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監管重拳下,互聯網消費金融何去何從?

2017年,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飛速發展,我們見證了各大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紛紛大幅盈利,見證了微粒貸規模快速突破1600億,見證了趣店等現金貸公司的美股扎堆上市,也見證了校園貸的窮途末路,近期更是迎來了現金貸、網路小貸、P2P監管政策的三連擊。整體來說,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2017年在監管不斷規範的進程中蹣跚前行,展望2018,這個行業將如何發展?

回顧2017:消費金融行發展冰火兩重天

2017年,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可謂冰火兩重天。

一方面,隨著消費信貸需求的快速釋放,以及金融科技對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效率的大大提高,2017年消費金融行業快速發展。從數據來看,2017年上半年主流消費金融公司(蘇寧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2345 貸款王、中融金等,包括持牌機構與非持牌機構)的營收與凈利潤均出現大幅增長,表明行業整體處於快速發展階段。

與此同時,隨著消費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2017年互金企業尤其是互聯網消費金融企業掀起海外上市狂潮。從4月份信而富在紐交所上市起,截至11月底,2017年已經有5家消費金融類企業在美國上市。而目前,登陸美國資本市場的國內互金企業僅6家。這6家上市的互金企業中,融360(簡譜科技)主要是作為平台為借貸平台、信用卡提供營銷服務,向客戶提供產品推薦服務。其餘5家公司均為互聯網消費金融領域公司,業務涉及現金貸和消費分期。

另一方面,經歷了2015下半年至2016集中爆發的風險外溢事件,2017年網路借貸、現金貸等互聯網消費金融領域的監管不斷規範(見表2),問題平台逐漸退出,各類業務逐步納入金融監管體系。

在監管不斷規範的背景下,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參與主體數量持續減少。以P2P平台為例,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 2017年11月,正常運營的網貸平台還有1954個,相當於2015年11月最高峰3476的56.2%,若算上已經退出的4000個問題平台,則當前還能正常運營的平台僅占累計總平台數的1/3(圖2)。

展望2018:行業需求將延續景氣局面

雖然2017年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的監管不斷規範,尤其是年底更是迎來三份直指現金貸、網路小貸、P2P等消費金融領域的監管文件,但我們預計2018年消費金融行業仍將維持需求景氣的局面。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2010年以來,居民短期消費貸款餘額複合增長率達到31.6%。截至2017年10月,住戶(可認為是居民)短期消費貸款餘額達到6.56萬億元(不含房貸等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40.88%,占居民貸款的比重達到16.75%,佔國內貸款餘額的比重達到5.44%。

在消費觀念不斷轉變、居民收入持續增加、消費金融產品和服務快速創新的背景下,消費金融領域存在很大提升空間,因此,我們預計2018年消費金融行業有望持續增長,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參與主體方面,預計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參與力度將進一步加大,P2P、小貸公司等主體的市場份額將有所下降。

2010年以來,獲得銀監會批複的消費金融公司共25家,其中22家已開業,除上海、廣州外,其餘城市分布基本是「一省一家」。雖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起步較早,但是受限於場景、流量、數據等原因,發展較為緩慢。反而是具有場景、流量、數據優勢的互聯網企業在消費金融行業取得了先發優勢,同時一大批P2P、小貸公司等快速切入消費金融領域,發展迅速。

不過,在放貸主體資質、信息披露、校園貸、現金貸等方面監管不斷趨嚴的背景下,預計P2P、小貸等主體在消費金融市場的份額將逐步下降,而具有牌照優勢、早已納入正規監管體系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將迎來彎道超車的機會。

合規之路也許才剛剛開始

自2009年銀監會頒布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以及2010年首批消費金融公司獲批以來,政策層面對消費金融的發展一直持鼓勵和支持的態度,國內消費信貸規模也快速增長,銀行、互聯網公司以及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等主體紛紛入場,在滿足部分群體正常消費信貸需求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過度借貸、重複授信、不當催收、畸高利率、侵犯個人隱私等問題較為突出。藉助互聯網渠道和模式,通過大數據風控,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服務群體不斷擴大,大學生、農民工等無徵信群體成為其客戶。但我國個人徵信體系建設不完善,消費金融風控體系建設仍處於起步時期,服務客群的快速下沉、消費信貸規模的急劇擴張導致各類消費金融平台均面臨較高的壞賬風險。

在金融監管環境趨嚴的背景下,2017年網貸、現金貸等互聯網消費金融領域受到的監管不斷加強,預計2018年監管層將出台更多的監管細則,逐步將互聯網消費金融全面納入正規金融監管體系,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合規之路也許才剛剛開始。

行業巨頭開始體悟「去槓桿」威力

近年來,網路小貸公司、現金貸平台等消費金融行業通過大規模發行場內ABS,提高槓桿水平,成為其快速做大規模、獲取利潤的利器。而「金融去槓桿」則是2016年以來金融行業監管的重中之重,2017年12月 10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提到2018年的三大攻堅戰,「控制槓桿率」位列三大攻堅戰之首。在此背景下,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同樣面臨著「去槓桿」的要求。

141號文要求,「以信貸資產轉讓、資產證券化等名義融入的資金應與表內融資合併計算,合併後的融資總額與資本凈額的比例暫按當地現行比例規定執行」,這是監管層首次對小貸公司的槓桿率做了限制。

56號文進一步要求「用於交易的基礎資產是否是合法合規的信貸資產,不得直接或變相以『現金貸』『校園貸』『首付貸』等為基礎資產發售(類)證券化產品或其他產品」,而且141號文還規定「銀行及其發行、管理的資管產品不得直接投資或變相投資以『現金貸』、『校園貸』、『首付貸』等為基礎資產發售的(類)ABS 產品或其他產品」。

上述這些要求極大限制了各類互聯網消費金融平台通過發行ABS、ABN來做高槓桿、做大規模的可能性。

在早期ABS審批制的情況下,通過ABS模式融資的網貸平台大多是行業巨頭。對於更多的網路小貸、現金貸公司來說,發行ABS提升品牌的價值遠高於獲取資金的價值。從下表2也不難發現,發行消費信貸ABS的主要是一些互聯網巨頭企業。

而根據141號文提出的槓桿率要求以及重慶等地小額貸款公司資本充足的要求,考慮到ABS融資後,像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等平台的槓桿率早已超標。螞蟻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的註冊資本金是18億元,根據螞蟻借唄11月末的ABS規模,推算螞蟻小貸目前的融資規模與資本凈額之間的比例約為70倍,大大超過規定的標準(12月18日,螞蟻小貸補充資本金至60億元,即使如此其槓桿率仍然超標)。所以雖然近期三份監管文件並沒有禁止有場景的網貸平台發行ABS,但在綜合拳之下,大型網貸平台通過ABS融資的路雖然沒被堵死,但基本很難再擴大ABS規模。實際上,12 月 1 日,在141號文發布的當天,行業排名第一的某消費金融平台悄然從上海清算所撤下最新一期公開計劃募集的高達30億元的ABN發行計劃,同時在12月18日,也大規模增加資本金以降低自身的槓桿率。

從誕生之日起,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便期望能夠通過互聯網的渠道突破金融服務的邊界,在7年多的發展時間內,這個行業確實在提高金融服務普惠性、改善金融服務質效和降低金融服務成本等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在發展過程中,卻出現了異化、失控,校園貸、高利貸、裸貸等非法現象嚴重破壞了金融市場秩序,也引起社會對整個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的不滿。

近期連續的監管重拳對於行業的規範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內容也基本符合市場的預期。我們相信,未來擁有場景、數據、風控基礎的主體以及具有牌照優勢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將繼續受益於整個消費金融市場的快速增長,真正優秀的網貸企業和商業模式,一定能給用戶和社會帶來更好的體驗和價值。


推薦閱讀:

聚焦節日營銷,BAT金融布局比拼「人情味」
推進金融科技創新堅果金服實現全面轉型
【監管科技】監管科技之沙盒技術詳解
2017年金融科技發展趨勢
不開放的銀行未來岌岌可危 - 金融科技監管決定金融數據共享模式

TAG:消費金融 | 互聯網金融 | 金融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