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方舟子:人到五十做腸鏡

對付結腸癌的關鍵是定期篩查、早發現、早治療。從1970年到2015年,美國結腸癌死亡率降低了52%,主要就歸功於結腸癌篩查。

文 | 方舟子

幾個月前我滿五十歲的時候,收到了醫療保險公司寄來的一封信,裡面有一個裝著溶液的試管,要我採集一點兒大便放在裡頭寄到實驗室做化驗。美國醫學界建議人到了50歲就要篩查有沒有結腸癌。一般是5到10年做一次結腸鏡檢查,這個費用是免費的。但是這項檢查並不方便,很多人不願意做。所以有的醫保公司就先讓客戶自己採集大便送到實驗室做化驗,看看大便裡頭有沒有血液成分,叫做便潛血化驗,意思是肉眼看不出裡面有血,但是用生化方法可以查出來。以前便潛血化驗準確度不高,會受到飲食等因素的影響,查到的不一定真的是血液成分。現在的便潛血檢查直接查的是血液里的蛋白質,準確度非常高,查到了就表明大便里有血了。

正常的大便不應該含有血液。含有血液有多種情況,比如說結腸發炎。但是有大約一半的可能性是結腸長息肉了,息肉被大便摩擦流了血。結腸息肉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惡性的,惡性的有可能會變成結腸癌。所以查出了便潛血,還要進一步做結腸鏡檢查,看是什麼原因導致出血,是不是有結腸息肉,如果發現了息肉,還要切下來做病理檢查,看是良性還是惡性。

我寄回去的大便被查出了含有血液成分,醫院通知我去做結腸鏡檢查。我在15年前在北京做過一次結腸鏡檢查,當時還年輕,不是為了篩查結腸癌,而是因為結腸急性發炎,當時做這個檢查感到非常的痛苦。所以究竟要不要去做結腸鏡篩查,我一開始還有點猶豫。後來了解了一下,知道美國的結腸鏡檢查都是無痛的,就放心了,跟醫院預約了做檢查的時間。做腸鏡之前當然需要先把腸道里的大便都清理乾淨,不然沒法查。我上回在北京的醫院做檢查的時候,是由護士灌腸,然後才去做檢查。在美國則是要自己清腸子。怎麼清呢?絕食和吃瀉藥。在檢查的前兩天,吃完晚飯後就不能再吃固體食物,一直到檢查之後,有一天多的時間都只能喝飲料,可以喝水、肉湯、果汁、茶、咖啡等,但是不能喝牛奶,也不能加糖或喝紅色飲料。檢查前一天下午五點,開始喝瀉藥。瀉藥裡頭加了檸檬味,其實沒有想像的難喝。這種瀉藥的機理是把水分從身體吸出來,腸道里充滿了水,就開始拉稀,拉了很多次之後,拉下的都是水,就算把腸道清理乾淨了。

聽說國內現在也可以選擇做無痛結腸鏡檢查了,但是用全身麻醉,費用高,風險大,不好約,所以很多人還是寧願不用。美國這邊沒有選擇,一概都是無痛檢查,但是不是全身麻醉,而是打鎮靜劑,人是一直清醒的,由於鎮靜劑也有鎮痛作用,所以不會覺得不適。副作用是過後會喪失記憶。我對鎮靜劑生效期間發生的事過後一點印象都沒有了,不記得整個檢查過程,也不記得檢查之後醫生跟我說的檢查結果和注意事項。幸好醫生還給了我一份檢查結果報告和注意事項,上面寫著發現了兩個2~3毫米的息肉,摘除了做病理檢查,兩周後才能知道結果。不到兩周,醫生就用電子郵件通知了病理檢查結果,說是屬於管狀腺瘤,有癌變的風險,建議我以後每五年就做一次結腸鏡檢查,發現了息肉即時摘除。

只要在大腸腸壁上出現了突起,就叫做息肉。這些息肉有的是增生性的,有的是炎性的,它們一般不會有癌變的危險。還有的息肉屬於腺瘤,大部分的腺瘤不會發生癌變,但是有一小部分的腺瘤會發生癌變。腺瘤有兩類,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絨毛狀腺瘤發生癌變的風險比管狀腺瘤要高一些。腺瘤發生癌變後,先是會在大腸壁長腫瘤,之後會擴展到大腸壁後面的血管或淋巴管,然後隨著血液或淋巴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絕大部分(80%以上)結腸癌都是由腺瘤發展來的,但是這個發展過程很緩慢,一般要十到十五年的時間。所以如果定期做結腸鏡檢查,發現了腺瘤就摘除掉,得結腸癌的風險就很低了。如果做檢查時發現腺瘤已經發生癌變,但是只要還處於癌變早期,還沒有擴散開去,把癌變的部分切除了,90%都是可以治癒的。如果癌症已經擴散,就不好治療了,五年存活率只有10%左右。所以對付結腸癌的關鍵是定期篩查、早發現、早治療。從1970年到2015年,美國結腸癌死亡率降低了52%,主要就歸功於結腸癌篩查。

為什麼有些人要比其他人更容易得結腸癌呢?有些風險是可控的。有幾種生活方式和結腸癌的發生有關係。肥胖、不運動、抽煙、酗酒、吃紅肉和加工肉製品,這些都會增加結腸癌的風險。相反地,控制體重、經常運動、不抽煙、少喝酒、少吃紅肉和加工肉製品、多吃水果、蔬菜和全穀物,則可以降低結腸癌的風險。我的生活方式是比較健康的,為什麼也會有結腸癌的風險呢?這是因為還有些風險因素是不可控的。這些因素包括:

年紀大。年紀越大,得結腸癌的風險越高。年輕人也會得結腸癌,但是很罕見,一般是在50歲以後才變得常見了,所以結腸癌的篩查通常是在50歲以後才開始的。

得過炎性腸道疾病,例如得過潰瘍性結腸炎,也會增加結腸癌的風險。

家族史。如果有近親(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得過結腸癌或者有過腺瘤,那麼得結腸癌的風險也增加。結腸癌患者中大約五分之一的人有近親也得過結腸癌。

此外,有5%到10%的結腸癌是因為遺傳病導致的。2型糖尿病患者得結腸癌的風險也比一般人高。

由於癌症的發生涉及到遺傳因素和偶然因素,所以即使是生活方式很健康的人,同樣有得癌症的危險。我以前得過潰瘍性結腸炎,又有結腸癌家族史,所以屬於高危人群。幸運的是,結腸癌是一種可以通過定期篩查來預防的癌症,即使屬於高危人群也不可怕。由於結腸癌發展很慢,一般人每十年篩查一次就可以了,而對高危人群,應該每五年甚至更短的時間篩查,這樣就可以即時消滅癌症苗頭。

2018.2.10

方舟子,科普作家。本名方是民,1995年獲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中文互聯網先驅者,創辦並主持中文最早的文學網路期刊《新語絲》。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大健康領域相關問題,歡迎訪問:科學貓頭鷹 - 首頁;或者關注微信公眾號「科學貓頭鷹」與我們互動交流。

推薦閱讀:

准中年生活狀態
頭號玩家也有變老的一天
中年油膩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眸沾了塵,豬油蒙了心

TAG:結腸癌 | 中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