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博學者無畏

博學者和無畏放到了一起,開始,我很詫異。博學和無畏有聯繫嗎?博學者一定無畏嗎?

無畏是指無所畏懼,無所忌憚,沒有恐懼感,勇往直前,是與猛虎共處一園,卻敢走下遊覽車,是明知酒駕危險,還鋌而走險飲酒上路。對死亡無畏,這才是大無畏啊!古語還有言:初生牛犢不怕虎,小兒無知,方敢與虎對峙,稍微有些常識的人面對猛虎都得兩股戰戰。當然,如果到了不得不面對老虎的情況,就像母親為了從老虎手中救出自己的女兒,也會大無畏。總之,讓一個人選擇無畏的原因有很多,有無知, 有僥倖,有貪婪,親情。那博學呢?一個理想狀態下絕對博學的人是無畏的嗎?

博學者是什麼?是知識淵博切具有廣泛經驗的人。博學者的謹慎幾乎是一種必然的狀態。聖人之於天下,恥一物而不知。博學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漢朝開始建立的經典學術範式就已經將知識的完備性與個人道德程度相匹配。意思是一個越博學的人,越有道德。那道德越完備了,是不是就無畏了呢?博學者無謂的原因,我覺得就在於博學者的道德觀。

一個真正的博學者在謬論與謊言之間,知識清楚。掌握真理是能力。捍衛真理卻是有勇氣的道德。16世紀初哥白尼不懼地心說信徒們的攻擊,出版以日心說為代表的《天體運行論》。70年後,布魯諾捍衛日心說,被宗教裁判判為「異端」,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死亡,沒有人不畏懼,但是,對於一些人來說,捍衛真理比生死更重要。古往今來,讓人無畏的都是人內心堅持的信仰。就像支撐著人而不致使人癱軟的的一個架子。你能想像一個不知道日心說為何物的人用生命捍衛它嗎?正是博學孕育的道德觀,即真理即道德,使哥白尼,布魯諾乃至後世無數仁人志士選擇了無畏。孟子言捨生取義,匈牙利使人裴多菲名篇《自由與愛情》中言「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義氣也罷,自由也罷,均是博學者眼中的道德,如同夜中掌燈,讓這些人穿破生活的迷霧,不戀浮華,不懼生死,青史留名。

那從道德感到無畏之間,只有博學這一條路可走嗎?不博學的人就沒有大無畏之心嗎?當然不是。若真論博學,有幾人敢如此自誇?君不見,堅守在中國眾多崗位如螺絲釘一般的人,當災難降臨時,能變成一堵牆。歷史上,五四運動時,千千萬萬如我們一般手無寸鐵的年輕人為祖國利益發聲,甚至願意投入戰場。無畏並非博學者專利,它是無數普通人內心的熱血。

只是,這份熱血的噴洒不加控制時如秋天肆虐在田野的風,難以控制,殺傷力巨大。釣魚島事件時,憤怒的國人對日本人和日本商品的仇視對使用日本車的同胞的傷害,佔據愛國的道德制高點的中國的猙獰的嘴臉,無不表達著,這就是一場暴力的狂歡。博學此時是自律克制的代名詞。我們可以相信,一個博學的人,一個冷靜清醒的人,比一個無知的人,更能控制自己,選擇一種更理智的方式表達自己愛國的無畏。

博學者並非都是無畏者,因為博學更易形成的道德感使一個普通人更能徹底和正確的無畏。博學如枷鎖,鎖住每個人內心的野獸。願我們每個人,每一日都能走在更加博學的路上。

推薦閱讀:

關於「北京博學教育騙子」 我們不得不知的真相!

TAG:博學 | 辯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