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名曲春江花月夜的前世今生
G20文藝演出在「春江花月夜」的美妙意境中拉開帷幕。
春江花月夜這首傳承百年的琵琶古曲與西洋管弦樂隊完美融合,再一次用它的魅力驚艷了世界。
這樣的傳世名曲,你究竟了解多少呢?
提到《春江花月夜》就不得不提到唐朝詩人張若虛的同名詩作。
唐詩《春江花月夜》以其空明清麗的意境和優美的韻調成為千古絕唱流傳至今;
而一曲民族合奏樂《春江花月夜》也以其悠揚婉轉的旋律和豐富的畫面感打動人心。提到《春江花月夜》就不得不提到唐朝詩人張若虛的同名詩作。
那麼,樂曲《春江花月夜》是否就是根據唐詩改編而來?詩與樂是不是描寫同樣的場景呢?
今天就請大家跟隨小箏,聽著這首動人的曲調。穿越回1300年前的初唐時期,領略《春江花月夜》的壯麗景色。
詩:春江
順著唐詩的河溯流而上,你一定會遇見一個人
——張若虛
他所作之詩散失殆盡,只留下了兩首,
其中的一首,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
也因這首詩,張若虛享有「以孤篇橫絕全唐」之譽,
便是這首情愫延綿、令人一唱三嘆的
《春江花月夜》
這首牛掰哄哄的《春江花月夜》是在怎樣的場景下誕生的呢?
話說,在1300年前的江南,一個春風沉醉的夜晚,我們的主人公張若虛張同學正和幾位文人騷年們飲酒對詩。
雅友之聚,必有雅興。多少流芳百世的文學佳作都是在這樣醉酒微醺時誕生的。
他們是在什麼地方聚會呢?或許是在江畔樓欄邊,或許是在臨水亭閣中,酒過三巡,夜色漸濃,明月東升。
宴席間,騷年們趁著酒意,有一句沒一句的閑聊著,而張同學的目光卻被身外那更為壯麗的美景所吸引。
那濃濃的春意、浩瀚的江水、如洗的月色,沁人的花香,讓人在這慢慢長夜中沉醉。
引得張同學不禁脫口而出: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水曲曲彎彎的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層層疊疊的花倒映在江水中,相映生輝。
張同學看著此情此景不禁又發出了第二聲感嘆:「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如此清明澄澈的天地,彷彿被帶入了一個純凈的世界,從而引發了張同學內心深處的哲學情懷: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初照人。」
小箏不得不感慨張同學的文學功底是如此深厚,僅在詩的開頭,就帶著我們領略了一番春、江、花、月、夜五鍾事物融合成一副清新脫俗且充滿人生哲理的畫卷。
此時,張同學的思維還在發散,不過我們等不了他了,時空大門已經開啟,快快跟著小箏前往下一處場景。
樂|春江
江樓獨憑欄,聽鐘鼓聲傳,
一江春水緩緩流,四野悄無人,
唯有淡淡細來薄霧輕煙。
看月上東山,天宇雲開霧散,
清風吹來竹枝搖,
搖得花影零亂,幽香飄散。
蘆荻岸邊,惟有漁火點點,
和著漁歌聲聲,自在悠然,欸乃韻遠。
第一世 夕陽簫鼓
順著時空隧道,我們來到了公元1700年,正值大清皇朝盛世。
此時,那首叫做《春江花月夜》的樂曲還沒有誕生,只有一首名為《夕陽簫鼓》的樂譜被記錄在鞠世林的《閑敘幽音》琵琶譜集中。
《夕陽簫鼓》描述內容是:江南水鄉邊,暮鼓送走夕陽、簫聲迎來月圓的傍晚,漁民們打漁歸家,漁船櫓聲陣陣,江上泛起層層漣漪。
這麼看來,她內容似乎和唐詩《春江花月夜》沒有多大關係,而是一首獨立的音樂作品。
可能唯一有那麼一點相似的便是:同是描寫月下江邊的場景。
第二世 潯陽琵琶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轉眼100年過去了。
一位名叫李芳園的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把《夕陽簫鼓》潤潤色,加加工,收錄進了自己的《南北派十三套大麴琵琶新譜》中,還順道改了個名字——《潯陽琵琶》。
這個圖是什麼鬼??
是李芳園!李芳園!不是李元芳!!
咳咳,樓上那位不要搶鏡,吾乃李芳園是也!
晚清琵琶藝術家 平湖派琵琶代表 李芳園 畫像
這位文藝青年芳園兄將「小蕭鼓」原來的七樂段意境保留下來,並且增加了花蕊,荻聲,漁舟唱晚等意境,將樂曲擴充到了十樂段,並重新給各樂段起了具有濃濃文藝氣息的小標題。
夕陽蕭鼓-潯陽琵琶 各段標題變化圖
從此,由「小蕭鼓」化身的春江君二世(潯陽君)便帶著這十個樂段再次流傳百年,直到進化成為《潯陽月夜》,這十個樂段的名字仍沿用至今。
第三世 潯陽月夜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轉眼又過了100年。
又有一位名叫沈浩初的琵琶大家,在他的《養正軒琵琶譜》中收錄了這首樂曲,還起回了原來的名字——《夕陽簫鼓》。不過呢,沈大爺覺得光一個名字不夠,於是又注了一個名字叫做《潯陽月夜》。
第四世 春江花月夜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轉眼…
差不多同一時期,上海大同樂匯的柳堯章、鄭覲文將琵琶曲《潯陽月夜》改為一首絲竹合奏曲。
大同樂匯也憑藉此曲搖身一變,成為了轟動大上海的第一偶像天團。這首合奏曲也飆升為民族音樂界的TOP1熱門話題,認為該曲「無一點俗塵氣」,「十足為絲竹界別開生面」,「不聽當引以為憾!」
這便是現在我們所熟知的《春江花月夜》。
據說,當時柳、鄭二位大爺正是看到了張若虛同學的那首《春江花月夜》覺得非常適合這首樂曲的意境,於是替此曲取名為《春江花月夜》,同時又擬定了十段小標題,如圖:
潯陽月夜-春江花月夜 各段標題變化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柳、鄭二位大爺保留了「潯陽君」暮鼓聲中,江南水鄉的整體構圖,並且將漁船歸舟的場面擴展得更為豐富。
同時將張同學詩中的明月東升,江流宛轉,月照花林等景象融入進了樂曲,構成了一副在江南水鄉,暮鼓聲中,春、江、花、月、夜 五中景物完美融合的新畫面,動靜相宜,舒緩人心。
《春江花月夜》 樂譜標題與唐詩 對比圖
經過了幾生幾世,當初那個「小蕭鼓」終於在歷經兩百餘年後,練就成為一代名曲《春江花月夜》。
最後,請跟隨妙蓮一起,重新回味一下,樂曲版「春江君」為我們描繪的畫面:
江樓鐘鼓|月上東山
江畔鐘樓的暮鼓聲送走夕陽
月亮從東山升起
江南水鄉迎來了春天靜謐的夜晚迴風曲水|花影層台
江水曲曲彎彎的
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
層層疊疊的花
倒映在江水中相映生輝漁歌唱晚|欸乃歸舟
江水盡頭傳來漁夫悠然的歌聲
漸行漸近
漁翁搖船歸家群舟競歸
江面上掀起層層漣漪櫓聲陣陣
漁舟歸去 江水捲起餘波萬物重歸於月下平靜欲知更多樂曲故事,請關注公眾號 箏曲時間 。
http://weixin.qq.com/r/0jgDGyXEU3gsrWF4923A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