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維普及的關鍵點和難點

最近有做批判性思維教育的同行來問我,這種思維方式的普及,最關鍵的點是什麼?最難的地方又是什麼?

最關鍵的措施真的特別簡單,僅僅讓人們知道「批判性思維」或者英文「critical thinking」這樣的語詞,就夠了。

「批判性思維」這個詞,並不像「爸爸」、「桌子」、「蘋果」、「醫院」、「紅綠燈」等語詞一樣,屬於常用漢語詞。大部分人可能都沒有聽說過這個詞,也就不知道它是一套怎樣的思維方法,它包含哪些具體的技能點,那些技能足夠熟練後,又能給自己和社會帶來什麼樣的好處。

一旦人們知道這個詞,他們就會試著去了解更多的信息。大家會打開自己的手機或電腦,利用搜索引擎,檢索「批判性思維」或「critical thinking」等關鍵詞。人們會從百度百科或維基百科等網路百科全書對這個語詞的介紹,還可以在圖書館或書店中翻閱相關書籍。

最後,一些人會購買一些批判性思維教材,對著書來自學。不管是不是我寫的書,只要是市面上能找到的,大多挺不錯的。或者,人們會上網查找相關視頻課程。如果大家能翻牆,那就會發現國外的相關課程真是數不勝數。

批判性思維的普及,就是這麼簡單。假想,在新聞聯播過後,中央電視台的各個頻道,都會插播一個1分鐘的語音節目。由趙忠祥式的聲音來念下述台詞:「親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們,你們需要具備批判性思維能力,以便更高效率地建設美好的新社會。」

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重複五六遍即可。當越來越多地人知道這個詞,這個概念,人們自然就會去查找更多相關信息,學習新知識,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

問題來了。如果批判性思維的普及真的這麼簡單,那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的人不具備批判性思維能力呢?

答案的一方面,自然是因為還有很多人沒有聽說過這個概念。另一方面,也就是批判性思維普及最大的難點。當某種新的思維方式,或者新的信念,與自己的舊思維方式或舊信念有衝突時,人們往往不願意改變自己。

用計算機軟體來隱喻。普及批判性思維,就是給人腦里安裝新軟體。在這個過程中,關鍵點就是讓人知道有這個軟體的存在,明白給自己的腦袋安裝這個新軟體後會有什麼好處。最難的點,就在於讓人願意刪掉自己腦袋裡原先有的舊軟體。(教小孩子的話,較少出現這個問題。)

人們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頭腦里裝有垃圾軟體。大家不想去卸載那些垃圾軟體。大多數人都覺得:我沒錯,我很好,我超厲害。學會定義概念有什麼用?學會挖掘論證中的隱含前提有什麼用?學會演繹推理有什麼用?學會歸納推理有什麼用?明白類比推理的局限有什麼用?避免邏輯謬誤有什麼用?學會設計實驗有什麼用?統計學有什麼用?邏輯學有什麼用?只有別人才會有認知偏誤,我自己才不會有。

絕大多數人的思維很僵化,不肯承認自己有錯。大家認為自己原先的思維方式挺好的,不需要改進。還有人則從自負跳到了它的反面:自卑。這些人認為自己的才能都是由不可控制的遺傳因素決定了,自己無法變得更好了。自己不具備「聰明基因」,就這樣破罐破摔吧。自己和那些天才們相比,差太多了,就這樣得過且過吧。

此時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們出場,引導大家慢慢改變,改變自己的舊習慣,逐步養成新習慣。步子邁得太大,學生一下子進入了恐慌區中,就會迅速躲回自己的舒適區里,不想要再出來了。

還有一個麻煩在於,許多教育工作者的水平太低,實際上是在給學生的頭腦里安裝垃圾軟體。一些從小鎮轉學到大城市,或者從高中升入大學的學生會有這樣的體會。在面對高水平教師時,自己學習之旅中最困難的,就是糾正原先從低水平教師那學到的錯誤思想。或者,糾正自己從父母、同齡人夥伴、網友等人群中吸收的低質量信息。

人不是完全理性的動物,而是情緒化的社會性動物。人們喜歡自己喜歡的東西,不喜歡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哪怕不喜歡的東西實際上對自己有好處,人們也不喜歡。

所以,教育工作者的最好能做到討人喜歡。我很喜歡維特根斯坦,所以他的思想我會主動去了解。我以前不太喜歡尼采,所以他的書我都沒有讀過。後來強迫自己假裝喜歡尼采,再來讀他的書,就會覺得他是個很機智的人。對於尼采,我能做到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但如果我不喜歡尼采,那見都不會去見,自然也就不可能「思齊」或「內自省」了。

批判性思維普及的另一個關鍵點,就是讓大家喜歡上這種思想,或者喜歡上傳播這種思想的人。

於是乎,我望著鏡子里的自己,考慮要不要去割一個雙眼皮。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如何高效學習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在大學裡,你最好儘早習慣獨處
碎片式閱讀有什麼利與弊?
R練習筆記(導入Excel數據)
精選的10張截圖,要這樣思考與學習!

TAG:批判性思維 | 學習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