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哼唧亂動、睡不安穩就是睡眠淺?到底要不要哄一下?

「我家寶寶睡眠真的很淺,一點點動靜就會驚醒,總是哼唧亂動」

「一晚上都在翻騰,到底睡著沒睡著啊?我是哄還是不哄啊?「

「不是說4個月之後就會先進入深睡眠,再進入淺睡眠嗎?為啥我家寶寶睡著了也放不下?」

上面的描述有沒有很熟悉?似乎也有很多說法去解釋以上種種現象,比如萬金油「缺乏安全感所以睡得淺」,「分離焦慮期所以睡的淺」等等。

但是!看多了不免會疑惑:大家口中所說的睡眠的深、淺描述的究竟是睡眠的哪個維度?是睡眠中有無肢體動作?還是睡眠中大腦的活躍程度?是描述易被喚醒的程度?還是描述睡眠的連續性好不好?今天我們主要來探討的就是這樣一個很基礎但很tricky的概念:

到底什麼是「淺睡眠」,什麼是「深睡眠」呢?

人的睡眠包含兩種狀態:快速眼動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REM)和非快速眼動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在睡眠過程中這兩種狀態會交替循環,NREM和REM的循環也被稱作睡眠周期(sleep cycle),在一晚的睡眠中通常會經歷4-6個睡眠周期。

從命名中就看出,非快速眼動睡眠(NREM)和快速眼動睡眠(REM)非常顯著的一個區別就是有無快速眼球運動,這也是用來劃分NREM和REM的重要的參考指標之一,除此之外,睡眠過程中腦電圖(EEG)的表現和肌肉張力的變化等也是區分NREM和REM的重要指標。

接下來,我們就以入睡後的第一個睡眠周期為例來談談NREM各階段和REM的特點。

非快速眼動睡眠才分深淺

先說NREM,按照美國睡眠醫學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AASM)的睡眠分期標準,可以將NREM分為連續的3個階段(按照R&K分期標準則是分為4個階段):

(1)NREM的第1期(stage N1)

正常情況下人的睡眠是從NREM開始的,N1期也就是睡眠最開始的階段。

進入N1期,大腦對外界的注意力會逐漸喪失,自我感覺是迷迷糊糊、似睡非睡的狀態,這一時期也常常可以觀察到短暫的不自覺的肌肉抽動以及眼球在眼瞼下無意識的緩慢移動。沒錯,雖然稱作非快速眼動睡眠,但並不意味著完全沒有眼球運動,在N1期仍然會有慢速的眼球運動出現。

N1期的腦電圖表現為以θ波為主的混合波,在腦電圖上,當α波(清醒閉眼時的主要波形)減少到50%以下,且以低波幅、混合頻率波為主時,就可以判斷進入了N1期。

圖片來源:《睡眠的科學》圖2-3

N1期的持續時間很短,通常只有30秒到5分鐘,喚醒閾值也非常低,一些輕微的刺激,比如輕聲喚名字、輕輕觸碰、細微的關門聲等都會把睡眠打斷,這也是NREM中睡眠深度最淺的一個階段。

(2)NREM的第2期(stage N2)

經過短暫的N1期,就進入了N2期,這一期通常也被認為是真正睡著的時期。這時,全身肌張力顯著降低,幾乎沒有眼球運動。

這一時期特徵性腦電波是睡眠紡錘波和K複合波:紡錘波表現為短暫成簇出現的,平均頻率達到12-14Hz的快速有節奏的腦電波活動;而K複合波則是從背景波形中脫穎而出那個,呈現出先向上(負向波)緊接著又向下(正向波)的波形,K複合波還可以作為睡眠期間大腦對外界刺激(如聲音)或內部刺激(如呼吸暫停)的反應出現,也就是說,如果在N2期有一個聲音或是別的什麼刺激,但刺激的強度又不足以喚醒,那麼腦電圖上就會對應產生一個K複合波。

圖片來源:《睡眠的科學》圖2-3

N2期的持續時間大概在5-25分鐘,比起N1期,N2期的睡眠深度和喚醒閾值都有所升高,像輕聲喚名字、輕輕觸碰、細微的關門聲這種刺激,這個時候就叫不醒了,頂多只夠誘發一個K複合波而已,要想喚醒進入N2期的人,得更強的刺激才行,比如大點聲叫,大點力碰,大點動靜關門。

(3)NREM的第3期(stage N3)

這一期不僅是NREM中睡眠深度最深的階段,也是大眾通常所認為的深睡眠(deep sleep)階段,也稱做慢波睡眠(slpw-wave sleep, SWS),這一階段無論睡眠深度,還是喚醒閾值都是NREM中最高的。雖然這一階段的喚醒閾值很高,但也沒高到喚不醒,只要刺激足夠強烈,比如強烈的光線,被猛地踹一腳、耳旁大喝一聲「著火啦」,還是可以喚醒的。

進入N3期,人體的呼吸平穩,心跳規律,全身的肌張力進一步下降,除了偶爾翻身、移動身體外幾乎沒有其他動作,也沒有眼球運動。

N3期腦電圖的特徵為高電壓、低頻率的δ波(在R&K分期標準中會將慢波睡眠按照δ波的比例進一步劃分為S3和S4期)。

圖片來源:《睡眠的科學》圖2-3

N3期持續時間大約30-45分鐘,之後會經歷一個短暫覺醒(brief arousal),這時常常伴隨著一系列的身體動作,如果是在嬰幼兒期,常常表現為抓臉、咀嚼、翻身、啜泣、喃喃自語等,有時也可能會短暫地睜開眼或突然坐起來。

短暫覺醒階段後,睡眠會進入到一個較淺的階段,比如N2期,在N2期持續5-10分鐘後,會被第一個REM前的身體活動打斷,然後進入REM階段。

快速眼動睡眠不等於淺睡眠

接下來說說REM,正如前文所說,REM是與NREM完全不同的睡眠狀態。

在NREM階段大腦皮質的神經元活躍程度下降並趨向同步,而在REM階段大腦的活躍程度很高,等同甚至高於清醒狀態。但這時人體感覺系統和運動系統被阻斷,人體肌肉極度放鬆,除了如控制眼球運動、呼吸、心跳的肌肉外,全身都處於近乎「癱瘓」的狀態,幾乎沒有什麼身體動作。

但如果是嬰兒的話,由於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對感覺和運動系統的阻斷不夠完全,比起成人會有更多的神經衝動傳遞到肌肉,所以,嬰兒在REM會出現比較多的動作,比如身體抽動,微笑,揮手,蹬腿等,有時還會發出聲音,哼唧聲或是哭聲。隨著嬰兒神經系統逐漸發育成熟,REM階段逐漸就沒有這麼多動作,看起來會睡眠更安穩一些。

做夢也主要集中在REM階段,雖然NREM較淺的階段也會做夢,但相比起來,REM的夢境往往複雜、奇妙,大多數時候還伴有各種情感故事,而NREM中的夢內容則簡單的多。

REM階段腦電圖以低振幅混合波(主要是低電壓的θ波和低頻的α波)為主,間或有伴隨快速眼球運動出現的鋸齒波(具有三角形或鋸齒形外觀)

圖片來源:《睡眠的科學》圖2-3

在REM階段喚醒閾值是不斷變化的,有時很容易喚醒,有時卻很難,關鍵就在於刺激的形式和強度,以及當時處於多深的夢境之中。

如果一個人正處於美夢之中,就可能會選擇性注意內部刺激並且阻止對這些刺激產生反應,或是把喚醒刺激納入到正在進行的夢中,而不是被喚醒。比如,如果你正好在美夢之中,這時鬧鐘響起了,你不但不會被鬧鐘叫醒,還會把鬧鐘響這個元素添加到此時的夢境之中,認為是夢裡的鬧鐘響了。

在夜覺睡眠中第一次出現REM通常是在入睡後的70-100分鐘,這一次REM持續的時間通常也比較短,一般不超過10分鐘。需要說明的是,REM並不是在每個睡眠周期中都這麼短,一般而言,隨著夜晚的推進,REM的持續時間逐漸延長。通常來說,SWS主要集中在夜覺的前三分之一,REM主要集中在夜覺的後三分之一。

圖片來源:howsleepworks.com

在REM結束時,也會有一個短暫覺醒的階段,這時往往也會伴隨著移動身體、調整睡姿、甚至無意識地睜眼看看周圍環境是否正常,然後再次入睡。

在睡眠周期中,每個睡眠階段的數量和時間也受到許多外在因素的影響,比如之前有沒有睡眠缺乏的情況、睡前清醒的時長、入睡的時間、疾病等。

比較典型的例子有:經歷睡眠不足後,恢復自然睡眠時,SWS的比例會顯著增加;而如果選擇性剝奪REM,當恢復自然睡眠時,REM出現的次數會增多,每次持續的時間也會延長。

此外,睡眠的不同階段並不一定在每個睡眠周期中都出現,對特定的某一個睡眠周期來說,可能會有某些睡眠階段缺失,比如後半夜的某些睡眠周期就不包含N3期。

REM ≠ 淺睡眠

在這裡還想說明一下,雖然有不少文章都把快速眼動睡眠叫做「淺睡眠」,但這種叫法並不恰當。

REM的發現者之一,Natheaniel Kleitman,也曾經認為睡眠中眼球的運動狀況可能可以用來評估睡眠深度,甚至在剛發現REM時也假設過快速眼動代表著睡眠變淺。

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確認了REM是和NREM截然不同的一種睡眠狀態,並不是同一狀態中深淺不同的階段,這兩者並沒有深淺之分。

而且,NREM和REM各自具有不同的特點和功能,NREM是促進生長、消除疲勞以及恢復體力的主要方式,而REM則被發現與神經系統發育、學習、記憶等有關,無論是NREM,還是REM都非常重要,不存在孰好孰劣的差別。

附上一張NREM不同階段和REM的特徵總結:

圖片來源:好睡寶製圖

嬰幼兒睡眠的發展

雖然我們將睡眠分為REM和NREM,又把NREM又分為N1、N2、N3期,但睡眠模式並非生來如此,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嬰兒的睡眠模式跟成人有很大不同,並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成熟,通常到2-6歲,睡眠結構就很接近成人了。

睡眠-覺醒狀態在胎兒期時首先出現,6-7個月的胎兒會建立起活動-休息的循環周期,8個多月的胎兒會出現比較明顯的類似於REM和NREM的循環。

不過對於胎兒和新生兒,NREM和REM只是初具雛形,並不具備成熟的NREM和REM特徵,所以,此時的REM稱為活躍睡眠期(active sleep, AS),NREM稱為安靜睡眠期(quiet sleep, QS)。

新生兒的睡眠通常始於AS,但單從腦電圖上並不容易區分出清醒狀態和AS,所以什麼時候睡著通常需要根據持續閉眼的情況來判斷。

在AS階段,通常可以觀察到眼球的快速運動,不規則的呼吸運動,這一時期身體動作也很多,常見的有吮吸、抽動、微笑、皺眉、鬼臉、哭泣、哼哼唧唧、揮手揮腳等短暫的肢體活動,以及身體緩慢的翻動或突然的抽動,而且嬰兒的快速眼動睡眠很不穩定,常常會被短暫的身體移動帶來的覺醒所打斷。

相比之下,QS就安靜多了,除了偶爾出現的驚跳和抽動,幾乎沒有身體活動,呼吸運動都呈現出規律穩定的模式,也沒有快速的眼球運動。

除了AS和QS這兩種睡眠狀態外,在新生兒階段還存在第三種睡眠狀態,即不確定睡眠期(indeterminate sleep, IS),其特點是既有AS和QS的特徵,但又不能明確滿足這兩者中任何一個的劃分標準,通常出現在睡眠狀態轉換的階段或是出現覺醒反應時。

在嬰幼兒階段,睡眠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睡眠周期

新生兒階段睡眠周期比起成人(90-110分鐘)要短很多,一般只有50分鐘左右,到2-3歲會延長到60分鐘左右,到5歲可延長到90分鐘。

不過,不同新生兒之間的睡眠周期差別很大,有些可能短到只有30分鐘,而有些則可能長達70分鐘。

(2)REM的比例

新生兒AS的比例也很高,達到了50%左右,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這個比例並不是說AS在每個睡眠周期都是佔50%,在不同的睡眠周期AS的時長並不相同,通常入睡後的第一個AS是最短的。

之後隨著月齡的增長,AS/REM的比例會逐漸降低,到1歲時下降到35%-40%,到5歲時降到20%-25%,相對地,QS/NREM的比例會逐漸增加。

(3)睡眠結構

新生兒的QS並沒有深淺之分,在腦電圖上會集中出現很多慢波;出生後1個月左右,開始出現睡眠紡錘波的雛形,但此時的睡眠紡錘波還比較難辨認;到2-3個月,睡眠紡錘波基本成型,QS開始分化出不同的階段;到3-4個月,入睡逐漸由從AS開始轉變為從QS開始,不過,入睡從AS/REM開始的現象可能會持續到6-8個月;到6個月時,就會出現清晰可辨認的K複合波,這時的NREM就可以參照成人的分期標準,分為N1、N2和N3三個階段。

總的來說,雖然睡眠發展都遵循著睡眠周期延長,REM比例減少,睡眠結構轉變,NREM分化這些變化規律,但就個體而言,睡眠成熟的軌跡仍然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

理論知識說了很多,最後,我們回到家長們比較關心的「怎麼判斷」和「怎麼做」上面來。

寶寶睡覺總哼唧亂動,是睡眠淺嗎?

對成人來說,在NREM階段因為大腦神經元活動少,肢體活動很少,在REM階段,因為感覺系統和運動系統被阻斷,肢體活動也幾乎沒有,所以大多數成人在睡眠中,除了偶爾的翻身,揪被子、移動身體外,幾乎沒什麼動作。

但是,寶寶跟你是不同的!

一方面,嬰兒的REM比例比成人高,在睡眠中有更多的時間是處在REM(AS)中的,而嬰兒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REM(AS)階段會有更多的神經衝動傳遞到肌肉,也使得嬰兒在REM(AS)會有很多的肢體動作,有時也會發出聲音,顯得睡眠很不安穩,但REM本身並不是淺睡眠。

另一方面,在N3期結束合REM結束的時候,都會跟著一個短暫覺醒的階段,而嬰兒的睡眠周期又比成人短,也就是說在睡眠中嬰兒會更頻繁地經歷這些短暫覺醒,而這些短暫覺醒的階段,往往會伴隨著一些身體的活動,有時還會有啜泣、哼唧,甚至睜眼、坐起等表現。

總的來說,嬰兒在睡眠中確實比成人會有更多的動靜,這是由嬰兒睡眠的生理特點決定的,也是這個階段正常的表現。睡眠中寶寶哼唧亂動,甚至哭兩聲,都不一定表示寶寶沒睡熟或是真的醒來了,先觀察幾分鐘,判斷一下,再決定是不是要處理,大人過度的干預可能反而會干擾寶寶的睡眠。

不是睡眠淺,為什麼一放床就醒?

從大人懷裡轉移到床上的這一系列過程中,無論大人的動作多麼地輕柔,對寶寶來說都是一系列持續的外界刺激,有位置變化、姿勢變化、軟硬度變化、溫度變化等,而且這些刺激強度還不小。

如果是在3-4個月之前,入睡後會先進入AS,再進入QS。剛睡著之後本身身體動作就比較多,而且這一階段又容易因為身體移動而醒來,一睡著就放床確實很容易醒,通常等進入QS階段,觀察寶寶的眼球沒有快速運動,呼吸也變得綿長,身體也沒有太多動作,放床的成功率會高一些。但是,放床成功之後,因為睡眠周期短,QS的比例也少,所以QS並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就會經歷睡眠周期轉換,從大人的感受來看,可能也是一放床,沒一會兒,就醒了。

如果是在3-4個月之後,入睡變成先進入NREM,再進入REM,這時NREM也有了深淺階段的劃分了。如果是在進入比較深的N3之前就放床,因為喚醒閾值低,也很容易出現一放就醒,甚至還沒放下就醒,進入N3期之後,往往比較容易放床成功。可以通過感受寶寶的呼吸是不是平穩綿長,抬抬寶寶的手再放下,看看是不是自然垂落,有沒有其他反應,來幫助判斷是不是進入了NREM中比較深的階段。

夜裡頻繁醒來,是睡眠淺嗎?

在我們的正常睡眠中本身就有很多短暫覺醒,在N3期結束的時候,和在REM結束的時候,都有一個短暫覺醒的階段,對睡眠能力成熟的成人來說,這些短暫覺醒大多數時候並不會影響我們自然地再度睡回去,但對睡眠能力尚不成熟的嬰兒,在這些短暫覺醒的階段,如果不能順利地進入下一個睡眠階段,那麼就有可能變成一個真正的夜醒。

圖片來源:好睡寶製圖,參考資料:《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

而夜醒發生後,不同嬰兒的表現也並不相同,在Dr.Thomas Anders的研究中發現,一些嬰兒會在夜醒時哭鬧,呼喚大人安撫幫助他們再度入睡,而另一些嬰兒在夜醒時不會哭鬧,而是看看周圍,摸摸安撫物或是吮吸一會兒大拇指,然後再度入睡。(相關閱讀

總說自主入睡,你真的了解什麼是自主入睡嗎?)

除此之外,造成夜醒的原因本身也有很多,作息、睡眠習慣、餵養狀況、睡眠環境、情緒、發展階段等都可能會帶來夜醒。如果寶寶真的夜醒頻繁,把夜醒歸咎於睡眠淺並不會帶來任何幫助,這時候更應該做的是理解嘗試理解夜醒背後的原因,並且培養孩子在夜醒後能夠再度入睡的能力。

reference

法伯. 法伯睡眠寶典: 如何順利解決孩子的睡眠問題[M].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2.

劉璽誠, 王惠珊. 嬰幼兒睡眠與成長[M].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11.

郭超珍. 睡眠腦電自動分期方法研究[D]. 廣東工業大學, 2015.

陳曉偉. 基於腦電的自動睡眠分期[D]. 南京郵電大學, 2014.

櫻井武著甘菁菁. 睡眠的科學:生命入睡、蘇醒的機制與奧秘/(日) 櫻井武著 甘菁菁譯[M]. 人民郵電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 2015.

Mindell J A, Owens J A. A clinical guide to pediatric sleep: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sleep problems[M].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15.

Kryger M H, Roth T, Dement A W C.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leep Medicine Sixth Edition[J]. 2016.

The Oxford handbook of infant, child, and adolescent sleep and behavior[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 END -

想了解更多關於寶寶睡眠的問題?請關注公眾號「 好睡寶嬰兒睡眠」

如果你在寶寶睡眠方面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如何幫助寶寶睡夠睡好,請持續關注我們。這裡有口口相傳的經驗,對大樣本的觀察,前沿的研究成果,更有對這些經驗,觀察,成果的提煉,糅合,批判,與反思。同時,我們提供一對一的個性化睡眠諮詢訂製服務,幫助你和寶寶同時獲得健康充足的睡眠,微信添加好睡寶客服(微信號:yingtingcc)了解睡眠諮詢詳情。


推薦閱讀:

孩子夜哭的10個原因,再附上對策,你就知道怎麼辦了
怎麼才能讓ta乖乖睡覺啊?!
到底孩子是跟爸媽分房睡?分床睡?一起睡?
頻繁夜醒為哪般?——那些年被誤會的 「嬰兒般的睡眠」
10-12月齡寶寶睡眠問題解析

TAG:寶寶睡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