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名篇導讀(二):讀殷海光先生《人生的意義》SHAROONG 工作室

中國文化名篇導讀(二):讀殷海光先生《人生的意義》

前言

「人生」一詞,是指人從出生至死亡的這一段歷程,也即是生命仍然掌握在我們手上的一段歷程。離開了生命,我們就不能談人生。要談「人生的意義」,首先就得保有生命,珍視生命,尊重生命,並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呢?問題的答案是要從生命的實踐過程里尋找的。要在實踐的過程中尋找到答案,首先就得好好的裝備自己。我們願意為正在努力的青年人,提供下面的裝備項列,作為參考。

一、照顧自己

1追求豐富的知識,建立鞏固的學習能力:它們是我們日後謀生和待人處事的能力。

2培養良好的嗜好和興趣,它們是我們日後欣賞和享受生活的能力。

3注意自己的儀錶容貌,舉手投足;培養良好的品味,正確的價值觀,訓練自己有良好的聆聽能力和表達能力。

4注意均衡的營養、適當的運動、充分的休息。建立避免自己身體受到傷害的能力,知道,樣面對危機和威脅,例如學習失敗的威脅,情緒不安的危機等。

二、建立良好社交

1發展家人和朋友的正常關係,他們是與我們共同進退,風雨不改的人物。

2能夠正確地選擇朋友,珍惜寶貴的友誼。擴闊社交的圈子,受不同團體的歡迎,有歸屬的感覺。

3能夠關懷別人和被別人關懷,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和別人的真情。

三、獲得別人的尊重

1能夠準確地完成手上的工作,展現自己的實力,爭取成就表現;以此確立自己在團體中的地位。

2得到他人對自己的人格、才華的尊重,以及由衷的讚賞,承認。

3社會給予和自己才能相稱的名譽、地位、權力、讚賞。

四、自我實踐

1努力實踐自己的才情,以找出、認識、並拓展它的極限。

2對完美有無限的嚮往,並有不斷追求完美的能力。

3個人的思想、感情、願望、能力、意志、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4無論自己或別人,都感受到、認識到「我是我」,「我」是獨一無二的。

有了上述的裝備,我們可以出發去尋找「人生的意義」了。然而,在尋找的過程中,我們還得更深入地研究下面的幾個問題:

l 「人生的意義」是否我們肯努力去尋找?就一定能找到的呢?

l 「人生的意義」,是我們主觀的釐定,抑或有客觀的標準呢?

l 我們這一生只朝一個「人生意義」去跑,抑或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會有不同的人生意義呢?

l 是否,人生一定要要「意義」呢?

這些,都是研習的時候,必須用心的。

讀殷海光先生《人生的意義》,要握緊下四個重點:

l 探討人,尤其在轉型社會的人,要談「人生的意義」的原因

l 認識人生的四個層次:物理層,生物邏輯層,生物文化層,價值層

l 確立價值層的重要,並以此為人生意義的最終駐足點

l 找出我們自己的「人生的意義」

第一節 人生的意義:問題的思考

「究竟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呢?」

每一個喜歡思考的青年人,或遲或早,都會有一天忽然從自己的內心深處,喚出了這句話──就好像它是早經埋藏在我們心底里的一粒種子,有一天忽然發了芽,要求我們給它灌溉,好讓它茁壯成長,開花結果。

人格發展健全的青年人,對於這個問題有良好的接受能力,幾乎要立即開展對問題答案的追求。他們一方面知道,先行者的知識經驗有助於他們的尋找,於是大量閱讀這方面的書籍,向他們認為有經驗、成就的人請教心得,也常和朋友,透過社交談話去討論這個問題,交換意見。另一方面,他們也知道問題的答案是要自己親自去尋找,沒有人可以為他們提供答案,正如沒有兩個生命是一模一樣的。無論尋找的歷程,是舒泰平坦,抑或崎嶇艱險,他們都以無比愉快,盼望的心情,親自去經歷它,體味它。

至於在成長路途經歷過辛酸波折的青年人,對於這個問題更加有著尖銳深刻的認識。他們的辛酸波折,本身就提供了最難能可貴的切身經驗,去思考人生的意義。不但這樣,他們對那些曾經經歷過同樣的辛酸波折的人,有著意一種天賦的感受能力,使他們沒法無視這些痛苦的存在。他們思考的人生的意義,往往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關乎普天下和他們有同樣辛酸波折的人。這條尋找的路程,無疑是崎嶇不平的,但他們都人以萬折不撓的精神勇氣,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上面的青年人,對於「人生的意義」的問題,很主動地去探討。他們對人生的態度是鄭重的。整個社會,也將因著他們的追尋而獲得健康的前進力量,以建設人類社會的幸福快樂,以體現唐君毅先生所說的神聖、偉大、莊嚴。只有懶惰,拒絕成長,不肯承擔的青年人,才會對「人生的意義」,這個問題,感到毫無意義,不肯花功夫去探討。可是這個問題是逃避不了的,它或遲或早,在你防不勝防的時候再出現,要求你直接面對的。

重點回讀:為什麼青年人應該探討人生的意義這個問題呢?青年人應該探討這個問題,是因為它在我們成長的歷程中,或遲或早都會出現。青年人對它的探討和用力,不但使他們的人生更有意義,也使整個社會因著他們的追尋而獲得健康前進的力量。

在轉型社會的青年人,尤應探討「人生的意義」的問題。一方面由於青年人的人格,仍處於塑造期,而轉型社會缺乏穩定的價值標準,使青年人無所適從;探討「人生的意義」,有助於他們選擇適當的價值觀,塑造理想的人格。另一方面,由於轉型社會有一種不穩定的結構,使身處這種社會的青年人,感到難以掌握,不知道如何自處;探討人生的意義,有助於他們穩定自己的角色,以一種平靜,有把握的心情去面對社會變化的激流。

下面是一些沒有嚴肅地思考「人生的意義」這個問題的青年人常見的情況:

1有一種吃飽便睡,睡夠便吃的感覺,覺得每天都差不多這麼過;

2沒有兩年甚至兩個月的計劃。覺得即使有計劃,也未必能夠由自己全權控制;

3手上有多少錢就花多少錢,今天的錢最好今天用完,沒有儲蓄的習慣;

4經常在街上流離浪蕩,有機鋪就遛進去,有電影院就逛一下;

5和朋友有一句沒一句的閑聊,不一定有討論的重心。喜歡的話,發發聲也可以,不發聲也可以;

6有一種臨陣退縮的感覺,不過,即使勉強上陣,也無可無不可;

7從不看報紙,扭開電視機或收音機,弄點人聲聽聽也就夠了;又或者打開手機翻翻,看看裡面的聊天室就夠了;

8很容易把自己推向自己興奮的境地,小事也值得大笑,無端又覺得空虛;

9經常接觸到藥物,如安眠藥,鎮靜劑,咳藥水等,有一種無端吃藥的傾向;

10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有一種廢廢地的感覺,缺乏成就動機;

11很少進行思考,一思考就有頭疼的感覺。可是,不思考的時候,偏偏又有很多游思妄想;

12對於書本的知識,不感興趣,實際上,任何知識也好像沒有什麼用;

13不太能夠理解別人的喜怒哀樂,也沒有理解的意欲,覺得事不關己;

14和朋友交往,採取隨遇而安的態度,從不主動去結交朋友,也無必要選擇朋友;

15沒有創造/創作的慾望,連動動手、提起筆都沒有興趣。

如果,年輕人在現階段出現上述情況,就應該及早處理,免得把這些情況帶進成年期,妨礙人生實踐的功夫,無法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家人、師長、朋友、社工,都是青年人很好的傾談對象。

重點回讀:為什麼在轉型社會的青年人,尤應探討人生的意義這個問題呢?這是因為探討這個問題,可以幫助青年人在轉型社會中選擇適當的價值觀,以塑造就自己的人格,並穩定自己的角色,去面對社會變化的激流。如果青年人不去探討這個問題,他將會把這個時期的困惑帶進成年期,妨礙人生實踐的功夫,無法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

第二節 人生的四個層次

在尋找人生的意義之前,我們也許須要先了解人生的幾個層次:

一、物理層

人類的身體構造是有一定的極限的。無論我們怎樣向這些極限挑戰,我們擴大的只是它的分子(numerator),而非分母(denominator)。從高處墮下,非死即傷,這是受物理定律的支配,是分母。可是,有人從五呎高的地方跳下來摔傷了腿,有人卻安然無事,受過嚴格訓練的特技人,甚至可以從十呎高空跳下來而絲毫無損,這是分子。無論人類跑得多快,也不能超過光線和聲音的速度,這是分母。可是100公尺的世界紀錄,卻改寫又改寫,這是分子。

(自從科技發達後,人類在這一層的自身努力,越來越少。在科技外衣保護下的身體,越來越脆弱,人類的視覺、聽覺、臭覺,甚至手足筋骨都在退化。分子和分母的差距,越來越大。可是很多人並不因此而擔心,因為他們相信科技會彌補分子的不足,甚至有一天會幫助他們突破分母的極限,姑且內心等待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可是,這真的走對了路嗎?)

二、生物邏輯層

人類的身體構造,不但於外在受物理定律支配,也於內在受生物法則的支配,如呼吸、心臟搏動、肌肉收縮等。在這些生物法則支配下,人類有很多「基本需要」需要滿足的。心理學者馬斯洛(Maslow,1954),在他著名的「基本需要層次」 (BasicNeedHierarchy) 中提到,「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Needs)是各個需要層次中最具影響力的:如果它得不到滿足,人就對任何其他一切東西都不感興趣,也不會再對安全、歸屬感和愛、尊重、自我實現等較高層次的需要展開追求。生理需要,包括:

1生理機能的平衡:血液中水,鹽、糖,蛋白質,脂肪,鈣、氧,礦物,荷爾蒙,維他命等的含量,和酸度、恆溫;

2感官的快樂:視覺、味覺、嗅覺、觸覺等;

3其他:飢餓、口渴、疲倦、性、懶惰傾向、慣性、活動和刺激的需要等。

(今日物質豐裕的社會裡,很多人已經不用再在這個層次中努力掙扎。工業革命帶給人類最寶貴的貢獻,在使人類這個層次的需要,能較輕易地得到滿足,把人的力量釋放出來,向更高層次的人生去努力,例如追求自由平等、真善美等。)

三、生物文化界

在《讀唐君毅《與青年談中國文化》》的前言中,我們曾經指出「文化」是人類所獨有的。殷海光先生亦說:「人是有意識的。這最關重要。」 這一層的出現,完全是因為人意識到人生存的獨特性,和一般的動物有極大的分別。於是人類把生物邏輯層的種種需要加以美化,使它更充滿人的味道;又發展出種種制度,使人在滿足需要的過程中,顯出一種秩序,例如飲食本身是為了滿足人在生物邏輯層的飢餓,口渴等需要,但是,人類卻能把它發展成一種飲食的藝術,講究食物的色香味,材料的搭配,又在進食的過程中發展出種種的禮儀文化,例如,餐桌的布置,上菜的先後次序,進食的禮儀等。

(人類在政治、經濟、社會、教育、法律等努力,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使人類能在一個不虞乏匱的、安全的、互相尊重的環境下,優美地享受到各種需要的滿足。由此而產生出來的種種藝術,是別的生物所無法比擬的,所以我們認為這一層也是人類所獨有的。)

四、價值層

這一層是指人類的道德理想,真善美,也是人生的最高層次。唐君毅先生把人類的道德內容剖析得很深入。它是建基在人類天賦的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經擴充而成就仁義禮智的道德,最終希望在自然的天地萬物之世界之上,建立一個人倫世界,人文世界,全權向人類負責;並努力建設以顯出其無盡之莊嚴、神聖、偉大。它是中國文化的核心。我們願意看到青年人在追尋人生的意義時,也能對它產生羨慕之心。

「人有仁所以能愛家人,愛國人,愛天下一切人。以至對於禽獸,都欲見其生不忍見其死,對於草木山川,都可有情,而極至於樂觀彼萬物之生生不已,而有贊天地之化育之心。

人有義,有公平正直之心,而求使人我皆得其所,求人與人之平等,家與家之平等,國與國之平等。人之正義感,可無所不運,而以實現各種平等之社會理想,以維持社會之秩序。人亦可以為了正義,而寧死不屈,表現驚天動地,泣鬼神之氣節。

人有禮,能自己謙讓以尊敬他人。所以能尊敬父母,尊敬師長,尊敬聖賢豪傑,尊敬一切對人類文化有貢獻的人;以至尊敬一切我以外之人,我以前之古人,我以後之後生,來者。

人有智能辨是與非,所以能是是非非,善善惡惡,而追求真理,有對自己之過失之反省與懺悔及改過之努力,對他人之過失之批評與督察;而有對他人之忠告,社會之輿論,法律之審判。"──唐君毅《與青年談中國文化》

人類之所以能夠對真善美覺得感動,並通過一切力量,對它展開追求,是源於我們內心有一種天賦的「情」。這種情,能繞過一切人為的障礙,直感人世間一切幸與不幸,愛與被愛,對人類及其所建設的世界一往情深,思量盡自己的一切力量,做出情的責任擔荷。

人生應該有夢,理想就是我們的夢。帕拉圖的理想國,托馬斯摩爾的烏托邦,孔子的大同社會,通通都是夢。但是,它們──尤其是孔子的大同社會──卻又彷彿,真實得令我們相信它們會在世間實現──如果我們以它們為人類的理想的話: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禮記.禮運》

(自然,人生的價值取向,不一定從群體出發的,他可以純粹是個人主觀的選擇。然而,當我們實踐這個價值取向的時候,我們應該知道,我們的生命是大我生命的一個成員;我之所以能保有它、實踐它,使他能煥發畫出生命應有的光華,是因為有其他千千萬萬的生命,正在發出互動的能量,使我的生命得以憑藉,是以我應該有無限感謝之情,去反饋大我的生命,使自己也成為大我生命的能量。)

重點回讀:殷海光在《人生的意義》提到的人生的層次,是指什麼呢?殷海光先生提到的人生的層次是指物理層、生物邏輯層、生物文化層和價值層。

物理層是指受物理定律支配的人生層次。人的身體是有極限的,並不能如精神、思想般有無限的自由。生物邏輯層是指受生物法則支配的,否則人就不會提起興趣去追求更高的人生層次。生物文化界是指人類自己建立的一個人生層次,它是源於人意識到自己是人,有相異於動物的地方。價值層是人類所獨有的人生層次。它包括道德理想,真善美。

第三節 人生的意義、道路

人生的意義何在?人生的道路何在?

在人生的四個層次,物理層、生物邏輯層、生物文化界、價值層的架構下,人活在這世界上,首先必須要能生存。離開了生命,我們就不能談人生,要談人生的意義,首先就得保有生命。

「螻蟻尚且貪生」,這句話反映了中國人「對保有生命的」根深蒂固的觀念。這看在清朝英國傳教士A.H.Smith眼裡,認為中國人「活易死難」。證據?中國人生殖能力強、隨遇而安、適應力強,壽命太長,到處都是老人家,復原能力強……這也難怪,那個時代連中國人自己也有苟且偷生的感覺。事實上,這句話,背後也反映了中國人「貪生」的艱難。

說來有點兒諷刺,中國人「貪生」的艱難,固然和國步有關,但也和孔老夫子脫離不了關係。春秋時經濟發達,大概「不義而富且貴」的事多起來了,他便教誨學生: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論語.里仁》

他自己也說: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

孔子的重點本來在「不以其道得之」,「不義而富且貴」,落在宋儒手裡,卻變了不要富貴,不但不要富貴,還鼓吹「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本來孔子的「君子謀道不謀食」,是希望君子「憂道不憂貧」(春秋時代「君子」一詞,泛指統治者而言,公卿士大夫各有其俸祿,實在不怕餓死),並不是要天下百姓陪他餓著肚子。他的學生子貢問為政的時候,他答以「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論語.顏淵》)。「足食」是「富」,「足兵」是「強」,使國家富強是當政者無旁貸的責任。可是,後來的世人卻被警告不要談經濟事物,否則仕途無望。

傳統中國文化把民族的力量,集中在最高的道德、理想,真善美這一層的建築上,以致下面的人生層次鏤空了。要叫知識分子捨生取義並不困難,可是,要百姓餓著肚子談義理,卻有違天道人性。孟子說民必先富而後教,有恆產才有恆心。中國近代歷史給我們的教訓很深刻:「肚子被人抓住了還有什麼自由喲!我們的肚子被人控制,很多志氣便無法伸張,人的尊嚴便很難維持。」(殷海光)。不但人的尊嚴如此,國家的尊嚴亦如此。

「人到屋檐下,不能不低頭」,要人要人格,國有國格,我們還需努力價值層以下的基層建築,讓人民和國家,都有抬起頭來的氣力。

重點回讀:殷海光認為,在人生四個層次的架構下,人生的道路,應該先往哪個方向走呢?為什麼?殷海光認為,人生的道路,應該先往能生存的方向走,因為人生最高層次的價值層,是建築在生物文化界等下面的三個層次。如果人連基本的生存需要都不能滿足,很多志氣便無法伸張,人的尊嚴便很難維持。過去,中國文化都著力在道德理想、真善美,以致下面的層次鏤空了,整個文化建構都發生問題。

「然而,我們現在的問題是,人生的意義、人生的目的、人生的價值、人生的道路,是否就停在這一層呢?」(殷海光)。坦白地說,能夠努力生物文化界的建設,使人類豐衣足食,安居樂業,人作為一種生物也都庶幾無愧了──

可是,要完成人生的道路,讓人有其人之所以為人的尊嚴,我們還要道德理想、真善美:

1 從人的內在精神世界來說,道德理想真善美的追求,是人天賦的本能。如果這些追求得到滿足,人就有一個豐富的精神世界,有一種內蘊的活躍生命動力。外在的物質世界相對地沒有那麼重要了。如果人不斷的接觸到和這些追求相抗衡的東西,如暴力罪惡,欺詐奸狡,仇視憎恨,不自由平等,不公平正義......人就感到痛苦困擾;如果社會上普遍出現這些情況,人就更加感到失落,沮喪和不安。這一層的建設和滿足,是生物文化界所無法達至的。它的破壞,會帶來人的精神失調。

2 從整個人生層次的架構來說,人能否安享生活文化界帶來的幸福;政治、經濟、社會、教育,法律等制度能否正常運作,端視乎價值層是否健康穩固:

「事實上,如果擱下道德倫理不管,那末社會充滿率獸吃人,詐騙橫流的現實。在這樣的社會中,根本沒有道德理性的基礎。一個沒有道德理性基礎的社會文化,除了表面熱鬧以外,任何真實的好事,都不能做出的。韋伯(M. Weber)指出西方資本制度之所以發達,歸功於新教倫理(Protestant Ethic)中所含育的勤儉精神……在實際上,可以提醒吾人,道德理性是群式生活的基石。沒有這一基石,社會及個人的根子都爛空了,還能做出什麼好事?所以要經濟起飛,必須道德起飛。」──殷海光《人生的基石》

這一層的建築,中國文化有豐厚的經驗,在《讀唐君毅《與青年談中國文化》》一文,已有詳細的闡釋,這裡不再重複了。

重點回讀:殷海光《人生的意義》要完成人生的道路,我們要道德、理想、真善美這是因為人除了物質的生活世界外,還有精神的生活世界。而人類精神生活的豐富,是生物文化界的努力所不能達至的。此外,道德、理想,真善美,對整個人生層次的架構來說,也起了穩定的作用,使社會在經濟起飛的時候,不致出現率獸食人,詐騙橫流的局面。

中國文化向於生死之上有一重要之價值,從未斷續。舉例來說,孟子認為在人的生物性的生命之上,顯然有一比生命更重要的價值層次──義。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孟子.告子(上)》

這裡尤應指出:捨生取義,是當二者不可皆得兼時出現的抉擇。

兼得與否,並不是一個倉卒的決定,或者一個架空了的思想上的二元選擇題,而是一個經努力實踐盡一切人力求「得兼」的可能而最後獲得的選擇。如果,不曾努力尋求「得兼」,而貿然決定捨生取義,則其義也不義,其愚也不可及。不食嗟來之食的人,在黔敖道歉之後,是「生」、「義」得兼,無須「終不食而死」。不食嗟來之食的人不是捨生取義,而是不尊重生命。在反侵略戰爭中保衛國土的戰士,有足夠的心理準備為國家「捨生取義」,但在奮勇作戰時,亦必盡最大的力量使「生」、「義」得兼,不會平白犧牲。「死有重於泰山」,「得兼」是我們生命道路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實踐功夫。殷海光指出三個生命道德的取捨原則,亦是重視生命、求兩者得兼的實踐:

抉擇情況:取捨原則

1生存未受威脅:不能因為換取現實利益,而犧牲道德原則

2生存還勉強可過:不要為較佳報酬而犧牲他人

3生存困難被迫放棄若干做人原則:要作道德的抗戰,道德領土放棄的越少越好,定要存心待機,收復失地

上面是殷海光先生對人生的意義、人生的道路的看法和經驗。

。。。。。

至於我們「人生的意義何在?」 「人生的道路何在?」 我們的答案仍是:要個人從自己生命的實踐中去尋找。

重點回讀:如果我們碰到生存和道德兩難的情況,我們應該怎樣選擇取捨呢?首先,我們今日碰到這個兩難全的情況是很少的,並不需要動不動就犧牲生命來保存道德原則,那只是一個極限原則。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是可以生義得兼的,是可以在生存中堅守固執的。道德是在生命丶生活之中去實踐的。

複次,人生意義仍然以生存為優先取向。道德的領域很闊,當我們被迫為生存而放棄若干做人的原則時,必須儘可能做道德的抗戰,把領土放棄的越少越好,並且要存心待機,收復道德的失地。

第四節 人生應該有理想

人生應該有夢,理想就是我們的夢。縱然夢會有醒的時候,而理想也不一定能夠實現。可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在實踐這些夢和理想的過程中,去體會人生的真正的歷程,去察看沿途的山花爛漫,湍水激流。即使我們未必能夠把理想實現,我們也一定實現了自我,一個真正為理想努力的人,一定懂得在努力的過程中找出它的意義;一切盡其在我,歷萬折不饒。他們是真正的自我實現者。

你有興趣知道自己是一個自我實現者嗎?下面是馬斯洛自我實現者的其中一些人格特徵:

1自覺地覺得人生應該有肩承的責任,而這些責任通常不是關乎個人的,而是關乎家庭、國家、民族,或者全人類幸福的。他們從宏觀整體,長遠的角度看事物。

2有較佳的洞悉力,比一般人更能正確的預測可能發生的事。對未知的事不會感到恐懼;視困惑、不明確、不可測等事物為人生的挑戰,而不是困擾。

3能獨立自主,不為外來因素左右正確的決定。能以個一個極為平靜的心去面對和處理困難、挫折、打擊、失落。一切名譽地位,頌讚愛戴,對他們來說,並不比一個人的內在成長和潛能發展來得重要。

4能在工作的過程中享受它的樂趣,事實上這些過程比最後的成果,更能使他們投入。

5富有創造力,無論做什麼事情,也能以歷久常新的心情,從心所欲,無限制地充分發揮其創造能力。

6有一種民主的性格特徵,能夠不分階級、種族、膚色、教育程度,政治主張等結交朋友。有謙虛和尊重別人的性格;知道自己所知的知識和別人比較,實在很少;幾乎能從任何人身上都能夠學到東西。

7對生命中美好的東西感到欣喜、敬畏、好奇,甚至欣賞得入了神,正如每一個日落、每一束鮮花,都有它令人讚歎的地方。即使他已經見過很多次了,但仍然從心底里發出一遍又一遍的讚歎。

8有很好的幽默感。幽默感並不來自低俗的笑話,而是多半來自哲理性的認真幽默(例如人類自己的處境,人類的尊嚴、奮鬥,忙擾喧嚷、野心抱負等)。他們的語言常帶比喻和寓言,在愉快的談話中帶岀值得思考的哲理。

9對人類一往情深。深深的覺得自己是他們的一份子,對人類充滿同情和憐愛,覺得彼此都是大家庭里的一個成員,對他們寬恕、包容,真心的希望幫助他們,使他們得到幸福。

10以純真包容體諒的眼光去察看世界各地和他的同類,接受人類也有弱點,有過失,有罪惡,有意志力薄弱的時候。對於可以改善的缺點(如懶惰、不夠體貼、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傷害他人的感情)、頑固殘餘的心理障礙(如偏見、妒忌、羨慕)、錯誤的習慣,自己同群的人的缺點等,會感到難過、羞愧,甚至有罪咎感。

11對任何人都很親切,很有耐心,也能對人提出尖銳而正確的批評,尤其那些偽善的,矯飾的、自大狂妄的;(然而他從不當著這些人的面說)。他沒有很多知心朋友,一旦認為某人覺得值得結交,就會投入很多感情,肯盡更多義務。

12有獨處的需要,樂意並主動尋找獨處的機會,並善加利用。能夠把自己抽離環境,去分析環境里發生的事物,即使不幸的事情是發生在自己身上,他也能把自己抽離這事情的環境,以冷靜客觀的頭腦去分析它,處理它。

13有強烈的道德感,能夠清楚地分辨是非黑白,不容易混淆他們,也不容許自己行差踏錯。

14有頂峰的經驗,經常突破自己的潛能極限,去經歷一個前所未有的境界。有時,事後回想,也驚訝於當時自己的能力,覺得即使再做一次,也未必有那麼好。

15承認自己也有犯錯的時候,有悲傷、衝突、自責、焦慮不安的時候。

青年人,你有夢想嗎?你的理想是什麼呢?你準備去實現它嗎?你重視實現的成果,抑或實踐的過程呢?你已經開始策劃這一個過程嗎?

人生,和大自然一樣,有它自己譜奏的樂章。有些樂章可以讓普奏者優美地完成;有些則要普奏者奮力拉奏。無論怎樣,當譜奏者以整個身心,整個靈魂投入樂章表演的時候,他就有了動人心弦的力量,使旁觀者,初而感動,進而思量勉一己之能力,加入這個旋律,跟他拍和起舞。

肯全情投入生命的實踐中,去尋找「人生意義」的青年人,他們也擁有這一種動人心弦的力量。

附錄(以下習題供研習殷海光先生《人生意義》取用)

總複習

一、你有否思考過人生的意義這個問題呢?思考這個問題帶給你下列哪些結果呢?

1問題的答案

2尋找答案的準備和計劃

3困擾的情緒

二、殷海光的人生四個層次,從人類發展的歷史來看,有沒有先後次序之分呢?今天我們在實踐的時候,也要依著這個先後次序來努力嗎?

三、在人生的意義及其應努力的層次上,中西方社會過去曾經走過什麼彎路?今日我們的社會又應該走哪一條路呢?

四、你認為下面的人是捨生取義嗎?如果你是當事人,你會怎麼做呢?

1一個青年人被朋友冤枉,說他偷東西,多番解釋朋友也不接受,結果以死表示清白;

2一對身患絕症的七十多歲老夫婦,自知時日無多,他們認為與其耗盡家財去治病,不如捐贈教會造福人群,立下遺囑後,雙雙自殺。

答題參考重點

一、(問題的答案是很個人的,可以提示的是,對自己生命負責的青年人,一定曾經嚴肅的思考過這一個問題。無論問題的答案是什麼,或者沒有答案,這些青年絕不假手他人去代他尋找他生命的意義。具備自我實踐的青年人會在思考的時候花很多功夫去為尋找答案作出準備和計劃。他對思考這個問題所帶來的情緒困擾有充分準備。無論以後生命歷程是舒泰平坦,或者崎嶇坎坷,他都願意親自去經歷它,去體味它。他的生命是他獨有的,他接受他生命的本來樣貌,無論它偉大抑卑微,他將努力捍衛它,以顯出它應有的尊嚴;努力去實踐它,使它煥發出其應有的光華。)

二、從人類發展的歷史來看,它是有先後次序的。為了面對大自然的威脅,初民對於人類物理層的發展是十分用力的。這一層的發展,關係到他們滿足生物邏輯層的生理需要的能力。當生理需要得到滿足後,他們會發展出生物文化界的種種人的文化,以自別於禽獸的文化,以滿足人之所以為人的自覺需要。最後有了理想,道德,真善美的發展,也就是價值層了。

在我們實踐的時候,並不一定要有先後次序的;尤其對青年人來說,往往是四層的努力同時進行的。正如殷海光先生在《人生的基石》一文說:「在一個社會文化中,不可能只先辦理一件事,而把其他一切的事停辦而還可能把這一件事單獨辦得好。」

三、過去,中國太著重精神文化的建設,忽略生物文化層尤其經濟的建設開發,致使精神文化架空,和現實生活脫節,到頭來使整個社會的架構都出現了問題。至於西方,則太著重經濟的建設開發,尤其自由國家要開發落後地區的時候,野心分子可利用它來擾亂世界和平。今日,我們的社會應該充實生物文化層,為價值層提供實質支持,並努力價值層的真善美、理想、道德;使人的精神生活更豐富,更完美。

四、

1這位青年人並未有尊重生命。被人冤枉的事情,我們一生人也許要碰上很多次。我們首先應該反思我們平日的行為有沒有讓別人誤會的地方,有沒有令人懷疑我們人格的言行。搜集證據證明自己的清白,是我們的責任。即使盡一切力量,別人也不接受我們的解釋,我們也應該明白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的道理,雖千夫所指,我們也無懼無愧。人生還有太多事情等著我們去辦,結束生命,無疑愚不可及。

2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然而,我們應該知道,生命的意義,並不在於它是七歲抑或七十歲,而是在於我們有否在生存的基礎上去尋找它的價值,有否努力去實現它。我們應該努力去完成它在人世間的歷程,即使是最後一步,我們也要努力把它走完。如果我是當事人,我仍然應該努力尋找治癒的方法,這樣做不但是為了對自己生命負責,也是為了激發其它身患絕症的人求生的奮鬥,當然我也可以同時立下遺囑,把身後的財產捐贈教會完成造福人群的心愿。


推薦閱讀:

小孤獨2.5版之也說電影:在平淡中走向死亡——《百鳥朝鳳》
第二章:天然道德
綜上索數 |《見字如面》《朗讀者》真的「火」了嗎?
絕技傳承者——當代玉雕界為數不多的「金銀錯」玉器製作大師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後遺症

TAG:中國文化 | 中國傳統文化 | 中華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