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講閩南人土豪沒文化,其實是你不懂這種文化

某天來了個北方朋友,見面第一句話就是:

「你們閩南人,真豪!」

what!來一天就一語中的!

瞪大的雙眼還沒合上,他開始絮絮叨叨——

新聞上有好多晉江石獅的新娘子,

印象深刻,畢竟很想問候一下她脖子酸不?

動車進入泉州地帶,沿途的豪宅就遍布

四五層大別墅,蒼穹大頂、羅馬柱、大花園堪稱標配。

local的閩南大叔人字拖、花襯衫、大光頭,還有一條大金鏈,

簡直是從台灣電視劇里蹦出來的。

連拜拜都燒金子!

(其實很想打斷他,只是有顏色的錫箔啦,雖然那叫「金紙」)

一串「真知灼見」讓我啞口無言,無言以對的重點是

——我一屌絲實在愧對「土豪」稱號。

but,我心有不服,不為我自己,為我們閩南人。

(畢竟我勢單力薄,有「閩南人」作靠山,說話也大聲)

閩南不是土豪沒文化,這種土豪反而正是一種文化,

一種有強烈地域色彩的文化,

這種文化在今日稀缺而珍貴。

之所以覺得閩南土豪沒文化,

要不只是見到表面,

要不進不了這種文化,

無法get得到這種文化的話語與氣場。

拿一個最常見的東西來怒刷形象——廟宇!廟宇恰是閩南土豪文化的集中體現。閩南的廟宇確實窮盡其奢。富麗堂皇、五光奪目、甚至連匾額都讓人懷疑是鑲金的。有的神像貼金,明晃晃的,震懾你的不僅是不怒自威的氣勢,還有讓你羞於睜眼的「視覺衝擊」。

但是!這種廟宇的豪華,卻是豪得有根基!

這些信仰是活著的。即使是新建的廟宇,也不會讓人厭煩,雕梁畫柱、燕尾脊高翹,氣派豪華,重點是這些廟宇並不是假大空。它活用於人們的日常,並且從出生開始,人們就與這些廟宇,這些信仰相偎相依。隨便碰上個閩南的囝仔,都能教上你一兩句拜拜該說的話,畢竟從小耳濡目染。

這些廟宇是有講究的。廟宇看似五顏六色,極盡繁複之能事,但並不是毫無規則的堆砌。這種講究,上到神靈位置的安排,下到香案上供品的擺放,各種布局都是精心設計,並且流傳已久的。簡單舉例——雖說眾生(神)平等,但是哪間廟宇供奉什麼神靈,還是有主次之分,畢竟誰的地盤誰做主。

廟宇是有人情味的。進到廟宇,聞到香火味道、燒紙味道,還有那幽幽的花香,看著當地大媽跪在神靈前,低頭祈願,抽籤擲茭,就會瞬間心安。豪氣氤氳出的心安與人情味,這是閩南人從小就能享受到,這種也是份精神依託。

土豪的廟宇%&*¥土豪的閩南人=土豪的性格

這種性格是霸氣的,在閩南人的信仰上

別以為《愛拼才會贏》是隨便唱出來的。閩南人那個自信,「求神不如求己」,所以拼啊闖啊,徵得了大海,做得了海盜,當得了東南亞高官。信自己者得永生。

別以為《歡喜就好》只是local閩南人的哼哼調調。那是閩南人的淡然。開疆拓土之後,將結果交給神靈評判,自個人翹腳喝茶唱首大無畏的《歡喜就好》,誰說這種信自己又信神靈的。

閩南人不可愛?

在我們同安採訪的時候,拍攝了很多宮廟大片,更是幸運地撞見兩場宮廟活動。隨便一張圖片都能帶你見證閩南這種又豪氣又有根基的感覺。

有圖有真相

大片給你看

宗祠家廟:牌匾霸氣,家風過硬

宗祠里掛滿各地後代送來的匾額與旌表匾,掛著祖先的輝煌事迹,而今現代人的成就也能在宗祠里找到記錄,宗祠甚至成為了教育基地。這些輝煌的家族事迹,激勵著子孫後人發奮圖強,思源報本。宗祠成了家族的紐帶與凝聚點。家族的傳承不僅是血緣上,還有文化底蘊上。

宮宮廟廟:極盡聲色富麗能事,卻處處都隱著講究

同安的廟宇散落街巷中,個個張燈結綵的高調。廟宇早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閑暇時,在廟宇間聊天休息;疑惑時,請示神靈;節慶時,盡心儘力。當境神靈並不是高高在上的,人們會在對前景迷茫的時候,詢問神靈。

農曆三月二十三是銀同媽祖的誕辰。早上7點前,道士即在媽祖廟裡做法會,以請求玉皇上帝降臨,祈安禳福。在這一天里,會進行多場誦經,直至下午做法會送玉皇上帝回天庭。疏文在做法事的時候,同豐富的供品一同被放置在香案上。除了供品供奉之外,人們還會用請戲班演戲為媽祖慶生。在白天,上演的是木偶戲,而晚上則換上歌仔戲。

游神巡境:出了福建就很難看到的魔幻現實

保生大帝出巡時間定在申時,即下午3點到5點之間。時辰一到,巡境隊伍並不是立即出發,出發時間點和巡境的方向必須經過乩童的卜算。巡鏡隊伍浩浩蕩蕩,一路鞭炮不斷。

哪怕最尋常的供桌,也有頭有臉有說頭,紋絲不亂

保生大帝巡境之時,當境的居民在自家門口擺出香案,以等待神靈的到來。在香案上,最常見的是蠟燭、敬茶、香、金紙、五果,除此之外,還會有餅品、發糕等,再隆重點的則會獻上素齋,俗稱菜碗。

最後上乾貨——快去同安拜宮廟

走在同安的縣城裡,恍若來到了一個廟宇博物館。廈、金、台灣區諸多神靈的祖廟,都在這裡。

在這裡,佛、儒、釋、道各方神靈共處著,甚至有的廟宇內就祀奉著各派系神仙,誠如溪邊街的龍虎宮,供奉著朱、清、厲諸姓王爺、玄天上帝、媽祖、孔子、觀音等,多達39 尊神,堪稱同安民間「三教合祭」第一宮。同安廟宇之多,走上幾步,即可偶遇一座,稍微拐個彎,又有一尊神靈在裊裊香煙後,無聲地凝視著。有限的地理空間里,眾神共同享有民眾虔誠的敬拜,看似「和諧」,實際上,神靈之間有很強的區域性,各自管轄一域,不容越雷池半步。

在農曆三月十二日,是大道宮保生大帝的巡境之日,窄小的雙溪路上,兩邊布滿精心布置的香案,老人們一邊聊天,一邊翹首以盼,等待神靈的恩澤。而百米外的南門路上,卻是一片尋常,對他們而言,那是別人的事。當境神靈的管轄範圍明確,人們一般不突破,也不允許越界。大概這與農業社會的自我保護意識相關,人們的地域觀念也反映到了神界。

除此之外,同安的許多廟宇是廈門地區,甚至是金台地區所供奉的神的祖廟。恰如小西門外的朝元觀,是同安歷史最早、規模最大的道教宮觀;台灣以池王為主祀的公廟有300 多座,媽祖信仰中信仰黑臉媽祖更多達三分之二,這些信仰隨著鄭成功軍隊的駐台而傳播過去,而同安的馬巷元威殿、(今屬翔安區)南門銀同媽祖廟則是這些信仰之源。

對於民眾而言,出門拐角的廟宇為什麼取這個名字,為什麼供奉這神,是不用很明了的。反正,神在,人心安。

推薦閱讀:

閩南文化概述

TAG:信仰 | 民俗 | 閩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