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思維的差異究竟在哪裡?
▎傾情推薦
逆向法學英語,不走尋常路。今天許歡歡老師給大家帶來的課程是英語思維學英語,開口不再是難題。內容主要涉及兩大方面,分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深刻分析英語思維在學習過程中的影響,相信了解了這兩大問題之後,你會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哦 ,英語,原來應該這麼學」!
一、宏觀上,外國人的語言習慣。
二、微觀上,介詞的使用。
外國人的語言習慣
一個人的說話方式體現了思維方式,他是怎麼想的,就會怎麼說。所以我們講思維方式就從語言習慣講起。
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外國人有什麼不同?從語言風格上看,表現在以下兩點:
漢語:先描述 後主體
英語:先主體 後補充
外國人先講what,也就是發生了什麼,然後才講具體的when ,where, how, why ,補充這些細節。
中國人呢?先來一些鋪墊,等氛圍渲染夠了,才開始講重點。所以外國人說中國人說話比較委婉。
具體表現我們通過下面的漢英對比來分析:
栗子:
1. 你可以隨時打電話給我 。
You can call me anytime.
主體:你給我打電話。補充:隨時都可以
2. 我終於找到你了。
I get hold of you at last.
主體:我找到你了。補充:終於;最終
3. 我親眼所見。
I saw it with my own eyes.
主體:我看見。補充:用我自己的眼睛,親眼
有不少朋友跟許歡歡老師講,聽力不好,聽不懂歪果仁講的是什麼。現在告訴你,中國式思維,嚴重影響了英文的理解,這就是原因。你總覺得重點在後面,其實可能剛開始的幾秒人家就已經結束了。
理解了歪果仁的說話套路,我們在生活中造句就方便多了:
栗子:
4. 「禁止在大街上吐痰」,怎麼講呢?
按照上面講的英語思維,應該是 「禁止吐痰,在大街上」,所以造句就是:No spitting on the street.
5. 「火車準時到達」,怎麼講?
外國人會這樣想「火車到達了,準時到的」,所以造句:The train arrived on time.
生活中用口語表達一件事的時候,有很多想法,它們會齊涌到嘴邊,有時候不知道先說什麼,後說什麼,掌握了這樣的思維方式,可以嘗試著先說主要部分,再說次要部分,幫助大家理清思路,時間長了自然水到渠成。
介詞的使用
英語思維是個很寬泛的概念,剛剛我們從大的方面講了外國人的語言習慣,接下來,把目光聚焦到一個小的單位,介詞的使用。
平時我們所接觸到的介詞,以表示方位的居多。比如:on 在···上面;behind 在···後面;beside 在···旁邊。但是單單記住這些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介詞很少獨立存在,一般和其他成分一起使用。
由於它的依附性,不同的情形下就會有不同的用法,表示不同的意義。一個句子想要表達的完整而充分,介詞必不可少,所以我們稱它為英語的靈魂。
1. 口語中的介詞不僅表達空間的概念,還可以表達很多抽象概念。
栗子:
6. 你麻煩大了。
You are in big trouble.(表示處於一種狀態)
7. 我支持你。
Im behind you. (表示一種態度)
8. 他通過體育館的朋友搞到了票。
He bought a ticket through a friend at the stadium.(表示一種方式)
9. 質量應該比數量更重要。
Quality(質量) should come before quantity(數量).(表示先後順序)一般說更重要用important,但這裡用質量在數量之前表示誰更重要,簡單易懂。
10. 你這不是破壞規矩么?
Isnt it against the rules?(表示一種行為)破壞我們一般用「break 」但在這裡,用against 表示「對抗,破壞」。
2. 大多數情況下,介詞表示空間方位,可當它與抽象的,不可描述的事物聯繫在一起時,怎麼解釋呢? 這個時候,為了便於理解記憶,我們可以與生活中實實在在的物體作類比。比如:
感情--容器
時間--通道
人生--一條路
栗子:
11. 她愛上了他。
She fell in love with him.
(愛情是一種容器,她掉進去了)
12. 他喪失了幽默感。
He was out of humor.
(幽默感是一種容器,他不在裡面 )
13. 她度過了那些年。
She passed through those years.
(那些年是一條通道,她穿了過去)
14. 他正處於人生的中期。
He is on the middle of life.
(人生是一條路,他已經走了一半)
這樣的比喻是不是很形象,很具體? 發揮想像力,讓比喻成為一種常態,久而久之,你就會體會到你的英語水平在不知不覺中提升。
3. 英語中有一種很有趣的現象,介詞與名詞連用,可表示動詞,而且是延續性動詞,就是說這個動作會持續一段時間,它不是瞬間完成的。
那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介詞與名詞連用,表示了一種狀態。
栗子:
15. 他在打電話.
He is on the phone. (他在電話上,其實是表示打電話的狀態,要持續一段時間)
16. 我在沖涼。
Im in the shower.(沖涼的動作不可能瞬間完成,所以表示一直在沖涼,表示持續的狀態)
17. 既然我們談到了這個話題··
Since we are on the subject.(談這個話題,不可能談一下子就結束,也是表示持續的狀態)
4.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太陽公公回家了」「小鳥在唱歌」「花兒笑了」,擬人化的手法在我們漢語中用得很多。英語中是否也有擬人化現象呢?答案是肯定的。
栗子:
18. 電話佔線。
The line is busy.
(很多人都在打電話,電話線真的很忙啊)
19. 我的表兩點了。
My watch says two oclock.
(我的手錶說了,它走到兩點鐘的方向了)
把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具體的事物擬人化,這樣語言表達出來就更加立體,真實。很有畫面感。擬人句賦予事物以生命,同時增加語言的豐富性,趣味性,有助於記憶。
關於英語思維,今天許歡歡老師主要從兩個維度分別講了外國人的語言習慣和介詞的使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要深刻體會外國人的思考方式,表達方式,先說主要的,再補充次要的,這樣學起來才會更簡單,更高效。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我的原創文章!
旨為-英語功夫-學習者提供更好的幫助!
推薦閱讀:
※英語四級聽力學習方法總結
※和巴菲特學點兒英文
※[第262次聽寫]一些時態上的小細節
※Lexile 藍思閱讀測評體系
※國際化教育背景下的少兒英語學習路線圖
TAG:英語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