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艾灸|讓你不吃安眠藥也可安眠入睡

艾尚艾家陽氣自動而之靜則寐;陰氣自靜而之動則寤。不寐者,病在陽不交陰也正常狀態下睡眠狀況,為陽與陰交,陰陽互相協調,處於靜(相對的)的狀態如果營血不足,或因邪氣擾亂,俱可導致陰陽不交,形成失眠。其發病臟器主要在心,但往往與脾、胃、肝、腎等也密切相關。癥狀有如下:通常伴有頭暈頭脹,心煩焦慮,精神萎靡,健忘等症,常見於青、壯年。現代醫學的神經衰弱、貧血等引起的失眠。

那麼中醫文化傳承下來的魁寶艾灸成為當之無愧的no.1

<心脾兩虛>

《內經》說:「中焦受氣取汁,化赤謂之血。」中焦者,脾胃也。心主血,脾統血,心虛則血必虧,脾虛則血失生化之源。病理闡述

血虛則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故怵惕不寐。心脾所以虛,大致不外思虛過度,飲食勞倦兩端。

<情志抑鬱>

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病理闡述郁怒傷肝,肝鬱化火,上擾心神,而導致失眠。

<胃氣不和>

《素問·調逆論》說:「胃不和則卧不安。」胃氣以降為順,胃不和則氣不降,濁陰之氣上逆則生喘息,嘔噦,脹滿,故不得安卧,即經所謂:「逆氣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也。病理闡述

飲食不節,脾胃受傷,運化失職,聚濕生痰,因痰蒸熱,壅遏於中,上擾心神,而致卧不得安。

<心腎不交>

心者火也,腎者水也。《易》曰:「水火既濟」。既濟者,陰陽中和之象。腎水上交,以濟心火,使之炎而不焚;心火下降,以濟腎水,使之潤而不寒。病理闡述

心腎相交,水火互濟,則「陰平陽秘,神精乃治」。反之,心腎不交,則火炎於上,水泛於下,陰陽失調。張景岳云:「不寐之故,雖非一端,總是陽不交陰所致。」陰人於陽則寤,陽人於陰則寐,不寐者,心陽不交腎陰也。

<痰熱內擾>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痰阻則氣機不利,或咳,或喘,肺藏魄,病理闡述

魄者陽神也,喘咳擾肺,魄不安位,故雖卧難寐。

《辯證》

1.心脾兩虛:

(1)癥狀表現:夜卧難眠,,醒後再難入睡,神疲肢倦,口淡無味,或食後腹脹

(2)灸療原則:培益心脾,補養氣血。以取手少陰,足厥陰、足太陰經穴和心脾背俞穴為主。

(3)灸療方案:心俞、三陰交、神門、脾俞、章門

(4)隨症加穴:①健忘者,加百會②食欲不振者,加足三里。

(5)灸療方法:每次選2~3穴,每日灸1次,多於臨睡前1~2個小時灸治。

2.情志抑鬱

(1)癥狀表現:難以入睡,多夢易驚,善嘆息,伴胸脅脹滿,精神不振。

(2)灸療原則:疏肝解郁,寧心安神。以取手足厥陰、足少陽、手少陰經穴和心膽肝背俞穴為主。

(3)灸療方案:太沖、肝俞、膽俞、神門、陽陵泉、內關、期門、心俞。

(4)隨症加穴:①心腎不交者,加太溪、通里;②夢紜不寧者

(5)灸療方法:每次選用2~3個穴位,

(6)說明:肝俞與期門俞募相配,疏肝解郁,佐以肝之原穴太沖以理氣降逆;膽俞與膽之合穴陽陵泉相配,疏調膽經氣機,膽氣調暢則大息可止;內關寬胸理氣;神門、心俞寧心安神。

3.胃氣不和

(1)癥狀表現:失眠,脘腹脹滿或脹痛,伴有噁心,嘔吐,噯腐吞酸,大便異臭,或便秘,舌苔黃膩或黃糙。

(2)灸療原則:和胃化滯安神。

(3)灸療方案:中脘、胃俞、足三里、豐隆、

(4)隨症加穴:①嘔惡者,加內關;

(5)灸療方法:每次選用2-3個穴位

(6)說明:胃募中脘與絡穴豐隆和胃化痰;胃俞、足三里、公孫消積化滯,理氣化濕;厲兌治多夢失眠。諸穴為伍,胃腑安和,則能入睡。

4.心腎不交(1)癥狀表現:心煩不寐,頭暈耳鳴,咽干,煩熱盜汗,腰膝酸軟,精神萎靡,健忘,男性伴有滑精陽痿,女性伴有月經不調,舌尖紅少苔。(2)灸療原則:交通心腎。(3)灸療方案:心俞、神門、志室、太溪、然谷、湧泉。(4)灸療方法:每次選用2~3個穴位,30~40分鐘,每日灸1次,10天1療程。

(5)說明:心俞、神門清心安神;志室、太溪,然谷、湧泉滋陰補腎,降火益精。心腎相交,水火既濟,則可安然入睡。

5.痰熱內擾

(1)癥狀表現:睡眠不實,心煩懊惱,口苦,頭暈目眩,痰多,胸脘痞悶,噁心,喘促咳嗽,舌質偏紅,苔黃膩。

(2)灸療原則:化痰清熱,寧心安神。以取手少陰、手厥陰、任脈、足陽明經穴和心脾背俞穴為主。

(3)灸療方案:神門、心俞、脾俞、中脘、內關、足三里、豐隆。

(4)隨症加穴:①頭暈目眩者,加百會、風池;②心煩懊惱者,加大陵、少府。

(5)灸療方法:每次選2~3穴,每穴灸30~40分鐘

(6)說明:脾俞、豐隆健脾和胃而化痰;中脘、足三里和胃理氣,清腑泄熱;神門、心俞寧心安神。

現代醫學的神經衰弱、貧血等引起的失眠,均可按本病灸法調理。艾灸可以還你一個安穩的睡眠。聽過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想要了解更多的健康養生知識,可以諮詢我們中醫養生老師!!!微信號:AST2929


推薦閱讀:

艾灸為什麼能治病防病,你真的知道嗎?
請戒掉這四個最傷腎的壞習慣
月經期間忍不住「親熱」了,結果血流不止
艾灸的七種灸感,你有幾種?
三伏天為什麼要艾灸?

TAG:艾灸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