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見」只是傳說 納蘭容若婚姻很悲涼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一度因避諱太子胤礽的本名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之後又改回納蘭性德之名,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
拜徐乾學為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
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而後一病不起。七日後,於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
人生若只如初見 納蘭表妹有幾見?
《寂寞空庭春欲晚》講的是康熙、納蘭容若(也就是納蘭性德)與美眉衛琳琅之間的情感糾葛,電視劇中設置衛琳琅為納蘭公子的表妹。說到表妹,情況有點複雜,也有點撲朔迷離,我們一起看看,納蘭到底有沒有表妹被選進宮中?從查親戚關係入手。
大家都知道,納蘭家是大家族,納蘭容若的父親納蘭明珠是一代權臣,其家世是滿洲正黃旗。葉赫那拉氏是清朝貴族八大姓之一。這麼顯赫的家族,和皇室應該有婚姻往來關係,所以首先查一查史書里康熙的后妃資料中,有沒有納蘭家的人。查閱發現,有位惠妃,是那拉氏,是康熙當時四大妃子之首,傳說是明珠的妹妹,容若的姑媽。但這個傳說可能不靠譜,惠妃和納蘭明珠壓根就不是一家人,只不過他們都是金台石之後。
再查,發現有個通嬪,也是那拉氏,在康熙身邊,起初是貴人,後來封通嬪,給康熙生了兩個皇子,都早夭,幸虧有個女兒嫁了好女婿,為清朝立功,通嬪才升到這個位置。通嬪壽命應該比較長,活到了乾隆九年,即1744年。通嬪第一次給康熙生孩子是在1675年,就算這一年通嬪是15歲,這麼算起來,她至少活了84歲。
她也算是納蘭容若的親戚,輩分沒搞清楚,但就算和納蘭容若同輩,同是納蘭大家族,應是堂妹,不是表妹。
由此看來,納蘭容若應該沒有表妹選入後宮。然而,關於納蘭容若情定表妹,因表妹選入後宮而鬱鬱而終的傳說,早在當時就傳得沸沸揚揚。造這個謠言的罪魁禍首是誰呢?清朝有本無名氏寫的書,叫《賃廡筆記》,就煞有介事地提到這傳聞,大意如下:「納蘭眷一女,絕色也,有婚姻之約。旋此女入宮,頓成陌路。」納蘭喜歡一個絕色女子,已經有了婚姻之約,不久這女子就選入後宮,兩人頓成陌路。這會是傳說中的表妹衛琳琅嗎?
雖然已是既成事實,可納蘭不能忘情,琢磨著要和心上人見一面。「愁思鬱結,誓必一見,了此夙因」,於是趁著宮中辦喪事,納蘭容若假扮成進宮念經的喇嘛,見到了表妹。可惜的是,「而宮禁森嚴,竟不能通一語,悵然而出」。這段描述有場面,有氛圍,有情節,有表情,故事說得有板有眼,但其實不靠譜。不過,作為一部短片愛情小說,它已經很成功了。
據說納蘭為此惆悵不已,還寫下《減字木蘭花》,深情而痛苦地寫道:「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兩人想說話,卻怕人看見,「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將這首詞附會成納蘭與表妹在宮廷相見的場面,其氣氛,其情態,還挺吻合的。據說「人生若只如初見」也是講他與表妹的情緣的。
因此,劇中說納蘭容若與表妹衛琳琅的因緣糾結,也不是完全沒有依據,就算沒有歷史依據,也有傳說依據,傳說過得久了,尤其是傳播得久遠了,也是一種歷史,算是一種文學源頭。
那麼,納蘭的感情婚姻生活到底如何呢?
誰念西風獨自涼
納蘭婚姻很悲涼
納蘭自己只活了三十來歲,才華已經充分地舒展開來,但人生還沒有充分地舒展開來,婚姻也如此。他娶的第一任妻子盧氏,是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是名門閨秀。結婚那年,納蘭公子20歲,盧氏18歲,夫妻恩愛。據說,兩口子無論門第還是顏值,抑或才學,都挺匹配的。可惜的是,天妒佳偶,盧氏婚後三年死於難產。
這對納蘭的打擊很大,因此寫下浣溪沙表示悼念,「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不是西風就是黃葉,氣氛很蕭條,情緒很哀傷。納蘭這時已經不願意麵對現實,寧願沉醉在酒鄉,「被酒莫驚春睡重」,你們不要驚醒我春日酒後的沉睡。在追思亡妻的點點滴滴時,他忽然覺得擁有時是多麼珍貴,那時看起來稀疏平常,如今卻已無法挽回,「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納蘭認為他和盧氏的恩愛以及才情,絲毫不亞於趙明誠和李清照兩口子。趙、李閑時比試記憶力,看誰能先說出某個典故出現在哪部經典的哪一頁,誰先背出來,誰先喝茶,但是喝茶的那一位經常笑得把茶都潑出來。生活中的點滴,交往中的細節,彼時不覺得稀奇,如今卻成為記憶中的珍寶,再也無法重複。
納蘭很長一段時間沉浸在喪妻的悲傷當中,寫詞也是一再以亡妻為吟詠對象,葉舒崇在盧氏的墓志銘上說納蘭「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甚至看到家中器具和裝飾品,他都會想起亡妻,「晶簾一片傷心白,雲寰香霧成遙隔」,連家中捲簾的白色都成了「傷心白」,真所謂處處傷心,觸目傷心。
納蘭總是在這樣一種精神狀態下,怪不得體弱多病,活了30歲就沒了。
盧氏之後,納蘭又娶官氏,同時還有一房妾,叫顏氏。盧氏、官氏和顏氏,按照當時的婚姻理念來說,都是明媒正娶的,不可能有什麼一方被選進宮,另一方念念不已的無奈結局。
納蘭感情生活的收官一筆,應該是沈宛吧,納蘭30歲的時候和她相好,但才好了一年,納蘭就沒了。沈宛是個文藝女青年,18歲就有詩集《選夢詞》問世,還挺暢銷的。
這麼一說,衛琳琅豈不是連影兒都沒的事了?查,繼續查。
東風回首盡成非
納蘭與衛氏並無是是非非
還是查康熙的后妃資料,琳琅姓衛,在康熙妃子里可查到一個姓衛的妃子,封良妃,在辛者庫待過。恰好那衛琳琅也出身辛者庫,幫皇上洗衣服,這個倒是重合了。這個史上真實的良妃聽起來名氣不大,但她的兒子卻名氣不小,那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八阿哥胤禩,和老四胤禛是死對頭,在電視劇《步步驚心》里,和老四還是情敵。電視劇《宮鎖心玉》中也提到這一點,八阿哥的母親是包衣管領。
然而,良妃未必就等於是衛琳琅。因為就是給納蘭十個膽子,他也不敢和良妃有什麼瓜葛,在這裡,再提醒大家別被一些清宮劇給騙了,御醫、阿哥敢和皇后、娘娘、妃子眉來眼去,那罪可就大了。電視劇卻將所謂納蘭的表妹和良妃巧妙地牽扯起來,首先是表妹遭遇變故,打入辛者庫,然後重逢納蘭,又遇上康熙。藝術嘛,把故事講完整,能虛構得自圓其說就可以。君不見,《尋秦記》里的劍客連晉莫名其妙變成了嫪毐,公子盤變成了嬴政。
推薦閱讀:
※孝庄太后到底有沒有嫁給多爾袞?
※華夏明朝的冠(帽子)為什麼除了瓜皮帽為滿清所繼承,其他的諸如網巾等全然不見?
※旗人是稱名不稱姓,那清朝官員怎麼稱呼旗人同僚?會出現《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稱呼和珅為和大人的說法嗎?
※慈禧不死的話,袁世凱是不是不敢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