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真是舉鼎而亡的嗎?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事情發生?
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嬴姓,名盪,秦惠文王之子,又稱為秦武烈王、秦悼武王。
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死,武王即位,身高體壯,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
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武公與孟說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兩眼出血,脛骨折斷,到了晚上,氣絕而亡,年僅23歲。
秦武王是歷史上有名的舉重選手,《史記》中這樣記載:「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八月,武王死。」
在電視劇《大秦帝國之縱橫》和《羋月傳》中,都有武王舉鼎精彩的歷史呈現。那麼,秦武王舉鼎這事歷史上到底有沒有發生過?既是真有這麼一回事,那麼這鼎究竟有多重,能讓大力士們鎩羽而歸,還搭上了武王的性命?
九鼎是什麼上古神器嗎?春秋戰國時期,為何各國大王都想佔為己有?相傳大禹治水成功後,將天下劃為九州(冀、兗、青、徐、揚、荊、 豫、梁、雍),並鑄造了象徵王權的九鼎,尊貴身份由此而來。
九鼎用青銅鑄成,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九鼎鑄成後,陳列於宮門之外,使人們一看便知道所往之處有哪些鬼神精怪,以避凶吉。
九鼎一出世,就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傳說夏亡之後,鼎遷於商,商亡之後,鼎遷於周,表明天命之所歸,九鼎成為夏商周的傳國之寶。
在司馬遷《史記·秦本紀》裡面並未記載秦武王的死因,箇中原因不得而知。但是,在《趙世家》裡面,就說到秦武王與孟說舉龍文赤鼎,絕臏而死。
我們知道《史記》是正史,一般我們都是相信的,雖然裡面的確是有些史實,《史記》在不同章節里的表述不一,還有的跟後來發現的出土文獻記載有出入,甚至於還有我們今天認為是怪力亂神的東西。
不過《史記》的問題,實際上是《史記》之前文獻的問題,不同的文獻,記載不同。
《史記》或者是沒有能力去判斷,因而互見存疑;或者是因為材料冗雜,沒有辦法面面俱到,去解決各個抵牾之處。
有些怪力亂神,那也是以前的文獻記載了,或者當時人都信以為真的,比如說漢高祖斬白蛇之類的。
有網友已經指出了,秦本紀里其實是說了死因的。這是極不應有的疏失!《秦本紀》原文是: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八月,武王死。族孟說。武王取魏女為後,無子。立異母弟,是為昭襄王。昭襄母楚人,姓羋氏,號宣太后。武王死時昭襄王為質於燕,燕人送歸,得立。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史記》既然記載了秦武王這個故事,至少當時人都覺得這事兒是真的。
從邏輯上說呢,秦人尚武,這哥們又被稱為「武王」,那想必也是個兇狠好鬥的角兒,扛鼎而死,是有點兒磕磣,但是那也是人家的愛好,帝王嘛,總有點小癖好,雅點兒的比如愛畫畫,俗點兒的比如愛開鎖。
舉鼎,《史記》說項羽「力能扛(gang)鼎",看來扛鼎這事兒,是那個時代武人的愛好。
力士,以前用戰車作戰時,是很重要的人物,比如車陷坑裡了,站在戰車右邊的力士,車右,就得下車去負責把戰車扛出來。
比如春秋時的齊晉鞌之戰,齊侯的戰車,「驂絓於木而止」,但是車右逢丑父前一晚胳膊被蛇咬傷,但是隱瞞了傷情,結果在關鍵時刻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被晉軍追上了。
後來車戰式微,改為步騎兵大戰,力士也還是挺重要的,像項羽的垓下之戰,項羽突出漢軍合圍,殺得天昏地暗,沒有驚人體力是做不到的。
總的來說,秦武王舉鼎而死,大概是沒什麼問題的。如果挖出秦武王的墓,看看屍骨是不是真的是「絕臏」,是的話,那就差不多是定論了。
九鼎風雲爭霸錄。隨著周王室日漸式微,各諸侯覬覦王權。最有名的就是「楚王問鼎」、「武王舉鼎」。
公元前606年,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伐陸渾之戎,一直打到洛水邊,在周都洛陽陳兵示威。周王派王孫滿去慰勞,庄王竟問"鼎之大小輕重",意欲移鼎於楚。
王孫滿說:"統治天下重在德,而不在鼎。"接著又不緊下慢地回顧了九鼎轉手的歷史,並說如果本質美好光明,鼎雖小而猶重,反之,雖大猶輕。
他進而指出:「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楚莊王雖然吃了一鼻子灰,但他滅周的野心暴露無遺。從此,人們把爭奪政權稱之為「問鼎」。
秦武王是另外一個上門去挑戰「王權」的諸侯王,只是這次他非但沒能拿走九鼎,反搭上了性命。
這個問題,其實兩千多年前,楚莊王就問過了。楚莊王攻打陸渾之戎,一路追擊到周王室控制的疆域,周定王派王孫滿去慰勞楚軍,楚莊王就打聽九鼎有多重。
九鼎傳說是夏商周這麼一路傳下來的,問鼎就是想取而代之了,就是所謂的「鼎革」。王孫滿也聰明,說「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楚莊王也就灰溜溜撤兵回去了。就這樣,本來後世的我們有機會知道這鼎有多重的,就因為王孫滿這一小聰明,變成沒機會了。
當然,鼎的輕重,應該也是周王所掌握的,王孫滿這級別的,恐怕他也不知道到底有多重,但是又不能在楚王面前直接說不知道,還要把楚王的野心打回去,所以才有那番話。
龍文赤鼎,據說就是九鼎之一,據說而已,未嘗親見。商代的很多鼎上就有夔龍紋,所以有龍紋的,未必就是九鼎之一。
當然也許龍紋赤鼎就是九鼎之一,剩下的也許叫龍紋青鼎、龍紋藍鼎、雲紋赤鼎之類。【劃掉】三種紋,各配三原色【劃掉】。
按舉重運動中的抓舉世界紀錄,也就是214公斤,挺舉,前幾天出了新的世界紀錄,264公斤。
秦武王舉鼎,看怎麼舉了,算抓舉,不會超過214公斤,算挺舉,不會超過264公斤。一是鼎畢竟不是杠鈴,越大越重,舉起來就越不方便,二是現在舉重運動員都是嚴格訓練,科學飲食,就只干舉重這一件事情。
而秦武王,一來吃得沒現代好,二來舉重不過是訓練肌肉的辦法,不是什麼專門訓練,一國之君還得主持政事,舉起的重量沒法跟專業運動員相比,所以214、264必然就是上限了。
司母戊鼎832.84公斤,他是抱不動的,大克鼎201.5公斤,估計舉的就是這個級別的,稍稍能舉起來,但是還是有點重,最後撐不住了。
楚莊王問鼎,得到了一個「德與鼎」的關係。秦武王以身舉鼎,但失敗告之。那麼,鼎究竟多重呢?
在《戰國策》記載了秦要侵略周奪取九鼎的故事:周人顏率有謀略,先鼓動齊國幫助驅秦,答應把九鼎給齊國,齊國來要,顏率便問齊王走哪條路,結果都不合適,還說九鼎九個,一個要用九萬人,九九八十一萬人方全能拉走。齊王就不再提拉九鼎的事了。雖然聽起來有點誇張,但鼎很重絕對是真的。
以目前出土的最有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為例,該鼎身高為1.33米,重量達832.84公斤,是目前出土的最終的單件青銅器。2000年,在秦始皇陵出土了一件青銅巨鼎,重212公斤,是目前發現的最大的秦鼎。再給個參考:舉重運動中的世界紀錄抓舉214公斤,挺舉264公斤。
所以,鼎有多重,你們猜下?
秦武王不比現在專業運動員,還是應該量力而行啊……
從這個級別來說,傳國重器九鼎,居然只有大克鼎的重量,考慮到相傳是夏代就傳下來的,好像也能理解,夏代的鑄造技術當然無法跟西周相比了。
不過,天子用九鼎,好像也就是從周開始的定製,商代還未必有,至少從被盜商王墓殘存銅器里是找不到證據的。
要說夏就有天子用的九鼎,不大可能。當然也可能是商人劫掠的夏朝鑄造的較大的九個鼎,湊成了所謂的九鼎,作為征服的象徵,沿用至周。
楚莊王問鼎,可能原來的意思,只是打聽打聽周王用九鼎的規格,然後回去按規格自己也去造九個。但是王孫滿為了唬人,才說天花亂墜地從夏說起。
一個AI 心疼秦武王,不僅在電視劇里被人叫成了「淫蕩」,還是史書記載的第一個千斤頂……
推薦閱讀:
※關於秦朝的歷史和秦人的起源及華夏民族的概念?
※在秦朝即將被滅亡的時候,為何沒有「糾糾老秦,共赴國難」的老秦人團結護國的消息?
※為什麼秦朝標誌著中國封建制度的確立而不是夏商周?
※為什麼說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
※秦朝書同文,車同軌時候是不是造了一部字典呢?
TAG:秦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