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tty老師:全球化競爭的大環境下,我們嚴重缺失的文化意識!
文章題目定完以後,我一直在反覆的問自己,這個內容是不是太空了?
我有沒有資格討論這樣一個大的話題?這個話題究竟和我們這些普通人有什麼關係?我又不在外交部任職,也絕非什麼社會名流,普普通通老百姓一枚,琢磨這些事情究竟有啥意義?
對大多數人而言,這些事情看起來是沒有任何實際用處的,知道與否好像對我們的生活都不會產生什麼影響。
扯到這個話題上最主要的原因是但凡從事英語教育的人,多多少少都會把西方文化掛在嘴邊,英文教學的目標也經常會提到培養世界公民,增加孩子的全球競爭力。
提的多了,突然覺得這些耳熟能詳的名詞和概念,我們對其背後真正的內容其實知之甚少。
全球競爭力究竟是什麼?
怎麼樣才算是一個合格的世界公民?
西方文化究竟又代表什麼?
難道學會說英文就一切萬事大吉了?
文章篇幅原因,今天我們先從文化開始談起。
文化是個很系統也很深厚的概念,我們這一代人在這個領域的教育其實是缺失的。我們對自己的文化以及別人的文化都沒有什麼意識,有的只是一個漿糊的概念而已。
所以我們特別容易對自己的文化產生自卑或者自負兩種心理,而極少能做到自信。
我之所以對這個內容有特別深刻的體會,最初是源於我學生時代的一些經歷。
我大學期間學的是旅遊管理專業,這也是個神奇的專業,填報志願的時候我一直以為這個專業每天就是遊山玩水的。但入學以後才發現,壓根就不是我想像中的樣子,至今想起財務管理課程對我的折磨,還是心有餘悸的。
但因為這個專業,我的確得到了不少旅遊行業相關的實踐機會,那會兒的夢想就是做國際領隊,可以免費周遊全世界。於是大學期間吭哧吭哧地就先把英文導遊證給考了,然後系裡每逢有外國團隊來交流學習,我基本都會被派去做接待,並安排一些短線旅行。
最初的時候,為了順利完成接待任務,我提前花功夫背了大量自以為是的中國特色傳統內容,比如中國古建築的特色,中國寺廟裡的布局和佛像故事傳說,還有中國京劇、川劇變臉等等傳統文化藝術內容。
但後來這些基本都沒用上。
我一直認為古色古香的寺廟以及中國古老的傳統建築是極具中國特色的內容,所以一般都會帶老外去寺廟轉一圈。
但每次帶老外去寺廟參觀的時候,他們最常討論的問題其實是中國人的信仰問題。
有些人會問中國人為什麼沒有信仰,那麼多人都靠什麼活?
有關中國的美食,很多人關心中國人吃不吃狗肉?
有關中國歷史文化,他們最好奇的是,聽說中國古代兩個人結婚之前竟然沒有見過面,他們覺得不可思議。
而且比起參觀古色古香的中國建築,他們其實更願意去做足療。
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奇葩問題是,一個英國小夥子問我中國的家庭是不是真的只允許生一個孩子,如果有人偷偷生了第二個孩子,那麼這個孩子被發現以後是不是要被抓去殺掉?
我清楚的記得,當時我真的頭冒冷汗了,原來歪果仁腦子裡的中國印象竟然是這樣滴......
當然那是我大學期間,咱們還沒執行二胎政策的時候。
現在隨著互聯網的日益發達,以及祖國同胞們對地球各個角落的不斷擴張和入侵,感覺老外對中國的認知已經開始越來越真實全面了。
但當時的這些經歷的確讓我產生了不少的觸動。
我突然發現,自己理解的所謂中國文化其實僅僅停留在了很膚淺的層面上,除了突擊背誦的景點背景知識,我還真的不知道應該從什麼角度去系統地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才可以從根上徹底破解老外對中國印象的一些誤讀。
這並不是因為我不努力,而是我從來沒有接觸過這方面的系統教育。
學了不少中國歷史和地理知識,但大都停留在背誦時間、地點以及人物的層面上,基本也忘得差不多了。
背誦了大量的詩詞和古文,但關注點基本都在對付考試,考完就完了,也忘光了。
因為備考導遊證,相對而言,我們算是比較多的、也全面地學習了解過中國的很多傳統文化習俗,但依舊局限於對考試材料的背誦。
真正全面的文化概念會牽扯到一個國家的宗教信仰、哲學、歷史、節日、風俗習慣等等各方面的內容,但我腦海里一直都是支離破碎的概念,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也很難表達清楚真正的極具特色的中國文化究竟應該是什麼?
Kungfu? Chinese tea? Chinese food?
這些全是,但又好像不應該僅僅局限於此。
尤其中國功夫,估計是受電影的影響,我還真碰到個別老外,天真的認為中國的所有男女老少都會功夫。
直到後來遇到幾個中國通的老美,很有興趣地跟我討論中國的「guanxi" (關係)、「mianzi"(面子)以及繁體漢字和簡體漢字的寫法,問中國人為什麼強調「Eat bitterness」(吃苦),我才突然發覺,中國文化的內涵我可能真的沒有理解到位。
進入教育行業後,尤其近幾年因為關注創新教育,有機會參與了一些國際論壇和活動,越來越意識到「文化自信」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
當你處在一個多元的國際環境時,你的確能體會到,大家的關注點其實不在於你個人,更多的是你所代表的那個國家和文化。
大家都特別想了解的是你們國家的人都在做什麼,又是怎麼想的。
所以作為一個中國孩子而言,具備「文化自信」真的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一個人沒有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是很難在國際上受到尊重的。一個人喪失「文化傳統」,也很難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
而只有具備了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才能更全面地去看待以及尊重其他國家的文化傳統,不盲從也不會盲目排斥。
隨著網路的發達,以及全球化進程的加速,我相信00後和10後的這批孩子們,會有更多的機會以及平台去體驗這些事情。
分享這些的最主要原因,是希望關注孩子英文學習的家長們,能夠正確處理英文學習和中文學習的關係。
任何以犧牲母語為前提的英文學習,都是得不償失的。
培養孩子的雙語能力絕對可行,但在中國大環境下,孩子的強勢語言肯定是中文,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要總是煩惱孩子中文強勢,英文怎麼辦的問題,這是典型的自尋煩惱。
如果你說孩子英文強勢,中文比較弱,我覺得這才是更值得擔憂的事情。
我不建議大家為了讓孩子掌握英文,過早的把孩子送出國或者扔進全英文的國際學校,如果你沒有國際化的家庭背景,這種做法真的沒有必要。
最後還想提醒的是,宣導《弟子規》一類國學經典教育的朋友們,千萬不要拉我來站隊,我真的不是這個意思!
推薦閱讀: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如何開始學習編程
※【教育觀】警惕《弟子規》等偽國學流入少兒啟蒙作品中
※一個少兒編程課程設計師的成長感悟(一)
※尋找最美童聲丨《超強寶貝》主題曲徵集小歌手啦!
TAG:少兒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