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寶貝:國外孩子藝術教育怎麼做?

孩子們在學習藝術的道路上總是會反覆問自己能收穫些什麼,爸爸媽媽們投入了極大的人力物力,也會常常覺得藝術教育是否過於虛幻、奢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各國藝術教育的理念吧,讓寶貝學習藝術之路不再迷惘。

● 法國:藝術教育注重感悟

與國內推崇數學、語文等學科不同,法國的幼兒教育更偏重音樂和美術。法國所有的幼兒園都把美術教育看成教育的根本,80%以上的幼兒課程都和美術有關。為培養孩子們的創造力,他們很重視參觀和旅行之類的活動,讓孩子們用畫筆或語言描述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而在地理、音樂等其他科目的學習中,也積極鼓勵孩子們運用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出具有獨特個性的作品,以此培養孩子對藝術的熱愛。

為了營造家庭藝術氛圍,法國父母喜歡給孩子買很多手工制的材料,使孩子隨心所欲,興趣一來即可創作。法國父母還在家裡的牆上貼很多空白紙張,到處都放著繪畫工具。法國父母還喜歡帶孩子參加各種藝術活動,讓孩子親身感受生活與藝術。

在幼兒園、學校和家庭的合力培養下,法國的孩子對建築、美術、音樂普遍有獨特的感悟與認識。讓他們看一幅畫,他們就能談出它的配色、素材、明暗、構圖等等,並能說出對畫的感想。

● 俄羅斯:從小培養藝術鑒賞力

在俄羅斯,家長普遍重視對兒童藝術興趣的培養,不失時機地培養他們的藝術感受力和鑒賞力,讓兒童從小就接受藝術的熏陶。

在周末或節假日,俄羅斯人最喜歡去的地方是劇院。在那裡,經常能看到年輕的父母拖兒帶女,興緻勃勃地前來觀賞,而且每個人都打扮得漂亮整潔。有的孩子還手捧一束鮮花,那是家長準備讓孩子在演出結束之後送給自己喜歡的演員的。所以,一般在演出結束後,觀眾並不是匆匆離去,他們彷彿還陶醉在優美的藝術境界中。而演員謝幕、小觀眾獻花有時要持續半個小時。孩子在大庭廣眾下,手捧鮮花走上舞台,絲毫不羞怯。

音樂廳同樣是俄羅斯人帶孩子經常光顧的地方。那裡經常演奏俄羅斯及世界各國的著名交響樂曲。孩子們聽音樂時聚精會神,肅靜莊嚴,儼然一個成年聽眾。那種認真的神態,使人覺得他們一點也不是在湊熱鬧,而是津津有味地欣賞。他們發出掌聲,並不是模仿,而是發自內心的喜悅。不管他們能聽懂多少(那遠不是最主要的),至少他們的投入是真誠的。他們聽音樂時的自制力正是來自這種投入,而投入則是家長平常循循善誘與熏陶的結果。

逛藝術博物館是俄羅斯人的嗜好。在博物館的藝術品前,你經常會看到年輕父母俯身對孩子指點,講解,而各個博物館對小觀眾都是免費開放的。

● 波蘭:歌劇教育培養藝術素養

在波蘭看歌劇,我第一次聽說了「歌劇教育」這個詞。

華沙大劇院有歌劇、芭蕾舞劇、話劇和音樂劇四個劇團,每年大約要演出200多場,98%的劇目是波蘭作者根據波蘭民族音樂、歌舞和劇本創作的。主要觀眾除了國外的旅遊者外,便是波蘭的年輕人,大中學生佔到了觀眾總數的25%。劇院的經理說:「每年的演出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一部分歌劇迷、芭蕾迷的需要,更主要的是為了培養青年一代的藝術素養。」

大劇院還經常為中小學生編排一些小型音樂舞蹈節目,專場演出。用經理的話來說,這是「要為大劇院的未來培養觀眾」,「我們希望所有的波蘭年輕人都有機會到這裡看演出,來接受波蘭文化的熏陶」。

為了使青少年有更多機會觀看演出,波蘭文化部對歌劇、芭蕾舞劇等藝術演出的學生票進行限價。上世紀90年代,波蘭正值經濟非常艱難的轉型期,但國家財政每年照常撥出相當一筆經費來支持歌劇院實現「歌劇教育」的計劃。

波蘭科學院政治研究所的一位學者表示,波蘭社會之所以能夠承受住經濟轉型帶來的巨大衝擊,沒有出現大的動亂與分裂,與國民的精神素養有很大關係。其中既有宗教的,也有文化的、道德的因素。可以說,先前波蘭政府對文化教育的重視,在社會動蕩期顯示出了積極的穩定作用。

● 美國:民間團體重振教育

自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美國的藝術教育出現滑坡,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經費緊張、政府規定的強制性課程過多,以及公眾的認識不到位等。其後果是現在做教師和家長的一代美國人自身沒有受過良好的藝術教育,看不到藝術教育的價值。現在,美國教育界已經深刻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科學家也為振興藝術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斷言:「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將藝術教育置於極其重要的地位。

「如果擔心學生的考試成績,要想辦法讓他們考高分,那麼給孩子的藝術教育應該更多,而不是更少。」亞利桑那州公共教育局的督學湯姆·霍恩說:「很多研究表明,沉浸在藝術之中的孩子考試成績更好。」

達拉斯藝術學習計劃(DALI)是一個由藝術家、慈善家、教育工作者和工商界領袖組成的藝術教育團體。該團體長期致力於藝術在中小學校的推廣,並嘗試把學生引入本市的藝術社區。團體負責人吉吉·安東尼說:「我們的理念既是理想化的,也是經過嚴格科學論證的一當創造力推動學習,學生就會茁壯成長。」

在明尼阿波利斯和芝加哥,社會各界人士也在努力把當地充沛的藝術與文化資源注入學校,開展全面、可持續的藝術教育,而不是因預算和官員的變化可以隨便增減的項目。

湯姆·霍恩把為所有中小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全面的藝術教育作為其施政目標。霍恩本人就是一個受過專業訓練的古典鋼琴家,還是菲尼克斯巴洛克合唱隊的創始人。他目前還沒有完成他的任務,但成績顯著:他為藝術教育制定了更高的標準,在州教育局中任命了一位藝術專家,為該州的藝術教育爭取到400萬美元的聯邦教育經費。在他的努力下,一些學校恢復了荒廢十多年的藝術與音樂課。

「教育的目的有三」,霍恩說,「我們為孩子們將來就業謀生做準備;我們為孩子們成為公民做隹備;我們還要把他們培養成有深層次審美能力的人。第三個目標與前兩個目標同樣重要。」

● 日本:家庭藝術氛圍濃厚

日本提倡個性化教育,教師注重因材施教。同時,日本的中小學教育,又非常注重實踐,強調學生動手能力、活動能力的培養。我所考察的幾所中小學,學生的實踐活動項目非常豐富,有合唱、器樂合奏、體操、工藝、話劇、舞蹈、剪紙、書法、繪畫、插花等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參加各種實踐活動。

我隨團走訪了一戶日本工人家庭。主人相川45歲,妻子是家庭主婦,同住的還有25歲的女兒和3歲的小外孫,一家三代同堂,其樂融融。

走進客廳,我看到一台雅馬哈三角鋼琴和一台電子琴並肩置於牆角。四周牆上掛滿了水彩畫和裝飾畫。女主人和女兒為我們演唱了一首日本歌曲,優美的女聲二重唱頗具水準。女主人向我介紹,牆上的水彩畫都是她的作品。客廳里擺放的插花,都是他們自己門口小花園裡隨手采來的,溫馨之極;牆上的裝飾畫,更令我感到主人一家和諧的藝術氛圍。

日本家庭這種高尚的藝術情趣,是與日本學校的藝術教育分不開的。藝術教育的目標,就是要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從「純粹藝術」教育中解脫出來,使學生在創造藝術形式和美的感受中獲得美感體驗,並喚起他們的創造熱情。

● 英國:美術課上感受藝術

英國藝術家克萊爾女士,曾在上海美術館給幼兒園的孩子們上了一堂美術課,令中國教師大開眼界。

教室的地板上,一張張大幅白紙圍成一個圓圈。克萊爾指揮孩子們就位,一人一張紙,說:「開始畫吧,想畫什麼就畫什麼。」大多數孩子選擇畫放在屋子中間的一瓶花。 5歲的馬櫟程卻畫了一座線條極其簡單的房子。 「Verygood!」克萊爾走過來向她豎起了大拇指。

5分鐘後,克萊爾讓孩子們圍著圓圈順時針換座位,繼續畫別人的畫。孩子們樂了,興奮得不得了,有的跪在地上,有的趴在畫紙上,在前一個孩子畫的基礎上,按照自己的思路盡情揮灑。幾次換位下來,一幅畫經過四五個孩子的手,擺在面前的已經是形象各異了。兩個小時的課,克萊爾不斷地鼓勵孩子,氣氛始終輕鬆活潑。

克萊爾女士作為一名藝術家,在英國經常參與學校的美術教育。她認為這樣的上課方式有四個優點:「第一,孩子們經常輪換就不會感到無聊,從而培養他們對繪畫的興趣;第二,孩子不會因為固定在一幅畫上而患得患失;第三,每次輪換都面對別人的思維,可以給孩子以新的啟發;第四,可以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

更多最懂寶貝的有趣內容

請關注「超強寶貝」公眾號


推薦閱讀:

如何利用家庭簡易裝置進行少兒的力量訓練——說一點自身經驗
【教育觀】警惕《弟子規》等偽國學流入少兒啟蒙作品中
《超強寶貝》觀雲識天:你能讀懂天氣的「表情包」 嗎?
對女孩最好的讚美:你是學舞蹈的吧?
魔爪編程|Scratch 基礎課(5)打地鼠

TAG:育兒 | 孩子 | 少兒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