪威人從此邁入了一個從搖籃到墳墓都能得到照護的烏托邦社會,他們擁有一套免費教育、免費醫療等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

以育兒為例:

如果是純家庭主婦或在懷孕前工作未滿6個月者,在小孩生下來之前,挪威政府會發一筆生育準備金36000克朗(約人民幣29000元),用於購買嬰兒用品;

而有工作的女性可以選擇不要生育補助費,這樣的話生產後就可以享有10個月帶全薪的育兒假,或把育兒假延至12個月,只領取8成薪資;

小孩生下來後,0-1歲每月可領650克朗(約人民幣520元)新生兒補助,1-3歲如果不送去託兒所而是自己在家帶小孩,每月可領3000克朗 (約人民幣2400元);

另外,0-18歲每月還有營養津貼910克朗 (約人民幣730元);

如果媽媽有超過一個以上的小孩,覺得照顧孩子壓力大,甚至可以向社會福利局申請免費的育兒協助員,社福局就會派專員到家裡來幫忙帶小孩,一周三次。

另外,挪威央行每個季度都會公布一次財務和詳細的分析報告,政府部門可以從中了解收益情況。同時,任何挪威公民都可以查詢到這些相關資料和年報。

除了成立石油基金,挪威還發展養殖業、造船業及創新科技等各個產業。

這一系列的舉措,讓挪威的整個社會穩定繁華起來。

當世界各國無不在為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而勞身焦思時,挪威人卻能享受短時工、長年假和高收入,失業率低於4%。

挪威人的共享精神

不過有一點,雖然賺得多,但是挪威人的稅很高。

挪威的所得稅率從36%起跳,購物的消費稅分為食品類14%及非食品類25%,汽車的汽油燃料稅是80%。

有人就會問了,是什麼驅使挪威人願意支付這麼高的稅收?

我們來看看這些稅收都用在哪裡就會明白了——40%用於社會福利,17%用於勞工福利,25%用於教育。

是的,這些稅收幾乎都用來回饋社會。

這就是挪威人願意支付高稅率的答案,或者可以說,這是挪威人引以為豪的海盜精神:共享。

挪威人在維京時期,他們在海上冒險所得都必須共享,而這項共享文化在工業時代成為挪威的法律,奠定了今日挪威社會的平等與繁榮。

在世界其他地方,評價一個人成功與否往往是以他擁有多少來衡量,而挪威人卻是以他每年為國家繳納多少稅,為社會貢獻多少作為自豪與否的標準。

儘管,他們的國民所得高達9.7萬美金,是美國的兩倍,但在奧斯陸街頭卻沒有多少奢侈品專賣店。

LV和香奈兒,不是挪威人快樂的源泉,他們更喜歡用一座座綠意公園和古老簡樸的小屋取代拔地倚天的摩天大樓。

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也經常在新年賀詞中告誡人民:「不要過度消費,以免破壞環境。」

懂得回饋才守得住長久

挪威人的共享和節制並不僅僅體現在人與人的層面,更體現在人與自然的層面。

從最初開採石油開始,挪威人就明白,開採資源最重要的就是節制,如果想從大自然那裡得到更多就要懂得回饋。

1972年,挪威成立了環境部,是世界上第一個成立環保部委的國家;兩年之後,挪威又成立了污染控制局;1983正式開始實施污染控制法。

發展環保技術、啟用環保稅、建立廢棄物處理國家監控體系、產品說明加入生態標註,這一切理念和措施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挪威也是世界上最早開始進行自然資源核算的國家。

早在1978年,挪威就開始了資源環境的核算,重點是針對礦物、生物、環境以及土地、空氣污染和水污染的核算。

為此,挪威建立起了包括能源核算、魚類存量核算、森林存量核算以及空氣排放、水排泄物、廢舊物品再生利用等詳盡的統計制度,為綠色GDP核算體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挪威更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可持續發展」概念的國家。

1987年,挪威歷史上的第一位女首相布倫特蘭夫人在聯合國發表了一篇名為《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該概念很快就受到了世界各國的重視,可持續發展委員會(CSD)也與1993年正式成立。

上世紀90年代初,挪威更是全面開始徵收綠色稅,包括二氧化碳稅、石油稅、柴油稅、電力消耗稅、車輛登記稅和飲料容器稅等11種。

因此,全球50萬輛電動汽車,挪威就有5萬5千台,超過10%,其數量和佔比都是世界之最;

滿街的電動車充電樁

又比如,挪威的公車,使用的是人體排泄物轉換而成的生物燃料;

再比如,商場空調採用的是海水冷卻系統。

所以即使挪威靠石油天然氣開採等重工業起家,也發展了很多高耗能的有色金屬如鋁、鎂、硅、鐵等冶煉產業。

但挪威的街頭,卻空氣純凈冷冽,陽光明媚如洗。

不僅在國內力創環保科技,挪威還致力於全球環境保護。

他們在地球最北的斯瓦爾巴群島上建設北極科學研究站,旨在研究北冰洋和全球氣候變化,中國也是進駐該站的10個國家之一。

挪威甚至每年花上30億美金,用來保護遠在赤道區域的熱帶雨林。

曾有媒體採訪挪威的年輕人,問其如何看待挪威提供550億克朗協助歐盟走出經濟危機(挪威在1972年和1992年兩次公投反對加入歐盟)。

該年輕人回答說:「我們必須那樣做,因為挪威差不多也是歐盟的一份子,全世界都在幫助他們,中國也在伸出援手,這樣做是在為全世界著想,畢竟整個世界的金融體系是會相互影響的。」

很難想像,這段話會出自一個不足二十歲的挪威年輕女孩口中。

中國人常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挪威人倒是將這一點發揮的淋漓盡致。

根據聯合國最新發布的《人類發展指數報告》,挪威再一次毫無懸念的位居榜首,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

「富有」並沒有讓挪威人懈怠,他們將對自然與社會的回饋看成自己的責任與鬥志,這不僅僅只是經濟上的富足,更是靈魂上的豐盛。

本文來源海外眼,更多海外資訊請及時關注「海外眼」


推薦閱讀:

金艷卓絕:4.29午評 油價復甦無可擋,謹防月線收官之戰
我外公有一個創新的尋找石油的理論,卻沒有人相信,我該怎麼做?
美國逐步撤出中東,是否會影響「石油美元」現象,從而影響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
石油為什麼重要。原因是你想不到的
問一個經濟學的關於石油的問題?

TAG:挪威 | 北歐 | 石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