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聊聊弗洛伊德——《夢的解析》之外

(這個版本翻譯很渣,不要買這版的)

看完此書,為進一步理解弗洛伊德的意思,我還查看了與弗洛伊德相關的公開課視頻,為耶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Paul Bloom所講。我便結合這本書以及這節課,做一個簡單的梳理。其實主要還是對弗洛伊德無意識理論和精神分析中的某些觀點進行探討。至於書中關於夢境的解析不太感興趣,就不過多提及了。

弗洛伊德的思想一直都備受爭議,但其地位卻舉足輕重,若要研究心理學必定繞不開弗洛伊德這尊大神。固然他的思想中有很多異想天開的部分,但並不能否認他對心理學發展的重大推動。這裡主要講講幾個非常重要的觀點。

第一,無意識動機理論。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識分為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潛意識也被稱為無意識。在人的意識層次中,潛意識最為重要,支配著我們行為和思想。這個觀點拒絕承認人類的行為受到意識的支配,反而認為應該是受到無意識的支配。比如說當一個人非常坦誠地承認自己的慾望和感受時,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因為或許正是無意識讓你這麼說的,只是你並未意識到它的存在,還以為是自己的意識所為。據此推論出人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行為的動機。即使你自認為有意識地誠實理性地說出自己的理由,那也只是無意識作用的結果。就像有些人會無理由地喜歡或厭惡別人,或者特殊場合中叫錯別人的名字。無意識都難逃干係。這也是其觀點無法證偽之處。

第二,精神分析理論。在弗洛伊德看來,我們的腦海中存在三種截然不同的人格結構,它們之間存在強烈的內在衝突。因而每個人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並不是單一理性存在的產物,而是一系列衝突的結果。這三種人格結構便是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類生物性的一面,集中於自身的生理需求,盲目地追求即時的純粹的快樂。

自我。人生在世,快樂並不總是在你想要的時候得到滿足。面對這種情形,你只能想其他方法來滿足或抑制自己的慾望。這就是自我的追求,遵循「現實原則」。自我的出現象徵著意識的起源。

超我。代表著人性至善至美的層面。它不許你做壞事也不許你想壞事。它是社會家庭規範的內化,同時也是盲目的,脫離實際生活的。

驅使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力量都存在於我們無法察覺的無意識當中。我們無法通過反省感受到他們的存在。所以很牛逼的是弗洛伊德居然發現了它的存在。在書中弗洛伊德還特意提到了反省與自我觀察的區別。

當一個人在反省時,往往愁眉深鎖、神色凝重。而當他作自我觀察時,卻往往仍保持那份悠閑飄逸。這兩種情形,均須個人集中注意力。然而一個正在反省的人,卻須利用他的批判能力,把意識中感知到的某些意念想法加以排斥,以阻止它繼續在其心理中進行;而其他有些觀念,甚至在未達到意識境界,仍為他本身所察覺前即已杜絕。但是,「自我觀察」卻只有一個工作——抑制本身的批判力。而如果他能夠成功地做到這點,那將有無數的意念想法,能絲毫不漏地浮現到意識里。

第三,弗洛伊德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性心理發展理論,也叫人格發展理論。他認為人格發展會經歷五個階段,分別為口唇期、肛門期、性器官期、潛伏期和生殖器。即使個體完整經歷了這五個階段,有些受壓制的慾望還是會通過夢境和口誤等表現出來,甚至在特定狀況下,會表現出某些特定的臨床癥狀。為了壓制本我的慾望進入無意識之中,人會採取相應的「防禦機制」,以抵制不適當的慾望從而保護自己。具體方法如下:

升華:把自己的精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去,並進行釋放。

移置:將自己某些不道德的想法用安全的方式釋放出來。

投射:將某種令自己不能容忍的衝動投射到別人身上。

合理化:為自己做壞事找一個更為社會所接受的解釋。例如父母說打孩子是為孩子好。

退化:回歸到發展的某個早期階段,並以那個階段的方式進行防禦。例如像小孩一樣哭泣。

弗洛伊德認為人們會用這些機制來維持無意識系統的平衡。然而當防禦機制無法將自己的慾望壓制在無意識當中時,就會造成一種病症——癔症,又名歇斯底里症。至於如何治療這種病症,弗洛伊德建議用自由聯想的方法。精神分析的關鍵假設在於人們所遇到的問題都反映了其內心更深層次的衝突。一旦理解了更深層次的衝突究竟是什麼,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第四,關於夢的觀點。弗洛伊德認為夢分為顯性和潛性夢境,顯性夢境就是你醒後能記憶的夢境,潛性夢境則是指不能記憶的夢境;夢是對慾望的滿足,即使你認為這不是你想要的,卻是你潛意識的反映;夢具有象徵意義,夢境中的事物並非夢中所見那麼簡單,他們通常是其他事物的象徵,弗洛伊德指出被象徵的事物就是生殖器。這部分觀點對錯與否無法證實,但關於生殖器象徵的解讀實在過於匪夷所思,讓人難以接受。

後人對弗洛伊德的批評不計其數,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他觀點的不可證偽性。通俗來講,他的思想算不上正確,甚至也算不上錯誤。科學理論與非科學理論的區別在於科學能夠做出關於世界的有力預測,這些預測能被證明是錯誤的。如果理論不能被證明是錯誤的,那它算不上科學。弗洛伊德的學說由於太過模糊和靈活多變,導致人們不能用有效的方法去證實真偽,所以這也是被人詬病的地方。可以舉個例子:

弗洛伊德對患者說,

「你討厭你的媽媽」

「噢,有道理」

「看,我是對的」

或者:

「你討厭你的媽媽」

「沒有的事,你完全是瞎扯淡!」

「你的憤怒說明我戳中了你的痛點,而你把它壓抑了下來。看,我是對的。」

「……」

這種無論正反都無法推倒的詭辯,本身就是一個無法探討的問題,說不上對,也說不上錯。這也是無意識動機的迷人之處,其真相還需要探討。

總而言之,無意識動機和人格結構理論在心理學上仍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觀點無論是對是錯,都擴大和加深了心理學在這方面的研究。因為正是他的觀點引起了很多爭議,所以才會激起更多人去驗證研究,從而在整體上推動了心理學的發展。用Paul Bloom教授的話來說:

從某種程度上講,弗洛伊德理論大部分內容是遭到駁斥的,但弗洛伊德的理論確實在科學心理學研究和日常生活的解釋方面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們常常低估了弗洛伊德理論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因為他改變了我們的世界觀,讓我們以一種自己難以想到的方式來看待世界。從某正程度上來說,他是自身成功的犧牲品。

推薦閱讀:

BDSM這種行為在心理學「本我」「自我」「超我」的角度來看,是屬於「本我」嗎?
《夢的解析》-讀書筆記
當世界上人類失去了生育能力,是不是就安靜了,世界就和平了?

TAG:弗洛伊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