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天起,做一個現實的理想主義者
人生態度
人生觀包含兩個部分:
1. 人生意義
2. 人生態度
人生意義我們在為什麼我們會追問人生的意義中已經談過,結論是:人生沒有特定的意義,所以我們可以為人生賦予意義!
人生態度就是我們在本文中要談論的:我們該如何對待我們的人生?如何才不會變成我們討厭的樣子!
在為什麼我們會追問人生的意義中我們說過,人的本質包括三個部分:生物之我、靈性之我、社會之我。生物之我是作為動物本性的我,是「我」存在的依據;靈性之我是超然獨立之真我,是「我」存在的本質;社會之我是文化環境之塑造產物,是「我」存在的形式;
人生態度就是對這三種「我」的看法!
對待「生物之我」的態度
「生物之我」是動物本能,根據對本能的態度可分為三種
1. 縱慾主義
2. 禁欲主義
3. 中間道路
縱慾主義從人的自然本性即生物本能出發,認為人生的意義就在於縱情聲色,盡情享樂,追求生理及物質的快樂。如斯巴達三百勇士中的古羅馬人過得就是縱慾的生活。
禁欲主義多從宗教和道德的角度出發,認為人的生物本能是邪惡的,會引導我們走入歧途,應當嚴加禁止。印度很多苦行僧過的就是禁欲主義生活。
中間道路認為人的生物本能不應放縱,也不應禁止,應該遵循自然,保持中道。這也是佛陀對生物之我的看法,他曾說過:弦緊易斷,弦松無聲!
對待「靈性之我」的態度
靈性之我是「我」的本質,超然獨立,位於潛意識當中,具有無限能量,只是難以釋放。對「靈性之我」的態度主要是:
1. 靈性自修
有人說,這世上只有兩個人你只能問你是什麼,而不能問你是誰!這兩個人就是耶穌和佛陀!曾經有人問佛陀:」你是什麼?「佛陀說道:我是開悟者!禪宗所說的開悟亦是如此。開悟的人一般來說都充滿智慧,具有很大的能量。就如禪宗六祖慧能,雖不識一字,但是一旦開悟後就留下來傳世的偈子: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所以真正的佛教徒是追求真我,積極向上的!而非好吃懶做、逃避現實!這一點大家要清楚!
對待」社會之我「的態度
馬克思說:」在現實性上,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這說的就是」社會之我「。」社會之我「是一切文化、道德、教育等塑造的產物。對「社會之我」的態度包括以下幾種:
1. 厭世主義
2. 庸碌主義
3. 目標主義
厭世主義是對世界、社會和人生的未來喪失信心,認為苦多於樂,人生沒有希望。典型的如叔本華!很多厭世主義者要麼選擇自殺以終止生命,要麼度入空門以停止思考人生和世界!
庸碌主義不追問人生的意義,也不關心有沒有意義,庸庸碌碌、得過且過,隨波逐流,麻木空虛,被社會推動著向前走:工作(少幹事、多賺錢、鐵飯碗)、生活(買新房、買新車、娶新娘)!這種人是「被生活」著!也是王小波所說的「存在的大多數!」
目標主義是指認為人生有意義,並有追求的。根據追求的方向,目標主義又可細分成:
1. 理想主義
2. 慾望主義
理想主義是指以自己的興趣出發,追求人生的意義。這些人是具有大智大勇,也是我們常常羨慕的人。真正的「家」大多都是理想主義:哲學家、思想家、歷史家...。這些人痛苦並快樂著!
慾望主義是指以現實的成就或事物出發,追求人生的意義。以慾望為導向,具體成就為目標。如當官、發財等。慾望無窮,所以會不斷追求!一旦實現了目標,又會陷入空虛迷茫!如為官必貪,為商必奸!(說的好像有些絕對,大家理解意思就行)
「我」的人生態度
我們應該怎麼樣對待自己?這真是一個嚴肅又有些想讓人哭泣的問題!
關於人生,唯一真理便是忠於自己!
關於生理慾望,不放縱,不禁止,中道就好!
關於靈性真我,不執著,不否定,傾聽內心!
關於社會之我,傾聽靈性的聲音,尋找人生的方向,成為一個有理想,有擔當的現實理想主義者!
興趣是理想的方向,真正的理想主義者會傾聽內心的聲音!喬布斯說:不要讓他人意見的噪音淹沒你自己,要有勇氣聽從內心和直覺的召喚!
只有理想不實踐,是為空想;真正的理想主義者一定也是現實主義者!正如馬雲所說:真正的理想主義者一定是務實的,你既要活著,還要為理想拚命!
推薦閱讀:
※漫畫丨人生的起落取決於你的選擇與回應~
※你和廢掉是否只差一線距離
※從容過生活
※她用刺青在身上作畫,山川、河流與愛
※愛情的邊際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