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電影之米爾科·曼徹夫斯基《暴雨將至》

來自數字媒體1601班同學的影評

https://www.zhihu.com/video/890547904815702016

故事梗概:

該劇本講述三個故事片段。一,年輕教士柯瑞保護阿爾巴尼亞逃亡少女薩米娜並與之私奔,最終薩米娜被其家族哥哥打死。二,名攝影師亞歷山大女友安妮懷孕,安妮老公在酒吧被暴徒打死。三,亞力山大回到老家馬其頓為救自己女兒薩米娜被打死。三個故事相互聯繫,迴環的敘事結構,製造了今人震撼的結局。

劇情簡介:

在馬其頓年輕的教士柯瑞在自己的房間里遇到了逃亡中的阿爾巴尼亞女孩薩米娜(薩米娜涉嫌殺害正東教徒,其實是誤會),柯瑞決定保護薩米娜,並對薩米娜產生了好感。正東教徒追捕薩米娜追到教堂,但沒有搜捕到薩米娜,但正東教徒監視這教堂,神父在柯瑞房間發現了薩米娜,在神父的幫助下柯瑞帶著薩米娜逃出了教堂。但他們路上遇到了薩米娜的爺爺及其家族的人,薩米娜被爺爺責罰,最終被其哥哥開槍打死。

在倫敦,名攝影師亞歷山大想要帶女友安到家鄉馬其頓,但安拒絕了,最後亞歷山大一個人回到家鄉。安與自己的丈夫在酒吧討論感情的事,並告訴丈夫自己懷孕了,一個有錢人與酒吧服務生起矛盾,隨後有錢人持搶進入酒吧瘋狂射擊,安的丈夫被射死。

亞歷山大回到16年沒回的家鄉馬其頓(此時的村子已經一分為二,隨時有開戰的可能)。亞歷山大受到了朋友們的歡迎。亞歷山大去看望自己的初戀情人安娜。東正教徒波真在草場上被殺死,東正教徒說看見阿爾巴尼亞女孩薩米娜(安娜和亞歷山大的女兒)便認為她是兇手並抓捕了她。安娜找到亞歷山大,想要他幫助自己救薩米娜。亞歷山大來到關著薩米娜的地方,想要帶走薩米娜,想讓警察來處理波真的案件,但被扎得維拒絕,亞歷山大打了扎得維,不聽勸阻的帶走了薩米娜,最終亞歷山大被扎得維開搶打死,薩米娜逃脫,但東正教徒仍在追捕薩米娜,薩米娜躲進了教堂。

作者:盛志強


主要人物:

薩米哪:女,天真,渴望自由和愛情

科瑞:男,青年修士,善良,善解人意,老實

神父:老年,善良,沉著,睿智

薩米娜爺爺:冷漠,嚴肅,不近人情

漢娜:薩米娜的母親,亞歷山大的初戀情人,服從於薩米娜的爺爺

安:女,雜誌社編輯,叛逆,追求愛情

亞力山大:男,攝影師,安的情人,善良,樸素,正義正直

幕結構:

第一幕:(WORDS)

在馬其頓,戰爭中的波斯尼亞,東正教的一位年輕修士以沉默保護一位年輕女孩,這位阿爾巴尼亞女孩涉嫌殺害一位東正教徒。但其實只是誤會。修士以自己的善良決定與女孩私奔;結果他們被薩米娜的家人發現,而薩米娜也最終死在她哥哥的槍下。關鍵詞:愛情,民族,宗教,文化。

第二幕:(FACES)

在倫敦,一位攝影記者在餐館與她的丈夫談論感情變淡的問題,二人爭吵激烈之時,一名種族主義者沖入餐館開槍掃射。愛,在生死之間突然變得清晰。關鍵詞:種族歧視

第三幕(PICTURES)

一位離開好友的攝影記者亞歷山大從倫敦出發,回到16年沒來的老家馬其頓。這裡有他的老朋友,他的東正教朋友們,還有與阿爾巴尼亞人的種族矛盾。亞歷山大嘗試通過和解的方式化解紛爭,但是,這一切遠沒有他想像的那麼簡單。最後亞歷山大為了救薩米娜倒在自己兄弟的槍下,他也說出了生平的最後一句話,「天要下雨了。」關鍵詞:民族仇視,戰爭。

作者:朱開業


敘事結構:

多線順敘+過去式插敘+想像式插敘

影片分為三個不同標題的單元結構呈環形結構,三個事件順序分解打亂,直到影片結束時空順序才得以理清,按照現實事件的實際流程正常排列的順序應是:面孔——照片——言語

首先出現的場景作為本片的開場和結尾,結尾部分實際是開場的重放,但增加了被追捕的薩米拉從遠處向修道院跑來的鏡頭。這一場景中嵌入了時空順序倒錯的三個單元,開場的是「照片」的倒敘,結尾回放開場,又是「照片」的延續,共同構成了一種循環往複、跳點鏈接試的結構。其次又將一個事件的敘述進行倒置拼接拆分成三個獨立的敘事,同時又有內在的人物關係維繫著。

內容上,影片雖被重置拼接但各個結構並沒有雜亂隨意之感,相反表面上似乎仍然合乎事件原本時空順序的敘事。開場時科瑞和修道院長因暴雨將下山,接下來以薩米拉、尼克、亞歷山大死亡做結局,在最後一個敘事中以薩米拉逃向修道院,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才破霧而出,敘事之鏈才複位。

作者:汪成


影評:

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三段故事,不同時期,不同地點,和一般的電影不同,給人有著不一樣的感受,雖然看似是三個獨立的故事,但是又相互聯繫,從一些細節也可以看到。"圓圈不是一個圓",永無和平的一天。這句話貫穿全篇。本片劇情結構獨特,以三段獨立的故事來刻畫同一主題「人生的抉擇」。

三段中的人物雖有關連,但時空跳躍度卻很大,讓觀眾的思維很靈活。人生就像是一個圓,沒有起點,亦沒有終點,不斷重複著悲傷的故事,永無止境。不但這句話在影片中多次提到,而且,影片的結構也環環相扣,第一段年輕的神父應該正是第二和第三段里攝影師的外甥,第一段的阿爾巴尼亞女孩正是第二三段攝影師情人的女兒,也正是由於攝影師的幫助,女孩才得以獲救。而第二段的照片里拍攝的正是阿爾巴尼亞女孩死去的照片。這些聯繫使這個看似鬆散的電影變得聯繫緊密,相互呼應。當全片行將結束,莎美娜逃往一個東正教修道院,影片這時把一開頭基盧修士和主教說話的鏡頭原封不動地又回放了一遍,觀眾也能至此恍然大悟:原來整部影片獨立的三個部分其實是一個相扣的循環。每個地方都能看到。

本片的主題有著兩個現實:仇恨和愛情。每個故事中的主人公們都是相愛的,但中間有著太多的阻隔,有宗教的,民族的,道德的,戰爭的,都讓他們的故事變得很凄慘,在這種充滿矛盾的社會,美好的愛情總是讓人無能為力的。他們都是中彈的,這又暗示了一個不和平的世界,人們是多麼渴望得到幸福和安寧。但在這部影片中是不可能的,現實不也是這樣嗎?每部影片都來源於現實,所聞所見都影響著這部影片。他的創作動機也正是來自於在美國學電影的他回到故鄉(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看見這個和平的國家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之下而產生的焦慮。

本片風格樸實,美麗的風景和美妙的感情,是這麼的易碎,讓人感受到很大的共鳴。在這個暴力動蕩的世界,活下去已屬萬幸,哪裡能求得和平呢。我們看到,在最後,影片又迷一般地回到片頭那個"暴雨將至"的那個瞬間。好像,逝者未逝,時間 在套疊和纏繞中又轉了回來,故事又將重新開始。這部影片的結構就像一個圓,

和貫穿在片中的"時間不逝,圓圈不圓"這句話一樣意味悠長。

《暴雨將至》是對時間和空間的探索走向極致的一部電影,因此說《暴雨將至》的出現是電影史上的一個事件實不為過。這部完全不按已有的"電影時空"規範和模式演繹劇情的影片遊走於馬其頓山區兩個部族和英國倫敦之間,影像與聲音充滿攝人心魄的魅力,加上刻意混亂且無法縫合的敘事手法、螺旋形自由上升和降落的結構框架以及三次極具衝擊力的突發暴力事件(死亡)引發的對人類生存境遇的思考,宣告九十年代新導演對電影語言的自覺思考與創新。

圓圈不圓,暴雨將至,循環反覆。在能輕易引發戰爭的時代,人們是多麼渴望和平和美好。

作者:陳晨


文學劇本:

作者:庄旋旋



推薦閱讀:

孤獨致死
擁抱你,溫暖我——《水形物語》影評
【影評】《三塊廣告牌》其實一個就夠
每個人心裡其實都住著一個夏洛
電影《捉妖記2》影評

TAG:電影評分 | 每周影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