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看見現實——回顧朝鮮戰爭 續三
前面說的可能發散太多了,我們將視線重新回到朝鮮半島。
朝鮮半島,形成現在這樣的分裂局面,在進入二十世紀以後,將是地緣政治的常態。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時代,這樣的分裂局面會一直保持下去。上回筆者曾經說到朝鮮半島的局面類似於伊比利亞半島的直布羅陀。事實上,朝鮮半島在全球範圍內唯一可以對比的,就是直布羅陀之於伊比利亞半島。因為他們的作用,都是重要的海洋關口——韓國至於伊比利亞半島,就像是日本海之於地中海。
歷史上的大英帝國,正是在擁有了直布羅陀的控制權之後,才擁有了通過地中海,進而影響歐洲大陸腹地的力量,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爆發原因之一,就是英國對塞爾維亞的支持,嚴重的阻撓了德國3B鐵路計劃即柏林——拜占庭(伊斯坦布爾)——巴格達。擁有直布羅陀——馬爾他等一系列的海上航道關口,才是英國真正能夠通過與俄國的互動,壓縮德國這個邊緣地帶國家後起之秀的根本力量。
從1701年-1704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後,英國就獲取了直布羅陀的控制權,進而控制了英國通過地中海航線,施加對歐洲大陸的影響的能力。有趣的是,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名聲赫赫的約翰 丘吉爾他的直系後代——溫斯頓 丘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1943年,提出了進攻德國——歐洲的軟腹部——義大利。這就是1943年7月9日晚上開始的行動代號為「哈士奇」的西西里登陸戰役。
2004年10月27日,西班牙外交大臣莫拉蒂諾斯與英國外交大臣斯特勞在馬德里發表聯合公報宣布:兩國決定暫時擱置長期以來對直布羅陀主權的爭議。
直布羅陀對於歐洲大陸的命運之重要,直到現在,都有為納粹德國的滅亡而嘆息的人們,暗中責怪希特勒心慈面軟,不能將其軍事力量投入到西班牙推翻佛朗哥政權的同時,掐死英國通過地中海航路影響歐洲大陸的力量。也許那個時候,歐洲的局面會為之一變。
從直布羅陀的命運來看,朝鮮半島的長期分裂態勢,只能長期延續下去。
對於同樣處於陸地強權與海洋強權擠壓的中國來說,朝鮮半島,對中國的意義事關生死存亡,明失朝鮮,十年亡國;清失朝鮮,十年亡國。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中國一旦失去朝鮮,必然會陷入海陸聯合夾擊的窘境,清末的左宗棠主張的塞防與李鴻章的主張的海防,綜合的地緣交匯點,就是朝鮮。
有一個很少有人注意到的現象就是,中國的東北,是整個中國最有可能實際上獨立建國的地區,這個地方有農業資源,有煤炭,有石油,有現代工業,一旦朝鮮被外來勢力佔據,進而就可能影響東北的分離主義勢力。歷史上,滿清,日本,俄國,都有這樣的行為。
那麼如果,是否有中國主導下的朝鮮統一。進而通過中國現在強大的製造業所支持的軍事力量,影響日本海,進而南下向台灣,東南亞施加政治影響的可能呢?
筆者認為,這個可能性同樣不存在。原因嘛,就是海權國家的另外一個規律,那就是海權的唯一性。
自從日不落帝國之後,海權是一定具有唯一性的,即整個地球,只可能存在唯一的全球性海洋霸權,其他的地區性海洋霸權,只能以這個全球性海洋霸權的盟友存在的方式而存在。
陸權國家,如果要與海洋國家進行競爭,註定會陷入兩面作戰的陷阱,而兩面作戰對海軍資源的削弱,註定了陸權國家,或者邊緣地帶國家的海軍面對唯一的海上強權的弱勢。
尼古拉斯.斯皮克曼 ,他在《和平地理學》中指出,今後的戰爭本質是海權爭奪戰,世界貿易將導致沿海的邊緣地帶越來越有價值,未來的戰爭將是爭奪邊緣地帶控制權的戰爭。歐洲、中東及遠東的邊緣地帶將是全球戰略意義最高的地區!美國必須成為這裡的霸主!並且決不允許這些地區出現任何海上強權!
斯皮克曼本人雖然在1943年就去世,沒能看到《和平地理學》的出版,斯皮克曼本人的學說,在冷戰期間,並未成為美國政府的主導政策:美國應當不是直接地,而是通過俄國來影響歐洲的力量對比……斯皮克曼的學說,敗給了丘吉爾,戴高樂,毛澤東這樣的人傑,同樣也敗給了杜魯門,赫魯曉夫這樣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蠢貨。
中國假如取得了朝鮮半島統一的局面,必然要通過維持一支相當的海上軍事力量來維護朝鮮半島——朝鮮半島是整個中國乃至整個東亞大陸上唯一的軍事力量進入通道——那麼這支海上力量,必然與全球性海洋霸權,發生衝突,而衝突的結果,不難想像:現在的美國海軍實力,超過美國之後排位在2-10的全部國家海軍實力的總和,這種實力差,甚至要大於英國曾經奉行的1大於2+3的局面——即排名第一的英國海軍的實力,要超過排名第二與排名第三的海軍的實力的綜合。
畢竟,朝鮮半島不光是海洋強權面對陸地的橋頭堡,同樣也是陸地強權面對海洋的橋頭堡。
但是,假如如此,中國和美國必然走上全面的走上對抗的道路,很明顯是不可取,也是無法走通的道路。
因此,朝鮮半島的局面現在是地緣政治的綜合結果,而不是地緣政治的綜合起因。根本上講,如果要撼動現在的朝鮮局面,是不太可能的。
而今天朝鮮開始扮演朝鮮半島地緣政治局面的攪局者。開始尋求在朝鮮半島局面的政治突破。實際上,是因為傳統的陸地強權——俄國的衰落。導致美國這個全球海洋強權與其大陸強權互動模式的被破壞。而中國也不願意接過俄國的陸地強權責任,繼續對朝鮮加以保護與支持。
朝鮮被迫走上了核武器謀求國際政治經濟博弈的道路。
至於博弈的結果,筆者不好預測,當前的朝鮮半島局面,有著地緣政治構成的歷史正確性,在其中博弈的各方,根本的為難之處,在於當前缺乏替代的局面的藍圖來指導行動。
朝鮮半島的局面就像是一個孕育著多種可能的薛定諤貓盒子實驗。朝鮮希望能夠將這個盒子打破,而美國則意圖將這個盒子的蓋子狠狠蓋住,維持當下的現狀。這才是朝鮮半島周邊局面的根本性矛盾衝突所在。
從政治上看,今天的朝鮮地區的緊張局勢,美國和俄國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冷戰結束了,冷戰中發生熱戰的可能性也消滅了,而美國沒能從冷戰的思維慣性中解脫出來,而中國很顯然作為冷戰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反而在冷戰結束之後未能正確的看待自己在全球地緣政治變化中的角色,承擔起來應有的地緣政治重擔,一味的推卸責任。難免最後會遭到反噬的效果。
至於未來的發展,只能說是騎驢看唱本,走著瞧了。
願世界和平!
推薦閱讀:
※人類歷史上那些影響深遠的全球化進程
※畫布中的黃金時代:八幅作品中十七世紀的荷蘭
※印度有個地方被葡萄牙佔領400多年,想要回遭拒絕,直接派兵佔領
※【歷史|第3期】國際關係角度看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與英法歐洲霸權政策
※弗朗茲約瑟夫一世,命運多舛的孤獨帝王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