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猛批女兒孟晚舟:財務內控不要阻礙業務!
每逢歲末,騰訊、華為等知名福利社年終獎都會成為大家羨慕嫉妒的焦點,今年也不例外,尤其是任正非那句「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人才」成了2018開年勵志神句。
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眼紅華為高收入的同時,你又是否看到了華為的高標準?任正非向來嚴苛著稱,別只記得他說願意給錢,他同樣說過「如果員工把公司當家,那一定是我做錯了」,說「六親不認」也不為過。
由任正非女兒孟晚舟執掌的財務系統,就曾受到任正非的嚴重苛責,甚至通發郵件進行批評。
引發任正非發飆的是華為《管理優化報》刊登的一篇《一次付款的艱難旅程》文章。主要是說,華為內部的財務審批流程太複雜、財務人員經常設阻力等。部分內容如下:
對一線而言,找不到流程入口、不知道全流程的所有要求和操作規範,流程指導和說明往往比流程本身更難懂和複雜;
流程建設多針對的是某個具體業務場景,防範的是特定風險,在設計上往往防衛過當,不考慮執行成本,更不用談面向對象的流程拉通和友好的用戶界面了;
公司呼籲各級主管要擔責,但現實流程、制度或監管組織卻不信任主管擔責。經常遇到的場景是:「我是負責xxx的,這個風險我願意承擔,流程能否走下去?」答曰「你擔不起這個責任,請重新提交流程或升級到誰誰誰處理」。
任正非看到後,直接以總裁辦電子郵件的方式,發給華為董事會監事會和全體員工。並明確指出:
「據我所知,這不是一個偶然事件,不知從何時起,財務忘了自己的本職是為業務服務、為作戰服務,什麼時候變成了頤指氣使,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我們希望看到財經管理團隊民主生活發言的原始紀錄,怎麼理解以客戶為中心的文化。我常感到財務人員工資低,拼力為他們呼號,難道呼號是為了形成戰鬥的阻力嗎?」
在華為後來的一次節前座談會上,任老闆又發飆了。這是華為的傳統。新年前,任總都會和各部門坐下來,總結一年的感悟得失、存在的問題和明年的想法。據說,這場和財務部的座談會上,發言主要是二類:
第一種,邀功求賞型。花90%的時間來總結業績,只有10%的時間談一個不痛不癢的問題,然後草草結束。
第二種,避實務虛型。「人工智慧」講了好幾遍,「財務共享」講了好幾層,貌似已經探索到最尖端的前沿,但就是不講實實在在的工作做的咋樣。
忍無可忍,任總總結時怒道「還過什麼年!」
任正非曾不止一次提到對財務人員的四點要求:
1、財務如果不懂業務,只能提供低價值的會計服務;
2、財務必須要有渴望進步、渴望成長的自我動力;3、沒有項目經營管理經驗的財務人員,就不可能成長為CFO;4、稱職的CFO應隨時可以接任CEO。
總結成一句話,財務人員應融入業務。
01 融入業務 提升服務
在華為的組織架構中,財經體系是一個獨立的部門,集中管理公司所有財務人員。華為的整個財務職能大體分三塊:會計核算(賬務)、財經管理和審計監控(內審),只有同時保障賬務和內審的財務數據是足夠準確的,財經管理的決策才值得信任。
什麼叫低價值的會計服務呢?
會計核算是事後的記錄,簡單重複,會計核算崗位的可替代性很高。會計記賬在未來可能變得越來越低端。甚至有人預測,人工智慧興起後會計記賬有可能由系統自動完成,不需要會計人員動手。
如果會計人員希望提升價值,需要轉身,實現由核算型會計向管理會計轉變。說穿了,就是會計工作要為經營管理服務,要為業務服務,為一線作戰服務。
02 渴望進步 渴望成長
這一要求對任何職業的從業者都適用,但對會計人員可能要更強烈一些。會計工作時刻都處在變化之中,制度在變,準則在變,稅法在變,在變化的過程中需要會計人員不斷學習,不斷調整,不斷適應。會計人員對專業知識的學習需要持續終身。
光學習會計專業知識就夠了嗎?顯然不夠。要實現財務會計向管理計轉型,還要學習業務知識、市場知識、管理知識、產品知識……對於女兒孟晚舟分管的財務體系,任正非強烈渴望女兒的成長,渴望財務的成長,渴望財務價值的體現!
03 積累項目管理經驗
為什麼把財務項目管理經驗看這麼重呢?對於像華為這樣的大集團公司來說,財務分工非常細,每個崗位所接觸的工作幾乎都是片段式的。雖然片段式工作容易做精,但很難窺探全局。
如果想對財務工作的全局有了解,最好完整地參與一個項目,這能在最短時間內了解公司的業務運作。因為一個項目周期體現了公司業務運作的全過程。
04 CFO達到CEO素養
歐美企業有個說法,CFO是CEO最有力的接班人選。CFO站在業務最後端,能俯瞰公司管理全貌,歐美人認為CFO接替CEO是順理成章的。
這一要求如果擱到國內企業,我們總覺得CFO欠缺點什麼?歐美企業強調製度與流程式控制制,國內的企業除了明規則外還要講究潛規則、亞文化。CFO大多拘泥於專業技能,缺少應對潛規則的智慧。在制度沒有權威的情況下,CFO接任CEO,有明顯的短板。
任總提出CFO隨時接替CEO的要求,一方面要求華為的CFO要具備CEO的潛質,另一方面有對華為制度與內控的自信。
任總對財務人員的這四點要求歸結為一句話就是——財務人員必須要懂業務。
華為專門制定了財經幹部與業務幹部的雙向交流計劃。財務要懂業務,業務也要懂財務,混凝土結構的作戰組織,才能高效、及時、穩健地抓住機會點,在積極進攻中實現穩健經營的目標,使公司推行的LTC、IFS真正發揮作用。
從各業務部門抽調幹部到財經管理部任職,加強財經組織的業務建設,改變財經組織一直以來簡單、固執、只會苦幹不會巧幹的作法。財務人員融入業務,好說難做,具體的路徑有哪些呢,如何快速做到?
任正非給財務人員指出了三個方向:
方向一:參與項目管理
之前提過,財務人員想要要儘快掌握會計全局,最好的選擇是做項目財務。一個項目相當於一個小企業的完整周期,全面且貼近業務,經歷了這樣的循環,財務人員可以為轉身成為CFO奠定基礎。
方向二:參與經營分析
華為推崇經營分析,而不是單純的財務分析。一定要結合實際,服務業務部門,否則分析報告作用有限。只有透過財務數據挖掘背後的業務原因,指出問題,找出對策,落實責任,到期考核。財務分析才能突破財務範疇,成了一把手工程。
方向三:參與預算預測
財務人員必須不斷與業務人員溝通才能得出務實結論。計劃與預算是什麼關係?「計劃是龍頭,制定計劃的人一定要明白業務。地區部要成立計劃、預算與核算部,要讓明白業務的人來做頭。只有計劃做好了,預算與核算才有依據來修正、考核計劃。」計劃是方向,預算是量化,核算是校驗,三者互相促進,關鍵點是做計劃的人要懂業務。
財務對業務的支持從事後走向事前,預測是可以為之的舉措。準確的預測有助於公司做出正確的決策,可以優化公司的資源配置。財務分析報告在結尾處往往要對全年經營指標進行預測。預測準確與否,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檢驗財務分析效果的標尺。
然而很多人一輩子都守著一個崗位,特別是大公司的財務人員,如果一輩子都只負責自己手頭上一塊小小的業務,很難在職業生涯上有所突破。
如果想在一個相對短的時間內熟悉公司各個業務的話,介紹幾個技巧:
一、多看
多觀察、多學習。現實中別人不一定有時間、或不願意手把手教你,更多的需要自己觀察周圍的人是怎樣做的,了解業務流程,積累好問題一次性問清楚。
多看看公司以前的業務以及處理方法等,這是重點!因為是真正的憑證和實際的案例,又是本公司自身的業務,無論是業務類型還是處理方式都比書上的實際得多~
二、多談
新時代對財務人員的要求可不僅僅是一天到晚對著數據,而是相應的溝通和交流能力。
- 跟同事
財會人員在收集成本數據的時候,要與生產部、物流部打交道;在發布報銷制度的時候要和包括銷售人員在內的全公司同事打交道;要知道業務模式,知道利潤來源點,知道公司運作整體的流程點……
- 跟領導
跟領導多談並不是打小報告。但大前提是做好本職工作,不斷觀察公司業務運營同時自己學習努力考證提升自己,在領導心中塑造積極向上的形象。這時,跟領導彙報一下自己的工作心得,偶爾提些改進想法或建議,同時了解領導的想法,能加分不少。
三、多做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當做好本職工作、參與一定項目、做出好成績的情況下,對自己的能力和經驗有信心了,就可以嘗試申請換崗。接觸不同的崗位,全面了解公司的業務流程。
總結:熟悉和做好現有工作,獲得新的工作機會,進入新的業務。
正如華為CFO孟晚舟所言:
當我們財務站在新的高度,此時此刻的超然,只是下一段雄關漫道的開始。
打開作業邊界,責任在哪,我們就在哪打開管理邊界,機會在哪,我們就在哪打開組織邊界,人才在哪,我們就在哪打開思想邊界,方法在哪,我們就在哪打開能力邊界,工匠在哪,我們就在哪傳統的財務服務,早已不再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目標。那個駝著背、彎著腰、端著水杯、戴著老花眼鏡的賬房先生,絕不是我們的形象代言。
正如舒婷在《致橡樹》里寫的一樣,財經組織與業務組織的關係,就像橡樹與木棉那樣,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偎。
推薦閱讀:
※華為8和華為榮耀9有什麼區別?
※華為麥芒4和榮耀7怎麼選?
※你知道華為最漂亮的手機是哪一款嗎?
※或搭載安卓8.1充分利用NPU特性 華為P20拍照能力大提升
※華為壟斷5G時代?道阻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