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經萬論,處處指歸,往聖前賢,人人趣向

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如果一個人學佛,連人天增上乘都沒有學好,說明這個人還沒在學佛,最低也要人天增上。那怎麼人天增上呢?這個戒很重要,戒惡修善,戒律是把我們的惡趣之門關起來,把人天之門打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佛陀在世一輩子是不是就講這些。

那我們為什麼要念阿彌陀佛呢?雖然我們有佛性,但是我們無量劫來的業障很重,普賢菩薩在《華嚴經》中說,我們的業障如果有形象,虛空都容納不下啊。我們念一句阿彌陀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所以「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這個很重要。

有人說了:我就念佛了,佛經也不看了。請問:看佛經跟念佛是一回事還是兩回事?這說明你還不清楚、不堅定,看經和念佛是一回事啊佛法叫不二沒有兩回事的。昨天我們去供千佛僧,供僧跟念佛是一回事還是兩回事?也是一回事,明明跟你說,求生極樂世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福德哪裡來?供僧就是積福德。

智慧就是阿彌陀佛

念佛,也要念經,祖師講的:」千經萬論處處指歸「。不管是經是論,都是闡述阿彌陀佛是什麼?讓我們人生有個究竟的皈依處。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無量福德,但到底什麼是無量呢?經、論就是告訴我們阿彌陀佛的真實義的。為什麼說念佛是難信之法?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智慧,所以要「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一個深入經藏的人會不會懷疑阿彌陀佛?不會懷疑的。磨刀不誤砍柴工,聽經聞法,深入經藏,同樣是我們求生凈土的人非常重要的功課。

現在很多念佛的人說:「我就念佛了,我不看經典了。」阿彌陀佛怎麼說的?阿彌陀佛說:「五逆十惡我都能把你度掉,唯除誹謗正法。」是不是?釋迦佛陀的教法障礙你念佛了嗎?你看哪一本經典會障礙你念佛?你聽法師講開示,會障礙你念佛嗎?念佛開智慧,智慧是不是阿彌陀佛啊?智慧就是阿彌陀佛。你不要以為嘴裡念的才是阿彌陀佛,師父講法,你用心聽,身心清凈就是阿彌陀佛。

比個例子,我在這兒講,你坐在那裡一口氣上不來,你忽然往生了。請問:你會不會往生極樂世界?會的。你說:「我們在聽法師講課,沒在念佛啊?」不要說你在聽了,就說我自己好了,這麼講講講,一口氣不來了,我也馬上就去極樂世界。為什麼?因為講經說法就是憶佛念佛,所有的佛法,都是佛的智慧境界。

我們念佛的時候,就要一心念佛,好好念佛。但是往往我們念佛的時候,心裏面又會開小差,念著念著又會打瞌睡,對不對?那個就是因為你還有很多煩惱,心中有很多結打不開。所以平時要多聽經聞法,明白道理,把心中的結打開,消除煩惱開智慧。那時候再念出的佛號,跟你沒開智慧念的佛號是完全不一樣的。

念佛,心要安下來,好好地深入經藏,智慧開了再念佛。聞法跟念佛不要把祂分成兩個,佛說:我講種種法,就是為了度眾生。你法都不聽,光念念名號,你又不知道這個名號是什麼意思?佛的名號是萬德洪名,具足萬德,你一德兩德、三四五德都不去學,都不知道,這萬德對你來說,不是空頭支票嗎?

這一點我發現很重要的,現在很多人就是:一句佛號,一門深入,念佛就可以了法也不學了,善知識也不親近了,出家人也不親近了。要知道不親近善知識更嚴重,凈土法門屬於阿彌陀佛垂手接引法門,垂手接引靠什麼?就是靠別人幫忙的,這個別人是誰啊?就是善知識。如果善知識你不親近,光自己念念念,老實說,會有問題的。

表面你看,念念念很精進,你在念什麼?你看凈土宗的哪一位祖師不是開了悟的?印光大師看了三四十年《大藏經》,通宗通教,沒有一個糊塗人在念佛的,都是覺悟的。覺悟的人你跟著他不要緊,糊塗帶糊塗的結果會怎麼樣?「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這佛教里早就告訴我們了。 所以念佛要親近善知識,念佛要好好讀誦大乘經典。

---摘自傳喜法師於溫州國安寺開示

印光大師:

原夫諸佛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所謂大事因緣者,無非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直下成佛而已。第以眾生之根性不一,故如來之教法萬殊。是以一代時教,隨機演暢。法門雖浩若塵沙。而行人依教修持,究竟歸元,皆證即心自性。然於塵沙法門之中,求其不離事修,全彰心性,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上根不能逾其閫,下下根亦可臻其域。高超一切禪教律,統攝一切禪教律。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最利末法,直出五濁者,無如凈土持名念佛之殊勝超絕也。誠所謂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千經萬論,處處指歸,往聖前賢,人人趣向。若群星之拱北,萬水之朝東也。

  居士既深信念佛。若未參承凈業知識。又不廣閱凈土經論。則真信切願,從何而生。縱能執持名號,只因不求出離,便成人天因果,受享痴福。因福造業,仍沉惡道。倘再路頭不真,涉入邪見,則善因反招惡果。人天福報,亦不可得。阿鼻極苦,長劫難出。譬如入海,既無導師,又乏指南。漂流於狂波巨浪之中,茫茫不知所趣。縱能撐篙搖櫓,豈能免於沉溺?(光)少乏問學,長無所知。唯於凈土一法,頗切嚮往。感子之誠,今將凈土經論之最切要者略開一二,一一標其大意。若能歸而求之,則心領神會,自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不自知者,遠勝愚之喋喋也。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與福建劉廷誠居士書》

推薦閱讀:

念佛、放生種善根的速度一樣嗎?
華嚴境界:智慧的最高層
覺知的兩種方式
功夫打成一片後,如何破除我執,參看歷代祖師的公案都是在特定因緣下,有沒有具體的方法?
禪修是學佛修行嗎?

TAG:佛教 | 佛法 | 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