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滅殷商的最主要原因是宗教改革,商紂王帝辛悲情君主並非昏君

商朝作為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這標誌著中國進入了信史時代。

它的興起充滿了爭論,而其的發展過程可以歸納為:

從十四世而興、殷革夏命、伊尹放太甲、比九世亂、盤庚遷殷、武丁中興、祖甲改制、武乙射天、帝辛亡國

其中對於商朝的滅亡,商亡於紂的解釋有這太多的不合理。

一個600年的王朝覆滅,而後世卻歸罪於一個君王身上,總是有些說不過去的。一個國家的衰敗,不可能是短短的一代君王就能敗沒的。

流傳說法:大家都熟知的,簡單來說就是造宮室、建酒池、寵女色、囚賢人、施酷刑、害忠良,昏庸殘暴使得民心盡失,最後正義的受害家族周武王伐紂成功,建立周朝。

直到近現代對於帝辛的才重新評價

近代史學家顧頡剛也曾綜合考證,發現紂的70多條罪狀都是周朝以後逐漸增加,劇情也逐漸強烈,戰國時期增加了20項、西漢增加21項、東晉增加13項,至於比干之死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深入研究發現與史記上紀載有出入的證據逐漸增多,現存比干墓寺廟中碑文有顯示其比紂王還晚死十多年,不可能是紂王所殺,此一證據不能說是鐵證,但已經構成懷疑探討點,而所謂比干諫言而死是到春秋時期才有紀載,已相隔甚遠,[9]且諸多文獻表明隨著歷史推演紂王的描述越來越殘暴,新增的情節也越多,炮烙之刑詳細紀載為夏桀發明,後不知怎麼也成了紂王,不能排除後人醜化的可能。到了戰國時期又有了屈原的說法比干其實是投水而死。

毛主席認為「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紂王伐徐州之夷,打了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商朝亡了國。」「商紂王是很有本領的人,周武王把他說得很壞。他的俘虜政策做得不大好,所以以後失敗了。」

現如今官方正確的說法:帝乙和帝辛(商紂王)時期,東夷十分強盛,經常侵擾商王朝邊境。帝辛從小跟著父親帝乙南征北戰,認識到各民族內外的深重矛盾和眾多貴族的腐敗無能,繼位後,他採取一系列措施進行改革。他加強王權,驅逐、囚禁或誅殺一些為非作歹的貴族,大量任用庶人為官。帝辛通過多次苦戰和安撫,終於使東夷臣服,他還派飛廉去出使北方,對淮河流域、長江流域和北方草原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很大促進。

帝辛為中華民族在擴展版圖、傳播文明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貢獻和不朽功績,將永載史冊,這是任何一個朝代、任何一個人都不能隨意改寫和抹殺的。

那為什麼一個雄才大略,勵精圖治的君王下會亡國呢?商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四個字「宗教改革」

商代的一個重要宗教特徵就是算卦,「帝」是商人心中的最大神,地位最高、權力最大,也是社會秩序的主宰。對「帝」的占卜,參與表決的有王、龜、筮、卿士、庶民五類人,但凡筮和龜一致贊同的,即使王和其他人等反對,事情仍然可行,只有龜筮都反對或龜筮意見相左時,事情才不可行。對於占卜的重視性完全是事事必須的,逢戰必占卜,逢事要占卜,出門必占卜。而對於占卜的最高人,也就是類似大祭司是受王的控制的。這種濃郁的宗教特徵又是牢牢的把握在了商朝君主的手中,一手政權,一手以占卜為核心的教權,這實際上已經算是一個政教合一的王朝統治了,也是唯一一個。這也是帝辛對於朝內敵派微子啟放鬆警惕的心裡和濫用刑罰肆無忌憚的底氣,以及連年征戰,不顧成本力戰東夷的原因。

而在西岐的周文王姬昌推演周易,它以簡單的圖像和數字,以陰和陽的對立變化,來闡述紛紜繁複的社會現象,顯示成千上萬直至無窮的數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簡示繁,充滿變化的特點。這就打破了傳統占卜的局限性,人的自我觀念開始爆發。且在治岐期間,姬昌對內奉行德治,提倡「懷保小民」,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採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劃分田地,讓農民助耕公田,納九分之一的稅。商人往來不收關稅,有人犯罪妻子不連坐等,實行封建制度初期的政治,即裕民政治,就是徵收租稅有節制,讓農民有所積蓄,以刺激勞動興趣。

對比一下

商地:連年發動戰爭,重商快速集財的資產迅速消耗。貴族平民思想受約束。

西岐:常年休養生息,制定賦稅發展農業積累著財富。貴族平民思想自主化。

結果就造成了百姓遠走岐地,西岐實力主見擴大,而最重要的是有實力貴族開始紛紛與陰謀篡奪王位的周人勾結起來。這也是商王殺季歷,囚禁姬昌的原因,為的就是打壓其勢力。可宗教思想一單被跌落神壇,各路有實力的貴族和勢力開始蠢蠢欲動,之後周武王聯合羌、髳、盧等西方11個小國會師孟津,對商朝發起進攻。商軍主力在東南,無法徵調,只得將奴隸和戰俘武裝起來進行抵抗。面對有農耕,思想自由的西岐,奴隸和戰俘戰力全無迅速倒戈投靠周軍。此戰就是歷史上的牧野之戰。周軍隨即攻至朝歌,商軍精銳部隊討伐東夷皆不在朝歌,加上一些貴族內應,獨木難支的帝辛穿上寶玉衣登鹿台自焚而死。

雖然周朝和商朝一樣比較重視對天地、山川和社稷的祭祀,王室諸侯中管理和鬼神交涉的官職,有掌祭祠禮儀的太宗、掌祈禱的太祝、掌神事的太士、掌占卜的太卜等,但已經遠沒有商那麼盛大和頻繁。但周人否定「帝」神聖的地位。加上周公旦開設的分封宗室制度、建立禮樂制度。使得慢慢周人開始重禮,以維繫人與天、人與人的關係。在「以德配天,以禮治國」的概念下,建立政治秩序、宗法倫理、祭禮儀式、法理規範及道德價值等。宗教思想已經不可能佔據主導地位了。

從此之後,政權絕對高於教權。而宗教也演變成了「禮」的部分

最後,雖然不能完全的說周滅殷商是因為宗教改革,但宗教改革個人認為是其王朝更替的主要原因和體現。

這是歷史思想潮流的更替,不是一代君主就能抵擋的。

而殷商是思想大變革的必然退潮。


推薦閱讀:

博覽——培根與皮查母案
16 至 17 世紀英格蘭宗教改革與歐洲其他國家的宗教改革有什麼不同?
拜占庭帝國獨享西洋古典思想文化資源近千年,他們怎麼就沒能搗鼓出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呢?
近年來我國穆斯林群體有哪些顯著的改變?

TAG:商朝 | 周朝 | 宗教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