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擴張頂點與國家興衰

作為一種生物,有所有生物共有的趨利避害的屬性,同時也面臨過度繁殖與資源有限問題的困擾。《羅馬帝國衰亡史》起始於奧古斯都規定羅馬帝國的自然邊界,中國歷代王朝幾乎都在控制了當時能控制的所有領土之後。大國衰落往往起始於到達擴張邊界之後,這並不是因為政治制度,而恰恰是一種歷史周期律的體現,本文認為這是「自然邊界困局」。

  歷史的一般規律

  只要具有基本常識就可以知道,長期的征服擴張或者生產積累都會造成巨大的財富積累,而這種情況會導致一個明顯的結果就是大量奢侈品變為生活必需品,顯而易見在這個過程中民氣會變得陰柔,並且導致兵源素質的下降。同樣手段對各個民族造成的精神打擊也絕不是相同的,我們可以一般地認為。越是物質豐富文明發展的民族就越經不起精神打擊,一般性的威脅後方或交通線就很有可能奏效甚至僅僅是普通的戰爭威脅也可能獲得效果,這也是歷史上屢屢出現蠻族入主中原的主要原因。即使在重機槍發明後幾十年的現在,條件惡劣地區的軍人心理素質一般性的還是要勝過條件發達地區,對缺糧斷水及後勤補給線完全崩潰的心理承受能力更佳,尤其以撒哈拉以南非洲軍隊為典型。這種現象的形成是因為隨著物質文明的進步,奢侈品逐步變為必需品,而在戰場上,必需品越多的軍隊越可能遭遇短缺,在必需品短缺後心理影響也比條件較差的軍隊更大,羅馬帝國衰亡過程中羅馬軍隊的情況可以作為該觀點的佐證,隨著長期戰爭的結束,羅馬帝國軍隊軍紀和素質日漸下滑,最後在數量和質量上都無法與蠻族相抗衡。如同弗朗西斯培根所說的那樣「百人之中難有一人堪戴軍盔,更不用說充當步兵,須知步兵乃一國軍隊之主力。」雖然現代科技的發展阻止了這種情況再次發生,但目前來看也已經不能給予發達國家隨意入侵他國的能力,尤其是目前代理人戰爭越演越烈,在主要單兵武器方面發達國家已與發展中國家沒有根本性差別,在重武器難以發揮實力的城市戰場中發展中國家的抵抗組織使發達國家軍隊陷入頹勢;這實際上也是舊殖民體系崩潰的原因,就是發達國家已經無力通過直接佔領的手段在發展中國家獲得超額的利潤。對於各大國而言,戰爭形態反而開始向克勞塞維茨時代接近,即由單一軍種(空中力量)決戰在短時間內即可決定戰爭走向。

  第二點也非常明顯,就是擴張邊界的出現主要是發達民族的軍隊構成已經不適應在該區域作戰的需要;羅馬軍團的百人隊無法在森林中發揮集團作戰的優勢而被蠻族憑藉數量優勢殲滅,主要由步兵組成漢族軍隊難以在草原與少數民族的騎兵部隊作戰中往往由於機動性差被少數民族軍隊殲滅。但在軍隊到達擴張邊界的時國內經濟還有一段時間才能發展到擴張邊界,保證了緩衝區縱深,從而保證了先進民族在到達擴張邊界初期的屢戰屢勝。而原本,在軍隊觸及本國的最遠利益邊疆之後,一國所能維持的最大人口和最大經濟總量都被國土和資源確定,但是人口的過度繁殖最終會將這一點完全打破,由於人口具有過度繁殖的特性,為了維持人口的正常生活而存在的經濟也就有了過度發展的特性;人口的增加最終導致邊疆地區的過度開發,進而降低緩衝區的縱深,隨著人口的增加經濟的發展原來的緩衝區會逐步變為經濟發達地區,而為了掩護這些地區軍隊必須向前繼續獲得新的緩衝區,而若是無法獲得緩衝區的情況下就很有可能必須為了保護經濟發達地區被迫進行或接受決戰,這種緩衝區的損失一般都是由於在軍隊觸及擴長邊界後經濟過度發展而導致的;。由此在戰爭時期降低本國軍隊在邊疆地區作戰的迴旋餘地。連續的失敗極易打擊民心士氣,更會對邊疆地區的經濟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最重要的,這會刺激邊疆相對落後民族對發達民族發動進攻的衝動,這一般都是中央王朝失敗的主要外因之一,即使之後邊疆地區飽受戰亂民生凋敝,少數民族會向先進民族內部繼續進攻而不是停止,雖然在這個過程中由於緩衝區縱深已經恢復先進民族軍隊可能有短時間的連續勝利,但往往由於全民族的墮落而不能使這種勝利重新變為輝煌的開始。

  第三點,在到達擴張邊界之後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有所突破,在國內物質積累已經達到相當程度的情況下,國內很有可能出現相當大的阻力導致進一步的擴張不可能;而越過自然邊界進行進一步擴張本身卻需要長期的基礎科學及先進技術的積累方能繼續進行;且一國一旦習慣於以某種方式進行擴張,在長期成功後一旦遭遇失敗就很有可能停止嘗試其他方法。無論是中國採取和親政策或羅馬將萊茵河—多瑙河一線作為自然邊界都與以上因素有關。

  這三點使中國和羅馬帝國在達到擴張邊界之後先後停止了進一步擴張,並沒有率先獲得地理大發現並在之後漫長歲月中逐漸衰落。從目前情況來看,人類再次面臨這種狀態,在19世紀中葉通過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本事也是人類作為一個物種整體擴張到了技術所能支撐的自然邊界的產物。之後,經濟危機的規模和危害性不斷增大,且出現了中國和羅馬到達自然邊界之後常見的周期性危機,從基礎科學角度上看也開始有了停滯傾向,新概念設備尤其是動力設備難以轉化為實際應用的生產力;且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國家衰落速度大幅加快,中國封建王朝出現經濟危機大約需要200-300年,資本主義國家只需要10-15年時間;由此可以預計,一個資本主義強國從全盛到衰落只需要30年左右。所以本文從歷史的角度認為,人類開始要面對整個物種的「自然邊界困局」。如果處理不當,就可能導致整體性衰落,但是就如同愛德華吉本所言:「在一個國家由尼祿統治時,其他國家的王位上正坐著尤里安。」在資本主義國家走向其必然滅亡的結局時,社會主義國家應該挑起引領人類前進的大梁。

  中國歷史上大戰略設計

  中華帝國許久以來被尊為天朝上國的原因顯然是通過將國都附近地區變成兵源地而在邊遠地區宣傳教化來維持整個華夷秩序;我國通過在合理限度內增強自己盟友實力的手段來獲取安全,也就是「天子之土,守在四夷」,中華帝國作為一個擁有絕對實力的仲裁者在東亞建立了華夷秩序,在幾千年內深入人心,憑藉的是將自己附屬國一視同仁,任何附屬國都不應做出威脅其他附屬國行為,否則會被中央王朝聯合各附屬國徹底消滅;從華夷秩序延續幾千年就可以看出,這種通過各附屬國互相鉗制來遏制某個單個附屬國勢力過大的手段有巨大的政治穩定性,同時不斷向附屬國輸出文教來同化少數民族,能夠確保國家利益邊疆長治久安。而這種秩序得以存在的前提,就是「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實際上是把中央王朝的國家機器作為國際法的執行者,通過中央王朝的國家暴力來維持整個政治體系的正常運轉;由此,中央王朝的整體反應能力與反應速度對整個華夷秩序的存廢有直接關係,向任何法律體系一樣,遲到的正義等於非正義,任何國家試圖突破這個秩序而得不到儘快的鎮壓就會導致其他國家的效仿最終導致「禮崩樂壞」甚至「五胡亂華」的極端混亂。快速反應力量的缺乏導致農耕民族的中央王朝對蒙古草原用兵出現了明顯的敗多勝少的局面,最後凡是對游牧民族用兵在國內都會引起極大的阻力,並最終在唐朝中期時中央政權中形成了不再嘗試將游牧民族納入「華夷秩序」範圍的觀點。這種疆域的「玻璃天花板」在文化上對「華夷秩序」乃至中華文明的危害絕不亞於游牧民族時常南侵在軍事經濟上對中央王朝的壓力:由於出現了中央王朝無法消滅的敵人,在思想上出現了籠統反對一切戰爭的投降主義思想傾向。以安史之亂為標誌,儒家文明事實上開始走向衰落,不但以幽雲十六州為國防前線不思進取,絲綢之路再也沒有徹底打通,漢族儒生開始出現大規模依附少數民族為生,。畏戰情緒不斷上升使導致了各種無意義的奇談怪論,極大地延緩了中央王朝整體反應能力與對附屬國的控制能力,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投降主義開始盛行,文化上不再重視「化夷為夏」的文化同化,而這本是中國曆朝控制少數民族的定國之本。

  美國戰略問題與我國應對之策

  在經濟大蕭條後,羅斯福新政切中當時國家財政盈餘充足但市場流通貨幣不足這一問題,採取了國家救濟手段;流動中的社會財富必須至少滿足全社會完成簡單再生產的規模,只要低於這個規模不可避免的將成為起義或動亂的導火索,國家通過向私人資本注資的手段恢復恢復社會流動資本的手段會由於私人資本必然會把一定數量流動資本通過進行擴大再生產的手段退出社會流通領域而難以為繼;亞當?斯密在古典經濟學巨著《國富論》中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但是他選擇性的無視了這一點,並一廂情願的認為富人在積累巨大財富後會等量的增大僱傭工人的數量以保持流動資本總量的穩定。近一百年後,在次貸危機爆發時美國政府不顧國債已經接近一年國內生產總值的事實依舊使用加大政府財政投入的手段,自以為自己軍隊控制了全球經濟命脈就可以通過將全世界經濟拉入谷底的手段來拯救自己經濟,以為美國可以靠光榮而不是靠勞動獲得生存;以為由於美國的脅迫那些國家就不得不向美國屈膝而不顧及自己合法的利益;以為在文明世界裡,道德公理不應比單純的武力更為強大,以為自己可以左右世界的民意;更以為自己是所謂「上帝的選民」而有神佑可以不憑自己辛勤勞動來擺脫經濟危機。這不但是美國作為世界大國政策的失敗,還是美國國力快速下滑的原因之一。

  資本主義最大的問題是資產階級的逐利性,由於實物產品不但容易計算出價值使工人階級萌發反抗意識且為了更快的獲得利潤,在金融資本控制下美國經濟逐漸進入虛擬化,雖然保證了資產階級的財富擴張,卻無助於國家的真正強盛;因為經濟空心化一般基於軍事實力獨步世界的基礎之上,但虛擬經濟的過度發展會導致投資者對新技術的敏感性和投資意願都會明顯降低;金融資本的逐利性直接導致製造業的空心化和落後性,一戰前的英國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由於英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滯後或者說是無意識使英國就此衰落,而德國發動的兩場世界大戰極大的加速了這一點。美國盛行的反智主義和基督教原教旨主義逐步合流使美國的科研環境日趨混亂,基礎教育更是受到了嚴重衝擊。更為重要的是,在幾十年強盛的表面下,實際上是美國無力再次輕鬆打敗一個國家並將其收入自己體系中的窘迫,在二戰結束後美國進行了6場局部戰爭,結果是朝鮮仍然存在,越南統一,科索沃、伊拉克和阿富汗至今仍是戰亂不斷,實際上可以認為美國沒能再次控制一個國家,雖然蘇聯解體表面上來看是美國勝利的標誌,實際上這是一場極大消耗美國國力的消耗戰,蘇聯解體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是一個內部原因多於外部原因的歷史遺留問題總爆發,而非民主的勝利;實際上也說明了利益分配不均和不在文化上進行同化僅憑暴力征服的危險性。而以上兩個導致蘇聯解體的主要問題美國都有存在,近年來還有日趨加重的趨勢:美國族群問題,分配問題隨著擴張邊界的到達而日趨激烈;那個提出美國夢的地廣人稀的新生國家已經為一個喜歡浪費的人口大國所取代。而美國文化並沒有什麼真正的凝聚力,大批移民逐利而來,無利即走;毛主席當年的「一切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現在仍然成立。美國建立於文藝復興的思想基礎上,其國家體系接近於羅馬帝國,而羅馬帝國衰亡的原因美國已經全部具備:基督教宗教狂熱以及隨之而來的反科學傾向,民主政治日趨淪為利益集團爭權奪利互相扯皮的工具,國內兩極分化極端嚴重。

  但我們仍然要看到,美國目前的綜合國力仍然巨無匹敵,無論內部問題多麼大,正面對抗絕對是個非常荒謬的事情。但是美國作為一個只有不到250年歷史的年輕國家,其歷史積澱是非常差的,美國在上升階段由於由有當時霸權國家英國的保護而過分順利,苦難的缺失使其民族融合過程進行非常不徹底;我國在這一點上完全不同,我國不僅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漫長歷史的國家,也是歷經過「五胡亂華」、南北朝、五代十國以及元,清這樣的少數民族政權的國家,民族已經進行了長期的同化和近乎徹底的融合,中國更能承受長期政策造成的短期痛苦而不造成民族分裂,這是中國具有的最大的戰略優勢。這決定了中國無需憑藉多元文化多元價值觀等觀念來分裂社會以緩和民族矛盾。在目前美國綜合實力遠超我國的情況下,與美國進行全面對抗依舊實屬不智。但是如果前文所述的形勢繼續發展下去,美國不可能長期通過武力佔領來獲得超額利潤,而這一點動搖了美國羅馬帝國式以武力獲取超額利益的立國之本。但美國現在對華政策實際上卻是源於對蘇政策:以資源消耗戰為主而以意識形態宣傳攻勢為輔,這是基於崛起中的大國會與守成大國進行全方位對抗的假設而來的。也確實在盎格魯-撒克遜人對抗德國和蘇聯過程中也經過了檢驗,問題在於這種思維對中國而言並不適用;從歷史上看,中國沒有與外族完全不接觸的歷史只顧全面對抗的歷史和習慣;而從現實上看,中國與包括美國在內的諸多國家保持著極大的貿易往來,在相當程度上享受了中蘇兩國在20世紀50年代促成的舊殖民主義體系崩潰所達成的表面「門戶開放」的成果,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中國在前殖民地國家中的形象,保證了中國不會重蹈蘇聯的覆轍。

  歷史上看,後發國家只要遵循有序擴張步驟,從遠邊疆逐步蠶食守成大國的利益疆域,隨著守成大國衰退的步伐緩慢前進,最終都能獲得成功。儘管目前世界形勢與歷史有了相當大的變化,指導一個國家強大的基本精神卻沒有變,基本過程仍然為滲透-控制-同化三步。滲透過程基本是基於貿易或征服,但是目前對我國而言僅有貿易一條路可走;對中資機構和人員而言向所在國傳播,具體方式上應該同樣採取滲透式,例如在職工食堂里提供大量中國菜肴,在所在地區建立學校、醫院等手段。控制過程應該從滲透中期即逐步開始,首先應以安保人員的進駐為主要特點,其形式應為各中資機構的中國安保人員並來源於解放軍退役人員,國內應有隸屬對外情報機關的機構來統一調控此事,國內應成立專門的涉外安保公司來提供掩護,這些外派人員最重要的責任首先是保衛中資機構和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之後在我國與所在國利益高度重合的情況下可以適當介入當地治安。但主要目的仍然是防止我國涉外公司企業在經營和傳播我國文化過程中遭遇某些別有用心西方國家策動的武裝襲擊;同時輔以經濟一體化,貨幣直接兌換或者直接使人民幣成為其基準貨幣。控制過程中我國移民人口占所在國比例應該增加,從而真正實現控制所在國經濟命脈,並將該國教育體系與我國完成統一;這時即可開始同化過程,從軍事上可以開始使用先進武器直接武裝該國軍隊,政治上進行同盟,最終達到「化夷為夏」的目的。而在以上三個步驟中,文化傳播和人口移入都是關鍵點,但公平合理的國際貿易和言出必行的援助及政治承諾卻是打開一國大門最方便的鑰匙,是完成整個同化過程最根本的基礎。在一戰前美國殖民政策勝過英法德的主要一點實際上也是相對合理地對待殖民地人民。

  以上都是歷史的經驗,新時代卻有新特點,其一是生產力發展已經超過了一個地球陸地資源所能承載的限度,必須通過獲得新的資源來源區,也就是遠邊疆。遠邊疆可以分為高邊疆、深邊疆、以及傳統遠邊疆三類,前兩類特別是第一類遠邊疆的重要性要超過傳統遠邊疆。也就是先進交通工具成為了一種必須,有文獻(《無工質微波推力器推力測量實驗》物理學報Vol.61.No.11.2012)報道稱微波輻射可以直接轉化為推力而不需要任何推進介質,這應該是一種方向。實際上,與空中和海上不同,外層空間更接近於陸地,設備一旦入軌,不需要大量能量即可長期保持在軌狀態。其二,高邊疆可以徹底解決人類所面臨的自然邊界困局,只要能解決宇航問題,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出現「自然邊界困局」。無論從什麼角度看,控制高邊疆就可以控制深邊疆和傳統遠邊疆;在人類大規模利用太空之前沒有必要統一地球,作為一種破局之策,僅需保持國家保衛利益邊疆的絕對實力就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在純技術領域獲得突破,即使無法獲得巨大資源紅利,也能獲得巨大的國防優勢乃至核閃擊他國且不遭核報復的絕對優勢。

  總結

  綜上所述,我國在進一步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與守成大國發生對抗,但在整個過程中,我國應注意的實際上只有三點:

  一,注意在整個過程中保持合理市場政策而非殖民主義或「天下同福」這兩個極端。

  二,保持軍事實力足以保證利益邊疆的安全。

  三,絕不停止對基礎科學和技術進步的投資,並以開拓高邊疆為牽頭來實現全面優勢。


推薦閱讀:

世界遺產大會開幕,可可西里和鼓浪嶼將申遺,你怎麼看?
如何評價孟小冬與杜月笙的感情關係?
舊影瑣憶·雲霧蒸騰銷骨窠
面對薩德,中國有什麼世界頂級武器嗎?

TAG:軍事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