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肅科普*「性別認同」有幾種?
首先解釋一下什麼是「性別認同」:
在社會學中,性別認同(英語:Gender identity)是指一個人對自己性別上的認同(無論是將自己視為男性、女性、或某些非傳統觀點的性別),不過也可以用來指人們根據他們所認為的性別角色現象(如衣著、髮型等等)而對個體所賦予的性別。當一個人的性別身份不同於他們的生理特徵,他們可能會遇到性別焦慮症。
性別認同會受到各種社會結構的影響,包括了個人的道德及政治立場、工作地位、信仰與家庭,會隨著時間和社會環境而改變價值觀。
男子氣的女生會愛與男生一起打球,或在行為舉止上作出男性化的行為;而比較陰柔的男生可能會對女性化產生認同,終日與自己的「姊妹」在一起。及一些中性打份的男性和女性,即使他們的行為舉止與同性不相似,但可能與其他異性戀者的性取向並無不同。
在英國,基於尊重性別認同,2004年英國成立性別承認法並加以施行。
——————維基百科
一些事件所引發的專題靈感:
1)美劇《無恥之徒》S07中伊恩與變性好友交往的中的諸多困惑。
例如:一個女孩認為自己是男性,轉換性別後為男性,與男孩交往就為同性戀,而與原有性別屬性的女生談戀愛卻為異性戀。
2)中國著名性學家李銀河與一名女性好友陷入戀愛,該女性好友並未變性為男性,但李銀河說自己和對方都是「異性戀」,因為對方認同自身為男性。
嚴肅概念討論與事例擴展:
以上兩個事例中引發出很多概念認同含糊不清的問題,例如「一個女性認同自身為男性,但不屑於身體表象特徵轉變為嚮往的性別,她與一個女性交往稱為自身為『異性戀』」這個劃分太過於主觀片面,就如同很多人心理認知上不願意承認自己有同性、雙性戀傾向一樣,自我偏向認知性別很多時候外界是難以評價該人的「真實心理性別」的,你也可以說這是私人考量的範圍,只有戀愛雙方才能知道彼此需要,其寬容與接納才是人們幸福的關鍵。
其次,假如一個人是男性「異裝癖」,被圈內簡稱為「CD」(Crossdresser)的他們大多與同性戀圈子、變性者圈子、戀物癖圈子相關,經常在此類娛樂場所表演、交集,那麼假如一個人男人沒有變性,從事此類愛好此類女裝出行表演,有些與男性交往、有些擁有傳統異性組合家庭,我們怎麼研判其性別認同?
那些迫於生計變性參加表演或者從事色情服務的泰國男生,被稱為人妖,他們很大一部分保留了男性性器官、而衣著和上身具有乳房等女性特徵,他們的性別認同又如何客觀評價。
再其次,美國探索頻道紀錄片中某重大連環殺人案的主角是女同性戀,作為性工作者長期服務男性,她的性別認同是什麼?
同樣還有自身認同傾向的問題。
這裡涉及到很多的性別認知概念和名詞,同樣有令人困惑和存有爭議的地方。接下來我逐一列出,希望增加大家的認識,能以邏輯嚴謹的概念交叉進行區分性別認同事件。
相關概念普遍認知:
1)LGBT:LGBT是用來指稱Lesbian、Gay、雙性戀者(Bisexual)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的一個集合用語。也有加入一個I來代表雙性者(intersexual)。———網路通識概念
2)GAY:從社會學角度看,同性戀是一種自我身份的認同,即男同性戀者認同自己是男人並傾慕同性的傾向。同性性行為不直接等同於同性戀,例如士兵服役時因環境缺乏女性,為發泄性慾會與同行男性發生境遇性性行為,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是同性戀。雖然某些社會群體認為男同性戀者更傾向於濫交,但男同性戀者也可以與伴侶保持專一性關係。金賽博士最著名的於1948年發表的關於男性性行為的研究《人類男性性行為》中,根據金賽量表來統計,總結出美國37%的男子在成年後通過與另一名男子的接觸達致性高潮。——維基百科
3)Lesbian:十九世紀晚期,性學家發表了他們對同性慾望與行為表現的研究,標明了女同性戀者在西方文化中是屬一獨立實體。因此,意識到自身新醫學身份的女性逐漸在歐洲與北美洲形成秘密次文化。1970年代,受第二波女性主義運動影響,該術語開始被廣泛使用。歷史學家因而重新省視歷史上女性間的情愛關係,並對如何定義一名女性或女子間關係是為女同性戀提出疑問。此類議題的討論結果最終確立了女同性戀者的三種組成:性行為、性慾或性別身份。——維基百科
4)雙性戀,是一種性傾向或行為,指會對兩種性別產生愛慕情緒,並容易被他們的吸引的傾向。它是三大主要性傾向分類之一,與異性戀、同性戀傾向齊列。據美國全國性健康和行為研究,美國成人當中有3.1%為雙性戀,2.5%為同性戀,女性有雙性戀傾向者高於男性,同性戀傾向者的女性低於男性。 ——維基百科
5)跨性別者與變性人(&「人妖」):在最初,英文的Transgender這個字是美國的維吉妮亞·普林斯(Virginia Prince)在1970年代創造的,用來與Transsexual(變性者)這個名詞作對照,指稱那些並不希望進行手術來「改變生理性別(Sex)」以及/或那些認為他們是位在兩個社會性別(Gender)中間的人,他們並不將自己嚴格界定為任何一種性別,而是將自己界定為既非完全的男性,也不是完全的女性。
有人認為跨性別者是變性者 (Transsexual)的一同義詞。這種用法的問題是,它混淆了跨性別者和變性者之間的區別。正如上面提到的,跨性別者認為自己是不同於男性和女性的另一種性別;而變性者則認為自己是在「女性身體里的男性」或「男性身體里的女性」,進而希望通過手術「改變性別」。跨性別者認為自己是不同於男性或女性的另一種性別,而變性者則認為自己是男性或是女性,只是這與他們出生時被賦予的生殖性別有衝突。第三,跨性別者沒有改變性別一說,而變性者則希望通過醫療手段「改變性別」。
關於雌雄同體的人(Intersex)是否應該包含在跨性別這個分類裡面是受到爭議的。並非所有的雌雄同體者會對他們在出生時被指定的性別感到有疑問,也並非所有的雌雄同體者會有性別認同的問題。不過,有這些問題的雌雄同體者就常常會被包含在跨性別之中。
「人妖」現代則普遍指跨性別女性,透過注射或吃女性荷爾蒙而擁有女性性徵的男性(依然有男性生殖器)或變性者(尤其男變女)。大多數透過整形、整容等方式令自己的外貌更加接近自己對自己所認同的性別,以配合自己心理所認同的性別。(協作條目簡陋,為通識社會主觀看法,非學術認同)
——維基百科
事例分析及解答:
有了以上概念上的基礎,我們便可對事例1)、2)及談論擴展中的問題進行客觀理解。
1)Q:李銀河的女性表徵的「男朋友」如何理解?
A:這裡涉及到X個概念的區分問題:
1、跨性別者;2、Lesbian; 3、雙性戀
「跨性別者認為自己是不同於男性或女性的另一種性別」與Lesbian定義組成部分中的「性行為、性慾或性別身份」是否有衝突是探討雙方是否是「雙性戀者」的關鍵。
李銀河眾所周知以往是與著名文學家王小波先生結婚的,假如性別認同留在這狀態過渡到現在談論該問題,我們能排除李銀河是「雙性戀者」,但其女性表徵的現任「男友」無從得知其過往感情經歷,假如李銀河說自己是異性戀者,那麼李銀河能接受對方,在心理層面一定是對方認同自身為男性,對方便是「跨性別者」。
假如李銀河之後是潛在的「雙性戀」,那麼這段關係中對方亦可能是跨性別者語境下的「異性戀」、亦可能是「同性戀」;而站在李銀河角度說,這段關係中對方亦可是跨性別者,而自身是「雙性戀者」;若雙方都是雙性戀者,則是該語境下純粹的「同性戀」;假如雙方都是跨性別者,則在該性別認同語境下,雙方這段關係亦可是同性戀亦或者是異性戀。
所以你看「雙性戀」與「跨性別者」之間的交叉重疊很大依賴具體事例雙方主觀認同。
而這裡還要引入「泛性戀」,來理解「雙性戀」,就字面上而言,兩者區別在於雙性戀對於戀愛對象仍被一些人認為有二元性別的概念,而泛性戀則強調戀愛對象的光譜性,或是對對象不存在性別條件;但在實務上,泛性戀與雙性戀這兩個概念僅有模糊的差異,許多人亦採用接近泛性戀字面定義的詮釋來定義雙性戀並認同自己是雙性戀。——維基百科
2)異裝癖(CD)的雙向性別認同指向在具體事例中的解答。
Q :?1、(男扮女)異裝癖保留男性特徵與男性交往。
Q :2、(男扮女)異裝癖保留男性特徵與異性交往。
A:1、這裡考量3個概念——
1、GAY;2、雙性戀;3、跨性別者;
GAY定義中的「從社會學角度看,同性戀是一種自我身份的認同,即男同性戀者認同自己是男人並傾慕同性的傾向」與「跨性別者認為自己是不同於男性或女性的另一種性別」之間的關係如何區分,本人有以下解讀。
首先看當事人的心理認同,假如自身對原有性別特徵不滿,始終以女性特徵表現自我,且對男性產生愛慕與之交媾,那可認定其為跨性別認知下的「異性戀」。
反之則為表現女性特徵,但始終認知自身為男性,為「同性戀」。
A:2、這裡考量4個概念——
1、異性戀;2、跨性別者;3、雙性戀;4、女同性戀;
異性戀眾人皆知是與異性戀愛並結合,而跨性別者則以自身對錶象性特徵不滿有關,其次雙性戀是同性異性都有愛慕都可接受為概念。
假如一個男人喜愛男扮女裝表現自我,那其自身與之結合的異性方的心理認同則成了判定當事人的性認同的關鍵。
首先,男扮女裝發自內心表現女性特徵,那麼與跨性別者對錶象性特徵不滿就契合了,假如與異性結合,那將對方考量為正統的異性戀。
當事人對自身性別認同的程度就決定了其是否是「雙性戀」還是「跨性別者」。假如始終認為自己應當為女性,那麼自身必定是跨性別者語境下的「女同性戀」,若如如此,那一方必然在婚姻中存有欺騙。
而假如當事人自身表現女性特徵是內心對錶象性特徵及生來具有的表象性特徵都認可,與「異性戀」結合,那麼其亦然可能是「雙性戀者」亦可能是跨性別語境下的「女同性戀」又亦可能是原有性表徵語境下的純粹「異性戀」。
3)性工作者語境下的人妖與女同性戀者性認同向判斷。
Q:1、被迫從事反自身主觀意願而改變性特徵的人,如何判定其客觀性認同。
A:1、人妖保留自身男性性特徵加入女性性特徵與同性交往,假如自身繼續認同自身為男性,即是同性戀。假如因此改變自身性別認同,則為跨性別者語境下的「異性戀」。假如自身認可其性表徵不同帶來的差異、也認可雙性交往,假如一個人妖認同其為女性,則可認為其語境下的「異性戀」。
假如認同自身為原有性表徵的性別,則為「同性戀」。(交往中的性認同偏向不同,答案也也隨之改變),對性別認同模糊於男女之間或者於男女同時交往,則可認為是雙性戀。
而關於女同性戀為男性服務,只要自身性別認同不變,仍是女同性戀。
以「非男即女」性別認知的討論方性別認同,為概念語境下的異性戀&同性戀判定,大大解決了概念引用較少而主觀討論性別認同及雙方關係認定迷思的問題。固然很多概念認知還有待完善,但是此類方法能夠在探討層面獲得更加客觀的性別認同判定,能夠推動其研究發展。
@李銀河
本文禁止任何形勢轉載。
推薦閱讀:
※【0421】太陽照常升起
※爛詩四首
※當家暴父說出:我變性了,一個女性主義者如何面對?
※規範HRT—生命只有一次
※跨性別家暴報告發布:忽視性別認同暴力將導致高危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