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成龍女兒「小龍女」多次離家出走?
最近網上有一個很火的視頻,牽動著很多人的心:北京某小區里,一位媽媽要拉著年幼的女兒一起跳樓,威脅出軌的丈夫。狹窄的窗台上,小女孩死死抱住媽媽,撕心裂肺地哭喊,「我不要,媽媽我不要……」
這一幕看得人心碎,網友也炸了,有人罵丈夫,也有人在責怪媽媽。渣男是可恥,這位媽媽是受害者,我能理解她的痛苦和絕望,但她確實該罵。
她錯就錯在,把孩子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甚至可以肆意決定孩子的生死。
「你是我生的,你的命都是我給的,你憑什麼不聽我的?」這就是父母的神邏輯。
父母過分的控制欲是種病態,正在無聲無息地毀掉孩子。
吳綺莉就是那種控制欲極強的媽媽。
前些天,有媒體曝出她和成龍的女兒吳卓林再次離家出走。
我已經記不清這是吳卓林第幾次離家了,她數次報警,稱被媽媽家暴、恐嚇,接著就是自殘,輟學,甚至自殺入院。
▲吳綺莉、吳卓林母女
吳綺莉難道不愛女兒嗎?也不盡然。很多採訪過她的人都說,她對女兒幾乎是溺愛,寵到女兒9歲還抱著上廁所,13歲還給她穿衣服。女兒和朋友出遊,她要不斷打電話詢問,「過的習不習慣」「有沒有想媽媽」。
她把自己的餘生,都和女兒綁在了一起:「做好我的工作,把我小孩帶大,她能開開心心找一個好老公,然後我幫她帶孩子,我這一生就好滿足。」
可是另一面,吳綺莉又以愛的名義牢牢控制著女兒。
因為不被親生父親承認,吳卓林生下來就成為媽媽報復的工具,從小被貼上「私生女」的標籤,受盡白眼和嘲諷。吳綺莉卻自作主張把女兒拉到鏡頭前,任憑女兒被追問作為「私生女」的感受,走到哪裡都被跟拍曝光。
她體罰,強迫女兒整晚不準睡覺,用皮帶和皮鞭「管教」,還不準女兒和她看不慣的朋友來往,總之一切都要以她的意願為準。
綁架女兒的生活,從不關心孩子究竟想要什麼,沒有界限感,甚至缺乏起碼的是非觀。
她一手造成如今糟糕的母女關係,卻還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父親缺位,母愛畸形,才18歲的吳卓林,童年和少年時代已經被摧毀。真心希望她今後的人生,可以不再重蹈母親的覆轍。
吳綺莉母女,讓我想起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電影《黑天鵝》。影片中,母親清高孤傲,女兒乖巧懂事,母親無微不至地照顧女兒,同時也嚴格地掌控著她的生活。這讓女兒非常痛苦,漸漸開始探尋自己性格中陰暗放縱的一面。
▲《黑天鵝》劇照
身為父母,如果不懂得放手,你最後得到的,不是一個逆來順受的「聽話」孩子,就是一個和你一樣失控的「敵人」。
仔細想想,父母對孩子的控制,其實從孩子出生時就開始了。只不過,孩子年幼時,父母的控制幾乎等同於愛。
我們生下這個孩子,餵奶,哄睡,抱出門散步,按我們的喜好打扮孩子。我們全力愛著這個柔軟的小嬰兒,孩子還沒有太多的自主意識,一切全憑我們決定。
孩子長大一點,我們用自己的認知和理念去引導、教育,讓孩子按照我們期望的方向成長。這時候,如果孩子開始和我們出現矛盾,這種「不可控」就會讓我們憤怒和恐懼。
有一次,我給女兒買了一件外套,價格不菲,我自認為款式好看,質量也好。可拿回家後,女兒只看了一眼就說不喜歡,好話說盡也拒絕試穿。我徹底失去耐心,忍不住批評了她幾句。
沒想到女兒委屈大哭,邊哭邊問我:「為什麼你們大人可以自己決定穿什麼,我就必須要穿不喜歡的衣服?」
我當場怔住。是啊,孩子再小也有獨立的人格,應該得到尊重,我憑什麼要把自己的標準強加於她呢。
我們很難意識到,自己給孩子的關愛,已經成為一種越界的控制欲。
每個人在成為父母時就應該明白:我們把孩子帶到這世上來,他們卻並不是為我們而來。
不懂得這個道理的父母,即使孩子成年後,哪怕結婚生子,都不肯放棄對孩子的控制,這也是很多婆媳矛盾的根源。
與其說他們愛孩子,不如說是愛那種掌控一切的感覺。
看過一篇文章,作者認為中國的媽媽之所以怨氣重,是由於婆婆越位、丈夫缺位,最終導致媽媽自己錯位。
爸爸不管孩子,她們也忘了孩子還有爸爸。得不到配偶的關愛和認可,媽媽們只得把孩子當作全部精神寄託,把孩子這根「救命稻草」牢牢抓在手中。
我的一位遠房表姐,有孩子後就做起了全職媽媽,姐夫經商,在家的時間屈指可數,只知道每月按時給錢。
表姐和婆婆關係也不好,還好有個聽話的兒子,所以每次和婆婆起了爭執,她都要抱著兒子哭訴:「媽媽現在忍辱負重都是為了你,媽媽生命里只有你,你以後一定要孝順媽媽啊。」
一旦兒子在某件事上沒有達到她的要求,她就要聲淚俱下地責罵:「你怎麼這麼不知好歹,對得起我為你做的犧牲嗎?」
可想而知,兒子從小就承受著多大的心理壓力,把媽媽的不幸福全部歸咎於自己。長期「洗腦」式的精神控制,終於爆發惡果,他在讀高中時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不得不休學治療。
聽過很多媽媽說:「讓我一輩子不見老公都行,最好就我一個人帶著孩子過。」語氣決絕,還帶著點自豪。
這樣的愛聽起來很無私,實則可怕,把母子關係推向病態共生的深淵。
隱形的爸爸,無所不在的媽媽,造成了孩子扭曲的婚姻家庭觀。
媽媽們,你可能不需要老公,但孩子一定需要爸爸。所以,你要做的不是把缺位的爸爸推得更遠,而是協助他們學會承擔責任,才能把你和孩子,從令人窒息的關係中解救出來。
各歸各位,才是家庭幸福的根本。
哲學家弗洛姆認為:「母愛的真正本質是關心孩子的成長,也就是說,希望孩子與自己分離。」
父母的第一個任務是和孩子親密,呵護孩子的成長;第二個任務則是和孩子分離,讓孩子學會獨立。
我們總抱怨當媽太累,那是因為媽媽把自己當成了孩子的保姆,事無巨細地包辦。一邊控制孩子,一邊又嫌棄孩子什麼都不會。其實,孩子遠比我們以為的要能幹。
我有位大學老師,對她兒子一直是「放養」。兒子兩歲時,就可以自己選擇今天穿哪雙鞋子;家裡要買新盤子,她會徵求兒子的意見;兒子想學跆拳道和圍棋,就讓他去興趣班試課,再由他自己決定是否要學。
去兒童樂園,別的家長都在拚命指揮孩子「這個好玩,你去玩這個」「那裡排隊的人少,我們快過去」。她兒子卻唯獨對一排樓梯感興趣,反覆爬上爬下樂此不疲。她也沒有干預,就讓兒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不是責怪他浪費了門票。
我們見過老師的兒子,四歲的小夥子,性格好,有教養,和陌生人相處很大方,還會以一種與大人平等的姿態,非常認真地和大哥哥們討論圍棋。而很多同齡的孩子,不是在被媽媽追著喂飯,就是被強制上各種早教班,童年起就得不到快樂。
老師說:「我是生養了他,但不代表我就有權決定他的人生。我會在他年幼時保護他,未來更長的路他必須學會自己走。他是他自己,我只是他媽媽而已。」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會適時地收回拉扯著孩子的手。
正如紀伯倫在詩中寫的那樣: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尹建莉說過,真正的父母愛,應該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全心全意愛孩子,並不意味著失去自我。父母和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相愛,所以彼此尊重,能坦然接受分離。
學會放手,是為人父母無比重要的一課。
真正的父母愛,就是一個漸漸分離的過程。愛孩子,就別親手剪掉他們的翅膀。
推薦閱讀:
※新生兒應該喂多少奶,該怎樣餵奶
※做好這三點,讓寶寶遠離紅屁股!
※春季寶寶容易得什麼病?家長們一定要及時預防了!
※當你閉上嘴時,對抗就消失了
※「家長的這些行為,會讓自己的寶寶越長越丑!」你知道幾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