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篇:管好自己的嘴,做一個有質量的人

圖片來自網路

我們需要用行動贏得朋友,卻常常用言語製造敵人」,這是我很久以前在一本書上讀到的一句話。我記得第一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經歷這麼多年的人和事,更加覺得,管好自己的嘴,不僅是職場上的一門必修課,更是一個人終生的修行。

那麼,身處職場,哪些言語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呢?或者說,哪些言語會給你的職場形象減分?

一、隨意評價他人

雖然,「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是社會的一種普遍現象。但如果你想在職場中順利發展,還請管好自己的嘴,少說話,多幹活兒。

不隨意評價他人,是因為,我們看到的、聽到的不一定是事實的真相,或者是真相但不一定是全部,既然我們不了解事實的全部真相,又怎麼能隨意評價別人呢?

不隨意評價他人,是因為,如果有一天你了解到事實的真相與你當初的想法大相徑庭,你一定會後悔自己曾經說過什麼。

不隨意評價他人,是因為,你在評價別人的同時,別人也在通過你的評價,在內心裡評價你!

不隨意評價他人,是因為,世界這麼小,你怎麼知道站在你面前的這個人,與你評價的那個人,不是閨蜜或者死黨?

當然,上面所說的隨意評價他人,是指那種負面的評價。如果你用讚賞的口吻去評價他人,不在此列。

二、帶著情緒說話

帶著情緒說話最常見的形式就是抱怨。抱怨是人性的一種弱點,身處職場,偶爾抱怨,人所難免。但經常抱怨,是一個人自信心和能力不足的表現。

如果你是上司,下屬的工作讓你不滿,你不必發脾氣,怒氣沖沖地去指責他(她),而只需心平氣和地告訴對方,哪些地方做的不對,需要怎樣改,就行了。許多時候,和顏悅色地提醒,比疾言厲色的批評更有成效。

當下屬有意或無意中冒犯了你,最好的辦法是,把它作為一面鏡子,「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提醒自己今後莫犯同樣的錯誤。而且,許多時候我們感覺被冒犯,是因為我們把自己看得太重,太在意自己的感受罷了。當然,如果你確實感覺不滿,也可以當場提醒,但要注意語氣,把握分寸。如果你當時隱忍不說,過後又抱怨對方做得不好,那隻會讓下屬深感鬱悶,並削弱你在下屬眼中的領導魅力。

如果你是下屬,有一天感覺遭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更無需抱怨,因為人在職場,哪能一帆風順?何況,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能使自己的心情更糟。開口抱怨,不如閉口做事。正確的做法是,要麼向有關領導反映溝通,解決問題;要麼就埋頭苦幹,以更好的業績讓人刮目相看。光抱怨但不會解決問題的員工,老闆是不會喜歡的。

如果你的同事中有喜歡抱怨的人,那麼請遠離他(她)。抱怨是一味毒藥,也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病毒。一旦被傳染上,你就會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在職場中,一個人如果總是抱怨自己處境不公、懷才不遇,或者抱怨別人這個不好、那個不好,那隻能說明,真正出問題的,正是他自己,是他對自我的認知出了偏差。這個時候,需要改變的,正是他自己的內心。就如台灣心靈作家張德芬在《遇見未知的自己》中說的那樣,「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你有什麼樣的內心就會有什麼樣的世界。

三、急於表達自己

急於辯解。職場中,你總會碰到這樣的員工,喜歡找各種理由為自己的錯誤開脫。上班遲到了,他會說,交通堵、時間看錯了;工作出差錯了,他會說,太忙,沒來得及檢查。也許,遇到問題,急於辯解,是大部分人的天性。但在職場中,敢於擔當,卻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之一。所以,面對問題的正確姿勢是,勇敢地承認錯誤,擔當責任,並努力改正不再重犯。

急於搶話。與同事在一起交流的時候,人家還沒說完,就迫不及待地插話,發表自己的意見。要知道,上天給我們二個耳朵、一個嘴巴,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隨意打斷別人談話,是一種不尊重他人的表現,會讓人感覺很不禮貌。「貴人語話遲」,耐心傾聽,兼聽則明,你的觀點和思考會更有深度。

急於炫耀。曾經在一個正式的工作場合,看到過一位下屬對其上司直呼其名,併當眾否定上司的觀點,讓其上司多少有些尷尬。事後大家普遍認為該下屬不懂規矩,過於放肆。或許,那位下屬與其上司確實私交甚好,平時里就是沒大沒小打鬧慣了,他這樣做是習慣使然,但職場有職場的規矩,每個人都應該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所謂成熟,就是在合適的場合,說合適的話,做合適的事。因為,真正有實力、有修養的人,都是「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的人。

有句話說得好:寬容別人,就是肚量;謙卑自己,就是份量;合起來,就是一個人的質量。

做一個有質量的人,從管好自己的嘴巴開始!

謹以自勉,並與大家分享。

子諾不離原創文章,歡迎轉發給你的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公眾號轉載請通過簡信聯繫作者本人獲得授權。

推薦閱讀:

《皇帝的新衣》,你真的讀懂了嗎?
塗磊有說過哪些比較經典的話?
壓力控制——聰明員工不說氣話
讀了《禮記》這10句,才知道什麼是「會說話」

TAG:職場 | 心理 | 說話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