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克實:資料介紹《平型關戰役與日軍的山西作戰》
【資料1-1】(資料名稱)『支那事変陸軍作戦』1937年
(資料出處)『戦史叢書 支那事変陸軍作戦〈1〉昭和十三年一月まで』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著、朝雲新聞社, 1975年7月,334-341頁,367-372頁。(內容點評) 為了幫助讀者理解本資料集的內容,在此首先展現的資料是『戦史叢書』中有關山西作戰的部分。本資料主要引用於日本國立公文書館《亞洲歷史資料中心》(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公開的陸軍檔案,內容多為軍內的秘密作戰記錄。此類檔案的特點非常詳實具體。如各部隊每一次戰鬥的詳報,可以具體到在某時、某地和作戰的某一個細節。但由於是軍內部文件,其內容和表現皆十分專業,若不懂時代背景,沒有軍事知識,不了解各軍隊內部的編製、從屬關係,及軍上層指導部的作戰意圖,很難掌握和理解這些具體文件的內容。比如平型關戰役是如何策劃和發動的,其和華北戰局的總體處於什麼關係等。 此書由軍事專家編纂,正好能彌補了這一缺陷。可以說這是一部入門的解說。文章雖比較概括籠統,卻能從上至下,在戰略全局上解釋每一個戰役的部署,意圖及各次作戰之間的相互關係。所以是研究者和一般資料閱讀者的必讀部分。在此因為篇幅關係,只採用了包括平型關戰役的「內長城線突破作戦」和「太原作戦」兩部分。通過此部分可以了解到,擔任平型關之戰的日軍三浦(敏事,第21旅團長)部隊是在什麼背景下編成的,擔任了什麼作戰角色,又是如何部署,推進作戰計劃的;而關東軍察哈爾兵團又是如何捲入此次行動,戰鬥又是怎樣從進軍大營鎮、代縣的局部作戰計劃擴大到太原戰役的整個展開過程。
【資料1-2】(資料名稱)『北支方面地上作戦の概要』
(資料出處)參謀本部編「支那事変陸戦概史」上篇 第6篇 事変第1年(3)第3章第6節 製作年代不詳。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藏,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內容點評) 這也是一個全面概括性的戰史檔案文件,記錄了日軍(包括支那駐屯軍、關東軍、北支方面軍第一、第二軍)從1937年7.7事變開始後,截止於1938年初在華北地區進行的所有作戰的名稱,地點,時間和經過。對於從全局了解日軍的編成,部署和行動概要有很大參考價值。缺點是由於太籠統,因之缺少統計數據和作戰地圖等資料。 本文作者是舊日軍戰史編纂專家,名不見經傳的大本營戰史編篡部長石割平造(陸士17、陸大28期)。和東條英機為同級陸士畢業、但戰敗時的官職僅為參謀本部支那事變史編篡部長(中佐),此文章應是其在戰爭中撰寫的原稿,並未全部脫稿。雖為戰爭中的產物,卻敘述客觀,無政治,感情色彩。由於沒有直接介入戰爭,僅為一名史官,石割在日本敗戰後也被佔領軍司令部(GHQ)起用,供職於複員局史實調查部,和後輩服部卓四郎(陸士34期,敗戰時大佐,戰史叢書主編)一起整理出版過很多珍貴的陸軍檔案資料。可謂日本陸軍戰史研究的奠基者,先驅者。
【資料1-3】(資料名稱)『察哈爾作戦機密日誌』
(資料出處)參謀本部編『支那事変』第3巻、製作年不詳。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藏,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內容點評)
關東軍想控制鄰接的察哈爾省是一個來源已久的陰謀。1936年坂垣征四郎任參謀長的時代,策划了內蒙古德王的分裂活動(蒙古自治政府),又幫助德王組建訓練了蒙古軍,11月指使其進攻綏遠,但遭到傅作義軍的反擊以失敗告終。為了復仇和達到佔領察哈爾省的目的,七七事變後,關東軍趁火打劫開始了察哈爾作戰,以三個旅團的兵力於1937年8月14日組成察哈爾派遣兵團,任命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中將為指揮官。所以此部隊也被稱為 「東條兵團」。其部隊佔領張家口後在長城天險(居庸關,南口)與第五師團並肩協力作戰,並不顧大本營の勸阻一路西進,9月13日攻克大同後,又與第五師團心照不宣地協同開始了山西作戰。平型關戰役,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的。
此資料是一個詳細的文件目錄,羅列了日中戰爭初期,關東軍不顧參謀本部「対ソ専念」的希望,主動介入華北戰局,協助第5師團進攻張家口,大同,進軍晉北地區的全部有關文件的目錄。
遺憾的是此目錄中出現的文件,多數已無法查考。也許是由於敗戰而被銷毀。但從文件名的編排羅列中,仍可看到關東軍察哈爾兵團的作戰企圖,及其與參謀本部的意見衝突。其中一部分文件現在仍可查到,如被本資料集引用的『篠原兵団陣中日誌』,『第5師団作戦機密』等。
另外,記錄內容雖不甚詳細,也可看到有關平型關戰役的具體斷片,如擔任平型關戰場1930高地(日方稱呼)主攻的第11聯隊第一大隊長尾家刢少佐因違反命令,其部預定的作戰任務被第21聯隊第三大隊取代的記載(376頁),和第21聯隊下屬的「大行李」隊約百人,在平型關東方小寨村附近遭八路軍115師伏擊全隊覆滅(平型關大捷)的消息給日本國內的聯隊區(徵兵地域)百姓帶來的衝擊和不滿(381頁)的記錄。
【資料1-4】(資料名稱)『第5師団作戦機密』
(資料出處)陸軍大學校編『北支那作戦史要?北支那方面軍』第2部?第4章,製作年代不詳。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藏,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內容點評)此資料出於『北支那作戦史要?北支那方面軍』的記錄,作成期間約在1938年末。使用的素材是第5師團參謀長櫻田武大佐在任期間(1937.11-1939.8)作成的秘密作戰記錄。櫻田武(陸士25,陸大33期)是一位深謀遠慮的參謀、最後官至中將。1943年太平洋戰爭中死於墜機事故。在八路軍小寨村伏擊(平型關大捷)中斃命的橋本順正中佐(陸士27,陸大36期),亦是有望升遷的高級參謀,櫻田的得意部下。為此,櫻田武在事後專門調查了小寨村伏擊戰的情況,在此文檔的附錄(雜件)中,最初記錄了有關第21聯隊輜重隊「大行李」受伏擊的狀況以及橋本中佐戰死的過程(683頁)。此記錄應是在事後不久,櫻田參謀長在聽取了大賀春一等5名生存者的口述後作成。完成時間應該在1937年內,所以可看成是關於小寨村伏擊戰的最早,最準確的記錄。 當然,對小寨村伏擊的描述決不是本文件的主旨。櫻田武參謀長可以說是坂垣師團長的右臂,坂垣的命令和山西作戰的全部計劃藍本,應該都出於櫻田之手。資料詳細描述了第5師團由河北進入山西北部的過程和戰鬥部署等。通過此記錄可以從戰略布局上了解山西作戰的起因,也可看到坂垣在謀劃和積極推進山西作戰的意圖。由於櫻田武屬於坂垣師團長的部下,當然其立場與常見的批判坂垣師團擅自行動的其它資料(如後述【1-5】第5師団山西作戦に関する諸事情)不同,完全是站在為本師團行動辯護的立場上說明山西作戰的必要,以圖為師團的擅自行動開脫責任。此資料的特徵在於每一個命令下達,每一場戰鬥部署後,都有闡述其「理由」的解釋部分,這或許是參謀將校的寫作風格。分析它可看出是在何種緣由下,第5師團部署了廣陵作戰,又是為何以追擊戰為借口將戰線西推至靈丘。關於進軍大營鎮,代縣,文件中明確地申述其目的為「懲罰至今日仍未遭到徹底打擊的山西軍,藉機宣揚皇軍之威武」 (632頁)。由此能如實地體現筆者在卷頭資料解說中提到的,坂垣對晉綏軍的復仇心理。 其中也觸及到前述尾家第11聯隊第一大隊長不服從指揮的事項(677頁)。可以肯定,這就是尾家在忻口戰鬥前被撤換的理由,尾家少佐反而因禍得福撿了一條命。他的後任土岐覺次郎少佐擔任大隊長僅半個月,即在忻口的激戰中斃命(參見【1-8】『第11聯隊史』部分)。
【資料1-5】(資料名稱)『第5師団山西作戦に関する諸事情』
(資料出處)陸軍大學校編『北支那作戦史要?北支那方面軍』第2部第4章第4節,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藏,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內容點評) 本資料和前資料(【1-4】) 「第5師団作戦機密」來源相同,但評論的立場截然不同。可以認為本資料的基本立場不是支持,而是批判第5師團擅自行動的行為。本資料從戰爭指導全局的立場上,記述了來自北支方面軍內部和大本營參謀部,對於第5師團山西作戰的批判意見,及與第5師團、關東軍之間的意見對立分歧,以及在既成事實下又轉變為支持山西作戰的態度演變過程。 由此可見,1937年9月17-18日,北支方面軍參謀部第二,第三課,及方面軍參謀長(岡部直三郎少將)都把策劃中的河北「正定會戰」計劃放在作戰的首位,全員反對第5師團的山西作戰企圖。可另一方面,又採取不得罪第5師團的態度,如在不耽誤正定作戰的條件下,同意其將一部分部隊投入靈丘西部(平型關,大營鎮)掃蕩,或示意在正定會戰結束後,方面軍有意圖協助進行山西作戰等(1690-1693頁)。也許正是這種綏靖姿態,才助長了第5師團鋌而走險的膽量。9月22日,在大本營陸軍參謀本部(中央)的反覆調解下,方面軍指導部才以將目標設定為攻克太原,並與關東軍察哈爾兵團協同作戰這兩點為條件,同意了第5師團的山西作戰計劃。
【資料1-6】(資料名稱)『篠原兵団機密作戦日誌』1937年9月-12月
(資料出處)篠原兵団本部原田次郎中佐『篠原兵団機密作戦日誌 昭和12年8月18日~12年11月23日』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內容點評) 此資料是歩兵第15旅團(旅團長篠原誠一郎少將)的陣中日誌。記錄者為第二師團派遣參謀原田次郎中佐(陸大38期)。篠原兵團是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混成第1,第2,第15旅團,東條英機部隊長)的三旅團之一,也是攻打晉北大同的第一戰,即天鎮作戰的主力。原屬仙台的第二師團,於盧溝橋事變後8月18日應急派遣,集結於承德,進入東條部隊麾下。以步兵第16,30聯隊,騎兵第二聯隊,野炮兵第二聯隊,工兵第二聯隊等構成,另有汽車運輸支援。其兵力不亞於擔任平型關正面戰場作戰的第五師團三浦部隊(33旅團)。 此時為配合第5師團的平型關之戰,該部隊從大營鎮西方越過茹越口,攻克了鐵角嶺直指繁峙,企圖切斷在平型關抵抗的山西軍退路。這一作戰計劃由於兵團在茹越口,鐵角嶺的戰鬥中遭受了頑強抵抗被延誤了戰機,且撤退中的山西軍大半亦沒走平型關通往代縣方向的公路而是奪路向南方五台山方面撤退,所以作戰並未能達到預期戰果。但最終也迫使在平型關口抵抗的山西軍動搖並撤出了戰鬥。 此資料中可以看到篠原兵團在原平鎮苦戰的記錄。原平鎮屬於崞縣,位置於忻口北方。此戰可稱忻口戰役的前哨戰。在此國軍頑強抵抗,日誌在10月6日稱午後4時拿下了原平鎮,可掃蕩中又發現城內有擁有山炮,迫擊炮等重火器的殘軍仍在頑強抵抗(757頁),使掃蕩一無進展。所以不得已又調回步兵,炮兵,工兵和坦克部隊重新大舉掃蕩,直至12日清晨才最終結束戰鬥(806頁)。在掃蕩中日軍大量傷亡,資料稱「本戰鬥敵軍為楊旅長指揮的兩個團加若干山炮,迫擊炮。其抵抗十分頑強,雖為敵兵也令人感嘆不已。其結果旅長以下官兵皆斃命,遺棄死屍不下400,我方傷亡亦多達528名」 (1060頁)。篠原兵團在佔領了繁峙,代縣後被編入第5師團麾下,作為太原作戰的右縱隊南下攻克了原平鎮,後協同第5師團主力參加了忻口,太原戰役。 本資料是軍隊史料中不常見的,完整的旅團級作戰日誌,以日記的基本形式,記錄了作戰命令及近乎所有的兵團下屬各部隊的作戰行動,是一個利用價值很高的戰史記錄。通過對每次作戰命令,時間,地點的精確考證,我們可以復原當時旅團管轄下部隊的每一個具體的作戰場面。限於篇幅,本資料只採用了從9月26日兵團出擊茹越口以來至太原戰役結束後的部分。
【資料1-7】(資料名稱)『山口歩兵第四十二聯隊史』 (摘錄:山西作戰、台兒庄戰役部分)
(資料出處)『山口歩兵第四十二聯隊史』同編纂委員會、1988年(非賣品)(內容點評) 步兵第42聯隊(山口、大場四平大佐)和21聯隊(濱田)都為第5師團21旅團(三浦敏事→坂本順)所屬,此兩個聯隊從7.7事變來到華北戰場後,作為第5師團的主力,經歷了所有硬仗。平型關,忻口,太原戰役時由三浦部隊(旅團)管轄,台兒庄戰役時是坂本支隊(臨沂方面作戰)的一部分。此資料是第42聯隊的記錄,記述了其部隊在這半年多以來參與的各次戰鬥的主要概況。 聯隊史並非是第一手史料,但可以說是通過第一手史料(戰鬥詳報,日記,日誌等)加工的產品。其重要度在於第一手史料的索引屬性中。但總少不了敘述,解說的部分。實際上,問題多出於此部分。質量的好壞和執筆者的嚴謹度與軍事常識有很大關係。第42聯隊史的特點是戰略敘述非常明了易懂,綜合敘述的執筆者似乎有豐富的軍事知識和實戰經驗。描述方法也不僅限於自己聯隊,通過其解說亦可了解支隊,師團全體的動向。但缺點在不像第11聯隊史那樣大量引用第一手史料(個人日記,手記),也不像第10聯隊史那樣嚴密地引用戰鬥詳報,資料出處不甚明確,所以引用、利用價值並不高。其記錄內容,必須和戰鬥詳報等資料核對後才便使用。
【資料1-8】(資料名稱)『步兵第十一聯隊史』(摘錄:平型関、太原作戦部分)
(資料出處)鯉十一會編『歩兵第十一聯隊史』(非賣品)1993年(內容點評) 此資料摘錄的是步兵第11聯隊史中有關山西作戰和台兒庄作戰的部分。第11聯隊是在廣島師團本部(廣島城址,舊陸軍大本營之鄰)駐紮的第5師團的精銳部隊,和福山的第41聯隊同屬第9旅團。日中戰爭初期參加了平型關,忻口,太原等戰役,1937年12月在第5師團被編入第二軍後作為鯉城支隊進駐入山東青島,之後一部分參加了台兒庄、徐州戰役。是著名的坂本支隊的主力之一。但不知為何關於其作戰記錄的第一手史料 (如戰鬥詳報) 等卻非常少見。為此聯隊史的構成也有不少特色,引用的多是個人的日記,手記等,以此來彌補這一空白。此書在聯隊史類書籍中出版的最晚(1993年),且流傳的部數極少,亦沒有登錄於全國的聯網圖書資料庫,只有在廣島縣立圖書館能見到。估計是因為廣島市曾經歷過原子彈轟炸的慘劇,愛好和平,批判戰爭的人士極多,所以此種舊陸軍的聯隊史並不受公眾歡迎的原因。 也許正是因為戰鬥詳報的紛失,第11聯隊史的編輯特徵是頻繁引用了個人的日記、手記等當時的記錄。如土岐覺次郎,上田勝日記等不下十種。屬第一手記錄史料,情報可靠,價值珍貴。其中也有關於八路軍小寨村伏擊的記載,但一讀即可看出是在沿用『濱田聯隊史』記錄。第11聯隊的第一大隊(尾家刢少佐)作為三浦部隊的一部分參加了平型關戰役,但並不是小寨村伏擊戰的當事者,所以雖有記錄行李隊受害的部分,但無任何新價值。聯隊史中有關綜合敘述的部分並不都可信,在時間、地點和對象等方面往往能看到不少錯誤,本書中把增援1930高地的關東軍十川支隊(獨立混成第2旅團第1聯隊,聯隊長十川次郎),誤記為篠原兵團(第15旅團,215頁),就是一個例子。
【資料1-9】(資料名稱)『歩兵第42聯隊平型関口附近に於ける戦闘詳報』
(資料出處)『歩兵第42聯隊 平型関口附近に於ける戦闘詳報』昭和12年9月25日~昭和12年9月30日 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內容點評) 此資料是為數不多的記錄了平型關戰役的日軍紀錄檔案之一。比起後述第21聯隊的戰鬥詳報要詳細得多。包括地形,天氣,敵情調查和作戰地圖,及參加人員表和各種統計。當然內容並不是與八路軍作戰的記錄,出現的敵手都是擔任正面戰場的國軍。也無奈,因為八路軍沒有和任何日軍主力進行過正面交戰。 第42聯隊主力(兩個大隊)是打通靈丘與平行關口補給線的增援部隊,從河北蔚縣來援,9月26日到達小寨村一帶,和國軍作戰近兩天才得以於9月28日午前打破包圍圈,與被圍困在前線的三浦部隊取得聯繫。戰鬥詳報的記錄者似乎並沒有判明敵手到底是誰,總結中誤以為在和八路軍作戰。此作戰對手到底是誰,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核實。多種資料都表明,八路軍115師在9月25日小寨村附近伏擊後不久即迅速撤離了戰場。而毛澤東也曾指示過,在對日作戰中八路軍只能「充任戰略的游擊支隊」,「堅持依傍山地不打硬仗的原則」。在此至少可以認為,八路軍撤退後又在同地出現,繼續堵截日軍增援隊近兩日的這支部隊,才是真正使前線三浦部隊陷入彈盡糧絕地步的英雄。 28日11時打開至平行關口通路的第42聯隊,陸續和三浦部隊換防,9月29在小西溝北高地與折田第二大隊換防時,傷亡慘重的第二大隊代理隊長竹內中尉 「聲淚俱下」地報告:「第二大隊長(折田少佐)負傷後,除大隊代理指揮竹內中尉外,全體將校中竟無一人健全,大隊損傷頗為嚴重,幾乎喪失了所有的戰鬥能力。其惡戰苦鬥慘狀,不可名狀」(461頁)。山西軍不僅抵抗英勇,戰報記載「其退卻之計妙也令人佩服。雖兩軍對峙距離近在咫尺,其行動被監視在我方眼皮下,卻能在拂曉約20分的暴雨中將兩個師的兵力從容撤出不留一卒,其技神即使為敵,也令人讚賞不絕(453頁)。 此記錄不僅對戰場情景描寫逼真,由於出示了作戰命令,地圖等資料,對整個戰役的時空還原也頗有價值。由此我們可以看到,9月29日晝間至30日凌晨進行的最後,最激烈的戰鬥地點在團城口南鷂子澗與迷廻村之間的路上,21聯隊在路北,42聯隊在路南。在迷廻村北溝壑地帶的防禦陣地前被國軍阻擋,久攻不克,直至30日凌晨,國軍主動撤退。
【資料1-10】(資料名稱)『渾源大梁平型関口附近ノ戦斗』
(資料出處)『歩兵第21聯隊戦闘詳報』 昭和12年9月21日~昭和12年10月10日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內容點評)此資料也是為數不多的有關平型關戰役期間的戰鬥詳報之一。記錄了步兵第21聯隊主力(粟飯原部隊的第一,第二大隊)在9月21日至10月初約二周間的作戰行蹤。21聯隊是和八路軍的「平型關大捷」關係最深的部隊,9月25日在小寨村溝壑地中被殲滅的高橋小隊是其第三大隊(平岩)12中隊所屬,其十幾名兵士是在「平型關大捷中」被 115師殲滅的唯一正規部隊。 但由於其聯隊第三大隊被配屬給三浦部隊,大行李隊又幾乎被全殲,所以此戰鬥詳報中並沒有關於第三大隊,也沒有關於行李隊覆滅的任何記錄。關於行李隊的損害,估計因為寫此詳報時,還沒能得到具體有關殘存者的消息和報告。而第三大隊的戰鬥詳報,應該是三浦部隊負責做成。所以戰鬥詳報中僅記錄了其主力的兩個大隊,從渾源南下,經羊投崖,大梁,小道溝轉至王莊堡,團城口的作戰記錄。通過此記錄可以看到這一路,粟飯原部隊在山西軍的抵抗下處處受阻,萬事不順。曾在正溝村、小道溝兩次放棄陣地,趁夜撤出戰場(48頁,51頁)。 此資料記錄潦草,標點不清十分難解。收錄的作戰命令亦不齊全(只到9月22日)所以用於掌握部隊行蹤和作戰過程比較困難。但其白眉之處可謂留下了幾個附表。如「步兵第21聯隊兵器損耗表」,「步兵第21聯隊死傷表」等。經年資料,字跡模糊,但可分辨。從中可辨讀出八路軍115師在小寨村伏擊的戰果。如損失92式步兵炮一門(此可和八路軍方記錄相符合),三九式輜重馬車42輛。非戰鬥馬70匹,死亡非戰鬥員67名,損失步槍94支等記錄。此數字雖是包括聯隊主力(第三大隊除外)在其2周間中的全部損失記錄,但平時罕見的非戰鬥員,非戰鬥馬匹和輜重馬車的大量損失,無疑記錄的是在小寨村遭難的行李隊。此資料可謂至今所能見到的,有關八路軍115師「平型關大捷」戰果的一個最有價值的記錄資料。通過解讀,能解開不少至今論爭已久還沒有結論的疑團。
【資料1-11】(資料名稱)児島襄「平型関」
(資料出處)児島襄著 『日中戦爭Vol.Ⅲ』文藝春秋社,1984年。
(內容點評) 児島襄的「平型關」一文,出自於其軍事紀實的三部作『日中戰爭』的第三卷。此文章雖不屬學術研究,但可以說是有關平型關戰役記錄中的最紮實,最有參考價值的文章。之後出現的如越智春海 『華南戦記 広東攻略から仏印進駐まで』(図書出版社、1988年)、簡笙簧「第八路軍與平型關戰役」(『國史館館刊』復刊第二期,臺北:1987年6月)、謝幼田『中共壯大之謎 : 被掩蓋的中國抗日戰爭真相』(明鏡出版社:香港、 2004年)等作品中對平型關戰役和小寨村伏擊戰的描寫,可以說都是以此書為藍本,或是此書的直接引用。因為對關心「平型關大捷」的人,大抵只能讀中文資料,所以將日文資料的翻譯本引入大陸的謝幼田之書被視為至寶。可謝幼田書不過是引用台了灣學者簡笙簧之論文。簡笙簧論文使用了台灣保存的閻錫山檔案,對國軍行動描寫的頗為細緻具體,但對八路軍小寨村作戰的描寫,也不過只是引用了児島襄的記錄(即本資料)。由於多次的間接引用又未經核實,在謝幼田書中児島被錯寫為臼井勝美,因此張冠李戴,除了書名外,年代,出版社,卷數均發生錯誤(謝幼田書,155頁),此後以訛傳訛,引用者都未核實原文,在大陸的多數論文中此內容竟成了臼井勝美之作。筆者為了核對大陸論文的資料出處,查遍了臼井所有的論著,無奈下順藤摸瓜,直追到簡笙簧論文,才知道錯誤的出處在謝幼田文中。 児島之作,雖體裁為紀實小說,但可信度非常高。其特點一是全面。從國、共、日三方的角度立體地描寫了平型關戰役的總體;二是嚴謹。児島閱讀參考了大量戰鬥詳報以及其它各種資料和證言。雖有一些描寫為小說家的推測和聯想,但可以說與事實出入並不大。特別是關於共產黨平型關大捷的數字記述,與研究結果非常接近。其態度之嚴謹,我們從其小說附錄的參考文獻目錄中可看出。此書出版於上世紀80年代,正值各舊聯隊有關人員編纂聯隊史的熱潮期,且當事人大都健在,児島在寫作中進行了大量調查,採訪。再加上寫作班收集資料的能力,才產生這樣的成就。但此書的體裁終究是小說,所以可尋根究底,核實資料原文,並不適合研究者在學術論文中直接引用。另外其書對平型關戰役後半段(1937年9月28日大場,粟飯原援救部隊到達後)的描寫比較潦草,惜有有龍頭蛇尾之感。
【資料1-12】(資料名稱)「柳の花と兵隊と」
(資料出處)島根新聞社編『郷土部隊秘史1』島根新聞社、1962年。
(內容點評)
步兵第21聯隊的所在地濱田市行政上屬於島根縣管轄,所以島根縣立圖書館的鄉土資料檔案中有一些塵封的秘史。此書就是一例,由島根縣新聞社在1962年徵稿編輯而成。其中有一個有關平型關戰役的特輯。以當事者回憶的手法,記錄了平型關戰役中濱田聯隊經歷的全體場面。此時,平型關戰役的當事者尚都健在,從年齡看也不過是50歲左右的壯年,記憶清晰。因為是對過去的追憶,所以對情景、心情的描寫還是可信的,但數字、時間和場所記述的確切性、真實性並不高。
此文中多數記錄的是在平行關口高地,濱田聯隊與國軍(晉綏軍)作戰的內容。但其中也登載了可稱是至今唯一公開的,小寨村伏擊戰逃生者大賀春一的詳細證言。之後出版的『広島師団史』(陸上自衛隊海田市駐とん部隊修親會、1969年),『濱田聯隊史』(歩21會、1973)兒島襄「平型関」等記錄中有關小寨村伏擊的場面描寫,可以說都以此證言為原本。文章生動地描寫了這個約100人的行李隊被115師包圍,殲滅的過程。可以看到,這100人前後的行李隊並不是什麼坂垣師團的「精銳後續部隊」,其大部分(70人)不過是沒有步槍(三個人一條馬槍)的馬車夫(被稱為輜重特務二等兵)。真正的戰鬥力只有以橋本順正中佐一行7人,高橋護衛小隊15人為首,加上幾個臨時的歸隊兵總數不會超過30人,亦能和八路軍主力作戰時間近4個小時,最終才被殲滅。在國內被多次引用成為作戰見證的『濱田聯隊史』中小寨村伏擊的記錄,實際上就是以此記錄發揮而成。所以我們在做研究時,不僅要追查到此記錄,更要上溯到此記錄的初出《櫻田武報告》(見本卷【資料1-4】『第5師団作戦機密』)和憲兵曹長佐野龜一的死亡報告書(『日本憲兵昭和史』272頁),才能比較正確地掌握事實真相。
平岩大隊第十二中隊第一小隊分隊長岩田仁一的『日支事変応召日誌』
平型關戰役中,最值得注目的部隊是步兵第21聯隊(粟飯原部隊、廣島縣濱田)第三大隊。此大隊作為三浦部隊的中堅,堅守關口兩側高地,並擔任了保衛後方基地關溝村(平行關口北約四公里處)和設立在關口鞍部的三浦旅團本部的任務。 由於第三大隊的戰鬥詳報沒有保留下來,所以有關作戰過程的情況,多數來自於『濱田聯隊史』中的描述。因為此描述沒有忠實於原史料,記述過程中出現很多錯誤,矛盾。甚至引起學問上的糾紛。
據日誌記錄,平型關戰役的1937年9月,第十二中隊的幹部構成為中隊長神代竹則中尉,下屬三個小隊,第1小隊長內藤孝一郎,第2小隊長清水義夫(未太,『濱田連隊秘史』,14頁),第3小隊長 高橋義夫。 三個小隊中,岩田所屬的第一小隊(內藤孝一郎)和第二小隊的一半參加了平行關口正面戰場的作戰。此日中記載的就是其在正面戰場與國軍血戰的狀況。
『浜田歩兵第21聯隊第11中隊誌』
除了前回介紹的『歩兵第21聯隊第12中隊』(歩二十一第十二中隊史編集委員會、1980年)中的『岩田仁一的作戰日誌』外,又發現了『浜田歩兵第21聯隊第11中隊誌』里的幾個記錄。以下介紹的是其中最有史料價值的兩個陣中日誌。以此為基礎,若再綜合『濱田聯隊史』中的豐田志郎軍醫手記,『濱田聯隊秘史』(岸本清之編、1987年)中的幾種個人手記,回顧,可以較準確地還原出整個平岩大隊的作戰地點,日程和部署等主要作戰情報。
第十一中隊第三小隊第三分隊長增田豐的陣中手記(『浜田歩兵第21聯隊第11中隊誌』一一會編、非売品、1983年、174-177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記錄。不僅形式為逐天筆錄,而且對戰鬥部署情況記錄的十分詳細。亦附有作戰簡圖。通過此文,基本可以掌握整個戰役中第十一中隊的活動過程。並能確定關口兩側戰場的具體位置,地形和旅團本部,大隊本部所在地,部隊調動情況等。
第十一中隊還有一個陸軍伍長宮內重幸的《陣中手記》,內容不像增田豐手記那樣嚴謹,但也能起到對前資料的補充,核對作用。因為都是十一中隊所屬,所以我們可以從兩份手記中看到 很多相同內容的記錄,起到核實史料正確性的效果。從內容分析,宮內是中隊第一小隊擲彈筒分隊所屬(每中隊有輕機槍6挺,擲彈筒6架,兩架為一分隊)。
推薦閱讀:
※你知道抗戰英雄黃顯聲將軍嗎?
※澳門在抗戰中為何沒有被日軍侵佔?
※日本人如何看待抗日神劇?
※論拼刺刀,淞滬戰場的日軍不敵國軍
※為什麼說中國的抗日戰爭是神聖的民族解放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