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馬雲羨慕的人
馬老師最近金句上頭條:「一月掙一二十億的人,其實是很難受的。」
我認同,吃瓜群眾往往只看表面風光,背後是成正比的責任、壓力。
財務報表要增長,嗅潛在競爭對手,幫公司股東賺錢,全球社交做公關,晚上睡不好...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站在高處的焦慮,我們無法感知。
我記得,去年看他說過:「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月薪3W的幸福『女性』。」
今晚說說:月入3萬,你幸福嗎?
一、
月入3萬,不一定幸福。
幸福感這事,你的慾望比你的錢包少一塊錢,就來了。
講一個朋友的事:
我一朋友A,月入5W(可比3W多),為孩子上學換了套學區房。自住的松江這邊100平米三居室賣了400多萬,貸款300多萬買了套750萬陸家嘴老破小(學區房),每月房貸3萬多。
老破小,面積不到70平,要住祖孫三代五口。
她是標準的馬雲「理想型」,卻過著毫無幸福感的生活。
因為養家重擔壓在她和老公身上,別提旅行享受生活,不敢換工作、不敢失業,每月房貸、孩子的補習班、雙方老人醫藥費,最近加了份壽險...
你看,處在不同位置,都有自己肩負的責任,誰也沒必要說誰矯情。
二、
其實,姐之前聊過,收入分為主動、被動收入。
我想馬雲要的,不是工作賺的月薪3W,而是月薪1W,沒有房貸、車貸這些負債,反而靠著投資理財月賺2W(被動收入)。
好比我另一個朋友B,之前和你們說過:
月薪15K-18K,職場老油條,平時打新股、投網貸輕鬆入2W。
在他看來,工作服務生活,只是附屬品,找個開心的所在,不高興了,辭職說走就走,完全靠理財、投資收入瀟洒過下去。
還嘚瑟過,14年底那會失業(懶得上班),宅著炒股,每天賬戶里漲5000,歲月如此靜好。
朋友A,工資是她全部收入,如果哪天她病了,不再勞動,就不會有收入。
朋友B,靠著投資、理財,實現了初步的財務自由,只要投資環境不差,他便不會焦慮。
所以,同樣的月入三萬,本質不同,來源不同,幸福感不同。
三、
歷史的經驗:想長久賺錢,只靠主動收入(工資),不樂觀。
有很多人會抱怨自己出身不好,不是富二代、拆二代,可以逍遙自在...
也有人說起北京摺疊、階層固化等,無非是一種得過且過、自找借口而已。
抱怨會限制你的思維,人和人最大的差距是認知,人生最大的局限是它:砍柴的以為皇帝拿的是金斧頭。
眼下,互聯網加速各類生產要素流轉,固有的生產模式在轉變,變化中就有機會。
小公司可以在裡面找到一個需求,好好打磨,服務好用好,小而美也能廝殺而出。
這方面,有一個朋友,昨天才知道他當年因為窮被女友嫌棄、分手,逼了自己一把後,和發小兩個人,從0起步,做跨境電商,15年到現在,目前年流水過3000W,明年準備來上海開個分公司。
其實,他倆靠的是自我、業務的不斷優化,一個網站,首頁一年居然改版五十多次...
當然,其中也有個不可缺的,運氣。
但不論如何,其中的關鍵,是時刻保持自我升級。
之前姐聊過,下一個風口:人工智慧,未來投資什麼最賺錢?
AI會是下一個入口,不出五年,我們的衣食住行,必然是各種AI+,比如AI+虛擬屏,AI+導航,AI+理財,AI+交流,AI+家居...
遇到傷心事,有懂你的、能夠和你互動的機器人陪伴;錢生錢這件事,也有會自我學習的機器人,給你配置方案。
其實,在生活里,我們已經觸及這些,比如語音導航、語音買票、支付寶的如影計劃、只是演算法待優化,但這個不重要,演算法總在優化,這股子趨勢不可阻擋。
現在央行雖時不時敲打下第三方支付,但是無現金社會,這個趨勢終是要來,而且是全球化的,攔不住歷史的浩浩蕩蕩。
在互聯網圍城裡,總有機會,哪怕在職場上多投資自己,多去想一步,多思考背後的本質,你會發現自己的進步,有機會去邁進管理層,把自己從底層搬磚解放出來。
再進一步,多點勇氣,發揮自己的特長,下班時間去打磨優勢。比如寫作、朋友圈賣貨。
認識個寶媽,上海的,上班是HR,下班折騰小吃,烘焙、煎炸、滷味樣樣在行,朋友圈賣這些小吃手,口味不錯,單子蠻穩定。
限制我們想像力的,不是貧窮,而是自我認知。
有了認知,剩下的是執行,即使被命運給了一手最爛的牌,有這些,一樣可以活得漂亮。
錢只是表面的尺子,背後是生命的自由度,月入三萬不一定讓你幸福,但找到自己的價值,把它釋放出來,互聯網裡,總有機會脫穎而出。
講真,這種事姐看的真不少,我也是這種人。
如果不是因為寫寫文,我或許還在某個互聯網公司做產品,剩下時間打新股、投網貸,不會在這和你們談錢了...
跳出原來的思維,會發現新世界,總有機會
推薦閱讀:
※關於個人消費和理財的一點小心得
※借唄和花唄給了你「買買買」的底氣,也正在毀了你。
※這個白賺9個億的套路,騙了10萬人…
※年收入12萬,怎麼就算高收入了
※要想辦法擁有被動式收入(持續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