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決定了我們此生將如何度過

心 里 有 束 光 · 眼 里 有 片 海

拾遺

物語

都說智商與生俱來,都說性格決定命運。

誰沒見過,高智商亦有低能兒,

好性格卻落魄人生。

透過表象看實質,

思維差異才決定著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01

我高中時曾是重點中學理科奧賽班的一員。

進來的都是全縣的尖子生,競爭壓力很大。

從入校起,我就很努力。

可數次考試,卻讓我很受傷。

因為我發現班裡那些學霸,似乎還沒我努力——

課堂上的筆記他們沒我記得細,

問老師的問題他們沒我問得多,

背單詞沒我背得久,題庫也沒我做得厚。

可他們怎麼就成了「別人家的孩子」呢?

是我的智商不夠么?

觀察加逼供,我才發現,

我們成績的差距不在於我們努力上的差異,

更多在於思維方式的差異——

筆記他們只記精華;

只有自己思考不出的問題才去問老師;

相比死記硬背單詞他們更喜歡總結單詞技巧;

做的模擬卷沒我厚,但他們梳理的難易點比我厚。

至此,我才明白,

我們成績上的差距不在於智商的差距,

而是在於我們思維方式上的差異。

與其說他們成績好,

不如說他們自我管理能力好,更會管理時間,

更善於自我學習。

尼采說:「世上本無教育者。作為一個思考者,只應該說自我教育。」

02

王琴與陳萄從小學到初中都是同學,

後來倆人同一時期入職公司做銷售實習生。

實習期還未結束,陳萄比王琴提前一個月轉正。

這讓王琴很是不解:從小到大,我考試都比她好,

憑什麼工作的時候成績比她差。

不服氣的王琴工作中更加努力,

加班遠比陳萄多,但倆人的差距卻越拉越大。

她受不了這樣日積月累的差距,決定辭職。

臨走時就問上司:「為什麼厚此薄彼?」

上司悠悠講了一個故事。

剛實習時,公司來了外商,需要人去接待。

王琴的英語成績比較好,公司準備讓她去。

但王琴怕交流不了,不知道該和對方聊什麼,

回絕說:我口語不太好……。

反是英語成績沒那麼突出,

陳萄主動接下了這個任務,

且圓滿完成任務。

這句話讓王琴愣住了半天,隨即醍醐灌頂:

上學期間,考試考得好,

是因為自己是「考試型」選手,

找學長要往年試卷,找老師劃重點……

陳萄雖然考試不如自己,但樂於嘗試,涉獵廣泛,

同時還了解很多國外的歷史和文化。

那次接待外商,

據說她與對方用英語相談甚歡,

音樂、電影等無所不聊。

一種是不自我設限的學習思維,

一種是滿足現狀的應付思維,

一種勤奮是在時間效率上的勤奮,

一種勤奮是在思維上的勤奮,

兩種差異,拉開了二者之間的差距。

03

杜小小考大學後留城裡工作,

時常加班到晚上八九點,

早餐來不及就不吃,要不從街邊買煎餅果子加米粥,

急急忙忙、湊湊合合過一天。

直到一天,同事程誠把滿滿一保鮮盒的三明治遞到她面前說:「我早上做多了,你拿兩個吃吧!」

「你昨晚不是和我一起加班到9點的嗎?

還有空做早餐?」

「對啊!今早晨跑都只跑了一半路程呢。」

杜小小這才發覺自己從沒想像還可以這樣生活。

在她的思維中,生活品質就是努力工作,

給家裡攢足夠多的存款,

才能給家人,尤其給孩子更高品質的生活。

而我的一個朋友則不然,

她在上市公司管理好幾家子公司的員工工資,

工作之餘,一直自己搗騰做各種甜品蛋糕當早餐,

極其講究牛奶和黃油等用材,

她會一邊嘗試不同材料製作出的口感,

一邊對比各家超市材料的價格是否更划算。

如今她兒子才一年級,就已經熟稔各種西式甜點的口感品質。

知道什麼是好味、什麼是味不足。

兩相對比,誰家的孩子更會在未來擁有良好品質的生活,

一目了然——生活的品質,取決於生活的想像力。

林清玄曾說:

因長久在生活中,培養了求好探究的思維,

才能對美好的事物產生敏感的直覺,

才能身居陋巷依然能創造出愉悅多元的心靈空間。

這種求好探究的思維,

才是人們高品質生活的基礎,

與金錢無關,與時間無關。

而我們也終須意識到:

留給孩子真正的財富,不是金錢、房子,

而是這種高品質的思維方式。

04

哈佛大學最著名的公開課就是《幸福課》。

哈佛大學用76年追蹤700個人的一生,

發現幸福是一種習慣,

由思維方式經久而生的習慣。

幸福與豐富的物質生活沒多大關係,

與我們住哪兒跟幸福也沒多大關係。

有人說,幸福就是豪宅豪車。

也有人說:「賴床的早上光腳跑到爸媽卧室,躺在他們中間,覺得這就是全世界。」

有人說,幸福就是去馬爾地夫、普羅旺斯旅遊。

也有人說:「溫度剛好,不冷不熱,

柳樹冒出嫩芽,地上長出細草,風裡全是泥土的芬芳,藍天白雲,陽光灑滿操場。我最幸福的時光就是那些平淡的時光。」

很喜歡知乎作者徐無畏的一句話:

「當家境貧寒的我第一次明白了階層和貧富差距,

我心中難免生出一陣心酸,

但同時又覺得有些自豪和勵志。

前有遠方,後有歸宿,

我覺得那就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光。」

幸福感知者,大多善於引入不同新鮮事物的種類,

去觀察新的事物,留心那些以往視而不見的事物。

柏拉圖說:「思維是靈魂的自我談話。」

你越早形成一個良好的思維方式,你也就越有可能活得更加幸福。

思維方式的不同,決定了一個人幸福指數的高低。

05

有一家長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孩子還沒出生就買好了學區房,

學前教育時就報了各種補習班,可是卻每次都讓孩子學得半途而廢。

看人家孩子學鋼琴,就給報鋼琴班;

看人家孩子學輪滑,就給報了學輪滑;

看人家孩子學英語,就又跟風給孩子報了英語課程。

沒過多久就後悔不迭,在家長群里抱怨說:

「上了這麼久了,孩子成績也不見有多大提升,

就是浪費時間,所以,還剩3個月我也不要他去學了。」

另一個家長的回復,止住了她的抱怨:

「學英語和學輪滑是不一樣的,語言需要的是浸入式的環境,需要了解文化的異同,更需要母語式的思維方式,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

現實中,豈不是也有很多這類抱怨家長——

奮力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但最終只不過讓孩子成為了一個學習機器。

他們的孩子往往會把彈鋼琴彈「對」,卻往往不知道如何彈「好」。

要想讓孩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家長就得先學會突破自我的思維局限——

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思維的教育,

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首先要思維不輸在起跑線上。

06

講了這麼多故事,就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

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決定了我們此生將如何度過。

所以,我們須明確人生的第一大要務——

從孩童時期,就提高自己的思維層次。

如同認知會存在邊界,思維也會存在邊界——

譬如用經典力學就完全不能理解量子力學;

用漢語思維往往不能理解英語思維;

…………

歸根結底,這取決於我們看待世界的眼界。


推薦閱讀:

思維的陷阱 之 肉食者謀之
為什麼我無法理解《如何閱讀一本書》?
創意反饋與授權——使用技巧
【框思維】你的努力,有人看得見!
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為什麼?階級固化?

TAG:思維 | 家庭教育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