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後觀《中國歷代疆域變化》有感
王圖霸業,對於1840甚至是1644甚乃至1297年之後的漢族人來說,是一個多麼嚮往但是又多麼遙遠的話題。華夏,一個多麼神聖的辭彙,一個多麼崇高的概念,一個多麼久遠的傳統,或許真的就如中華世紀壇序中所說的那樣:「大風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盤鳳凰。文明聖火,千古未絕者,惟我無雙;和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天朝上國的榮光,讓正在復興的這個民族無限地憧憬;曾經的輝煌,讓這個飽受苦難的群體無限地懷念。
曾經的我,是個世界主義者,是個典型的左派,起碼錶面上和自以為是。然而現在的我,儼然一副被左派們所鄙夷的右派民族主義者嘴臉。但是!每當我真正捫心自問,我都會困惑,哪裡是我們的出路?振武,的確是我們應做的努力,這是我們從千年前就拉下的功課。可是,於民何益?
開疆拓土,多麼令人嚮往!內聖外王,自古之追求。然而何為「王」?辟服威疆?是的,我們讀史書時,這樣的字眼確實讓我們爽快,想來古時包括現世的那些「肉食者」也是這麼想的。「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何等得快意恩仇!
問題是!我們在看、在思、在慮這些話語和場景的時候,是以一個勝利者、一個統治者、最起碼也是個局外人的角度看的。然而真實的情況是什麼?!你,我,我們,都不過是那些人眼中的「螻蟻」,秦皇謂之曰「黔首」,漢武遣之曰「戍卒」,隋明欲成「大業」而徭役百姓,或「千里無人煙,白骨露於野」,或「人盡相食」。在他們眼中,戰亂、變遷,甚至是國亡族沒、朝代更替,那只是簡單的字眼和辭彙而已,最多損失點利益,而已。三國故事,津津樂道,我們很少會提及,三國過後,南北亂世,直到大隋,漢家人口再未恢復到東漢時的水平。後人所憶起的,只是王侯將相。
而對於我們這些「百姓」而言,什麼是戰爭?身死,道滅,家亡,族沒,城屠,天下傾覆!我們無數人、無數家庭以自身的一切為代價付諸一生的,可能只是史書上「那個人」的功績,至於這個「那個人」是誰?不知道。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這句話沒有錯!華夏民族想要重回世界之巔,必須佔領甚至是壟斷太空時代所有領域的前沿。但錯的是,妄圖藉助這句話來行沙文主義和軍國主義!五百年前我們錯過了大航海時代,劉大夏只是個代表,真正錯過的,是我們這個民族本身;然而在今日,在深刻認識到太空重要性的今日,我們這個曾經的天朝上國不再固步自封,這很好,卻又怎能陷於盲目擴張的愚行?!
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歲月流淌,歷經滄桑,昨日輝煌,今載流淌。
推薦閱讀:
※為什麼紐西蘭國民不願意去除殖民地象徵?
※如何理解劉邦在韓信死後「且喜且憐之」?
※非民主國家有可能建立起法治社會嗎?
※如果中國改用方言區和文化區來劃分省份會怎樣?
※半島電視台的性質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