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追求極致 你要知道這些
一、我什麼時候才可以?
有一個動作很簡單,大家可以嘗試體驗一下:
1)平躺在地面上,你可以屈膝雙腳踩著地面,舉起右手臂讓它垂直地面
2)維持指尖的高度,保持手臂放鬆並且感覺手臂的重量 大概持續30-60s
3)保持手臂放鬆的狀態,指尖做向上延伸的動作,如果感覺到肌肉緊張你就放鬆回到初始位置,這個動作大概持續10-15次.
4)練習完之後,站起來走一走,看看右側手臂和身體有什麼感覺。
我在線上引導大家做這個動作時大部分人練習完之後會覺得右側手臂和肩膀放鬆很多,有些人會感覺腳踩地更實了,當然有幾個同學也說過沒有什麼感覺。我記得這類練習結束之後的某一天,有同學提出了問題: 這樣練習確實很放鬆,但是沒過多久就會緊張,什麼時候才可以日常也這樣放鬆? 我腦海里記起了無數以前其他同學問過的類似問題,除了會追求結果,他們的追求還顯得很極致,比如:
1.我什麼時候才可以把動作做得像水一樣流暢?
2.我什麼時候才可以身上沒有任何疼痛?
3.我什麼時候才可以跳3米遠?
4.我什麼時候才可以。。。。
以前我會用訓練方向的理論去解釋,比如你希望跳得更高就要有更好的基礎力量耐力做儲備,需要有更好的神經反應能力,與速度力量,因此訓練一定會有周期的,而且也會是長期的。如果你希望身體沒有任何疼痛,你需要提升基本理論,並且通過練習讓身體的肌張力更平衡,呼吸更順暢,日常做的動作都能夠符合身體運動規律,這個也是需要慢慢來的。同時我也回憶起過去當我給出大家一些理論解釋的時候,我能很清楚地感覺到他們的焦慮會散去一些,但是
也經常聽到一句頗顯無奈的話:「嗯,那還是只能靠自己慢慢練」。
我也清楚知道他們的一直有更核心的需求,一直在找什麼東西,但眼前的對方好像固執地認為只要練習達到了他們期望的結果,那個要找的東西就能找到了一樣。幸運的話能找到,很多時候找不到。很多人如此急切地期待看到結果,不是因為他們真的想跳那麼高,真的不能忍受疼痛,不是不能接受現在的不靈活和暫時的不放鬆,而是不知道到自己在找什麼,只能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不斷代償來維持現有的生活平衡。
我內心想為此做點什麼,這也成為了後來MTM體系出現的一個重要理由。在線上課同學問起什麼時候在日常才能一樣放鬆的時候,我覺得這是一個好的機會,因為在提出放鬆這個詞的時候,我們會知道放鬆和身心都有關係,我也容易自然地在一個有共識的情景之下把能說一說,否則一個室外的訓練課別人問我什麼時候才能跳得更高,我和他說關注和跳高無關的東西,多少會讓人感到錯愕。
二、學會搜索和實現自己的深層需求:
關於生活和自我的探索基於之前文章里提到過的鏡面反射理論:
我們的心如同鏡面,它看不到,但可以像鏡子一樣接收外界的信息,同時在身體內部都會反射形成特定感受與體驗。
當你急於看到某種結果或擔心未來的時候,經常是因為鏡面不平和布滿灰塵而出現漫反射
你努力做了很多事情但是內心的需求依舊得不到滿足,靠堅強的意志去完成了很多事情,但是依舊感覺不輕鬆。很多挫折,懷疑,困惑都會不斷出現,導致你的選擇不斷變化或是不斷於你以為的困難進行對抗。
但本質上,沒有回到根本。根本只是因為鏡面不平,反射出來的內部狀況就很不理想,外頭再怎麼用力還是會不理想。
所以核心在於鏡面的清理,正如神秀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染塵埃。這些塵埃是生命初期受外界干擾所受的挫折和挫折之後拼接不恰當的結果共同所致,細緻一點來說它們與關於自我的深層情感及體驗相關。不過更多的情況下是這樣的,鏡面也不平整,同時固執於內部的感受而回不到自己的心。
那如何學會探索自己的深層需求,提供一個基本方向供大家參考:
- 回歸鏡面
1)問自己這個重要的問題:
你所期待的各種結果都實現了之後去做什麼?
這樣的一個問題,很大程度上能幫你清除當下感受的執著,靠近或回歸自己的鏡面。這個問題你如果有答案了將其和自己的需求對應起來。譬如你做到了一些事情之後希望可以獲得父母的認可或眾人的支持。那這與自我認同相關。如果你成就一番事業之後希望可以好好享受每一天或者安享晚年之類,這與自我需求相關。如果你停止了在思維苦海的遨遊之後期待可以回到現實期待能踏實生活,這和自我穩定與存在感相關。你需要問自己問題,然後通過答案知道這是關於自己的什麼部分。
2)注重身體覺知練習:
其次,很多事情不是一下能想出來,需要經常性地進行本文最開始提到的那種精細動作練習。這是一個身體練習,更深層面上是一個把身體當成生命來看待的練習。在生命初期,自我概念並未形成,我們暫時只能給一個自體概念,這個自體的穩定源自於身體的整體感形成,這種整體感會讓身體獲得更深的安定感,個體在這種安定感穩定的前提下會自發呈現出深層的自我需求讓大腦知道。這種練習的核心很簡單,通過對重力的覺知提升自己身體的覺知,而這種練習的目的根本不在於讓你現在更放鬆,而是本體覺與觸覺的加深和完善,讓個體狀態更安定。所以,追求日常時刻都放鬆的同學,如果不把這種練習當成放鬆練習,而是當成覺知練習,也許會體會到更深的放鬆,也對放鬆會有更多的了解。
2. 清除灰塵和撫平鏡面:
1)清除灰塵:
灰塵是什麼呢?是你了解到這些關於自己的深層需求時,你會產生的深層負面情緒,比如不安,害怕,自卑等。這些如何清除?
首先比較常用的是四念處中心念處和受念處:覺察到你的情緒或感受,讓其從身體中流過,就像你站在一條由自己執著構建的情緒與感受的河流中,讓它們從你的身體流過。它們自然會起伏會變化但最後隨著你的執著消退而自然消失
2)撫平鏡面:
那些鏡面上不平整的地方指什麼呢?是你遇到灰塵後做出得一些欠妥當的行為或某些代償性行為模式。比如人有自卑的心理,如果並沒有自己清除乾淨,很可能會做出一些行為來平衡這種心理以確保生活能繼續,比如避開集體活動,避開和人交流,也可能會選擇做一些讓人看起來很自信的事情,或是更加依賴他人。如果你做好了上一步,這裡我還是建議你自己解決:
在你平靜的時候,思考一下,對於自己的不足和脆弱以及深層需求,可以獨自去做什麼,應該做什麼。以深層需求為驅動力,以內在真實的脆弱為起點,總是能將自己的長處發揮到極致而且改變異常紮實。
三.學會在平靜中見自己:
這指兩個方面:
1)在現實層面:指你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遇到情緒並且被情緒干擾時需要覺察到並立即清理,回到平靜狀態下看看自己的需求是什麼,再去面對這件事情。這樣任何一個問題都會成為見自己的一個契機。一如你練習一些不起眼的動作時很放鬆,練習完之後身體緊張又變得焦慮,需要做的其實是接受緊張,放下這種焦慮,思考一下自己為什麼練這個。如果你覺得這件事情符合你的初衷你也願意繼續你就繼續,不符合就選擇其他方向。有這樣持續的縱深,直到內部的原始驅力被探索和挖掘到,才可能靠近極致。
2)在生命層面:現實生活中不斷探索和實現自己深層需求的過程其實就是擦拭鏡面的過程。擦到一定時候,很多原始的力量會從平靜中萌發出來,如果世間有一個被稱為自己的東西,那個就是自己。你去落地顯化那股力量就行了。【對於這種力量我也無法用現在的術語去邏輯化,牽強一點說也許是本能中充滿善意的攻擊欲】
對於擦鏡面這件事清有個同等重要但更加進入內心深處的練習,就是四念處。它會把你的深層自我需求都擦掉,不管是暫時還是持續性的,它都可能讓你直接體驗到那種原始的力量。
四、學習平等
平等是一個很大的需要一直學習的概念。
a.簡單一點的,我們沒有必要把問題看做問題,問題都會引發人的思考與探索,正是所謂的問題使得人去探索自己,尋找方法。平等是指看到了問題對於自己的意義而自發出現的態度。
b.複雜一點的,我經常會建議自己獨立解決問題。即使很多問題源自原生家庭,需要和父母在關係中長期溝通。但是獨自解決問題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不再依賴父母,從以前把父母看做權威和靠山的高低關係中走出來,真正能獨立的是看清了自己和父母已經平等關係。
c.精細一點的,平等對待一切是四念處的核心,這是一個沒有一點人情但可以讓你持續回到自己中心更好成為自己的基本觀點。
d.深入一些的話,其實並沒有一個所謂的自己,因為那個鏡面從來不屬於你一個人。或者說你只是那個鏡面的一部分,它的廣度無限而且是集體共用的,不同個體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這一點也不值得困惑或悲傷,因為這不是再否定什麼,只是再陳述一個真相。對於一個還要執著和期望的人來說,如果你知道了這點,你有機會捕捉到集體的力量來更好實現自己,當個體力量過度到集體智慧,當極致超越了個體延伸到無限可能時才稱得上極致
【所以,從這個結尾再看追求極致的念頭:若要追求極致就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
六、更多身心相關的內容與培訓各位移步到我公眾號:jlgaoke
推薦閱讀:
※你可能練習了假瑜伽 | 以運動科學揭開瑜伽體式的神秘面紗(全文)
※為何被壓垮的偏偏是我?
※值乎統一作答(1)--如何做動作?
※為什麼我們的身心會出問題
TAG:身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