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的黃金時代與藝術(一)

黃金時代的荷蘭

提起荷蘭人們會想到什麼?四月里的鬱金香、阿姆斯特丹的運河和單車、低地之國的農場和風車?亦或是紅燈區和大麻?或者,也沒有太多直接從腦海中浮凸出來的即刻印象,尤其是較之如法國、義大利、德國等其他歐洲國家?

不得不承認,因為各種各樣原因,荷蘭在國人心目中是一個被嚴重低估了的國家。去年夏天有幸去了一趟荷蘭,然而去之前,總有人跟我說:「荷蘭這種小國家沒什麼意思的。」 誠然,荷蘭的國土面積真的很小,展開世界地圖,它在廣袤的歐洲大陸上也只佔據了北方小小的不起眼的一角。可是,在歷史上,荷蘭真的是個了不起的國家,說它是對今天的世界造成極其深遠影響的國家之一也一點不為過。

我們現在所說的荷蘭共和國,全稱其實是 The Kingdom of Netherlands,即尼德蘭共和國。尼德蘭屬於尼德蘭共和國。Holland其實是the Netherlands,即尼德蘭的兩個主要省份:the North Holland和 the South Holland的一個統稱。但是因為尼德蘭的幾大主要城市: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都在南北荷蘭兩省的範圍內,所以經常用Holland來代指the Netherlands了。其實真正的尼德蘭除了上述南北荷蘭省外,還包括了三個加勒比海城市:Boniare、Sint Eustatius、Saba,不過這三個城市所在的加勒比海國家都已經獨立建國了。

17世紀黃金時代的荷蘭,指的是尼德蘭七省共和國(1581-1795),是當時除了威尼斯共和國外的唯一共和國(很奇怪,這兩個城市也剛好都是運河城市,以貿易為生)。

1568年,尼德蘭七省(包括今天的比利時北部地區)成立烏得勒支聯盟,共同反抗西班牙菲利普二世的統治,爭取宗教自由和獨立,因此與西班牙爆發了「八十年戰爭」。到1648年,荷蘭最終贏得了獨立,成立了尼德蘭七省共和國。獨立後,七省仍然維持獨立自治的傳統,共和國由Orange親王名義上統治(所以荷蘭充滿各種橙色),而實際則由貴族和各地商會所組成的聯省議會統治。開明的商業氛圍、完善的司法制度以及宗教包容使得獨立後的荷蘭在經濟和文化上都迅速發展,黃金時期的荷蘭成為了歐洲經濟和文化中心。

文化上:

八十年戰爭後,擺脫西班牙天主教的束縛,荷蘭成為加爾文新教的大本營。官方包容政策的擬定,讓荷蘭擁有當時全歐洲最自由的氛圍,也因此吸引了那個時代歐洲各國的思想家、藝術家,促進了藝術與科學的發展。

17世紀,整個荷蘭擁有數百家出版社,當時全世界1/3的書籍都是由荷蘭的出版社出版的,其中包括了被歐洲其他許多國家所禁止出版的書籍。可以說,如果沒有荷蘭的出版社,許多重要的哲學思想都無法在歐洲傳播開來。當時,荷蘭的自由氛圍也影響了英國的哲學家洛克,也可以說促進了後來的啟蒙運動。所以說,啟蒙運動最初產生於英國,但卻是受到荷蘭的影響,當然,眾所周知,其高潮發生在法國。

經濟上:

1602年,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成立,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跨國公司。聯合東印度公司是17世紀世界上最大的企業,鼎盛時期在全球員工多達5萬人。聯合東印度公司的勢力範圍廣大,它的文件檔案散步在開普敦、科倫坡、清奈、雅加達等地。它聯通了歐亞非大陸(其姐妹公司聯合西印度公司則開拓了巴西及加勒比海群島),並長期壟斷亞洲貿易,可謂全球化的先鋒。

1609年,也是伴隨著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發展,在阿姆斯特丹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證券交易所,比倫敦的證券交易所早了整整一個世紀。

可以說,17世紀,從西班牙獨立後的荷蘭在歐洲率先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

城市建設上

在城市建設上,不得不提阿姆斯特丹這座運河城市。

在荷蘭獨立之前,安特衛普是當時歐洲最重要的港口貿易城市。在八十年戰爭中,安特衛普被西班牙軍隊佔領,許多安特衛普的市民逃往荷蘭北部。荷蘭人決定將北方的阿姆斯特丹建立成第二個安特衛普。阿姆斯特丹這座城市建在沼澤之上,開挖運河是一項浩大且充滿技術挑戰的工程。所有的建築都是建在木樁之上,木樁植入在沼澤地里,每根木樁都是粗大筆直的北歐松木。木樁全部埋入水中的部分是不會腐爛的,但是頂部露出的塗了粘合劑(泥炭、沙、黏土等)的部分,在粘合劑干透之前不能沾水,於是植入木樁時需要先挖水渠把水排干,等粘合劑干透後再將水從水渠引回。建立在阿姆斯特丹的水壩廣場上的宏偉的王宮就建立在一萬三千六百根木樁之上。阿姆斯特丹曾經是歐洲大陸各個城市建設時效仿的典範,整座城市的建立可謂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水利工程與城市規劃設計的奇蹟之作。

去到阿姆斯特丹,看不到特別宏偉的哥特式大教堂、看不到那些希臘圓柱和羅馬拱券。阿姆斯特丹一環一環的同心運河兩岸矗立的是五顏六色的山形頂的木屋,屋頂上至今還留著當年吊運貨物時用的鐵鉤。運河上泊著各色的船隻和船屋,很多船屋上還放著好看的花卉。視線沿著運河往遠處延伸,就可以看到一座一座或大或小的拱橋。人若是站在橋上,隨便望向哪一處,都是一副寧靜和諧的風景畫。老城裡最高的建築也就是西教堂,不過一百多米高,而且教堂很是單薄。記得第一次見到的時候,走到跟前隔著馬路等紅燈,抬起頭看了一眼,竟沒有發現眼前那座尖塔建築就是西教堂,總覺得比想像中要小。記得當時下著雨,恰巧碰到整點教堂的鐘聲響起,那還是第一次聽到教堂鐘聲。去年去過阿姆斯特丹之後便常常想起這座城市,很奇怪,時間隔的越久印象反而越是深刻,總覺得有機會一定要再去一次。

17世紀的荷蘭藝術

如果說在之前的數個世紀,畫家們的畫作主要是服務於王宮貴族與教廷,那麼17世紀的荷蘭,得益於宗教寬容與伴隨經濟飛速發展而興起的資產階級,荷蘭的畫家們的畫作開始回歸到質樸的自然生活中,開始歌頌普通大眾。於是可以看到,17世紀的荷蘭畫家所畫的內容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宗教故事,肖像畫也不再宮廷肖像,畫家們描繪自然和城市風光、描繪普通市民的生活。風景畫、肖像畫、靜物畫就此取代了傳統的宗教歷史繪畫。

在國內,如果說到西方美術,大家(當然指非藝術專業的人)想到的更多是法國和義大利。北方畫派總是被忽視的。

實際上,15世紀時,歐洲盛行的哥特風往南北兩個方向發展。往南以Florence為中心,演變成了著名的義大利文藝復興。往北發展,其實也有北方的文藝復興,只是並不如義大利的文藝復興為人所知曉而已。北方泛指當時歐洲文化中心義大利以北的地區,包括了日耳曼地區,尼德蘭地區以及部分法國地區。在北方畫派中,尼德蘭地區一代的弗蘭德斯畫派(代表人物凡*艾克)特別擅長以細膩精密的繪畫技巧描繪現實生活,具有寫實的特性。17世紀的荷蘭畫派正是繼承了15、16世紀的尼德蘭藝術,注重描繪現實世界和反映普通人的生活、情感和願望。

17世紀的荷蘭有許多了不起的畫家——倫勃朗、維米爾、弗蘭斯*哈爾斯等等。如果去到荷蘭,一定要去的兩座城市就是阿姆斯特丹和海牙。去阿姆斯特丹的博物館廣場——那裡有世界十大美術館之一的荷蘭國立美術館(因為建築本身就十分美麗,也被稱為歐洲最美的博物館之一),博物館裡收藏了為數眾多的黃金時期的荷蘭藝術作品,鎮館之寶就是倫勃朗的《夜巡》,當然還有倫勃朗的其他畫作包括晚年為紡織協會所畫的群像畫,以及維米爾的《倒牛奶的女人》,還有弗蘭斯*哈爾斯的眾多肖像畫。博物館廣場上還有國立梵高美術館,這也是大多數人到荷蘭必去的博物館之一,這應該是世界上收藏梵高畫作最多的博物館了。然後要去海牙的莫里茨皇家美術館,鎮館之寶是永不外借的維米爾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維米爾的《繪畫的藝術》不在荷蘭,在維也納),還有倫勃朗的成名之作《杜普醫生的解剖課》。很遺憾,上次去荷蘭因為時間問題,沒有去成海牙,起始真的一直很想親眼看看《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其實比較印象深刻的一點是去年去了阿姆斯特丹後去了巴黎,有兩次被問到除了來巴黎遊玩還去了哪裡,當說到阿姆斯特丹的時候,對方都問了有沒有去看梵高美術館,是不是感覺很棒。這和之前聽到的許多「荷蘭小國沒意思」的評論,至少在我心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就像說到巴黎,對方第一反應是價格低於國內的眾多奢侈品還是巴黎的各種博物館、美術館一樣。借用朱光潛先生在《談美》中有說到的一句話,「希望人們也能將美感的態度推廣到人生世相方面去,這也是我的心愿」。

*********************************************************************************

下篇預告:《倫勃朗與杜普醫生的解剖課》


推薦閱讀:

關於「團結」
移民西班牙才發現,這裡有很多世界第一
三管齊下治丙肝——吉利德全新丙肝雞尾酒藥物有望在歐洲上市
若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中立國瑞典將成為歐洲戰爭最前線?
遍地築牆的時代,聆聽來自歐洲的聲音 | 歐羅萬象發刊詞

TAG:荷蘭 | 歐洲 | 藝術史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