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如何幫助葯企、患者和醫生?

本文根據IBM全球諮詢服務部醫藥行業負責人 周德標 溝通對話整理。

——————————————————————————————————————

IBM的全球諮詢服務部,覆蓋的業務線比較廣、行業也覆蓋的比較全。就像我所在的醫藥行業,我們就覆蓋整個醫療、製藥、醫療器械、基因檢測、第三方檢測,所有跟大健康相關的行業。

醫療行業三個方面的疑問:葯企的葯價、葯的療效、醫藥學術研究

有時候大家看到葯價高,會有一些疑問,葯價能不能降呢?

我們講「葯價高」,它有很多原因。但是其中有一點不能不說,就是說它在流通的渠道當中,因為「葯」這個東西它比較專業,研發的過程可能要花好多年,花十多億美元才能做完,當中的技術含量非常高。

另外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對於醫生和患者來說,怎麼去了解治療手段,怎麼知道葯的療效?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過程。但是大家普通人也有這個感受:醫生您跟我講那麼多,我都聽不懂。這個怎麼辦?

現在有個葯業的熱詞,叫「學術營銷」。大家普遍對「營銷」可能有一些負面的印象,好像感覺就是要推銷什麼東西。其實在醫藥行業,「學術營銷」他更多的目的是傳播專業的知識。

可能服務的是兩類人群,第一類就是這些專業人士。比如:醫生也好,護士也好,這些醫療從業人員。另一類,就是普通人。

國家也鼓勵,應該在「未病」即在生病之前的健康管理,在普通人去醫院治療完成之後,已經治癒以後的這些愈後的管理,都是「學術營銷」服務的對象。

人工智慧對普通病患的三點幫助

其實每個人都可能患病,就是每個人都可能是潛在的患者。

就我們普通人來說,我們對「葯」主要就重視三個方面:

1.希望療效好,能夠幫我治這個病。

2.它的安全性高,也就是說負作用少,不希望吃了這個葯,又得了那個病。

3.也是我們比較重視的,也是大家經常去醫院會問到的。就是說:你這個葯貴不貴呀?

那人工智慧如何分別幫助呢?

IBM有一個醫療輔助診斷系統,其中收集了大量的數據。

第一點, 患者比較關心的「療效好」,我們可以通過輔助診斷系統,能夠看到他這個疾病的處方的歷史,有多少醫生實際是採用了這個處方的建議,然後又有多少病人實際是治癒了或者是改善了。

第二點, 患者關心的安全性。這裡更多的是一個信息傳播的問題。因為說這個「葯」它的負作用。很少有人真的去把那個指南說明全部閱讀一遍的,這個就需要通過人工智慧的手段,給到病人一些知識上普及教育。

第三點, 患者也關心經濟效益。對於患者來說,就是一個「花多少錢」的問題。IBM的醫療輔助診斷系統裡面,也有相應的證據支持,就是系統會對醫保的數據進行分析,然後針對每一種醫生開出的處方、患者實際去用藥的過程,去進行一個追蹤,然後看用藥的過程當中,他到底花了多少錢,所以這個對於患者來說,也是一目了然。

人工智慧幫助醫生實現「臨床診斷」和「學術研究」

醫生的任務主要就分為「臨床診斷」和「學術研究」。

在臨床方面,人工智慧能夠輔助他進行診斷和用藥的建議。另外一點,就是學術研究方面。學術研究其實對於醫生的升級、考評都非常重要。

現在大家去三甲醫院一個最大的感受,就是醫生給臨床佔用了大量的時間,所以他做學術研究的時間往往不夠。而IBM現在的人工智慧技術,對於文獻研究方面的這些工具的支持,能夠幫助醫生能夠迅速的去獲取,能夠去更新他已有的這些學術的知識。

在治療領域有一個非常權威的《國家治療指南》,這個每個疾病都有一個相應的《治療指南》在那邊。這個《指南》的制定過程當中,國家通常會去請我們行業裡面權威的專家,一起來編寫這個指南。

這個過程比較漫長,因為幾年可能才更新一次。然後,這些專家寫這些《指南》之前,其實已經在相應的領域,做了大量的科研、發表了大量的論文。

大家知道,寫論文最痛苦的一件事情,就是做研究。

要寫一篇論文,首先得了解:做這個研究,到底適不適合?是不是已經做過相應的研究了?他們做的結果怎麼樣?我是不是還要去做同樣的事情啊?或者說,我的研究方向,有一些證據是不是其他人已經獲得了,我是不是能夠重用他們的這些知識啊?

對於醫藥行業,對於醫生寫這個《指南》,同樣也是有這個問題。所以人工智慧在這裡就可以進行幫助:第一點,醫生在寫論文的時候,方向怎麼去確定,內容以及相關的證據從哪兒去找。而人工智慧在幾秒鐘之內可以完成幾千萬篇文獻的檢索和閱讀,從中迅速找出醫生需要去聚焦的領域。

在專家編寫《指南》時,他們更多的是需要人工智慧來幫他當一個閱讀和理解文獻的助手,從中找到更多的他需要的方向跟證據。對於葯企來說,他利用人工智慧,其實也可以從這些浩瀚的證據、文獻當中,可以發掘一個未來的,可能他的科研的方向或者戰略。

幫助醫藥公司做研發

葯企研發成本很高,那麼人工智慧如何才能夠幫助這些企業去做一些事情呢?

其實很多。

加強「科研」這個過程是個非常專業的過程。它當中用到的這些數據以及此前的研究的結果,都是可以利用人工智慧的技術,去幫它加速藥品科研的過程。

對於葯企來說,肯定有自己的一個科研的方向。但是這個方向怎麼去確定?以前的傳統做法是有五六個專家,在三四個月裡面,閱讀上千篇論文,然後從中分析出這個觀點。一個醫藥行業的專業網站,從1970年開始就有2600萬篇文獻。這個表明,如果搞科研、確定這個科研方向的時候,僅僅靠五六個人閱讀幾千篇文章往往是不夠的,容易產生方向性和一些覆蓋面的問題。

現在IBM主要做的,還僅僅還是在幫助藥廠,或者專家去理解現在的文獻,去找出一些相應的證據。將來希望能從證據的組合當中,幫助他去完成一些論文的基礎信息的一些整合,理想狀況就是:幫他去寫一部分的論文。

在藥廠中做研究,數據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何把以前這些研究出來的成果,以及相關的數據重新進行研究,或者去做一個新的實驗,去進行相應的結構化數據的研究。這是一個方向。

另外一類,就是非結構化數據的研究。這個主要就是在文獻領域等。在這些大量發表的文獻、人類已經有的這些經驗、知識當中,怎麼去找出這些對葯企研究、科研有新的支持、幫助的證據,這個也非常重要。

我們提「人工智慧」它首先解決的就是葯企研發速度問題,也就是效率。效率能夠解決好多葯企以前不能解決的問題,比如:葯企搞新葯研發,很容易出現的一件事情,就是說「這個葯的療效不錯,但是它的負作用很大」。但是這個負作用,開始在葯企做新葯研發的初期,往往不被重視,因為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療效上面了。但是其實如果葯企在新葯研發開始的過程當中,能夠利用這些人工智慧對已有的這些研究成果能夠進行研究的話,往往會找到這方面的一些端倪,就可以對自己的科研方向進行一個調整。

這樣,葯企就能夠在研發上面提升「速度」和「精準性」,從而提升「效率」。從這種角度來說,葯企就能夠降低其研發成本,也能夠相應地降低葯價成本。

人工智慧落地醫療行業需要靠譜的合作夥伴

人工智慧跟醫療行業結合的已經越來越緊密了,這個領域的發展前景也非常好。

很多科技公司和資本,都在追逐這個熱點。但是我們必須要認識到,很多高科技開始的時候,都是遠景好看,但是現實非常骨感。因為真正的落地,它還是有一些挑戰。

對於這些葯企、醫院,對於他們來說,要想抓住這樣一股熱潮,其實是需要找一個像IBM這樣的合作夥伴,因為IBM不僅僅掌握先進的科技,而且對於行業有一個高度和深刻的認識。

以IBM Watson為代表的認知科技,已經在醫療的一些領域。比方說,皮膚癌檢測,腫瘤醫治,慢性病管理,公共疾病預防等多個領域都展開了一些行動了。在醫藥研發這個領域,IBM現在也有一些行動。

比如說,過去幾年之中,IBM跟全球的領先醫藥企業一起合作,已經有很多這方面的合作。

在2014年,IBM跟某一家大型外資葯企在國內就展開了這方面的合作。這幾年以來,我們其實在語意分析方面,在機器學習方面、臨床輔助診斷系統方面,都有很多的重大突破。

不管是學術研究,還是新葯的研發。其實最終的受益者,也都是我們企業、普通人,是整個社會。

在商業訴求之外,IBM是個有情懷的公司,所以通常都有很遠大的一個目標。IBM公司的目標,是想用科技去改變現在的醫療模式。

現在的醫療模式都是以醫生為中心的一個疾病的治療場景。但是都知道,我們去醫院都是醫生為中心,各個科室為中心。將來我們相信,這個場景會轉變為以普通人為中心的一個整體健康的管理場景。場所不一定是在醫院,也有可能是在家裡,也有可能是在我們休假的酒店裡。將來的場景當中,醫療更加應該是從患者個體的角度去出發,獲得一個更精準、個性化的風險預估,然後去為他制定一個定製化的健康管理。

這就是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未來。


推薦閱讀:

人工智慧重新定義全球銀行業的未來!銀行從業者的噩夢?
16年數據科學圈摸爬滾打,能給初學者的話都在這了
一位00後由國內外教育經歷所引發的思考
《深度學習》「花書」的佐餐,線性代數就從這份筆記開始吧
TensorFlow 的常用模塊介紹

TAG:人工智慧 | 醫療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