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80、90後成消費主體丨2017中國消費金融發展模式研究報告

伴隨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國民消費水平不斷提升,超前消費意識不斷增強,消費金融發展迅猛。

2015年,被稱為消費金融元年,行業迅速崛起,盈利能力、客戶群體、投資規模呈幾何增長之勢;2016年,消費金融已形成萬億級市場,百舸爭渡……

2017年消費金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看《2017中國消費金融發展模式研究報告》透露出哪些訊息。

宏觀環境及市場空間

  • 消費需求規模持續升級

自2012年起,我國GDP增速放緩,經濟步入新常態,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第一驅動力。

2015年,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最終消費支出對GDP拉動率為4.1%;最終消費佔GDP貢獻率達59.7%,同相比同期48.8%,提高10.9個百分點。

(本文點擊可看大圖)

2013年起,國家統計局開展了城鄉一體化住戶收支與生活狀況調查。

根據此調查顯示,2016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計金額為2.4萬元,同比增加8.4%,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增長為6.3%,仍保持較快增速;2016年總消費支出金額為1.7萬元。

其中,交通通信、醫療保健及教育文化娛樂領域的消費支出在近兩年均保持的超過10%的同比增長

  • 消費金融增長空間巨大

美國經濟體系中,消費是GDP的核心支撐,以此類推,我國消費依然存在巨大的增長空間。

在考慮到消費增長因素下,我們採用消費信貸/GDP的滲透率指標,美國消費信貸/GDP比例為19.6%,而我國僅有6%,因此,考慮消費增長因素,滲透率有2倍以上增長空間。

  • 短期消費信貸提升空間巨大

近年,雖受制於我國居民相對保守的消費理念,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介入,對於消費信貸的市場教育已初見成效。

2015年,扣除以住房貸款為主的中長期貸款後,我國短期信貸消費信貸餘額為4.11萬億,較2013年增長150%,近五年年複合增長率超過25%。

對標美國,我國短期消費信貸佔GDP的比例近為6%;同期,美國消費信貸佔比達19.7%。

預期,未來五年內,我國短期消費信貸總額佔GDP比例將提升至10%;同時,我國GDP將保持6%-6.5%的增速,預計2020年我國GDP將達到94萬億,短期消費信貸總額將達到9.4萬億元。

市場格局:三大參與主體

  • 金融系、場景系、互聯網系三大主體

  • 差異化的目標客群

由於各消費金融平台的資源和定位不同,其目標客戶的定位存在著天然差異。根據整體客群信用風險的差異,可以將消費金融服務方主體劃分為三個類別:

  • 80、90後成為消費主力

80、90及95後的成長伴隨著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他們的消費觀念中更注重品牌、品質,關注服務及個性化,習慣線上消費和超前消費。在他們逐漸成為消費主力後,便帶來了對消費金融的強需求。

他們更願意接受「先使用再後付款」、「邊使用邊付款」的購物方式,並逐漸在各種消費場景下使用該方式進行消費。

另外,收入和支持的不匹配以及對經濟獨立的追求,也是造成年輕群體傾向使用消費金融方式的原因。

  • 95後消費需求結構不同

95後消費需求結構不同於80、90後,開拓新場景苗頭已現。

  • 消費金融服務方各持優勢發展

三大系別參與主體,消費金融服務方各持優勢發展。

  • 商業銀行:信用卡+現金貸

信用卡:消費者用戶向銀行申請信用卡獲得審批後,便可獲得一定的信用額度,此後用戶在信用額度內消費或取現,可選擇分期還款,無需銀行再度審批。目前信用卡分期的費率約為年化13-16%,取現費率約為日息0.05%。

現金貸:目前商業銀行,如招行「e招貸」、浦發「萬用金」、廣發「財智金」 等向存量信用卡客戶提供現金貸服務。目前費率約為年化5%-14%。

銀行電商平台:銀行搭建的B2C網上商城,提供商品交易、生活服務、金融服務等,但客戶群體仍為銀行信用卡存量客戶,其分期購物仍受限於信用卡額度。

  • 消費金融公司:銀行系與產業系聯合經營

消費金融公司的股東結構主要分為兩種:

商業銀行與商貿類企業合作,如中銀及興業消費金融公司。銀行負責產品設計、風險管理及資金來源,商貿企業也可以帶來消費場景,雙方可以最大化的結合雙方優勢。

商業銀行與外貿金融機構合作,如北銀及蘇寧消費金融公司。國外銀行或金融機構在消費金融領域的經驗豐富,可以為國內的消費金公司發展帶來益處。

  • 互聯網系之電商系

自有消費場景,距離消費者更進一步;業務拓展迅速,已從單純的預授信購物發展為多元化的消費信貸。

  • 互聯網系之P2P系

P2P網貸平台普遍服務的模式是現金貸,平台與消費場景方不產生直接關聯,與場景端的合作可以幫助P2P平台擴展全新資產類別。

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 利潤空間

利潤空間由貸款服務收益與成本差額決定。

  • 參與主體貸款規模增長迅速

近年,隨著越來越多的機構進入消費金融領域,新興消費金融公司的貸款規模雖仍遠低於傳統商業銀行,但增速異常迅猛。

招行及Capital One的貸款也規模分別超過5000億元及240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為1.56萬億),可見商業銀行在貸款規模上毋庸置疑處於第一梯隊;

中銀、捷信消費金融公司貸款餘額規模為200-300億人民幣,處於第二梯隊;

宜人貸撮合貸款規模為200億,處於第三梯隊。然而後三者正在2016年的同比增速分別為61%、121%及122%,遠超招商銀行及Capital One。

  • 貸款利率平均為14%-18%

消費金融公司在產品及業務拓展方面一般採取低風險產品向高風險產品、單一產品向多個產品的方式。

通常情況下,消費金融公司在貸款端的利率收益為14%-18%之間。現金貸利率一般採用日息計算,普遍為萬五,即單利年化18.25%;除貸款端收益外,消費金融公司在客戶強化階段多進行交叉銷售,提供循環額度等以提高利息收入;此外,還提供其他附加服務,如代理保險產品等。在疊加服務後,消費金融公司的收益可提升至30%。

  • 資金端成本:銀行系平均5%左右

如前所述,除商業銀行可以吸收公眾存款來獲得較低的資金外,其他消費金融參與主體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發行金融債券、股東資金、同業拆解、ABS、P2P資金及銀行等機構貸款等。

  • 運營成本:營銷費用占營收比例高

消費金融的營銷渠道可分為線上線下兩類,線上渠道偏碎片化;此外,不同細分場景對渠道的偏好不同,如電商平台消費金融主要採取站內營銷方式、醫美及教育等場景則線下地推及線上營銷兼顧。

線下:展會/沙龍、戶外廣告、促銷活動

線上:視頻節目、自媒體、垂直媒體、DSP網路精準廣告、電商平台

  • 不良貸款率:隨規模擴大逐年走高

由於消費金融公司提供的貸款主要是針對享受不到傳統商業銀行金融服務的大眾和低端消費者,且無需擔保和抵押,因此不良貸款率一直是業內關注的焦點。

根據銀監會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Q3,我國持牌消費金融貸款平均不良率為4.11%,同比增加1.26個百分點。

根據銀監會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Q3,我國持牌消費金融貸款平均不良率為4.11%,同比增加1.26個百分點。

前文我們提到的中銀和捷信消費金融是幾家持牌金融公司中營收規模最大的。同時,其不良貸款率也是最高的:2013年以後,中銀消費金融公司的不良率一直保持在行業平均下;捷信的不良率雖在2014年以來出現下降,但卻一直保持在行業均值以上。

風險管控

  • 風控能力影響貸款質量

  • 風險管控能力的四大核心要素

  • 全方位的用戶畫像

  • 風控能力貫穿消費信貸服務

風控能力包括反欺詐、徵信、營銷及催收,主要應對信用風險、欺詐風險和壞賬風險。目前,將風險能力嵌入信貸服務的全流程成為行業主流。

信用風險:多頭借款、不良記錄、企業經營異常、身份異常等;

欺詐風險:黑中介、冒用身份、欺詐身份等;

壞賬風險:跑路等。

  • 貸前:有效識別申請欺詐用戶

目前利用大數據反欺詐技術可以有效解決消費金融平台上存在的申請反欺詐行為。一般分為三步實施:

1. 模糊演算法匹配。通過關聯多方資料庫,包括央行及公安黑名單、身份信息庫、用戶行為庫及企業自有黑名單等,利用模糊演算法等技術取得申請者的全方位關聯數據;

2. 反欺詐規則引擎。通過分析第一步所獲得的用戶數據,利用規則引擎計算識別個人申請欺詐;

3. 團伙欺詐模型偵測。利用第二步所得的分析結果,結合邏輯回歸分析、關聯分析及聚類分析等技術,對團伙欺詐進行偵測辨別。

  • 貸中:實時監控貸款客戶行為

  • 貸後:還款提醒+不良資產處理

貸後管理包含還款提醒服務與不良資產處理兩個主要步驟:

還款提醒是指到期未還款,通過電話、信函或其他聯繫人等渠道找到借款人,提醒其還款。

不良資產處置則是指貸款已經違約,如何處置違約資產。催收則可以認為是不良資產處置的初始一環。

催收平台的應運而生:

? 目前,除了機構自己的貸後部門,專業的貸後管理公司及眾包性的催收平台正在出現。

? 專業的催收平台提供催收管理、催收工具以及共享信息/數據等。通過分析不同借款人類型,採取不同的催收手段,催收效率相對更高。

資料來源:《2017中國消費金融發展模式研究報告》—TalkingData&宜人貸


推薦閱讀:

六點一氪 | 消費金融一周資訊
中銀消費金融曾為販賣和運輸毒品提供資金支持
消費金融化、金融生活化:互聯網消費金融全面解盤
中國版發薪日貸款——超短期現金貸對比研究
消費金融對實時數倉系統建設的挑戰及馬上消費金融實踐案例解析

TAG:消費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