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專欄,聊聊電影

之前一個月,住的地方都沒有網,只能把以前存在電腦的里的老電影翻出來看,於是就有了這篇文章。

本來想寫在某個『有哪些私人影單值得推薦』的問題下面,但是找了半天也沒發現一個適合我答案的問題,所以就寫在專欄里了。第一次寫專欄,還希望大家多多海涵。

但其實我關於這篇文章的構想在暑假的時候就有了。那時好幾個朋友叫我推薦幾部電影。然而我一向不是很熱衷於給別人推薦電影,因為我覺得電影這東西跟音樂一樣,跟個人口味和成長經歷有很大關係,很有可能你對一部電影鍾愛不已,別人卻覺得稀鬆平常。加上拖延症犯了,就一直拖到了今天。

然而我現在終於有網了哈哈哈,再不寫就不知道拖到猴年馬月了。還有一個想法就是乘這個機會整理一下自己看過的電影以及電影對我的影響。

算起來我看電影也有十年了。還記得小時候看過的第一部電影,是和表哥一起去電影院看的《霍元甲》。

那天我們遲到了,進放映廳的時候,電影已經開始了大約五分鐘,我們只能摸黑尋找我們的位置。匆匆坐定下來,李連杰演的霍元甲已經打敗了四位外國高手,正在左搖右晃地和一位日本高手過招,臉色發青。

看完電影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非常震撼,這不僅僅是因為緊張刺激、令人大呼過癮的武打片斷,更因為電影表達出的對於功夫是否等於尚武、暴力的思考。

《霍元甲》讓我知道,內心的功夫比外在的招式更難修鍊,卻更為重要。這對於我以後的電影審美有著相當大的塑造作用。相對於震撼的場面和出乎意料的劇情反轉,我更偏愛演員對於角色的精確掌控和電影本身的對於生活和生命的人文思考。

然而,《霍元甲》在豆瓣上的評分只有6.6,如果我現在找電影看根本不會去看評分這麼低的電影。但因為它對於我的重要意義以及對於我電影審美的培養,我起碼會給它8分。這也印證了我上面說的,電影是一種很私人化的東西,別人感受到的和我感受到的很有可能完全不同。

接下來就是我自己的一個私人影單。

裡面的每一部電影我都看了兩遍以上,而且從裡面隨便拎出一部我都能津津有味地重新看一遍。(排名不分先後)

是他們支撐著我度過了一個月沒網的日子。

『辯護人』

宋康昊扮演的是一個努力奮鬥的小律師,一開始的時候他只是想賺一點小錢,讓家人過上好日子,並沒有什麼更大的追求。然而陰差陽錯他卻陷入了一起國安法案件。而他面對的,是整個國家機器和極權政治。

我相信每個男孩心裡都有一個超級英雄的夢想。然而,在現實世界裡,我們沒辦法飛天遁地,沒有形形色色的超能力,但我們依然可以受命於危難之際,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也許沒有拯救世界那樣的盪氣磅礴,但是訴求的,是同樣的正義與公平。

不得不說宋康昊大叔就是演技保證啊!在法庭上正氣磅礴的雄辯,秒變迷弟。

還有一部韓國電影和這部有些相似之處。《熔爐》,也是講社會的黑暗面以及普通人與和與之抗爭的故事。雖然《熔爐》在豆瓣上的評分更高,但我個人更喜歡《辯護人》,不僅是因為電影基調更為明亮積極,宋康昊的演技甩了孔侑幾條街啊!而且自帶逗比屬性。(前段時間孔侑主演的《釜山行》大熱,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對比著看,孔侑的演技有明顯進步,表演時明顯放的更開)。

這兩部電影還有一個更牛逼的共同點。他們上映時都因為其反應的社會和法制不公現象成為了當年的熱點事件,引發了廣泛而深遠的討論,並最終使得韓國立法司法機構重新對案件進行審理甚至對現有法律加以修改完善。不得不佩服棒子啊,電影改變法律,而我大天朝一向是法律改變電影。

『法官老爹』

和辯護人一起,是我最喜歡的兩部有關律師的電影。

誰說小羅伯特唐尼只會演鋼鐵俠,和羅伯特杜瓦爾飈戲完全不虛好么?

這部電影里,妮妮扮演的也是一名律師,而他的父親則是一位法官,一生判案無數,並且因執法公正而廣受當地人愛戴。他自己也為此而自豪。然而,他與三個兒子的關係卻不太好,尤其是妮妮演的二兒子。一次偶然使他自己捲入了一起命案,他一生追求的公平與正義將使他做出怎樣的選擇?而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他和妮妮矛盾的起源也緩緩展開。

嚴厲、刻板、武斷,是大多數父親留給兒子的印象。而這些,在本片這個法官父親身上尤為突出。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彷彿在妮妮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個男孩在成長過程中都要處理和父親的關係,衝突、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由於男人之間的不善言辭使得這種矛盾可能越積越深。但是,無論發生什麼,無論何時,在家人之間,坦誠和交流永遠比隱藏和沉默更有效。

本片的片尾曲也非常的贊。《The Scientist》配合這部電影實在是恰到好處。老Nelson把Coldplay這首描寫愛情的歌曲拿來唱親情,竟然毫無違和感。並且他醇厚的嗓音賦予了這首歌新的生命。

摘錄幾句歌詞如下

Come up to meet you

Tell you Im sorry

You dont know how lovely you are

I had to find you

Tell you I need you

....

Nobody said it was easy

Its such a shame for us to part

類似的翻唱作品還有最近剛發布的《金剛狼3》預告片的配樂《Hurt》。Johnny Cash的滄桑嗓音加上狼叔花白的頭髮真的讓人一看就忍不住眼睛發酸。

『菊次郎的夏天』

豆瓣一句話影評:從來沒見過這麼溫柔的流氓,從來沒見過這麼流氓的溫柔。

正男是一位三年級的小學生,小時候父親死於交通事故,母親也已經改嫁到遠方。在這個暑假他突發奇想,想孤身一人去尋找母親。他碰到了北野武飾演的這個一身流氓氣息的大叔,然後就開始了他們爆笑不斷卻又溫情清新的路途。這個過程不僅是正男的成長,也幫助這個大叔實現了成長。

還記得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是在大一即將結束的那個夏天。沒有空調的我們不約而同地把席子鋪在了大寢室的客廳里睡覺。客廳里沒有寢室那麼悶,卻也燥熱異常,大家坐在席子上刷著手機或者看著電視。我把電腦拿出來,和峰哥一起看了這部電影,全程都笑到不能自已。之後的每一次也是,看一次笑一次。北野武自身就帶有一絲黑色幽默的氣息,他把這樣一個基調傷感的故事敘述的妙趣橫生,實在是才華橫溢。

我想,這也是導演想到傳達給我們的:

生活總是悲傷的,但我們必須接受它。這樣,我們才能笑著迎接那些為數不多的幸運時刻。

久石讓的配樂也為影片增色不少。說起來本片的配樂可能比電影本身更出名,還記得第一次聽《summer》是作為湖南衛視的『中華禮儀之美』的節目配樂,和節目搭在一起毫無違和感。

『入殮師』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故事本身本沒有太多的意料之外,但是這類細膩、平淡中帶著點小幽默,又富有思考意義的電影一直是我的心頭好。

大悟是一位大提琴演奏家,因為樂團解散失去了工作,於是和妻子一起回到了山形老家。他誤打誤撞進入了入殮師這一行。在一次次工作和思考中,他對這份工作的態度和思考也逐漸發生著變化。

行業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關鍵是你是否懷著一顆虔誠的心去完成。

同樣是久石讓的配樂。

『這個殺手不太冷』

我鍾愛的電影中為數不多的以悲劇結尾的作品。

你問我qq名為什麼叫Leon?看電影名就知道了。

一個是冷血無情的僱傭殺手,一個是毒販的女兒,都是社會的邊緣人物,似乎與我們有著很遠的距離。

但是,如果你願意去了解他們,你會發現他們和我們一樣,本質上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個人,他們也會吃,也想愛,也會偶爾幻想,變成天空中忽明忽暗的雲彩。

不光男女主演技爆棚(娜塔莉波特曼只有13歲啊摔!),加里奧德曼真的把這樣一個變態警察演活了,以至於後來看《蝙蝠俠暗夜騎士》的時候我一度沒辦法接受他演的戈登警長,反面印象太深了啊!

『海街日記』

找了很多海報還是這一版最喜歡,只是片名是德語,大概是為了電影節特別製作的。

是枝裕和的電影一直是這樣淡淡的風格,《如父如子》,《步履不停》都是如此。沒有誇張的戲劇衝突,也沒有出人意料的劇情反轉,卻充滿濃濃的生活氣息,彷彿是就住在隔壁的領居一樣親近而溫暖。這麼說來,本片也可以叫做

《我的四個女鄰居》

還記得在畢設提交之前的那幾天,每天做畢設做到半夜一點,臨睡前把這部電影翻出來看上二十分鐘,彷彿一天的疲倦都消退了。有很多電影,一直用懸念吸引著你往下看,讓你不捨得中途暫停。《海街日記》則給你非常舒服和輕鬆的感覺,你可以從任何地方開始看,也可以在任何地方暫停,是那種很適合在冬日的午後,縮在有陽光的椅子里,捧著一杯熱茶,慢慢看的電影。

而且四個主演都是美女。

綾瀨遙,長澤雅美,夏帆,廣瀨鈴,嘖嘖嘖。美女,美景,美食,再加上平淡卻真實的劇情,還要要求什麼呢?取景地鎌倉也是美得不行,以後去日本又多了一站目的地。

『蝙蝠俠:暗夜騎士』

榜單中的唯一一部超級英雄電影。

雖然我很喜歡漫威大法,但是不得不說漫威的電影雖然看起來嗨,但是一般看完拉倒,不會想著再去二刷甚至三刷。因為是標準的爆米花電影,不管是情節設置還是思想內涵上都沒有太多值得回味咀嚼之處。簡單粗暴的說,只要看見幾個超級英雄和反派拳拳到肉地懟上幾分鐘,我們就覺得值回票價了。

但是諾蘭的蝙蝠俠2算是刷新了我對超級英雄電影的看法。首先,作為一部老爺的電影,近身肉搏自然是少不了的,蝙蝠車等黑科技也不少,視覺效果絕對是夠的。此外,劇情上也是下了一番苦功,緊湊連貫,還有多處反轉,讓人大呼過癮。

不過,這部電影最有價值的地方,也是使得它在一眾超級英雄電影中脫穎而出的地方,在於它揭露了人性的醜惡。

和其他電影不同,影片中的反派既不是外星人,也不是基因突變的肌肉怪,而是一個有著嚴重心理疾病的普通人——小丑。希斯萊傑在本片中的表演是現象級的,他刻畫了一個與普通黑幫毒販截然不同的變態罪犯形象。

而使他從一干罪犯中脫穎而出的,正是他純粹的犯罪動機。他想要的,不是錢,不是權威,也不是一般反派心心念念的統治世界。

他想要的,只是犯罪而已。

他樂此不疲的一次次作案,就是想要看到已有的秩序被破壞,看到這個世界陷入火海,以此來證明,人之初,性本惡,證明混亂,背叛,仇恨,才是人性的本質。

看完本片之後,我深深感到,最可怕的,不是那些摧毀一個星球的神秘宇宙力量,或者基因突變怎麼都打不死的怪物。

最可怕的,是人,以及人性中隱藏的黑暗。而人性中光明的部分似乎無法與之對抗。因為光明是有原則,有底線的,而黑暗則無所顧忌。

看這部電影時,我時常有一種無力感,不知道還有誰可以信任。連光明的代言人——檢察官哈維,最後都被內心的仇恨吞噬,我們又該如何相信人性?

『雲圖』

我心中的神作之一,無論是敘事手法還是思想內核都非常出彩。

全片一共有六個看似獨立的故事組成,但是影片用了三條線使得他們串在一起。第一是時間,六個故事有時間先後,從19世紀中一直到人類末日之後,並且前一個故事通過文字等方式對後一個故事產生影響。

第二是胎記,六個故事的主人公都有著同樣一個彗星狀胎記,暗示他們之間存在某種聯繫。

第三是演員,也是最驚艷的手法,同樣的演員來演六個故事中不同的角色,有一種輪迴的感覺,使得故事犬牙交錯,聯繫更加緊密。而且這還起到了另外一種只可意會的效果。

六個故事都有同一個主題:壓迫與反抗。這種壓迫在六個故事中各不相同,也許是對黑人的,也許是對同性戀的,也許是對克隆人的。而同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可悲的是,壓迫永遠都會存在,在這個時代,反抗解除了對黑人的壓迫,下一個時代就會產生對同性戀的壓迫,周而復始。但可喜的是,反抗也永遠不會停止。

相同演員演不同角色的另一個含義就在於此:

也許今天你是被壓迫者,但明天,也許你就會成為壓迫別人的人。一個人可能同時是被害者,也是施害者。

沒有簡單的百分之百的善,也沒有純粹的百分之百的惡。善惡總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這也是人性的複雜所在。

另外本片的配樂也很出色,與電影主題完美契合。同一段旋律,不停的重複,同時也不斷的加強,直到最後的高潮,然後再從頭開始。彷彿是講述最開始的反抗非常微弱,很快被鎮壓,接著反抗增強,再次被鎮壓,不斷增強,不斷鎮壓,直到最後的反抗達到高潮,並最終成功。然而過不了太久,新的壓迫,新的反抗又會再次出現,如此周而復始。

『鋼的琴』

近年國產電影難得的佳作。

影片名就有一絲黑色幽默的氣息,而這種特色也貫穿了整部電影。影片講述的是一位離異父親,為了爭奪女兒的撫養權,自己動手造鋼琴的故事。

這設定看起來就很扯淡,用女主角的話說:「鋼廠和鋼琴廠看著是就差一個字,那差老鼻子去了你不知道嗎?」

知道,當然知道,但是,我必須把它造出來。

這樣一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行為背後,與其說是勇氣,不如說是生活的辛酸與逼迫下,窮途末路的智慧。

主人公陳桂林是個鋼鐵廠的下崗工人,組了個小樂隊,靠在紅白喜事演出為生。老婆嫌他窮,跟著賣假藥的跑了。過了兩年不勞而獲的富裕日子,現在想把女兒也帶走。而一直想成為鋼琴家的女兒說,誰給她買鋼琴她就跟誰。於是陳桂林只好拉著自己一幫狐朋狗友,開始了造鋼琴的偉大而荒誕的工程。

本片的另一大亮點是以小見大,從一個普通的下崗工人家庭故事,折射出整個東北的困境。

影片從頭到尾都充滿著濃濃的東北氣息,裸露的磚牆,高聳的煙囪,破敗的工廠,生鏽的車間,俄羅斯民歌,東北燒烤。他們無一不在訴說這裡曾經的輝煌和如今的落魄,使得影片充滿了淡淡的憂傷氣息。

然而滑稽的是,我這個在江南(好吧好吧其實是江蘇中部)長大的人卻對這些場景感到有些熟悉。在南通的許多鄉鎮上我也看到過類似的場景,那些過往的國營工廠或者私人廠房在雜草叢中漸漸衰落。這是一種時代的趨勢,我們無法避免,那麼生活在其中的我們又該如何面對時代的變換呢?

影片中多次出現兩根即將爆破的煙囪,這不僅是東北工業時代的縮影,更是許多當地人自兒時起的記憶。人們想出各種辦法,想保留它們,但煙囪最終還是被炸掉了。就像雖然最後陳桂林把鋼琴造了出來,女兒還是走了。

在時代發展和社會變革面前,個人的努力顯得如此微不足道。

但他們還是義無反顧的這樣做了,就像電影中說的:「如果我們成功,他將會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失敗,他將會成為一段美好的記憶。」

『千與千尋』

最好的宮崎駿,最好的久石讓。

還記得第一次看《千與千尋》是小學的時候,一次很偶然的機會在電視里看到這部電影。

然而坦白的說,當時的我並沒有看懂。

只是覺得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像,卻不太知道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圖。確實,這本來就不是一部輕鬆易懂的電影。論情節的流暢緊湊,它不如《風之谷》;論思想的深度,它不如《幽靈公主》。那麼,它何以獲得奧斯卡並且成為宮崎駿最出名的代表作呢?

在我看來,關鍵在於主角千尋的身份。她既不是某個王國的美麗公主,也不是從小跟狼長大的叢林之女。

她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女孩,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

她沒有與生俱來的天賦,也沒有任何特殊的人物設定。當她第一次看到父母因為貪吃變成豬時,她害怕地不知所措。

但是她並沒有放棄,她咬著牙克服心中的恐懼,去面對這個完全未知而陌生的世界,一點一點的適應其中的法則。她憑藉著自己的善良、堅持和努力,慢慢地得到了這個世界的認可,並最終成功的回到了原來的世界。

現在回過頭去看這部電影,我彷彿看到曾經的自己。

怯懦,害怕未知,問題出現時不知所措、手忙腳亂,還總是喜歡責備自己:當初要是怎麼怎麼就好了!

所幸,還有一點和千尋一樣的堅持。不過與其說是堅持,很大程度上還是在被外界裹挾著前進。

然而漸漸地,我發現好像哪怕當初急得焦頭爛額,六神無主,似乎最後總也可以得到還算不錯的結果。於是,在這樣一次次的正向反饋之後,人也開始自信起來。哈,其實我處理問題的能力還是蠻強的嘛。

於是,你會漸漸的發現,生活就是一場不斷碰到問題再去解決問題的旅途,而自責和懊惱對於解決問題有害無益。你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管怎樣,最後都一定可以解決的,也許走過的路程有長短之分,但是殊途同歸。

人生就像是一個收斂的函數,有時高,有時低,你所做的那些選擇,只會影響你短期內的起伏和收斂的速度,但最後收斂的值卻不會因此而改變

那個值就是你自己,你內心深處最最渴望的自己的樣子以及你的上限共同決定的。因為渴望,所以你會努力向它靠近,也許比別人慢一些,但你終歸會找到自己的位置。

最後提一下本片的片尾曲,由木村弓演唱的『いつも何度でも』,這首歌對於我也有特別的記憶。

兩年前我參加雅思考試的前一晚,住在東南大學旁邊的一個賓館裡。那是我留德夢想的起點。如果這次雅思考得不好,我就沒辦法申請學校和達姆的交換生資格。而如果不能獲得這次交換資格,我就很難說服父母讓我出國念研究生。

可是那時的我還沒有完全擺脫高考留下的後遺症——大考之前必失眠。(在此我要特別感謝我偉大的大一室友們——韋比,dg,陸凌。感謝你們對於我睡覺種種怪癖的包容以及不殺之恩)

就在我輾轉反側的時候,隔壁房間居然開始打牌了,雖然聲音不算大,但對於當時的我實在是雪上加霜。於是我就打開了手機,準備聽首輕音樂來助眠。正巧就放了這首『いつも何度でも』。

雖然我完全聽不懂她在唱什麼,但是莫名的我感覺自己漸漸獲得了勇氣和平靜,彷彿聽見歌者在我的耳邊說:別怕,都會過去的。這也是後來我想學日語的主要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是,這首歌讓我相信,音樂是不分語言和國界的。

電影,也是一樣。


推薦閱讀:

醜小鴨怎麼變成白天鵝的?
丘吉爾的最終時刻——《至暗時刻》
如何看七十七天電影豆瓣評分影評介紹 江一燕零片酬出演獲國際大獎?
《水形物語》:其實我是一個諷刺社會的故事
我願變成童話里你愛的那個男子

TAG:電影推薦 | 電影 | 豆瓣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