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面向對象(進階篇)

作者:武沛齊

出處:cnblogs.com/wupeiqi/

上一篇《Python 面向對象(初級篇)》文章介紹了面向對象基本知識:

  • 面向對象是一種編程方式,此編程方式的實現是基於對 類 和 對象 的使用
  • 類 是一個模板,模板中包裝了多個「函數」供使用(可以講多函數中公用的變數封裝到對象中)
  • 對象,根據模板創建的實例(即:對象),實例用於調用被包裝在類中的函數
  • 面向對象三大特性:封裝、繼承和多態

本篇將詳細介紹Python 類的成員、成員修飾符、類的特殊成員。

類的成員

類的成員可以分為三大類:欄位、方法和屬性

註:所有成員中,只有普通欄位的內容保存對象中,即:根據此類創建了多少對象,在內存中就有多少個普通欄位。而其他的成員,則都是保存在類中,即:無論對象的多少,在內存中只創建一份。

一、欄位

欄位包括:普通欄位和靜態欄位,他們在定義和使用中有所區別,而最本質的區別是內存中保存的位置不同,

  • 普通欄位屬於對象
  • 靜態欄位屬於類

class Province: # 靜態欄位 country = 中國 def __init__(self, name): # 普通欄位 self.name = name# 直接訪問普通欄位obj = Province(河北省)print obj.name# 直接訪問靜態欄位Province.country欄位的定義和使用

由上述代碼可以看出【普通欄位需要通過對象來訪問】【靜態欄位通過類訪問】,在使用上可以看出普通欄位和靜態欄位的歸屬是不同的。其在內容的存儲方式類似如下圖:

由上圖可是:

  • 靜態欄位在內存中只保存一份
  • 普通欄位在每個對象中都要保存一份

應用場景: 通過類創建對象時,如果每個對象都具有相同的欄位,那麼就使用靜態欄位

二、方法

方法包括:普通方法、靜態方法和類方法,三種方法在內存中都歸屬於類,區別在於調用方式不同。

  • 普通方法:由對象調用;至少一個self參數;執行普通方法時,自動將調用該方法的對象賦值給self;
  • 類方法:由類調用; 至少一個cls參數;執行類方法時,自動將調用該方法的類複製給cls;
  • 靜態方法:由類調用;無默認參數;

class Foo: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 ord_func(self): """ 定義普通方法,至少有一個self參數 """ # print self.name print 普通方法 @classmethod def class_func(cls): """ 定義類方法,至少有一個cls參數 """ print 類方法 @staticmethod def static_func(): """ 定義靜態方法 ,無默認參數""" print 靜態方法# 調用普通方法f = Foo()f.ord_func()# 調用類方法Foo.class_func()# 調用靜態方法Foo.static_func()方法的定義和使用

相同點:對於所有的方法而言,均屬於類(非對象)中,所以,在內存中也只保存一份。

不同點:方法調用者不同、調用方法時自動傳入的參數不同。

三、屬性

如果你已經了解Python類中的方法,那麼屬性就非常簡單了,因為Python中的屬性其實是普通方法的變種。

對於屬性,有以下三個知識點:

  • 屬性的基本使用
  • 屬性的兩種定義方式

1、屬性的基本使用

# ############### 定義 ###############class Foo: def func(self): pass # 定義屬性 @property def prop(self): pass# ############### 調用 ###############foo_obj = Foo()foo_obj.func()foo_obj.prop #調用屬性屬性的定義和使用

由屬性的定義和調用要注意一下幾點:

  • 定義時,在普通方法的基礎上添加 @property 裝飾器;
  • 定義時,屬性僅有一個self參數
  • 調用時,無需括弧
    • 方法:foo_obj.func()
    • 屬性:foo_obj.prop

注意:屬性存在意義是:訪問屬性時可以製造出和訪問欄位完全相同的假象

屬性由方法變種而來,如果Python中沒有屬性,方法完全可以代替其功能。

實例:對於主機列表頁面,每次請求不可能把資料庫中的所有內容都顯示到頁面上,而是通過分頁的功能局部顯示,所以在向資料庫中請求數據時就要顯示的指定獲取從第m條到第n條的所有數據(即:limit m,n),這個分頁的功能包括:

  • 根據用戶請求的當前頁和總數據條數計算出 m 和 n
  • 根據m 和 n 去資料庫中請求數據

# ############### 定義 ###############class Pager: def __init__(self, current_page): # 用戶當前請求的頁碼(第一頁、第二頁...) self.current_page = current_page # 每頁默認顯示10條數據 self.per_items = 10 @property def start(self): val = (self.current_page - 1) * self.per_items return val @property def end(self): val = self.current_page * self.per_items return val# ############### 調用 ###############p = Pager(1)p.start 就是起始值,即:mp.end 就是結束值,即:n

從上述可見,Python的屬性的功能是:屬性內部進行一系列的邏輯計算,最終將計算結果返回。

2、屬性的兩種定義方式

屬性的定義有兩種方式:

  • 裝飾器 即:在方法上應用裝飾器
  • 靜態欄位 即:在類中定義值為property對象的靜態欄位

裝飾器方式:在類的普通方法上應用@property裝飾器

我們知道Python中的類有經典類和新式類,新式類的屬性比經典類的屬性豐富。( 如果類繼object,那麼該類是新式類 )

經典類,具有一種@property裝飾器(如上一步實例)

# ############### 定義 ############### class Goods: @property def price(self): return "wupeiqi"# ############### 調用 ###############obj = Goods()result = obj.price # 自動執行 @property 修飾的 price 方法,並獲取方法的返回值

新式類,具有三種@property裝飾器

# ############### 定義 ###############class Goods(object): @property def price(self): print @property @price.setter def price(self, value): print @price.setter @price.deleter def price(self): print @price.deleter# ############### 調用 ###############obj = Goods()obj.price # 自動執行 @property 修飾的 price 方法,並獲取方法的返回值obj.price = 123 # 自動執行 @price.setter 修飾的 price 方法,並將 123 賦值給方法的參數del obj.price # 自動執行 @price.deleter 修飾的 price 方法

註:經典類中的屬性只有一種訪問方式,其對應被 @property 修飾的方法

新式類中的屬性有三種訪問方式,並分別對應了三個被@property@方法名.setter@方法名.deleter修飾的方法

由於新式類中具有三種訪問方式,我們可以根據他們幾個屬性的訪問特點,分別將三個方法定義為對同一個屬性:獲取、修改、刪除

class Goods(object): def __init__(self): # 原價 self.original_price = 100 # 折扣 self.discount = 0.8 @property def price(self): # 實際價格 = 原價 * 折扣 new_price = self.original_price * self.discount return new_price @price.setter def price(self, value): self.original_price = value @price.deltter def price(self, value): del self.original_priceobj = Goods()obj.price # 獲取商品價格obj.price = 200 # 修改商品原價del obj.price # 刪除商品原價實例


靜態欄位方式,創建值為property對象的靜態欄位

當使用靜態欄位的方式創建屬性時,經典類和新式類無區別

class Foo: def get_bar(self): return wupeiqi BAR = property(get_bar)obj = Foo()reuslt = obj.BAR # 自動調用get_bar方法,並獲取方法的返回值print reuslt

property的構造方法中有個四個參數

  • 第一個參數是方法名,調用 對象.屬性 時自動觸發執行方法
  • 第二個參數是方法名,調用 對象.屬性 = XXX 時自動觸發執行方法
  • 第三個參數是方法名,調用 del 對象.屬性 時自動觸發執行方法
  • 第四個參數是字元串,調用 對象.屬性.__doc__ ,此參數是該屬性的描述信息

class Foo: def get_bar(self): return wupeiqi # *必須兩個參數 def set_bar(self, value): return return set value + value def del_bar(self): return wupeiqi BAR = property(get_bar, set_bar, del_bar, description...)obj = Foo()obj.BAR # 自動調用第一個參數中定義的方法:get_barobj.BAR = "alex" # 自動調用第二個參數中定義的方法:set_bar方法,並將「alex」當作參數傳入del Foo.BAR # 自動調用第三個參數中定義的方法:del_bar方法obj.BAE.__doc__ # 自動獲取第四個參數中設置的值:description...

由於靜態欄位方式創建屬性具有三種訪問方式,我們可以根據他們幾個屬性的訪問特點,分別將三個方法定義為對同一個屬性:獲取、修改、刪除

class Goods(object): def __init__(self): # 原價 self.original_price = 100 # 折扣 self.discount = 0.8 def get_price(self): # 實際價格 = 原價 * 折扣 new_price = self.original_price * self.discount return new_price def set_price(self, value): self.original_price = value def del_price(self, value): del self.original_price PRICE = property(get_price, set_price, del_price, 價格屬性描述...)obj = Goods()obj.PRICE # 獲取商品價格obj.PRICE = 200 # 修改商品原價del obj.PRICE # 刪除商品原價實例

注意:Python WEB框架 Django 的視圖中 request.POST 就是使用的靜態欄位的方式創建的屬性

class WSGIRequest(http.HttpRequest): def __init__(self, environ): script_name = get_script_name(environ) path_info = get_path_info(environ) if not path_info: # Sometimes PATH_INFO exists, but is empty (e.g. accessing # the SCRIPT_NAME URL without a trailing slash). We really need to # operate as if theyd requested /. Not amazingly nice to force # the path like this, but should be harmless. path_info = / self.environ = environ self.path_info = path_info self.path = %s/%s % (script_name.rstrip(/), path_info.lstrip(/)) self.META = environ self.META[PATH_INFO] = path_info self.META[SCRIPT_NAME] = script_name self.method = environ[REQUEST_METHOD].upper() _, content_params = cgi.parse_header(environ.get(CONTENT_TYPE, )) if charset in content_params: try: codecs.lookup(content_params[charset]) except LookupError: pass else: self.encoding = content_params[charset] self._post_parse_error = False try: content_length = int(environ.get(CONTENT_LENGTH)) except (ValueError, TypeError): content_length = 0 self._stream = LimitedStream(self.environ[wsgi.input], content_length) self._read_started = False self.resolver_match = None def _get_scheme(self): return self.environ.get(wsgi.url_scheme) def _get_request(self): warnings.warn(`request.REQUEST` is deprecated, use `request.GET` or `request.POST` instead., RemovedInDjango19Warning, 2) if not hasattr(self, _request): self._request = datastructures.MergeDict(self.POST, self.GET) return self._request @cached_property def GET(self): # The WSGI spec says QUERY_STRING may be absent. raw_query_string = get_bytes_from_wsgi(self.environ, QUERY_STRING, ) return http.QueryDict(raw_query_string, encoding=self._encoding) # ############### 看這裡看這裡 ############### def _get_post(self): if not hasattr(self, _post): self._load_post_and_files() return self._post # ############### 看這裡看這裡 ############### def _set_post(self, post): self._post = post @cached_property def COOKIES(self): raw_cookie = get_str_from_wsgi(self.environ, HTTP_COOKIE, ) return http.parse_cookie(raw_cookie) def _get_files(self): if not hasattr(self, _files): self._load_post_and_files() return self._files # ############### 看這裡看這裡 ############### POST = property(_get_post, _set_post) FILES = property(_get_files) REQUEST = property(_get_request)Django源碼

所以,定義屬性共有兩種方式,分別是【裝飾器】和【靜態欄位】,而【裝飾器】方式針對經典類和新式類又有所不同。

類成員的修飾符

類的所有成員在上一步驟中已經做了詳細的介紹,對於每一個類的成員而言都有兩種形式:

  • 公有成員,在任何地方都能訪問
  • 私有成員,只有在類的內部才能方法

私有成員和公有成員的定義不同:私有成員命名時,前兩個字元是下劃線。(特殊成員除外,例如:initcalldict等)

class C: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公有欄位 self.__foo = "私有欄位"

私有成員和公有成員的訪問限制不同:

靜態欄位

  • 公有靜態欄位:類可以訪問;類內部可以訪問;派生類中可以訪問
  • 私有靜態欄位:僅類內部可以訪問;

class C: name = "公有靜態欄位" def func(self): print C.nameclass D(C): def show(self): print C.nameC.name # 類訪問obj = C()obj.func() # 類內部可以訪問obj_son = D()obj_son.show() # 派生類中可以訪問公有靜態欄位class C: __name = "公有靜態欄位" def func(self): print C.__nameclass D(C): def show(self): print C.__nameC.__name # 類訪問 ==> 錯誤obj = C()obj.func() # 類內部可以訪問 ==> 正確obj_son = D()obj_son.show() # 派生類中可以訪問 ==> 錯誤私有靜態欄位

普通欄位

  • 公有普通欄位:對象可以訪問;類內部可以訪問;派生類中可以訪問
  • 私有普通欄位:僅類內部可以訪問;

ps:如果想要強制訪問私有欄位,可以通過 【對象._類名__私有欄位明 】訪問(如:obj._C__foo),不建議強制訪問私有成員。

class C: def __init__(self): self.foo = "公有欄位" def func(self): print self.foo  # 類內部訪問class D(C): def show(self): print self.foo # 派生類中訪問obj = C()obj.foo # 通過對象訪問obj.func() # 類內部訪問obj_son = D();obj_son.show() # 派生類中訪問公有欄位class C: def __init__(self): self.__foo = "私有欄位" def func(self): print self.foo  # 類內部訪問class D(C): def show(self): print self.foo # 派生類中訪問obj = C()obj.__foo # 通過對象訪問 ==> 錯誤obj.func() # 類內部訪問 ==> 正確obj_son = D();obj_son.show() # 派生類中訪問 ==> 錯誤私有欄位

方法、屬性的訪問於上述方式相似,即:私有成員只能在類內部使用

ps:非要訪問私有屬性的話,可以通過 對象._類__屬性名

類的特殊成員

上文介紹了Python的類成員以及成員修飾符,從而了解到類中有欄位、方法和屬性三大類成員,並且成員名前如果有兩個下劃線,則表示該成員是私有成員,私有成員只能由類內部調用。無論人或事物往往都有不按套路出牌的情況,Python的類成員也是如此,存在著一些具有特殊含義的成員,詳情如下:

1. doc

表示類的描述信息

class Foo: """ 描述類信息,這是用於看片的神奇 """ def func(self): passprint Foo.__doc__#輸出:類的描述信息

2. module class

  • module 表示當前操作的對象在那個模塊
  • class 表示當前操作的對象的類是什麼

#!/usr/bin/env python# -*- coding:utf-8 -*-class C: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wupeiqilib/aa.pyfrom lib.aa import Cobj = C()print obj.__module__ # 輸出 lib.aa,即:輸出模塊print obj.__class__ # 輸出 lib.aa.C,即:輸出類

3. init

構造方法,通過類創建對象時,自動觸發執行。

class Foo: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18obj = Foo(wupeiqi) # 自動執行類中的 __init__ 方法

4. del

析構方法,當對象在內存中被釋放時,自動觸發執行。

註:此方法一般無須定義,因為Python是一門高級語言,程序員在使用時無需關心內存的分配和釋放,因為此工作都是交給Python解釋器來執行,所以,析構函數的調用是由解釋器在進行垃圾回收時自動觸發執行的。

class Foo: def __del__(self): pass

5. call

對象後面加括弧,觸發執行。

註:構造方法的執行是由創建對象觸發的,即:對象 = 類名() ;而對於 call 方法的執行是由對象後加括弧觸發的,即:對象() 或者 類()()

class Foo: def __init__(self): pass def __call__(self, *args, **kwargs): print __call__obj = Foo() # 執行 __init__obj() # 執行 __call__

6. dict

類或對象中的所有成員

上文中我們知道:類的普通欄位屬於對象;類中的靜態欄位和方法等屬於類,即:

class Province: country = China def __init__(self, name, count): self.name = name self.count = count def func(self, *args, **kwargs): print func # 獲取類的成員,即:靜態欄位、方法、 print Province.__dict__# 輸出:{country: China, __module__: __main__, func: <function func at 0x10be30f50>, __init__: <function __init__ at 0x10be30ed8>, __doc__: None}obj1 = Province(HeBei,10000) print obj1.__dict__# 獲取 對象obj1 的成員 # 輸出:{count: 10000, name: HeBei}obj2 = Province(HeNan, 3888) print obj2.__dict__# 獲取 對象obj1 的成員 # 輸出:{count: 3888, name: HeNan}

7. str

如果一個類中定義了str方法,那麼在列印 對象 時,默認輸出該方法的返回值。

class Foo: def __str__(self): return wupeiqiobj = Foo() print obj# 輸出:wupeiqi

8、getitem、setitem、delitem

用於索引操作,如字典。以上分別表示獲取、設置、刪除數據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utf-8 -*- class Foo(object): def __getitem__(self, key): print __getitem__,key def __setitem__(self, key, value): print __setitem__,key,value def __delitem__(self, key): print __delitem__,keyobj = Foo()result = obj[k1] # 自動觸發執行 __getitem__obj[k2] = wupeiqi # 自動觸發執行 __setitem__ del obj[k1] # 自動觸發執行 __delitem__

9、getslice、setslice、delslice

該三個方法用於分片操作,如:列表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utf-8 -*- class Foo(object): def __getslice__(self, i, j): print __getslice__,i,j def __setslice__(self, i, j, sequence): print __setslice__,i,j def __delslice__(self, i, j): print __delslice__,i,jobj = Foo()obj[-1:1] # 自動觸發執行 __getslice__obj[0:1] = [11,22,33,44] # 自動觸發執行 __setslice__ del obj[0:2] # 自動觸發執行 __delslice__

10. iter

用於迭代器,之所以列表、字典、元組可以進行for循環,是因為類型內部定義了 iter

class Foo(object): passobj = Foo() for i in obj: print i# 報錯:TypeError: Foo object is not iterable 第一步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utf-8 -*- class Foo(object): def __iter__(self): passobj = Foo() for i in obj: print i# 報錯:TypeError: iter() returned non-iterator of type NoneType 第二步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utf-8 -*- class Foo(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q): self.sq = sq def __iter__(self): return iter(self.sq)obj = Foo([11,22,33,44]) for i in obj: print i第三步

以上步驟可以看出,for循環迭代的其實是 iter([11,22,33,44]) ,所以執行流程可以變更為: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utf-8 -*-obj = iter([11,22,33,44]) for i in obj: print i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utf-8 -*-obj = iter([11,22,33,44]) while True: val = obj.next() print valFor循環語法內部

11. new metaclass

閱讀以下代碼:

class Foo(object): def __init__(self): passobj = Foo() # obj是通過Foo類實例化的對象

上述代碼中,obj 是通過 Foo 類實例化的對象,其實,不僅 obj 是一個對象,Foo類本身也是一個對象,因為在Python中一切事物都是對象。

如果按照一切事物都是對象的理論:obj對象是通過執行Foo類的構造方法創建,那麼Foo類對象應該也是通過執行某個類的 構造方法 創建。

print type(obj) # 輸出:<class __main__.Foo> 表示,obj 對象由Foo類創建 print type(Foo) # 輸出:<type type> 表示,Foo類對象由 type 類創建

所以,obj對象是Foo類的一個實例,Foo類對象是 type 類的一個實例,即:Foo類對象 是通過type類的構造方法創建。

那麼,創建類就可以有兩種方式:

a). 普通方式

class Foo(object): def func(self): print hello wupeiqi

b).特殊方式(type類的構造函數)

def func(self): print hello wupeiqi Foo = type(Foo,(object,), {func: func}) #type第一個參數:類名 #type第二個參數:當前類的基類 #type第三個參數:類的成員

==》 類 是由 type 類實例化產生

那麼問題來了,類默認是由 type 類實例化產生,type類中如何實現的創建類?類又是如何創建對象?

答:類中有一個屬性 metaclass,其用來表示該類由 誰 來實例化創建,所以,我們可以為 metaclass 設置一個type類的派生類,從而查看 類 創建的過程。

class MyType(type): def __init__(self, what, bases=None, dict=None): super(MyType, self).__init__(what, bases, dict) def __call__(self, *args, **kwargs): obj = self.__new__(self, *args, **kwargs) self.__init__(obj) class Foo(object): __metaclass__ = MyType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 __new__(cls, *args, **kwargs): return object.__new__(cls, *args, **kwargs) # 第一階段:解釋器從上到下執行代碼創建Foo類 # 第二階段:通過Foo類創建obj對象obj = Foo()

以上就是面向對象進階篇的所有內容

作者: IT程序獅

鏈接:imooc.com/article/3066

來源:慕課網


推薦閱讀:

慕課網:Python里的正則表達式

Python中寫CLI行命令程序

Python語言為什麼被推薦納入高考和小學教材

python3精簡筆記——開篇

Github上Python超越Java,人工智慧程序員大熱


推薦閱讀:

R語言學習筆記——R語言面向對象編程系列2
Python面向對象小總結
實用OOPC
簡析面向切面編程AOP

TAG:Python | 人工智慧 | 面向對象編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