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情緒化,你最終才能贏

文丨柏燕誼

選自《反脆弱》;壹心理 編著

我們把那些無法憋住的情緒,無法選擇情境發泄的行為,稱為缺乏延遲滿足能力。延遲滿足能力是一個人人格健康的指標之一。延遲滿足的意思是,為了追求更大的目標,獲得更大的享受,或者減少更多的損失,我們可以剋制自己的慾望,放棄眼前的誘惑。

情緒化是心理上的「大小便」

在很多人眼裡,情緒化的殺傷力是非常大的。情緒化的人,首先受不了什麼刺激,對別人的行為顯得非常敏感,並反應激烈。情緒化最常見的就是發脾氣。遇事就火,一點就著。而且脾氣里夾雜著各種複雜的暴力。

發脾氣,會致使心身憔悴、耽誤事情、利益受損,甚至帶來人身傷害等。

有時,這種暴力指向自己,你不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他就會自殘,傷害自己……有的暴力是指向對方。最常見的家暴、侮辱。施暴一方用盡各種方法來發泄自己的憤怒,企圖讓對方知道他錯了。

有的暴力是指向無關的人。有一個笑話,是從孩子的視角講的:媽媽跟爸爸吵架,媽媽說:我要讓你嘗到失去親人的滋味。

說完,媽媽把刀對準了我的脖子。這就是把暴力指向孩子、鄰居、路人、身邊的無辜者來發泄情緒。

情緒化還有一個可怕的地方:有時候不顧及情境,在不該發火的時候發火,不該發火的地方發火。比如一生氣,就嚷嚷著取消既定行程,不去玩了,然後退了機票 — 只退出個燃油費。一生氣,買了車票離家出走,走到一半氣消了又回來,浪費時間和金錢。

冷暴力,是情緒化的又一表現。比如,動不動就噘嘴、不理人、關機、拉黑、玩失蹤、離家出走等。

在這種情緒暴力下,人慣有的方式就是妥協。一再透支自己的付出能力去妥協,只為換得片刻安靜。有時候你會感覺,關係不是關係,那是地獄。分,分不了;在一起,又很難受。

情緒化,並不是指人的情緒多變、無常。事實上,每個人情緒的穩定性都不怎麼高,情緒本來就是個常態低、變化快的存在,在自然狀態下,就是變化多端。但情緒化的破壞力,在於缺乏理性調配,感情用事,不加克制,在感情強烈衝動的情況下,做出的缺乏理智的行動。

換言之,造成傷害的不是情緒本身,而是對情緒聽之任之,付諸行動。

理性對情緒的支配程度,顯示了一個人的成熟程度。

情緒化常被稱為心理上的大小便。試以身體為例理解情緒。

我們隨時都會產生大小便,這是人體自動運作的結果,不受個人意識的支配。而一個身體功能沒有發育完全、身體功能受損的人,就會大小便失禁,比如嬰兒和相關成人患者。一個健康、成熟的人,他可以隨時產生大小便,但是不會隨地大小便,他會在合適的時間和情境之下解決。因為他會用自己的理性和意志力進行行為支配,不讓它即刻付諸行動。即便有時,他因為某些原因大量飲水或者腹瀉難以忍受,急待排泄,他也會迅速找到一個合適的情境再方便,而不會就地解決。作為一個成年人,你不能隨地大小便,原因很簡單 — 不想影響別人,有羞恥感。

人的情緒也是如此,隨時隨地產生。但你是一個成年人,你有基本的不想因為自己的情緒影響別人的意識,有隨處發泄帶來的羞恥感,因而選擇忍耐。即使在家裡,對家人,你也不會隨地大小便。

我們對家人,也不能隨時發泄自己的情緒 — 心理上的大小便。

不具備延遲滿足能力的人,失敗是常態

情緒發泄是件很有快感的事,正如你憋了會兒尿,找到廁所時痛快排泄很有快感一樣。我們把那些無法憋住的情緒,無法選所謂強大,緒情的己自好管能是就擇情境發泄的行為,稱為缺乏延遲滿足能力。延遲滿足能力是一個人人格健康的指標之一。延遲滿足的意思是,為了追求更大的目標,獲得更大的享受,或者減少更多的損失,我們可以剋制自己的慾望,放棄眼前的誘惑。

一個成功者,他首先要具備的就是延遲滿足能力。也就是耐得住寂寞、經得住挫折、受得住成功,能夠居安思危,摒棄誘惑,堅定不移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

當孤單無助來臨的時候,他能夠忍住,做自己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去吃喝玩樂。當挫折來臨的時候,他能忍得住受傷和絕望,做自己該做的事情,而不是說一聲我放棄。當他成功的時候,他能忍得住喜悅,而不會欣喜若狂,忘記了自己是誰。

也許你會說,這樣活著多壓抑,不累嗎?人如果像嬰兒或豬一樣活著,由著自己的情緒走,的確很輕鬆。由著自己排泄器官的衝動,想大小便就隨時隨地大小便,更歡樂。可是人之所以為人,除了享受發泄的快感外,還會享受到一種通過忍耐而得來的更深邃的快樂。那是種更高級的追求。

所以你看一個人情緒化的程度,就可以知道他能把事業做多大了。

延遲滿足能力可以通過訓練獲得。即使錯過了小時候最佳的延遲滿足訓練期,成年後依然可以獲得。你可以刻意訓練自己,就像在健身房裡揮汗如雨的時候,說服自己堅持下來一樣。教練會教你:當你想放棄的時候,正是堅持開始的時候。

對情緒的忍耐力訓練也是如此。每當你想發泄情緒的時候,正是堅持開始的時候。你可以刻意提醒自己:延遲滿足訓練,現在開始。然後你就能憋住,不對他人發火了。

你也可以邀請一個「教練」 — 你的伴侶或你常沖他發火的那個人,邀請他每當在你想發火的時候,溫柔地提醒你,現在開始訓練,憋住。

等情緒消退後,再找令你生氣的那個人好好談談你為什麼生氣——這就是合適的情境。

隨後,你可以給自己很多正向的強化,憋住了幾次,就給自己一個什麼獎勵,誇誇自己你真棒,或者請伴侶誇誇你這次的成功。即使這次沒憋住,如果控制時間比以前拉長了而沒有尋求即刻滿足,也是值得表揚和肯定的。

這就是行為療法的治療機理。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你對情緒的耐受力增加了,你的延遲滿足能力在增強,你會從合適的情境里表達獲益,你會發現你生氣的時候想得到的基本得不到,但當你的情緒消退後再來談你的需求,你被滿足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你得到的正向反饋也越來越多,進入正向循環。

當然,對於一些過度自控的人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他們善於並且習慣壓抑自己的情緒。這時候就要鼓勵他們及時發泄,找到一個平衡點。延遲滿足能力過強,也可能會導致失去滿足的機會。

本文出自《反脆弱》壹心理 編著,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圖片來源於網路,轉載請註明來源《反脆弱》。

本文作者

柏燕誼,著名心理諮詢師,性格幾何學說創始人,諮詢師督導,課程講師,暢銷書作家,「金牌調解」等欄目情感分析師。

殺不死我的

只會讓我更堅強


推薦閱讀:

心理學家談「虛偽」:讓座的人道德感一定比較高嗎?
如何追到心理學專業的女生? | 套路與反套路指南
「我一生都在尋求和建造的家的感覺。」丨真實諮詢故事
為什麼明明就很脆弱,卻要在他人面前顯得堅強?

TAG:《反脆弱》 | 壹心理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