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宜興紫砂泥料入門

寫這個源於某一天午後,一個本地壺商來到店裡,拿起一把壺詢問了下,壺型很喜歡,就是說了一句—你這個泥料不行啊,都花的。我一時語塞,拿起一個市面上很普通的紫砂杯---你是要這種泥料? 他點頭。這個說好聽點叫拼紫泥,說不好聽的就是加氧化錳的外山料而已。這位仁兄還是本地一個小有名氣的叉叉師,居然連本山料的花泥都看不出,感嘆如今的紫砂市場能好到哪裡去,外地的壺友們那就更別說了。

萬變不離根本,我先說下老生常談的泥料。

紫砂壺,首先最重要的是什麼,是紫砂,不是壺,壺有很多種,陶壺,瓷壺,鐵壺等等。如果脫離了紫砂,那就是別的東西,紫砂只有宜興有,別的地方沒有,這個是定論,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別和我說什麼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有分布,扯淡!拿樣品過來化驗對比,能和宜興紫砂泥的物理性質相同的都沒有,。一直以來,都覺得紫砂泥水很深,沒有個定論,其實有,只是大部分人不清楚,清楚的人不想說。

以黃龍山礦區舉例,區內出產泥料都統稱本山甲泥,深埋山腹的石英砂岩的夾層中,而非有些人以為的整個黃龍山都是紫砂泥。從地質學上說,屬於晚泥盆繫上統五通組上部和高驪山組中部地層,用來做壺的紫砂泥只是甲泥中的一部分而已。紫砂泥主要礦物成分為雲母,高嶺石,石英,伊利石和赤鐵礦等,數據指標,紫泥中的三氧化二鐵含量在8~12%左右,這個是紫砂泥里重要的著色元素,紫色和紅色都是從這而來。含氧化鋁21~28,決定了其燒成溫度。組成成分里的白雲母,呈片狀,也就是燒成後茶壺表面的銀星片。

組成紫砂泥里的礦物質有大小圓片狀,帶稜角片狀,針狀,團狀結構,在1150度高溫下,大中小顆粒互相反應融合,組成特殊的團狀結構,燒成後透氣不透水,耐熱急變性能好,具有雙氣孔結構。

簡單點說,黃龍山的紫泥,一般燒成溫度在2.5號表左右顏色棕紅帶黑,斷面緻密,敲擊聲音稍脆,入水會變啞,何為啞,你可以參考敲木魚的聲音。這個是判斷紫砂泥吸水率的。外山料一般泥性重,砂感弱,燒成溫度偏低,結晶度較本山料高,入水不會變啞,相應的透氣性也就差了。所以我簡單的去判斷一款泥料是不是外山料,只需兩步,首先看燒成顏色,二是詢問燒成溫度和氣氛。如果顏色偏紫,看起來比較純,細看顆粒種類和顏色偏少,燒成溫度又在2.5號以下,那判斷是外山料的可能性會超過90%以上。

紫泥和紅泥類的顏色主要是靠鐵元素的含量,而段泥類的黃色主要是因為氧化鈦的含量多寡,這些元素都是天然形成的,和其他元素都是共生的關係,人工添加的燒成後會比較死板,顏色缺乏一種活性,這點很難用語言來形容,有機會多看看正宗的原礦料對比才能慢慢積累。另外沒有天然的原礦墨綠泥,墨綠泥全都是人工添加的,不存在天然的民國綠。

當年紫砂廠出口紫砂壺,因為當年的隧道窯因為技術原因,窯溫普遍不夠,燒出來都是花泥,為了提高產品的美觀度,所以研究出來了各種添加方法,黑星土就是典型的代表,裡面的黑色顆粒不是原生礦,是人工添加的氧化錳,只不過當時研磨的太粗了。很多人都去追廠貨,而對於我來說,廠貨除了有時間的紀念意義,其實和當下的原礦壺比沒啥意義。也請玩廠貨的人有點清醒的認識,並不是那時候的泥料好,現在都絕種了。

說到廠貨,那我們再往更前面推,很多的古壺大家都見過吧,比如那個著名的吳經提梁,那個泥料放到現在其實不是什麼好泥料。因為古代的技術能力所限,最開始開採的都是表層土,後來慢慢有了人工開鑿窯洞去挖,那和建國都的井深度相比還是天上地下,所以以前的古壺採用的泥料,大部分都屬於現在所稱的甲泥的範疇,以前做大缸用的。從生產技術和質量上看,現代的泥料其實優於以前的,當然,外山料和化工料除外,我們只是在本山料的範圍里比較。

再來談碳酸鋇的問題,碳酸鋇是為了解決泥料因陳腐時間不夠而導致的花泥的問題出現,也是當年的紫砂廠搞出來的東西。一般燒結之後無析出。市面上很多壺友都嚷嚷著要無添加的,可以啊,我把無添加的壺放你們面前,你們又會嫌泥色有黑氣,花泥。這些其實說到底也是消費者逼出來了,你們又要好看,又要天然,顏色又要純的,你給我找把試試!這種客戶我也經歷多了,所以現在做生意有時候都懶得解釋。什麼時候壺友們接受正確的紫砂標準觀念,什麼時候這個市場才能撥亂反正,像我們這樣的壺商才能翻身。

酸洗

因為泥料中所含鐵質成分比較多,有些雜質鐵(燒成後會形成融出,影響美觀)需要去除,就用稀釋過的酸浸泡去除,還有就是用強磁棒物理法去吸。用酸洗過的料子,燒成後會有點點化學的臭味(有些化工壺的是刺鼻味,兩者有相似也有區別的地方,不細說)。沒有經過處理的,10把壺裡,基本上有一半的壺可能會出現一兩個鐵質或者爆子之類的,一些壺友不能接受,那這些只能我們壺商自己留著,賣出去的壺當然價格會高了,畢竟要平攤成本對吧。

泥料的添加拼配

先說大家感興趣的化料,大家都只知道市面上有很多的化工壺,但是知道確切的成分的應該不多吧,我把我所知道的和大家說下。

如果需要泥料顏色發紫,發黑,暗沉,深紫,那添加的是氧化錳,如今的工藝比紫砂廠當年的可要好的多,氧化錳顆粒粉碎的很徹底,可以均勻分布在泥料之中,肉眼是看不見的,比如紫茄泥,這種就是典型的代表,這種泥我至今沒見過原礦的,如果有真的無添加的請聯繫我,我可以更正。

如果是需要泥料發紅,一般都是添加鐵紅粉,紫泥中的清水泥,(這種叫法本來就是個錯誤,後面我再細說),還有使用範圍最廣闊的紅泥類,其中以朱泥最為泛濫。可以說現在不添加鐵紅的朱泥是少之又少,而沒有添加過的,顏色有比較紅,甚至是紫紅,棗紅的,那都是極品,常人難以見得。沒有經過訓練得人,也不大能分辨的出是否加過,一般加過的顏色紅的比較顯眼,我們說比較—艷,好的朱泥發色就比較穩,就如兩個姑娘,一個濃妝艷抹花枝招展,一個略施粉黛大家閨秀。如果壺友們有幸見過正宗的,以後再分辨就容易的多。

接下來是段泥類里,前面我說過的,段泥里的發色的黃主要是由鈦元素引起的,所以現在段泥里造假主要是以添加氧化鈦為手段,這樣一來,段泥顏色才能達到預期。甚至有些練泥戶直接拿白泥摻氧化鈦冒充段泥,色度隨意調節。在尹家等一些低端壺聚集地,你經常能看到顏色如檸檬黃,細看泥色非常純凈的壺,那些就是。給我的感覺就像用石灰粉做了碗飯吃一樣,這種東西我最多用來做煙灰缸。

還有很多人喜歡的墨綠泥,也就是添加了氧化鈷,大名鼎鼎的民國綠就是如此。以前民國和一廠時期使用的是德國進口的氧化鈷料,純度比較高,所以發色比較討喜,很多人因此追捧。如今低檔的壺裡也有用國產鈷料,但是配方不對,隨意添加,所以發色經常使人驚艷不已。這種壺就是屬於裝飾壺了,給你,敢用么?另外有些紫泥和段泥中的高溫類別,燒成後也會呈現些許灰綠色,那個是天然的。那種綠和加了氧化鈷的綠是完全不一樣,注意區分。

還有添加鉻綠等等其他的就不一一說了,挑這幾個比較典型的。


這個是我發布在其他論壇上的帖子,整理下轉到知乎, 尊重勞動成果,轉載請註明出處!

有需要交流的可以找我 個人微信號(註明知乎) zhouyon5395

推薦閱讀:

紫砂壺表面有很多黑點白點怎麼辦?這些斑點算不算瑕疵?
紫砂壺方器全手工制壺過程
紫砂壺多少價格你能接受?
這套壺,我每年只做一次
顧景舟「五大石瓢」背後的傳奇故事

TAG:紫砂 | 紫砂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