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腦癱孩子運動障礙為什麼會肌張力高?

  臨床研究證實,患兒運動障礙與異常的肌張力之間有一定的關係。因為肌張力異常會對患兒關節活動度發生影響:當肌張力增高時,對關節活動產生較大的抵抗感。肢體擺動幅度小,關節伸屈受限;反之當肌張力降低時,活動關節無抵抗等,肢體擺動幅度大,關節屈伸過度。

  人體肌肉和肌群一直存在著持續的肌張力活動。正常情況下,肌張力的變化是有限度的,否則人體就會喪失運動能力。而患者的機制受到損傷,由於反應過激或過遲而表現出肌張力過高或過低的狀態。對於腦癱患兒來說,多存在運動障礙,這可以與正常小兒發育中得出明顯差異:

  正常兒2-3個月時卧位能抬頭;4-5個月能主動伸手觸物兩手各握一玩具;6-7個月能單手或兩手支撐坐起;8-10個月能爬;1歲能獨自站立;1歲-1歲半能獨走;2歲會跑;3歲會騎三輪車;4歲能爬梯子;而小兒腦癱患兒者在以上各年齡階段,一般都達不到上述階段應出現的表現或是主動活動減少。

  臨床上發病率術高的痙攣型腦癱,其肌張力都是很高的,還伴隨一些特殊的姿勢,如尖足,剪刀步,四肢的內收內旋等。這種高張力的狀態嚴重影響了孩子的正常活動,因此,我們經常是首選降低張力。

  所以,對痙攣型腦癱患兒來說,在治療中除了必要的康復訓練之外,還必須加入降底過高的肌張力這一環節,目前臨床上多用FSPR術(功能性選擇性脊神經後跟部分離斷術)來通過對脊髓神經後跟的處理,全面調整患者的肌肉張力,使痙攣肌肉的肌張力盡量接近正常狀態。

  我們知道,肌張力過高導致的痙攣是嚴重影響腦癱患兒運動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患兒會出現下肢大內收肌張力增高髖關節內旋,大腿外展困難,踝關節跖屈,從而失去了獨立行走的能力。因此,在痙攣型腦癱患兒的術後康復中,一定要重視運動訓練,重點強調對患兒爬行、站立、下蹲及行走功能的重新建立。

  這種訓練又可以分為被動運動及主動運動兩方面:前者是由治療師擔任訓練主體,行髖、膝和踝關節於功能位,防止延長肌腱的撕脫,幫助患兒傷口進一步癒合,從而擁有各項運動的能力;而後者則由患兒擔任訓練主體,在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包括主動抬腿

運動、爬行訓練、站立運動等。

  這些特定任務的反覆訓練是提高患兒運動功能的有效方法,為了建立患兒的行走能力,我們要反覆訓練患兒的爬行訓練、下蹲訓練及行走訓練。另外,還要對患兒進行各類器械訓練,包括踩自行車訓練及爬高訓練,每日進行2次即可。


推薦閱讀:

奇蹟!6歲腦癱娃行走吃力,這個手術讓其恢復正常!
腦癱兒童康復治療原則
腦癱知多少 | 腦癱真的是你想的那樣嗎?
腦癱有哪些常見的特徵?

TAG:腦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