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8仿製葯一致性評價大年,刺激國產創新葯爆發,將對行業產生八大影響

文丨張楠

2017年是醫改大年,國家接連扔下幾枚重磅政策炸彈,「仿製葯一致性評價」就是炸彈之一,旨在淘汰落後藥劑,提高仿製葯質量,推進醫藥產業供給側改革,實現進口原研葯的國產替代,最終降低國民醫藥費用。

過去國家藥品審評標準較為寬鬆,仿製葯申報相對容易,2002年~2006年就是仿製葯的高峰期,大量低水平的「山寨葯」混跡於市,造成國內藥品良莠不齊的混亂局面。隨著近年來醫改逐漸深入,政府終於決定出手整治,完善政策法規,給鬆弛太久的醫藥行業上緊發條。

追溯我國一致性評價工作歷史,能看到啟動年份是2012年。當時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藥品安全「十二五」規劃的通知》,提出主要任務與目標之一是全面提高仿製葯質量,「分期分批與被仿製葯進行質量一致性評價,其中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臨床常用的仿製葯在2015年前完成,未通過質量一致性評價的不予再註冊,註銷其藥品批准證明文件。」

2016年3月,國務院再次下發《開展仿製葯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單獨出台針對性政策,標誌我國仿製葯一致性評價的改革大幕正式拉開。2017整一年,CFDA也緊鑼密鼓地印發系列文件,毋庸置疑,政策不僅對2018年乃至今後都產生重要且深遠影響。

所謂仿製葯,是專利葯過了保護期,其他企業均可仿製的藥品。其中專利葯,是全球最先提出申請,並獲得專利保護的藥品,一般有20年的保護期,期間其他企業不得仿製;還有個易混淆的「原研葯」,指過了專利期且由原生產商生產的藥品。

由於原研葯歷經艱辛而漫長的臨床試驗過程,所以研發成本高、周期長,平均花費15年左右和數億美元才能上市;而仿製葯僅複製原研葯的主要分子結構,省時省資省力,研發成本低,因此價格不高,主要提高患者對藥品的可獲得性,滿足患者需求。

據CFDA統計,原研葯在我國的定價遠遠高於《藥品政府定價辦法》規定的標準。以注射用頭孢曲松鈉為例,羅氏公司生產的原研葯「羅氏芬」的價格高達80多元,而國產的仿製葯卻僅有4~5元,兩者的價格相差近20倍。但仿製葯與原研葯在製備工藝等方面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在藥品不良反應等方面會有所差異,也正因為此才有必要進行一致性評價,保證藥品質量。

如何開展仿製葯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工作?根據已上市的仿製葯在質量和療效上與原研葯一致、臨床上相互替代的原則,兩個關鍵點為:一、確定參比製劑。參比試劑是指「 用於仿製葯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對照藥品,通常為被仿製的對象,如原研藥品或國際公認的同種藥物,參比製劑應為處方工藝合理、質量穩定、療效確切的藥品 ;二、開展BE(生物等效性)試驗,「在相似的試驗條件下單次或多次給予相同劑量的試驗藥物後,受試製劑中藥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與參比製劑的差異在可接受範圍內 」。

根據規定,2018年底前應完成289個基藥品種、17740個批文的評價工作,未完成一致性評價的藥品將被註銷文號,而且自第一家品種通過一致性評價後,三年後不再受理其他藥品生產企業相同品種的一致性評價申請。

如此嚴苛的規定,給廣大葯企的時間和機會真的不多了。因為單個品種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周期約為20-28個月(其中審評工作4個月內完成),而現在不僅要在一年內完成評價,還要搶佔先機,第一個獲取評價認可。可想而知,實力不足的葯企只能慘遭淘汰,有自知之明的葯企甚至直接放棄評價,選擇棄權或由於自家藥品質量堪憂,不具可比性,或由於孤注一擲,在衝刺階段確保最有勝算的產品入選。

有專家估計,在289個待評價品種中,不合規自動棄權者佔38%;最終成功跨越門檻、完成評價的品種為40%,近120種。2017年12月29日,CFDA藥品審評中心公布了第一批通過一致性評價的17個品規(13個品種)藥品名單,涉及12個藥品7家企業(隸屬289個基葯目錄中的有4個品規,非289個基葯目錄的有13個品規),而其餘合格藥品都要在今年內產生,可謂時間緊迫、形勢嚴峻。

首批的7個企業,包括華海葯業、輝瑞製藥、正大天晴、信立泰、國葯集團、倍特葯業、齊魯製藥,其中華海葯業共有9個品規7個藥品獲得通過,為此次一致性評價的最大贏家。CFDA表示後續將與衛計委等部門共同對這些品種涉及的醫保支付、優先採購、優先選用等問題進行協調落實。總局也表示將加強對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的上市後監管,嚴防一致性評價變為「一次性」評價,持續保證仿製葯的質量和療效。

另外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需要在藥品說明書、標籤中使用「通過一致性評價」標識以作區別。

作為醫改大年的重磅政策,將對今後醫藥行業產生哪些影響?

首先,對醫藥市場而言是一次徹底的「清潔大掃除」,也是解決歷史性遺留問題。混亂的仿製葯市場經整頓後,肯定能去蕪存菁,優勝劣汰,留下高質量的好葯,對提升醫藥行業水平、增強我國仿製葯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可預見,未來醫藥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龍頭企業受益,有望量價齊升。

推行一致性評價,也將加快藥品進口替代的進程。長期以來,我國原研葯實行自主定價,高位價格對仿製葯形成壓倒性優勢。這也促成仿製葯企業自身提升動力不足、以次充好。國產仿製葯與原研葯之間質量和療效的不一致,根本無法匹敵包括進口葯在內的原研葯。現在鼓勵優質國產仿製葯企業在招標中對原研葯發起價格衝擊,將降低藥品整體價格,加快進口替代。

對藥品生產企業而言,企業也會理性選擇重點品種優先發展,衝刺一致性評價。因為通過一致性評價結果將直接影響今後的藥品招標,同品種藥品通過一致性評價的生產企業達到3家以上的,在藥品集中採購等方面不再選用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所以葯企選擇「保皇」也是明智之舉。

此外,由於仿製葯一致性評價涉及BE試驗,BE試驗將進入高峰期需求強勁,直接受益的企業還有CRO,會迎來行業回暖、利潤上升的大好時期。據國泰君安調研,泰格醫藥作為CRO行業龍頭,2017年上半年BE收入達0.81億元。

位於醫藥生產上游的輔料企業而言,也迎來重組機遇和政策利好。過去國產輔料行業不夠規範,部分企業以質量為代價一味追求低成本,且企業自動化程度不高,都影響國產輔料企業參與國際競爭。一致性評價政策為解決國內輔料規範使用問題提供契機,將促進相關企業進入高端市場,與國際標準接軌。今後輔料企業將通過產品和技術的持續創新,助力葯企提高生產率、減少環節,降低成本,促進醫藥行業良性發展。

其次,從市場格局與利益分配來說,國辦和總局為通過評價的藥品制定了多項配套性激勵政策,如優先採購、醫保支付、資金支持等,這將進一步壓縮低端仿製葯市場,為優良企業迅速搶佔市場份額、拓展地盤創造條件,也為它們直接帶來收入利潤的大幅提升,可想而知,今後醫藥企業之間差距會越拉越大,趨向兩極分化。

從第一批獲得評價的17個品規藥品來看,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的藥品居多共12種,所以大疾病領域有望率先獲得發展機遇,對應藥品孕育無限商機。國內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乙肝等疾病患者人數眾多,市場規模巨大。受人口老齡化、消費升級、健康意識增強等趨勢影響,這些藥品需求也日漸攀升,所以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大領域大品種具有新的投資機會。

從投資機會分析,除了大疾病大領域外,原先原研葯佔比較高的醫藥品種也值得關注,因為進口原研葯一定程度上成為眾矢之的,眾多企業都將對其發起攻擊,激烈競爭下必存在投資機會。據平安醫藥研究,具有投資價值的品種有氯吡格雷、利培酮、吉非替尼、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厄貝沙坦片、氯沙坦鉀片、瑞舒伐他汀、替諾福韋等。而根據行業集中度提升的趨勢分析,原先原研葯比例低,但集中度較為分散的品種,如頭孢呋辛酯片等,也面臨洗牌重整,值得投資。


推薦閱讀:

醫院過錯診療致患者終身殘疾,醫院承擔輕微責任
治療癌症的偏方!
你支持試管嬰兒嗎?
咽炎和咽喉炎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TAG:醫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