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懂延遲滿足,才會過著失控的人生

一、想要的東西馬上就要,讓我們失去了更多

最近看到一篇關於如何有效管理新入職的90後的文章,裡面提到「他們做的任何事,請及時給予反饋;他們有任何進步,哪怕是很小的進步,請第一時間看見,同時給予肯定。」

作者精準的摸到了現在年輕人的特點,任何動作都必須馬上得到回應,有了些許成績就必須立即肯定和表揚,不然就會很桑心,甚至可能分分鐘離你而去。

據調查統計,90後的職場人更喜歡頻繁更換工作,最常見的理由是:升職太慢,得不到認可,做的事沒有意義。這就是現在很多人的特點,就是要立即體驗快感、滿足感,一刻也不能延遲,簡單說,就是「想要的東西,現在就要」。

一些讀者找我請教工作的事,我都會給他們一些建議,有的關鍵行動至少需要持續一段時間才能逐漸看到效果。但我得到最多的反饋是:有沒有短時間就能提升的方法啊?

追求即時的反饋和滿足是人的本性,然而社會發展到今天,想要成為不平凡的人,想要成為一個能控制自己慾望的人,都是反人性的。自控力差的人都是敗在了延遲滿足感。不懂延遲滿足感在成長上的主要表現在於自控力差,自控力差意味著不能沉下心來學習必備的技能,不能獲得成功。

我們需要學習很多知識和技能才能適應當下的生產力,可掌握這些必須技能,必須付出長期的努力和學習,必須樹立遠大的目標,必須放棄眼下的玩樂的時間,把時間和精力用來去學習和提高自己,才能適應現在快速發展的社會。

美國的心理學家M·斯科特·派克在他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提出了「延遲滿足」的概念,主要說的是:不貪圖暫時的安逸和享受,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

二、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是缺少延遲滿足能力的主要原因。

扎克伯格在2017年母校哈佛的演講中提到:自己做Facebook,並不是為了創造一家偉大的公司。所以,當所有人都想買下這個22歲男孩的公司時,那是Facebook最艱難的時刻,他拒絕了,因為他的目標是—連接更多的人。

在追逐所謂成功的路上,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人生的意義在哪裡,所以也就沒有長遠的目標。他們在面臨選擇時,只會選對當下最好的選項。很多人做出選擇的初始動機都是能滿足即刻需求和感受的,外在的物質。

就像綜藝節目《演員的誕生》中,章子怡質疑台上的年輕演員:「你們有信念嗎?」如果從事一個職業只是為了追求表面的風光或高額的回報,而不是把它當做一種信念和一份事業的話,就很難達到一定的高度。

我的一個朋友,兩年前在微博小有名氣時,出版社來約書,他拒絕了。我記得當時他跟我說,自己的水平還達不到作家的標準,就算出書,也就是本廁所讀物,留不下什麼。直到今年,他的書出版了,剛上市就銷售一空,最近又加印了5000冊。正是因為他對「作家」有明確的標準,能拒絕眼前的誘惑,沉下心來,利用2年多的時間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才創造出自己滿意、市場認可的出版物。

在漫長的人生路上,一定要儘快確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追求的終極目標又是什麼。

心理學家阿德勒在心理學著作《自卑與超越》中就提出,基於人類是生活在一個資源貧瘠的星球上,有性別之分的生物的事實,人的一生都無法迴避的三個問題是社會、性別和職業。生活的真正意義在於與他人的聯繫,通過合作和奉獻,為人類的幸福貢獻力量。只有當個體的行為基於正確的生活意義時,才能體會到強烈的個人價值感。

當我們清楚知道如何實現個人的價值,樹立堅定的信念和明確的目標時,我們的思維和眼光就會看到遠處那道光,而不是簡單的追求現在就必須得到肯定和回報。那時,我們才慢慢培養起自己延遲滿足的能力。

三、科技為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捷性,讓我們習慣了需求即時就能得到回應。

很多年前,戀人們靠紙質的書信互訴衷腸,信紙的花紋、香味都要精心挑選,搭配著不同顏色的鋼筆,羞怯地寫下自己的思念。一般都要經過10幾天的等待才能獲得對方同樣心意滿滿的回復。

現代的戀愛,靠的是即時通訊工具。「嫁給那個秒回你微信的人」等爆文都在迎合我們回復越快越好,越直接越好,大家都別耽誤時間的心理。

以前要買到一件喜歡的衣服,一般都要約上閨蜜逛一整天,試上十幾件衣服,貨比三家,才能選中真正心儀的商品。而現在,看看美妝博主的分享,點擊鏈接,付款完成購買,如果第二天沒有收到,就會嫌棄快遞太慢。

科技的便捷拉近了人和人、人和世界的距離,讓溝通、獲取商品更便利,但並沒有讓我們更親密,更幸福。事實上,科技所創造的「快」,在某種程度上,也製造了現代人的焦慮感。

我們任何時間和地點都離不開手機,像患有強迫症一樣隔幾分鐘就要刷新一次朋友圈,其實是自己無法控制地要尋求即時的滿足感。好奇心得到一時滿足,身心卻陷入分分鐘停不下來的焦慮狀態。本來有一件需要完成的任務擺在眼前,但總是不自覺的刷刷手機,一不小心就刷了一個小時,要做的事,卻剛剛開了個頭。

當我們習慣了虛擬世界帶給我們的即刻滿足感,我們對真實生活的耐心也就越來越有限了。付出一點努力,就希望儘快看到結果;稍長一點時間的等待就會讓人焦躁,憤怒。對於那些需要更長時間才能見到成果的工作,我們就會輕易地放棄。

現代科技的偉大推動者比爾·蓋茨就深知科技帶來的弊端。他不允許自己的孩子在14歲前擁有智能手機,還限制了睡覺前使用它們的時間,在他家的餐桌上,智能手機是完全被禁止的。

主動察覺出自己的生活已被科技控制的狀態,有意識的讓自己遠離手機和網路,每天留出一段時間,享受更原始的生活方式,讓自己靜下來感受內心的純凈和安寧,發展出深刻的思維和知識體系。

培養一些不需要科技參與的興趣,定期去實踐,讓自己深切的感受到更持久的滿足感、幸福感,這些都是增強自己延遲滿足能力的有效策略。

四、被壓抑的慾望的爆發,是我們追求即刻滿足感的根源。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如果碰到自己非常喜歡的東西時,對於馬上要獲得它的衝動,一般都很難忍耐住,這就是我們很多成年人都沒有延遲滿足的能力。

從心理學上深究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在於我們在幼年時,由於物質的匱乏,很多願望都沒有得到充分滿足。

當壓抑的慾望越積越多,內心會逐漸產生空洞與匱乏感。在我們接受的教育中卻教導我們,輕易表露慾望是不對的,所以這些空洞與匱乏感會被我們壓抑在潛意識深處,平常不會輕易表露,只要遇到合適的時機與場所,這些空洞與匱乏感就會完全不受控制的表現出來。

需要認識到的是,你不再是幼年的那個孩子,已經有能力給自己更好的生活。從深層了解自己對某些事物沒有控制力的原因,找到需求的來源,認知並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我們就能慢慢擺脫內在小孩的心理控制,培養自己延遲滿足的能力。

無論是要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職場人士,還是經營一段真正愛和被愛的親密關係,都需要我們不斷地付出努力,這些付出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看不到明顯的回報。然而正是這些成就,才能賦予我們長久的幸福感和滿足感,讓我們深刻體會到自身的價值。

當我們能明確人生的意義,樹立目標和使命感,擺脫科技的控制和既往的經歷帶來的心理暗示時,我們就能逐漸培養出自己延遲滿足的能力。

生命的高度等於生命的厚度。

當我們能在漫長的旅途中不斷積累,不被當下的享受和慾望吸引,耐心等待、伺機而動,我們總會迎來人生的大飛躍。


推薦閱讀:

你讀過那些話扣動了你的心弦?
怎麼評價塗磊在電視節目中的表現?從心理學方面看,他專業嗎?@王怡蕊 電視節目對他的態度是怎樣的?
老虎的抑鬱與行為科學的政治正確——《習得自助》Live 後記
關係中最大的妄想,就是企圖扮演神
我21歲,受SM折磨9年了,如何才能克服?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