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潛艇戰史 第三部分

二戰德國潛艇戰史(11~15)(連載完)

(11)1943年4月至1943年5月

3月下旬起,在大西洋上活動的德軍潛艇因連日戰鬥燃料、補給消耗將盡,官兵也疲憊不堪,因此陸續返回基地進行補充和休整。4月最初的一周里,留在大西洋上的德軍潛艇數量很少,其中「奶牛」補給潛艇僅1艘,幾乎形成了真空地帶。又加上這段時間裡,大西洋上天氣非常惡劣,為數極少的潛艇也難以對船隊實施有效攻擊,一時間,大西洋上風平浪靜,與3月間殊死爭鬥簡直是天壤之別!反觀同盟國方面,從4月起美軍大大增加了遠程岸基反潛飛機的數量,僅「解放者」 反潛飛機的數量就從3月的20架增加到了40架。

4月中旬起,隨著大批潛艇經過補充和休整後再度出海,北大西洋上又集結起空前數量的潛艇,鄧尼茲滿懷信心,準備再創3月那樣的輝煌戰績。但在整個 4月,德軍潛艇只擊沉了56艘運輸船,噸位也下降至32.7萬噸,只相當於3月的52%!而損失的潛艇卻達到15艘之多。

4月15日,德軍U—262號潛艇發現了從美國開往英國的HX—233護航船隊,鄧尼茲隨即調集附近海域的7艘潛艇前往攻擊。

4月16日清晨,U—262號被護航軍艦驅走,德軍潛艇遂失去了與船隊接觸,直到當天夜間,U—175號潛艇才再次發現船隊。

4月17日,在U—175號的引導下,U—628號對船隊進行了攻擊,擊傷了1艘運輸船,該船因傷掉隊後被U—226號擊沉。護航軍艦還以顏色,擊沉了U—175號潛艇。當天又有4艘驅逐艦趕來加強船隊的護航力量,就這樣船隊護航兵力增至5艘驅逐艦、5艘護衛艦和2艘驅潛快艇,這些軍艦有效壓制了德軍潛艇,迫使德軍潛艇放棄了攻擊。

此次護航戰,同盟國損失1艘運輸船,但也擊沉了1艘潛艇,單從數量上看,雙方是打了個平手,不分勝負。但實際上德軍潛艇加上艇上訓練有素的官兵,其價值要遠比運輸船大得多,因此可以說德軍潛艇已經開始走向末途。

緊接著,SC—126護航船隊根據情報機關卓有成效的密碼破譯工作,改變航向避開了德軍21艘潛艇組成的「山雀」艇群,安全抵達目的地。

4月20日,德軍遠程偵察機發現了HX—234護航船隊。「山雀」艇群聞訊後火速機動至船隊航行前方海域。

4月21日,U—306號潛艇發現HX—234船隊,並乘著夜色掩護髮動了攻擊,擊沉1艘運輸船。而U—438號潛艇在追擊該船隊的時候,又發現了ON—178護航船隊,隨即引導其他兩艘潛艇進行了攻擊,共擊沉3艘運輸船。

4月22日,盟軍從格陵蘭和冰島起飛的「卡塔林那」、「解放者」反潛飛機為HX—234船隊提供了有效的空中掩護,驅走了與船隊保持接觸的絕大多數潛艇,還擊沉了2艘潛艇。

4月23日,由於盟軍岸基航空兵的有力掩護,除U—306號潛艇外,其餘潛艇均被驅走,U—306也由於盟軍反潛飛機的巨大威脅,只能隱蔽在水下實施魚雷攻擊,擊沉1艘運輸船。入夜後,海面上突起風暴,還夾雜著雪雹,使得好不容易接近船隊的11艘潛艇根本無法進行攻擊,反而被英軍飛機擊沉了U— 710號潛艇。

4月24日,船隊距離岸基航空兵基地越來越近,因此盟軍岸基航空兵的空中支援也逐漸增強,而且船隊還得到了水面軍艦的加強,護航力量更加雄厚,德軍潛艇再要想取得戰果幾乎是不可能了,只好放棄了攻擊。

HX—234船隊和ON—178船隊共損失了5艘運輸船,但德軍也付出了2艘潛艇被擊沉的代價。

4月下旬,儘管德軍潛艇已經遭到了很大損失,但仍在大西洋上集中了60艘潛艇,準備全力攻擊盟軍船隊。

4月28日,U—650號在格陵蘭以東海域發現了ONS—5護航船隊,該船隊轄有42艘運輸船,由2艘驅逐艦、5艘護衛艦和2艘武裝拖網漁船擔任護航。儘管U—650號在盟軍「卡塔林那」反潛飛機的壓制下多次被迫下潛,但仍頑強地與船隊保持著接觸,並向潛艇司令部報告了船隊的相關情報。U—386 號和U—378號聞訊趕來,當晚這3艘潛艇都對船隊實施了攻擊,均被護航軍艦擊退,其中U—378號還被擊傷。

4月29日,剛追趕上來的U—258號好不容易突破護航軍艦的警戒,擊沉1艘運輸船。船隊始終在冰島岸基航空兵活動半徑之內航行,以便得到航空兵的空中掩護,U—528號就在接近船隊時被「卡塔林那」飛機擊傷。

盟軍意識到船隊所面臨的巨大威脅,迅速從加拿大聖約翰斯派出第三護航大隊的5艘驅逐艦前來增援。由於海上風暴很大,能見度又低,這5艘驅逐艦直到5月2日才與船隊會合。

就在這期間,船隊的船隻因為受風暴影響,隊形已經分散了,掉隊的十餘艘運輸船由1艘驅逐艦和1艘護衛艦保護編成兩組尾隨在船隊的本隊後,而且護航軍艦因風浪太大無法進行海上加油,因此從5月4日一早開始,就先後有4艘護航軍艦因燃料將盡而離開船隊前往冰島和紐芬蘭加油。而此時,在船隊周圍和前方航線上,蠢蠢欲動的德軍潛艇多達41艘!考慮到船隊只剩下10艘護航軍艦,實力大減,而德軍潛艇正嚴陣以待,情況相當嚴峻,英國西部海防區迅即從聖約翰斯緊急出動第一護航大隊的4艘驅逐艦和1艘驅潛快艇前去增援。

但就在部分護航軍艦離開船隊,而第一護航大隊還未到來之際,激戰開始了!5月3日鄧尼茲將 「椋鳥」艇群和 「啄木鳥」艇群合併成擁有30艘潛艇的「磧弱鳥」艇群(也稱「鶯」艇群),沿船隊航行的垂直方向展開。同時「畫眉鳥」艇群的21艘潛艇分為四組,分別部署在船隊航線的南北方向,處於機動位置,既可配合「磧弱鳥」艇群的攻擊,又可攻擊其他護航船隊。

5月4日,加拿大空軍的「卡塔林那」飛機擊沉了準備攻擊掉隊船隻的U—630號,擊傷了U—430號。傍晚天氣開始好轉,風力也減弱了,船隊護航軍艦已經收攏了31艘運輸船,掉隊的船隻中5艘由1艘護衛艦掩護正尾隨在船隊後面,另5艘運輸船則在1艘武裝漁船掩護下全速趕來。入夜後,「磧弱鳥」艇群從前後和兩側包圍了船隊,然後以兩三艘潛艇為一組,有的攻擊掉隊的船隻,有的則向船隊本隊連續發射魚雷,在當晚的混戰中,共有7艘運輸船被擊沉。

5月5日黎明,護航軍艦的反擊終於首次取得成效,「平克「號護衛艦連續進行七次「刺蝟彈」齊射,擊沉了U—192號。天亮後,德軍潛艇還是緊緊跟隨著船隊,有15艘潛艇保持著與船隊的接觸,其中U—584號和U—266號還抓住機會實施了攻擊,擊沉4艘運輸船。

天黑後,船隊距離紐芬蘭越來越近,德軍潛艇擔心天亮後岸基航空兵的空中掩護將會大大增強,因此夜間攻擊極其猛烈而瘋狂,但這個晚上,對於潛艇而言卻是災難性的,護航軍艦表現非常出色,「向日葵」號護衛艦憑藉其裝備的先進雷達接連發現4艘潛艇,並重創U—267號;「黃連花」號護衛艦也發現了2艘潛艇,在對潛攻擊中使用深彈將U—638號擊沉;「維德特」號驅逐艦使用「刺蝟彈」擊沉了U—125號;「奧瑞比」號驅逐艦則撞沉了U—531號,而運輸船無一損失。

5月6日凌晨,第一護航大隊終於趕到。不久該大隊的「塘鵝」號驅潛快艇發現了U—438號潛艇,在另1艘護衛艦的配合下將其一舉擊沉。而「森納」 號驅逐艦也擊傷了U—267號,只是艇長處置果斷,及時下潛才免遭沉沒。九時許,鄧尼茲命令停止對船隊的攻擊。這場二戰中規模最大的潛艇破交戰以德軍潛艇的慘敗而告終。

ONS—5船隊在德軍潛艇的瘋狂攻擊下,被擊沉12艘運輸船,計5.7萬噸。而德軍潛艇被擊沉6艘,擊傷4艘。可以說德軍潛艇是損失慘重,其失利的原因主要是同盟國在冰島、紐芬蘭、格陵蘭等地均部署有大量的岸基航空兵,其中遠程飛機作戰半徑達1100千米至1400千米,近程飛機作戰半徑也有 550千米,而護航船隊也始終在航空兵作戰半徑以內航行,從而能夠及時得到有力的空中掩護,其中「解放者」反潛飛機數量進一步增加到70架。護航軍艦利用裝備的雷達、高頻測向儀和聲納等設備能搶先發現潛艇,而軍艦的火炮、深彈和新型的「刺蝟彈」攻擊力又強,一旦命中對於潛艇造成的損傷極大。而德軍潛艇作戰由潛艇司令部直接指揮,但潛艇只要使用無線電進行聯絡,就會暴露位置,隨之就將遭到攻擊,潛艇優勢已蕩然無存。

盟軍還開發了新型的裝備,如磁力探測儀器、航空音響自導魚雷和聲納浮標,其中的聲納浮標,使用時由飛機空投,由浮在水面上的無線電發射機和水下的聲納組成,聲納由電纜與水面的無線電發射機相連,浮標落水後,無線電發射機自動將聲納接受到的信號發射出去,反潛飛機用專門的接受器接受,從而能有效偵聽到潛艇的行蹤,最巧妙的設計是浮標工作四小時,電能消耗完後海水也將浮標的可溶活塞腐蝕掉,隨即海水大量湧入浮標使之沉入海中,以免被德軍獲得;航空音響自導魚雷,被官兵們稱為「閑逛的安妮」,根據潛艇發動機的噪音自動追蹤目標,直至命中,由於是全新的武器系統,性能還不完善,尤其是當潛艇低速航行時由於發動機噪音小,音響自導魚雷就無法發現目標,要是德軍知道這一情況,就可以以低速躲避攻擊,因此盟軍對這種魚雷採取了極其嚴格的保密措施。

鄧尼茲在此次作戰後的作戰日誌中寫到:敵軍裝備在飛機和艦艇上的雷達不僅極大妨礙了潛艇的作戰,而且還由於敵軍掌握了潛艇位置而設法加以規避。潛艇隱蔽性上的優勢已經喪失了。敵軍航空兵幾乎能對整個北大西洋航線上的船隊提供空中掩護,以往沒有空中掩護的空白區敵軍也將於不久利用岸基飛機或艦載機加以填補。當大量飛機出現在船隊周圍海域上空時,潛艇就受到壓制而不得不下潛以躲避攻擊,這樣就會落在船隊後面,失去有利的戰機,甚至不可能取得任何戰果,特別當敵實施海空協同護航時,更是如此。

5月8日,德軍B機關破譯了英軍密碼電報,獲得了HX—237和SC—129船隊航線的情報,鄧尼茲據此命令活動在大西洋上的36艘潛艇組成「萊茵」艇群,準備投入截擊。

5月9日,U—359號潛艇發現了HX—237船隊,但U—359號剛向鄧尼茲報告,就被護航軍艦的高頻測向儀確定位置,隨即遭到攻擊,被迫下潛。而U— 454號也在伴隨船隊航行的第五護航大隊「比特」號護航航母上起飛的「劍魚」飛機攻擊下,被迫下潛。就這樣,HX—237船隊順利通過了「萊茵」艇群的巡邏線。

直到5月10日,U—403號發現了掉隊的武裝拖網漁船,才再次與船隊發生了接觸,但「劍魚」飛機很快臨空,儘管U—403號用甲板上的高射炮奮力抗擊將其擊退,但卻在聞訊趕來的護航軍艦壓制下,不得不下潛躲避。鄧尼茲見「萊茵」艇群已無可能攻擊該船隊,只得命令正從東面趕來的「畫眉鳥」艇群的8 艘潛艇擔負攻擊使命。

德軍B機關再次破譯了英軍密碼,獲悉了船隊11日的預定到達位置,鄧尼茲隨即調整部署。

5月11日,U—436號發現了HX—237船隊,U—403號則擊沉了掉隊的1艘運輸船。

同一天,U—504號潛艇發現了SC—129船隊。該船隊的司令就是曾在1941年3月指揮擊沉德軍兩艘王牌潛艇U—99和U—100的傳奇英雄麥金泰爾,此時他的軍銜已晉陞為海軍上校,現在他正指揮2艘驅逐艦和5艘護衛艦為船隊護航,英國西部海防區察覺到該船隊所面臨的嚴重危險,命令與HX— 237船隊同行的第五護航大隊火速向SC—129船隊靠攏,但護航大隊還未趕到,德軍潛艇的攻擊就已開始了。儘管發現船隊的U—504號被護航軍艦驅走,但聞訊而來的U—402號在天黑前就發動攻擊,擊沉2艘運輸船。夜幕降臨後,德軍潛艇相繼趕到,其中U—223號與護航軍艦發生了激戰,麥金泰爾的旗艦 「赫斯佩魯斯」號驅逐艦接連投下深彈,U—223號耐壓殼體出現裂紋,首艙進水,主電機起火,應急照明系統全部失靈,潛艇失去控制一個勁下沉,眼看就要超過其允許的最大安全深度,艇長瓦奇特上尉只得下令上浮,當潛艇浮出水面後,立即遭到「赫斯佩魯斯」號的炮擊,此時U—223號耐壓殼體和主機全部受損,根本不可能下潛或高速航行,瓦奇特準備頑抗到底,下令發射魚雷,但所發射的五條魚雷全被英艦規避,此時英艦全速衝來,距離越來越近,火炮已經失去作用,麥金泰爾決定撞沉潛艇,當快要撞上去時,麥金泰爾擔心猛烈的撞擊會撞壞艦首的聲納,就下令減速,最終只是輕輕撞上了潛艇,U—223號急劇橫傾,麥金泰爾認為已遭受重創的潛艇再遭此撞擊,必沉無疑,加上由於和U—223號周旋太久,船隊已經駛出三十多海里,而附近還有不少潛艇正虎視耽耽,便掉頭追趕船隊。—— U—223號這才僥倖逃脫被擊沉的命運。

5月12日,HX—237船隊護航軍艦擊沉了U—89號和被「解放者」反潛飛機重創的U—456號。而SC—129船隊的「赫斯佩魯斯」號驅逐艦發現了正在船隊中間的U—186號,一口氣投下十顆深彈,將其擊沉。當天共有11艘潛艇與船隊發生接觸,但都被護航軍艦驅走。

5月13日,U—221號和U—603號分別擊沉了HX—237船隊的2艘掉隊運輸船,護航軍艦在加拿大空軍的「桑德蘭」反潛飛機引導下,擊沉了 U—753號,其他試圖接近船隊的潛艇也在飛機和水面軍艦協同攻擊下被逐一擊退,鄧尼茲見繼續攻擊也毫無希望,便下令停止了攻擊。

同日,第五護航大隊與SC—129船隊會合,「比特」號護航航母所搭載的艦載機為船隊提供了有效的空中掩護。

5月14日,「比特」號的艦載機和岸基航空兵協同攻擊,擊沉了U—266號潛艇。船隊已進入了岸基航空兵作戰半徑,得到的空中掩護越來越強,德軍潛艇只得放棄了繼續攻擊的企圖。

在對HX—237船隊和SC—129船隊的攻擊中,同盟國共損失5艘運輸船,計2.9萬噸,而德軍潛艇損失卻相當慘重,共有5艘被擊沉,1艘被重創。這次護航戰,充分顯示了水面艦艇和岸基航空兵、艦載機協同反潛的巨大威力,護航航母及其艦載機逐漸開始在護航戰中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

正是由於護航航母的大量使用,大西洋中部岸基航空兵所無法達到的海域,也是所謂的「黑窟」逐漸被填補,護航船隊幾乎全程都可以獲得航空兵的有力掩護,德軍潛艇的活動越來越困難,5月中下旬,ONS—7、SC—130、ON—184、HX—239等數個護航船隊都因為岸基航空兵、艦載航空兵和水面艦隻協同努力,得到了可靠的保護,損失的運輸船無論數量還是噸位都直線下降,其中為ON—184船隊護航的「博格」號護航航母上的「復仇者」反潛機擊沉了U —569號潛艇,開創了護航航母艦載機擊沉潛艇的先例。5月23日,英軍「射手」號護航航母搭載的「劍魚」反潛飛機在為HX—239護航船隊護航中,首次使用機載火箭彈,當護航軍艦的高頻測向儀發現德軍潛艇後,2架掛載火箭彈的「劍魚」緊急起飛,在360米距離上向正企圖下潛的潛艇連續實施了四次火箭彈齊射,潛艇遭到重創,艇長只得下令上浮,指揮艇員用甲板上的高射炮負隅頑抗,結果另一架「野貓」戰鬥機趕來,用機關炮猛烈射擊,一口氣竟發射了600發炮彈,艇長和多名艇員被擊斃,其餘艇員眼看大勢已去,只得將重創潛艇自沉,然後投降。

整個5月共有50艘運輸船被擊沉,損失噸位僅26.4萬噸,而德軍潛艇則損失慘重,被擊沉潛艇達41艘,因此5月被德軍潛艇部隊稱為「黑暗的五月」。因此5月24日鄧尼茲在日記中寫到:「到目前為止,我們的損失已經到了無法容忍的地步。」

5月活動在大西洋上的德軍潛艇共有118艘,作戰中損失高達41艘,戰損率達34%。在此之前,德軍每損失1艘潛艇可以擊沉運輸船10萬噸,而在5月每損失1艘潛艇只擊沉0.64萬噸。

面對如此嚴峻的局勢,鄧尼茲只得承認失敗,於5月23日下令潛艇部隊全面撤出大西洋航線,南下至危險性較小的亞速爾群島附近海域,待技術條件成熟之後再重返大西洋。這就意味著德軍曾猖獗一時的「噸位戰」和「狼群戰術」開始走向覆滅。這一天也就成為大西洋護航保交戰史詩般的里程碑,如果將來有朝一日確定大西洋戰役紀念日的話,5月23日是最合適不過的日子。

(12)比斯開灣封鎖戰

比斯開灣,位於伊比利亞半島和布列塔尼亞半島之間,面積約22.3萬平方千米,最深處4732米,含鹽量35%,整個海灣東北淺,西南深。對於德國海軍而言,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因為以比斯開灣各港口為基地,德軍潛艇可以比從德國本土基地出發經北海,繞過英國北部進入大西洋縮短航程450海里(約合833千米),這樣一來,可以縮短約一周的出航時間,甚至連250噸級的小型潛艇也能進入大西洋作戰,1100噸級的大型潛艇更是可以一直深入到大西洋縱深海域活動。同時隨著航程的縮短,也大大縮短了潛艇往返作戰海域與基地之間的時間,使得潛艇在海上活動的時間大為增加。另一方面,德軍使用比斯開灣各港口的修船廠對從海上返航的潛艇進行維護和修理,又可節約潛艇返回本土基地維護的時間,從而提高潛艇在航率,並能使德國本土的造船廠從繁瑣的日常基本維護中擺脫出來,集中力量建造新潛艇。因此自1940年6月德國佔領法國後,投入大西洋作戰的德軍潛艇有80%以上是從比斯開灣各港口出發的,加之比斯開灣沿岸是德國佔領下的法國和親德的西班牙,安全係數較高,比斯開灣也就成為德軍潛艇進出大西洋最重要的海上走廊。

基於同樣理由,同盟國竭力試圖封鎖比斯開灣,以「釜底抽薪」之法來減少護航船隊在大西洋上的壓力。由於比斯開灣海水較深,單單布設水雷難以形成有效封鎖,所以同盟國投入了航空兵、水面艦艇和潛艇實施空中、海面和水下全方位立體封鎖。而德國海軍也全力進行掃雷,還組織水面艦艇和航空兵護送潛艇進出大西洋,並不斷根據情況改變潛艇通行方法,來突破同盟國封鎖。雙方圍繞著比斯開灣展開了激烈的封鎖與反封鎖的鬥爭。

1941年5月以後,英國就在比斯開灣開始建立以水雷、潛艇和航空兵組成的反潛封鎖區域。

同盟國進行封鎖的主要措施是航空兵封鎖,投入的兵力是英國岸防航空兵,這支部隊行政管理、裝備和訓練由空軍領導,作戰指揮則是由海軍負責,在 1941年7月後開始以第十九大隊為主搜索並攻擊進出比斯開灣的德軍潛艇,具體戰術是在英軍潛艇巡邏線西經6度以西設立兩條巡邏線,由單機採取交叉搜索法進行連續巡邏,戰果很不理想,至1941年12月總共才擊沉潛艇1艘,擊傷3艘,其中德軍潛艇在12月間有71艘次進出比斯開灣,無一被發現。

1942年4月,第十九大隊的兵力有所增加,開始以錫利島為起點,對比斯開灣實施全晝夜扇形搜索巡邏。

1942年7月又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以西海域設立補充巡邏區。

自從採取扇形搜索巡邏戰術,並裝備新型雷達和利式探照燈後,發現德軍潛艇的次數逐漸增多,1942年7月進出比斯開灣的德軍潛艇為60艘次,被發現20艘次,擊沉1艘;8月進出的77艘次中被發現39艘次,擊沉1艘;9月進出90艘次中被發現40艘次,擊沉1艘。但10月起,德軍潛艇開始裝備梅托克斯雷達接受裝置,能先于飛機接受到雷達波束,然後迅速下潛,因此英軍飛機的搜索與攻擊效果又大大下降,在1942年10月至12月中,德軍進出比斯開灣的潛艇達291艘次,被發現僅有49艘次,而且沒有被擊沉1艘。

1943年2月,英軍岸防航空兵組織了代號為「吊艙」(又稱平底船)的空中封鎖戰役,將巡邏區劃分為內區和外區,內區是西經10度以東,寬度為 125海里(約231千米)的海域,外區是西經15度以西,寬度為200海里(約370千米)的海域,整個巡邏區長240海里(約445千米),再細分為六個分區,每個分區由一個中隊負責,採取蜘蛛網式搜索。

2月4日至2月16日,第十九大隊投入159架各型飛機,加上美軍陸軍航空隊第一、第二中隊32架裝備最先進SCR—517厘米波雷達的「解放者」飛機也參加作戰,參戰飛機總數達191架。戰役總指揮為第十九大隊司令傑弗里?布羅米特少將,盟軍共出動飛機312架次,發現德軍潛艇19次,占同時期德軍潛艇進出比斯開灣40艘次的47.5%,攻擊8次,但戰果很小,只擊沉1艘。

1943年3月英軍調整空中巡邏區,取消了外區巡邏,集中兵力於北緯44度30分至48度30分,西經7度至10度30分之間寬約150海里(約 278千米)的海域。此時第十九大隊又得到了裝備新型ASV—III厘米波雷達的「惠靈頓」反潛飛機的第一七二中隊,用於夜間巡邏,再度提高了搜索和攻擊效果。至3月20日共擊沉潛艇1艘,擊傷3艘,損失飛機1架。

3月21日至28日,英軍第十九大隊又發動了第二次空中封鎖戰役,代號為「包圍I」,此時英軍用裝備新型雷達的第一七二中隊和加拿大第四零七中隊代替了美軍兩個中隊,英軍共出動182架次,發現德軍潛艇27次,占同時期德軍潛艇進出比斯開灣41艘次的65.8%,攻擊15次,擊沉1艘潛艇。

4月,英軍將空中巡邏線向西北推移,並制定了統一的巡邏計劃。同時又由於北大西洋上護航航母的大量使用,岸基航空兵的壓力大為減輕,從而能抽調出原來掩護護航船隊的第十五大隊,配屬給第十九大隊,加強在比斯開灣的空中封鎖力量。4月6日至13日得到加強的英軍開始了第三次戰役,代號「包圍II」。在此期間進出比斯開灣的德軍潛艇共25艘次,發現11次,攻擊4次,擊沉1艘。由於英軍裝備新型雷達的飛機給夜間水面狀態航行的潛艇構成了巨大威脅,又由於德軍U—333、U—338和U—438號等潛艇在白天以甲板上的高射炮抗擊英機,接連取得擊落英機的戰果,鄧尼茲下令改變通過比斯開灣的戰術,採取夜間潛航,白天水面狀態航行,一旦發現英機,或以高射炮與之抗擊或者下潛躲避攻擊。

4月13日起,第十九大隊又緊接著發起了第四次空中封鎖戰役,代號「擾亂」,此時該大隊擁有裝備厘米波雷達的飛機已多達70架,實力大增。又隨著德軍潛艇戰術的改變,使得英機白天發現潛艇的機會大大增加,5月份發現潛艇達98次,攻擊64次,取得擊沉潛艇8艘,擊傷6艘的戰績。英機損失飛機6架。

為了抗擊英軍的空中打擊,鄧尼茲煞費苦心設計出火力強大的防空潛艇,這種潛艇配備2門37毫米和8門20毫米高射炮,準備作為誘餌消滅英軍飛機。 5月24日,第一艘防空潛艇U—441號與英機展開了激烈的空潛戰,德軍潛艇憑藉空前猛烈的對空火力與飛機對戰,可惜由於炮座的旋轉部位因海水侵蝕無法正常使用,使高射炮射擊的準確性大受影響。英機沒有料到潛艇會有如此猛烈的火力,猝不及防有1架「桑德蘭」飛機被擊落,但潛艇也受到重創,艇殼被炸開缺口,無法下潛,最後只得返回基地。

根據「擾亂」作戰中的經驗教訓,鄧尼茲於6月初再次改變戰術,命令以2至5艘潛艇組成艇群,白天以水面航行狀態結伴通過比斯開灣,一旦遭遇英軍飛機不得下潛,而是各艇聯合組織起對空火力網進行抗擊,夜間則以規定的航速潛航,白天再浮出水面恢復隊形,直至駛出比斯開灣。這徹底改變過去潛艇盡量避免與飛機周旋的戰術,而是直面飛機勇敢對抗,頗有幾分魚死網破的拼搏之氣。此外還經常派出飛機為潛艇提供空中掩護。

新戰術開始實行後最初效果還不錯,6月初接連有兩個艇群安全通過比斯開灣。但6月12日由5艘潛艇組成的艇群被波蘭第三零七中隊的4架戰鬥機發現,雙方隨即發生了激戰,德軍2艘潛艇遭重創,被迫返航,波軍僅1架飛機被擊傷。6月13日,又一個由5艘潛艇組成的艇群被英軍第二二八中隊的「惠靈頓」 飛機發現,經過激烈戰鬥,雙方互有損傷,英軍飛機被擊傷,德軍U—564號潛艇被擊傷,只好在U—185號掩護下返航,次日再次被英機發現,受傷的U— 564號潛艇被擊沉,負責掩護的U—185號救起沉沒潛艇的艇員返回基地。

鄧尼茲敏銳地察覺出新戰術的嚴重後果,儘管可以擊落英軍飛機,但潛艇也面臨著巨大的威脅,畢竟潛艇不是以擊落飛機為目的,而是安全出入大西洋,因此6月17日第三次改變戰術,潛艇在集群通過比斯開灣時,每天水面航行只能限制在發動機充電所需的最小時間——四小時之內,其餘二十小時均必須潛航。

7月8日,防空潛艇U—441號修復後再次出海,繼續執行餌兵之計,儘可能擊落盟軍反潛飛機。7月12日該艇被英軍第二四八中隊的3架「勇士」戰鬥機發現,英軍這一機群原是負責攻擊在海域上空為德軍潛艇提供空中掩護的德軍容克—88戰鬥轟炸機,並不擔負反潛使命,因此沒有裝備反潛專用的深彈,只能用飛機上的機槍和機關炮掃射。而U—441號艇長哈特曼少校過於相信自己的火力,沒有下令下潛而是命令炮手就位,準備與英機對抗。潛艇雖然擁有很強的對空火力,但在波浪起伏的海面上難以進行精確瞄準射擊,而飛機的掃射異常準確,一陣對射之後,潛艇甲板上的軍官和炮手非死即傷,包括艇長在內共死10人,傷 13人,唯一沒有受重傷的軍官是軍醫普法芬格爾少校,他表現非常冷靜,迅速指揮艇員將傷員搶回艙內,然後下令下潛,這才挽救了潛艇。返回基地後,他因此被授予德軍最高榮譽勳章——德意志十字勳章。鄧尼茲也從中明白潛艇即使裝備了強大火力,在同飛機的交火中也難以佔得便宜,因此下令艇群在通過比斯開灣時,只有在別無選擇時才能與飛機交火,而U—441號雖然保留了強大的對空火力,隨後仍恢復了原來的破交作戰使命。

針對德軍新的戰術,盟軍也隨之於6月下旬起改變了戰術,盟軍的新戰術簡直就是德軍潛艇「狼群戰術」的翻版,具體方法是以7架飛機組成的機群每天三次在德軍潛艇出入大西洋所必經航線上兩個位於菲尼斯特雷角西北的搜索區,代號分別為「步槍隊」和「海參」,進行疏開平行搜索,每架飛機巡邏區域長度不超過 185千米,這正是潛艇四小時水面航行加二十小時潛航的最大距離。只要其中1架飛機發現潛艇,便在其上空盤旋並報告基地指揮部,指揮部則立即命令其他飛機或通知水面艦艇趕來支援,實施協同攻擊消滅潛艇。

萬事開頭難,盟軍新戰術在最初的兩周時間裡並未取得什麼效果,直到7月20日,才有英軍第二二四中隊的1架「解放者」反潛飛機發現並擊傷1艘潛艇,此後盟軍飛機取得的戰果逐漸增加起來。7月30日,英軍第五十三中隊的1架「解放者」飛機發現了德軍一個3艘潛艇組成的艇群正在比斯開灣內以水面狀態航行,隨即一面在目標上空盤旋監視,一面向指揮部報告,在指揮部的指揮調度下,先後有6架飛機趕到,對這3艘潛艇進行了攻擊,擊沉、擊傷潛艇各1艘,另1 艘潛艇緊急深潛,企圖以此躲避攻擊。但根據飛機的報告,英軍水面艦艇很快趕來,先用聲納確定潛艇的位置,再用大定深的深彈將其擊沉。

就這樣盟軍封鎖效果顯著提高,6月共發現潛艇57艘,攻擊26艘,擊沉2艘。7月發現潛艇80艘,擊沉11艘,6艘被擊傷而折返,而盟軍僅損失飛機14架,其中8架是被潛艇擊落,另6架是被德軍戰鬥機擊落的。

進入8月後,德軍潛艇的損失繼續直線上升,僅8月1日和2日,就有4艘潛艇被擊沉,鄧尼茲無法承受這樣的嚴重損失,只得於8月2日下令比斯開灣港口內的潛艇暫停出海,剛剛出海的6艘潛艇也被緊急召回,4艘返航的潛艇分散行動,只能在夜間浮出水面充電,並儘可能沿西班牙海岸航行,以藉助海岸的掩護減少被雷達發現的機率,並在遭到盟軍攻擊後能得到西班牙的援助。這樣盟軍的空中封鎖終於實現了將德軍潛艇封閉在比斯開灣之內的預期目的。而盟軍所實施的空潛戰,尤其是1943年4月至8月初,持續九十七天的封鎖共擊沉潛艇26艘,擊傷17艘,給予德軍潛艇部隊沉重打擊,史稱「比斯開灣潛艇大屠殺」。

8月2日起,英軍第十九大隊在比斯開灣法國菲尼斯太爾角西北海域開始發起代號「擾亂」的反潛空中戰役,以阻止德軍潛艇使用西班牙海域。德國空軍應海軍的要求,派出了亨克爾—177遠程戰鬥轟炸機,與盟軍爭奪該海域上空的制空權,因此雙方就在比斯開灣上空展開了激烈而又頻繁的空戰,英軍總共損失了 17架反潛飛機和6架戰鬥機。

8月23日起,盟軍又投入了水面艦艇,共1艘巡洋艦和11艘護衛艦,第二批則為2艘驅逐艦和3艘護衛艦,在第十九大隊的空中掩護下,對比斯開灣西班牙海域進行主動的搜潛、反潛作戰,德國空軍於8月25日和28日先後出動道尼爾—217和容克—88戰鬥轟炸機,攻擊盟軍艦艇,重創1艘驅逐艦,擊傷1 艘護衛艦,迫使盟軍水面艦艇向西撤退,為德軍潛艇贏得了活動空間。

在1941年至1945年5月,德國潛艇進出比斯開灣共計2425艘次,被擊沉106艘,盟軍損失飛機約350架。

盟國水面艦艇也參加了比斯開灣封鎖,1943年6月擊沉德軍潛艇2艘,1943年7月擊沉3艘,1944年6月擊沉4艘,1944年7月擊沉7艘、重創3艘。

盟軍潛艇在封鎖作戰中損失大,效果小,有些得不償失。取得的戰績只有1艘潛艇,卻付出了3艘潛艇的代價。

儘管比斯開灣海水較深,水雷難以發揮作用,但盟軍還是將布雷作為封鎖比斯開灣的一項重要措施,佈雷的主要兵力是航空兵,1941年7月至1942 年6月,共布設水雷約4000枚;1942年9月起加大了布雷力度,平均每月布雷約1000枚;1943年7月主要對比斯開灣各港口進行佈雷封鎖,平均每月布雷約500枚。此外盟軍水面艦艇和潛艇也曾多次進行布雷作業,共布雷約3500枚。由於德軍在比斯開灣沿岸部署有不少雷達站,能及時發現盟軍的布雷飛機,並經常出動掃雷艦艇清掃航道,德軍潛艇損失很小,觸雷沉沒的僅有6艘。

戰爭中,德軍潛艇在比斯開灣內共損失潛艇76艘,佔德軍在戰爭中損失潛艇總數的9.8%,其中1940年和1941年各損失1艘,1942年損失 7艘,1943年最多達39艘,1944年損失28艘。在所有損失的潛艇中被航空兵擊沉的有54艘,占損失總數的71%;被水面艦艇擊沉的有7艘,佔總數的9.2%;觸雷沉沒的有6艘,佔總數的7.9%;被潛艇擊沉的只有1艘;因傷勢太重而自沉的有3艘,還有3艘則是因碰撞等其他原因沉沒的。從中也可以看出,航空兵對潛艇的威脅之巨,而建立如此輝煌戰績的航空兵部隊,主要是英軍岸防航空兵第十九大隊。

德軍損失的76艘潛艇中,51艘是在1943年5月至8月和1944年6月至8月這七個月里損失的,尤其是1943年7月一個月就達13艘,也反映出盟軍的封鎖效果很不均衡。

正因為比斯開灣對於大西洋航線極其重要的戰略影響,盟軍除投入各種兵力對潛艇所進出的航道進行封鎖外,還對比斯開灣內潛艇基地進行了大規模轟炸,1941年8月至年底,英軍出動飛機851架次,投擲爆破彈1175噸,燃燒彈10噸,損失飛機11架,由於德軍建有堅固的潛艇洞庫,沒有取得任何戰果。1943年1月後,根據英美首腦會議指示,進一步擴大了對潛艇基地的轟炸規模,從1月至5月,共出動飛機3568架次,投擲爆破彈5429噸,燃燒彈 3704噸,損失飛機88架,仍未有戰果。這也是盟軍所有反潛措施中損失大而效果最小的一項。

(13)1943年6月至12月:1943年5月31日,鄧尼茲前往柏林晉見希特勒,向元首彙報了潛艇戰極其不利的局面,由於盟軍空中力量的急劇增強和新式定位儀器的大量使用,潛艇面臨著極大的危險,希望能在技術條件解決後再恢復在大西洋的破交戰,但希特勒認為絕不允許放棄潛艇戰,因為即使進行戰略防禦,潛艇在大西洋上的活動也要比在歐洲沿岸進行被動防禦要好,而且潛艇戰牽制了盟國大量的兵力兵器,一旦放棄潛艇戰,盟軍用於護航的大量兵力兵器被轉用於其他任何地方,那都將是難以想像的。因此鄧尼茲決定不惜巨大犧牲,繼續進行潛艇戰,但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損失,他下令潛艇主要在盟國防禦比較薄弱的中大西洋亞速爾群島海域活動,等待合適的時機再重返北大西洋。

這一決定給了美國海軍大西洋艦隊總司令英格索爾上將指揮的反潛艦隊一展身手的大好時機,以「博格」、「卡德」、「科爾」、「桑提」等護航航母為核心的反潛艦隊,充分展示了航母及艦載機的威力,沉重打擊了德軍潛艇。

而6月在北大西洋,沒有一支船隊遭到攻擊。

6月3日,「博格」號首開記錄,在為GUS—7A船隊護航時,一舉擊沉U—217號潛艇和U—118號補給潛艇。

6月9日,為了繼續實施潛艇戰,牽制盟軍的護航力量,鄧尼茲挑選了9艘戰鬥潛艇和2艘補給潛艇,組成艇群前往同盟國護航力量薄弱的印度洋,至年底,這些潛艇在阿拉伯海和印度洋上與日軍潛艇並肩作戰,總共擊沉了57艘運輸船,合計33.7萬噸,成為德軍潛艇退出大西洋海域之後的又一亮點,但印度洋上的海上運輸相對於大西洋而言,無論數量,還是戰略地位,都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7月德軍潛艇開始裝備代號為「鸕鶿」的音響自導魚雷,這是德軍潛艇的殺手鐧,能自動追蹤船隻發動機的聲音進行攻擊,可惜由於產量較少,出擊的潛艇一般每艘只能配備4條。德軍專門將其用於攻擊盟軍船隊中的護航軍艦,然後利用船隊警戒圈因護航軍艦被擊沉擊傷所造成的缺口,再使用普通魚雷攻擊運輸船。而美軍艦載機也開始使用新型的「菲德」音響自導魚雷,首次投入實戰就創造了驕人的戰績,一舉擊沉潛艇4艘!

7月是德軍潛艇損失最慘重的月份,不僅是在比斯開灣空潛戰中,而且在中大西洋亞速爾群島附近海域,美軍航母艦載機竟連續擊沉7艘潛艇。至8月,美軍反潛艦隊總共擊沉潛艇15艘,其中8艘是「奶牛」補給潛艇,擊沉1艘補給潛艇的意義要遠遠大於擊沉1艘戰鬥潛艇,因為1艘補給潛艇能夠延長戰鬥潛艇的作戰時間,對於遠離基地的中大西洋,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所以非常有效打擊了德軍潛艇對中大西洋海上運輸的破交作戰,並大大降低了德軍潛艇在加勒比海、南大西洋甚至印度洋上的戰果。在中大西洋上,建立殊勛的王牌戰艦是美軍的「卡德」號護航航母,該艦的艦載機大隊共擊沉4艘潛艇,其中2艘補給潛艇。

同時1943年的7月,美國不斷增長的造船能力已經使同盟國新建造船隻噸位超過了被擊沉船隻的噸位,鄧尼茲噸位戰的如意算盤已經化為泡影。

6月至8月,德軍潛艇共擊沉同盟國運輸船58艘,其中一半是在非洲南部好望角海域和印度洋上取得的,德軍損失潛艇79艘,其中被飛機擊沉的58艘,佔73.4%。

8月起德軍潛艇陸續開始裝備「哈格努克」雷達接受裝置、音響自導魚雷、氣泡誘餌發生器和高炮,其中鄧尼茲還加緊了新潛艇建造,採取艇體分段建造法,以提高潛艇建造的速度。此外,他還對戰爭態勢和潛艇戰術進行了研究分析,決定繼續實施對同盟國海上運輸線的破交作戰,以牽制盟軍大量的兵力兵器,並及時了解盟軍反潛裝備和戰術手段的變化。他將潛艇戰轉敗為勝的希望寄予新型潛艇的建造和實戰使用。

隨著這些措施的落實,使得鄧尼茲覺得有了重返大西洋的底氣,遂於8月底逐漸放寬了禁止進入大西洋的命令。

9月初,先後有兩批各13艘潛艇,分別從德國、法國和挪威的基地出航,其中從比斯開灣出發的潛艇除了充電外,一直都是沿著西班牙海岸潛航,以避免盟軍的打擊。

9月16日,由16艘潛艇組成的「拉頓」艇群在北大西洋展開,準備投入破交作戰。

9月18日,從英國開往美國的ONS—18船隊和ON—202船隊駛近「拉頓」艇群所在海域,英國海軍部對此已經有所察覺,因此命令這兩個船隊航線稍向西北改變,企圖規避德軍潛艇的截殺。

9月19日,鄧尼茲下令潛艇再次進入大西洋。當天從冰島起飛的盟軍「解放者」反潛飛機為ONS—18船隊提供了可靠的保護,並擊沉了U—341號潛艇。入夜後有2艘潛艇對該船隊進行了攻擊,1艘英軍驅逐艦因所發射的「刺蝟彈」過早爆炸而遭到重創。同時加拿大海軍派出了2艘驅逐艦和4艘護衛艦前來加強船隊的護航。

9月20日,德軍潛艇發現了ON—202船隊,U—270號隨即實施了攻擊,用音響自導魚雷擊傷了「拉根」號護衛艦,U—238乘機突破船隊的警戒圈,一連擊沉2艘運輸船。U—338號潛艇正想投入攻擊,卻被擔負空中掩護的「解放者」飛機發現,當即發射「菲德」音響自導魚雷將其擊沉。當晚,ONS —18船隊和ON—202船隊會合,但由於反潛飛機因燃料耗盡而相繼離開,給了德軍潛艇以可乘之機,使用音響自導魚雷接連擊沉2艘護航軍艦。

9月22日,晴朗的天氣正是空中巡邏的反潛飛機大展身手的有利條件,「解放者」飛機發現並重創2艘德軍潛艇,伴隨ON—18船隊的「麥卡爾平」號護航航母所搭載的艦載機也不時起飛,為船隊提供空中掩護,雖然沒有取得擊沉擊傷潛艇的戰績,卻一再迫使潛艇下潛,無法實施攻擊。但德軍潛艇仍如幽靈般的頑強追蹤著船隊,保持了與船隊的接觸,企圖尋找戰機實施攻擊。

9月23日凌晨,終於有數艘潛艇突破了船隊的警戒圈,先後擊沉1艘護衛艦和4艘運輸船。天亮後,盟軍加強了空中掩護,岸基反潛飛機和護航航母艦載機密切協同,有效壓制了德軍潛艇,終於迫使所有潛艇長時間下潛,從而使船隊得以徹底擺脫潛艇的追蹤。

此次破交作戰,是德軍潛艇重返大西洋後的第一仗,盟軍共損失6艘運輸船(計3.6萬噸)和3艘護航軍艦,同盟國損失的運輸船都是在夜間沒有空中掩護的情況下被擊沉的,而損失的護航軍艦都是被德軍新型武器音響自導魚雷擊沉的。德軍潛艇則被擊沉3艘,擊傷3艘。

針對德軍潛艇的音響自導魚雷,盟軍迅速採取措施,緊急裝備了「福克瑟」噪音發生器,這種裝置是用繩索拖在船隻後面,能夠發出很大的聲音,吸引音響自導魚雷,使軍艦免受損失。

由於德軍潛艇在上報9月戰果中有些誇大,令鄧尼茲信心倍增,特別是對音響自導魚雷寄予了很大希望,進入10月後再次調集潛艇於北大西洋,準備依靠音響自導魚雷重新奪回破交戰的主動。

1943年秋季,美國巨大的造船工業能力逐漸開始顯示出來,標準萬噸級的運輸船被冠以「自由輪」和「勝利輪」的美名,開始成批生產,尤其是凱澤造船廠採用預製件生產線技術進行流水線生產,船廠的總裝車間里,數以千計的鉚工不分晝夜輪班工作,將預製生產出的船隻部件鉚在一起。在「天才的美國造船工人」奇蹟般努力下,萬噸輪建造速度從年初的六個月,逐步縮短到5月的不到三個月,再到9月的四個星期,直到10月間「羅伯特?皮爾里」號萬噸輪僅僅四天零十五小時就建成下水,下水時甚至連船身的油漆都沒幹,創造了造船工業的神話!這一造船記錄直至今日從未被打破!就這樣,鄧尼茲擊沉運輸船的噸位大於同盟國新建運輸船的噸位來決定戰爭勝利的企圖終於成為泡影。

10月初盟軍兩支護航船隊先後改變航線,避開了潛艇的巡邏線。第三個船隊擁有強大的空中掩護,德軍潛艇不但沒有取得任何戰果,反而損失了U— 279號和U—389號潛艇。第四個船隊是SC—143船隊,該船隊編有30艘運輸船,由包括1艘護航航母在內的10艘軍艦護航,船隊附近還有4艘驅逐艦可隨時提供支援。

10月6日,德軍遠程偵察機發現該船隊,鄧尼茲立即命令正在北大西洋活動的「羅斯巴赫」艇群前往截擊。

10月7日,U—448號潛艇發現船隊,當晚就有8艘潛艇先後趕到,與船隊保持接觸,但遭到護航軍艦有效壓制,沒能突破船隊警戒圈。

10月8日凌晨,U—378號潛艇用音響自導魚雷擊沉波蘭驅逐艦「奧坎」號。天亮後,與船隊同行的「拉帕納」號護航航母起飛「劍魚」反潛 飛機和從冰島起飛的「解放者」反潛飛機協同作戰,擊沉了2艘潛艇,擊傷1艘潛艇,並徹底粉碎了德軍潛艇攻擊船隊的企圖。下午德軍派出了BV—222水上飛機以引導潛艇攻擊,但仍毫無收穫。黃昏時分,「桑德蘭」岸基反潛飛機又擊沉了U—610號潛艇。入夜後,盟軍首次在夜間出動裝備利式探照燈的「解放者」反潛飛機為橫渡大西洋的船隊提供空中掩護,使船隊在夜間得到了有效保護,可惜由於受續航力的限制,天亮前就不得不返航,德軍U—645號潛艇乘機利用拂曉前空中掩護短暫中斷的時候發起攻擊,擊沉1艘運輸船。隨後德軍潛艇便停止了攻擊。

此次破交戰,德軍擊沉驅逐艦、運輸船各1艘,卻付出了3艘潛艇被擊沉,1艘被擊傷的巨大代價。

10月8日,葡萄牙同意同盟國使用在亞速爾群島的兩個機場。10月19日首批岸基遠程反潛飛機就轉場到來,原先空中護航力量最薄弱的中大西洋也開始得到充分的空中掩護。從此以後,同盟國的岸基航空兵空中掩護遍及整個大西洋,因此北大西洋的空中掩護進一步鞏固完善。

10月15日,德軍「施利芬」艇群的U—844號潛艇發現了ON—206護航船隊,該船隊是從英國開往美國的,編有65艘運輸船,由2艘驅逐艦和2艘護衛艦護航,並在必要時還能得到2艘驅逐艦和3艘護衛艦的支援。

10月16日,U—964號潛艇發現了ON—206船隊附近的ONS—20護航船隊,該船隊編有52艘運輸船,由5艘驅逐艦保護。

為了集中最大的兵力對這兩支船隊實施集群攻擊,鄧尼茲命令附近的所有潛艇必須迅速、果斷接近船隊,為了迅速加入戰鬥,鄧尼茲特別指示必須以水面航行趕赴戰場,如果遭遇飛機則用甲板上的高射炮進行抗擊。結果在潛艇接近船隊時,多艘潛艇與盟軍反潛飛機發生了激戰,3艘潛艇被擊沉,盟軍被擊落、擊傷「解放者」飛機各1架。只有U—426號潛艇於傍晚前後趕到了ONS—20船隊所在海域,並實施攻擊,擊沉1艘運輸船。鑒於ONS—20船隊所面臨的巨大威脅,原來為ON—206船隊提供支援的B7護航大隊2艘驅逐艦和3艘護衛艦奉命前往支援ONS—20船隊,在這批護航軍艦趕赴ONS—20船隊途中,發現並擊沉了德軍U—631號潛艇。當晚在ONS—20船隊附近的6艘德軍潛艇均被護航軍艦驅走,失去了與船隊的接觸,因此船隊在夜間未受損失。

10月17日,U—309號潛艇再次發現ONS—20船隊,根據U—309號的報告,鄧尼茲命令「施利芬」艇群尚存的12艘潛艇繼續對船隊實施攻擊,但在盟軍強大的空中掩護下,先後有9艘潛艇遭到反潛飛機攻擊,被擊沉1艘,擊傷2艘,盟軍僅損失1架「桑德蘭」飛機。不久護航軍艦採取英國海軍上校威卡發明的新戰術,即兩艦協同攻擊,兩艦排成縱列,二號艦用聲納確定潛艇準確位置和速度,然後引導一號艦到達潛艇垂直上方,實施深彈攻擊。這種戰術能避免單艘艦在對潛攻擊時聲納探測的盲區,從而大大提高深彈攻擊的準確率。——新戰術果然一舉奏效,擊沉了U—841號潛艇。德軍這才停止了攻擊。

此次破交戰,德軍攻擊了兩支護航船隊,僅擊沉了1艘運輸船,卻被擊沉6艘潛艇。

由於護航軍艦反潛新戰術的推廣,德軍潛艇被水面艦艇擊沉擊傷的數量大為增加,9月和10月至少有25艘潛艇被水面艦艇擊沉。

10月24日起部署在北大西洋上的24艘潛艇組成的「西格弗里德」艇群(後增至31艘),先後對橫渡大西洋的盟軍HX—262、ON—207、 SC—145、ON—208、HX—263、ONS—21和HX—264等七支船隊進行了攻擊,但盟軍空中掩護力量的日益增強,以及水面艦艇和飛機協同逐漸密切默契,德軍潛艇不但未獲巨大戰果,僅擊沉2艘運輸船和2艘軍艦,擊落2架反潛飛機,反而損失慘重,先後有9艘潛艇被擊沉,這些都毫無疑問地說明,德軍潛艇的「狼群作戰」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

10月下旬部署在直布羅陀航線上的德軍由8艘潛艇組成的「席爾」艇群,接到德軍FW—200偵察機發現船隊的情報,這是由兩支護航船隊合併而成的開往英國龐大船隊,共編有60艘運輸船,由7艘護航軍艦掩護。「席爾」艇群迅速前往截擊,31日U—262號潛艇擊沉了1艘運輸船,但U—306號潛艇被擊沉,U—441號被擊傷。從盟軍空中掩護的密度和強度,鄧尼茲準確判斷出盟軍已開始使用亞速爾群島的機場,這樣盟軍船隊將會得到強大的空中掩護,鄧尼茲只得命令停止攻擊。

10月間德軍兩艘補給潛艇U—422號和U—220號先後被美軍護航航母「卡德」號和「希洛克島」號擊沉,這樣德軍只剩下U—488號一艘補給潛艇來為游弋在廣闊海域的戰鬥潛艇提供海上補給。鄧尼茲不願再損失這艘寶貴的補給潛艇,特意將其從比較危險的海域調到稍稍安全的非洲沿岸海域。

9月和10月,同盟國64支橫渡大西洋的護航船隊2468艘運輸船中總共只損失了9艘運輸船。

鄧尼茲鑒於集群作戰損失太大,被迫於10月下旬,決定徹底放棄艇群作戰,改為單艇作戰。此時鄧尼茲所要考慮的不再是如何擊沉同盟國運輸船,而是潛艇的生存。此時盟軍強大的岸基航空兵,反潛飛機數量已達3000架以上,平均每一艘德軍潛艇將要對抗二三十架飛機,而且岸基航空兵已在冰島、愛爾蘭、紐芬蘭、百慕大群島、格陵蘭島和亞速爾群島等地建立起完善的基地網,加上護航航母的艦載機,空中掩護幾乎覆蓋整個大西洋航線,再加上護航航母的艦載機和水面艦艇所組成的攻擊性反潛特混艦隊,以及在比斯開灣的封鎖,有效挫敗了德軍的「狼群戰術」,同盟國的船隊終於可以在大西洋上安全航行。

11月和12月,德軍潛艇總共只擊沉13艘運輸船,計7.1萬噸,而損失的潛艇則高達16艘。這一戰績與1943年3月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1943年是大西洋反潛戰關鍵性的轉折之年,從年初德軍潛艇的輝煌勝利,到年底德軍潛艇的日落西山,對於同盟國而言,黎明前最黑暗的艱苦時期已經過去,勝利的曙光已經來臨!全年,同盟國損失運輸船466艘,約220.3萬噸,尚不及1942年的一半!德軍損失潛艇則高達237艘。而且德軍被迫放棄了潛艇集群攻擊戰術,使同盟國能夠從下半年起,比較安全地將大量的人員、裝備和物資橫渡大西洋,運到英國。這些人員、裝備和物資,正是為1944年6月盟軍實施開闢第二戰場的諾曼底登陸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要是無法保障橫渡大西洋的運輸船隊航行安全,諾曼底戰役的準備就無法及時完成,而諾曼底戰役如果推遲發動,德國就會利用這一喘息之機,加強防禦準備,那時這一決定戰爭命運的登陸戰役勝負就難以預料。可以說,大西洋航線護航戰的勝負,對於戰爭的勝負,是具有決定意義的。

(14)1944年

進入1944年,德軍潛艇的作戰越來越困難。

1月中旬,鄧尼茲在北起蘇格蘭以西費洛斯群島,南至法國布列塔尼半島西端的布勒斯特廣闊海域上部署了20餘艘潛艇,以50千米間隔形成巡邏線。但由於盟軍反潛飛機的巨大威脅,這些潛艇只能長時間潛航,發現船隊的任務就只能交給空軍的偵察機了,可惜空軍飛行員缺乏海空搜索和跟蹤監視的專項訓練,幾次發現了船隊,卻不能進行有效的監視,因此潛艇的攻擊效率大為降低。

1月26日和27日,德軍容克—290偵察機多次發現在北大西洋上的OS—66和KMS—40船隊,鄧尼茲集中了20艘潛艇,躊躇滿志地準備大幹一場。

1月28日,盟軍對德軍潛艇的集結有所察覺,為了保障船隊安全,命令岸防航空兵第十九大隊在第八十九大隊的配合下全力對兩支船隊航線附近海域實施大規模反潛作戰,反潛飛機攻擊了多艘潛艇並擊沉了U—271號和U—571號2艘潛艇。

鑒於盟軍強大的空中掩護力量,鄧尼茲被迫於1月29日下令停止了對船隊攻擊,將這些潛艇召回法國,以便就近再投入新的戰鬥。

1月底,盟軍派出由2艘護航航母和5艘護衛艦編成的英軍第二支援大隊,前去支援在愛爾蘭以西海域航行的同盟國船隊。

1月31日,該大隊就在愛爾蘭以西海域擊沉U—592號潛艇。

2月3日,德軍在愛爾蘭以西海域共集結了28艘潛艇。

2月6日,德軍容克—290偵察機在亞速爾群島以北海域發現了合併在一起的SL—147和MKS—38船隊,該船隊由1艘驅逐艦、7艘護衛艦和1艘武裝反潛拖網漁船護航。

2月8日,1艘護衛艦發現了U—762號潛艇,隨即與其他兩艘護衛艦實施協同攻擊,將其一舉擊沉。

2月9日,德軍U—238號和U—734號潛艇在接近船隊過程中被護航軍艦發現並擊沉。

2月10日,由英軍岸防航空兵第十五大隊掩護的ON—223護航船隊遭遇德軍潛艇,德軍U—283號和U—545號潛艇以艇上的高射炮與英軍飛機對抗,雖然擊落兩架「惠靈頓」反潛飛機,但都被英軍飛機和水面艦艇擊沉。

2月12日,德軍7架亨克爾—177轟炸機和3艘潛艇攻擊了OS—67和KMS—41船隊,伴隨船隊航行的「追蹤者」護航航母的艦載機全力迎戰,擊落德軍2架飛機,並擊退了德軍潛艇,使船隊無一損失。

2月13日,鄧尼茲為了避免潛艇的損失,下令轉移到更遠的西方海域活動。

2月14日至16日,德軍多架偵察機發現在北海航行的同盟國多支船隊,憑藉岸基航空兵的強大掩護,船隊安全通過了德軍代號「刺蝟」艇群組成的潛艇巡邏線。

2月17日,為確保船隊安全,盟軍出動第二、第十支援大隊和B7護航大隊加強在北海航行的船隊護航力量。當天黃昏,鄧尼茲根據偵察機的報告,將附近海域活動的21艘潛艇組成代號為「鯊魚」的艇群,準備投入攻擊。但盟軍通過無線電偵聽和破譯,察覺了德軍潛艇的活動,隨即通知船隊改變航向,以規避德軍潛艇新的巡邏線。但德軍無線電偵聽同樣也發現了船隊的規避行動,先後出動10架偵察機進行大面積空中搜索,其中1架被盟軍戰鬥機擊落,但終於有3架發現了船隊。

2月18日,接到偵察機報告後德軍潛艇全速趕來,重新調整巡邏線部署。當晚,船隊闖入潛艇巡邏線,護航軍艦與德軍潛艇發生激戰,有3艘潛艇向護航軍艦發射了音響自導魚雷,只擊傷了1艘護衛艦,該艦後在拖回基地途中沉沒。而盟軍護航軍艦則擊沉了3艘潛艇,其中U—264號潛艇是德軍第一艘裝有通氣管的潛艇。

為潛艇裝備通氣管實際上是一種過渡措施,鄧尼茲正在全力組織建造代號為「瓦爾特」的Z1型潛艇,這種潛艇排水量達1600噸,採用瓦爾特教授發明的新型發動機,並採取流線型艇體使水下航速更是達到創記錄的14節,而且蓄電池能量比現有潛艇增加了一倍多,能長時間在水下高速航行,因此可以輕而易舉地從水下超越船隊,在船隊航線前方實施攻擊,並能依靠優異的水下安靜性能擺脫護航軍艦和飛機的打擊。儘管這種新型潛艇的研製生產工作從1943年下半年就已開始,但由於盟軍戰略航空兵對研製單位和潛艇建造廠的猛烈轟炸,新潛艇的建造工程遭到了極大的阻礙,批量投產至少要到1945年才能實現,為了在這種新潛艇投產服役之前還能有效進行潛艇戰,鄧尼茲只好採取折衷方案,為潛艇裝上通氣管,所謂通氣管實際是個進氣管,通過這一管道使潛艇在下潛狀態仍可補充新鮮空氣,從而使潛艇即使是在潛航狀態柴油主機仍能正常工作,這徹底改變了以往潛艇在潛航時只能由電動機提供動力的情況,由於使用電動機時蓄電池能量消耗很快,而蓄電池充電又必須由柴油機提供動力,潛艇就勢必要浮出海面進行充電。使用通氣管後就可以大大減少上浮充電的時間,使之能最大限度潛在水下,躲避盟軍飛機的打擊。如此一來,潛艇的損失是下降了,但由於長時間在水下航行,潛艇也就難以發現船隊,更談不上擊沉運輸船。為解決這一難題,鄧尼茲於2月26日晉見希特勒,要求增加偵察機,並加緊Z1型潛艇的生產。

鄧尼茲還下令潛艇轉移至距離海岸1300千米的縱深海域,採取分散攻擊戰術實施破交作戰。

2月下旬,鄧尼茲將在北大西洋上活動的潛艇重新進行調整,在愛爾蘭以西海域部署由16艘潛艇組成代號為「普羅森」艇群,在愛爾蘭以南部署3艘潛艇,在冰島附近海域部署1艘潛艇,另以3艘潛艇負責預報大西洋的天氣情況。

2月24日,SC—135船隊的護航軍艦擊沉了返航的U—257號潛艇。

2月25日,在愛爾蘭以西海域活動的盟軍第一支援大隊6艘驅逐艦,積極開展搜潛、反潛行動,與正在該海域的德軍潛艇展開了戰鬥,先後擊沉U—91和U—358號潛艇,而U—358號在被擊沉前用音響自導魚雷擊沉1艘驅逐艦。

3月1日,以「布洛克島」號護航航母為核心的美軍反潛特混艦隊在亞速爾群島以北海域擊沉兩艘潛艇。

3月2日,德軍U—744號潛艇在比斯開灣以西擊沉了盟軍1艘坦克登陸艦。但隨後就被盟軍水面艦艇擊沉。

3月初,在愛爾蘭以西海域活動的「普羅森」艇群增加到24艘潛艇,並於3月9日先後攻擊了兩支船隊,擊沉驅逐艦和護衛艦各1艘。

3月10日,U—845號潛艇剛報告發現一支護航船隊,就被船隊的護航軍艦發現並擊沉。數艘潛艇聞訊趕往攻擊,U—741號遭到了負責空中掩護的加拿大空軍「桑德蘭」反潛飛機連續三十小時的攻擊,德軍潛艇部隊曾經引以為豪的高昂士氣已經一去不返,U—741號的艇員竟自動放棄潛艇逃生。德軍另兩艘潛艇則密切配合,頑強抗擊盟軍飛機攻擊,擊落了1架盟軍「惠靈頓」飛機。

3月12日,岸基航空兵有效掩護了正在大西洋航行的船隊,U—311號擊落了1架英軍反潛飛機,但U—575號潛艇則遭到了英軍「惠靈頓」反潛飛機和美軍以「博格」護航航母為核心的反潛特混艦隊的協同攻擊,雖然U—575奮力抗擊,擊落了1架航母「復仇者」艦載機後仍避免不了被擊沉的厄運。

3月14日,盟軍第二支援大隊的護衛艦在「文德克斯」護航航母艦載機協同下,擊沉U—653號潛艇。

3月17日,盟軍CU—17船隊遭到德軍潛艇的攻擊,護航軍艦擊傷1艘潛艇,但船隊中1艘油船被德軍潛艇擊沉。

此後,鄧尼茲意識到在大西洋上繼續實施集群攻擊,只能遭到更大損失,於3月22日下令解散「普羅森」艇群,進行單艇遊獵作戰。

1944年的最初三個月中,盟軍橫渡大西洋的105支船隊3360艘運輸船,只有3艘被潛艇擊沉,而德軍則付出了36艘潛艇被擊沉的慘重損失。鄧尼茲因此下令取消了對橫渡大西洋船隊的攻擊。

4月,由於盟軍為即將開始的諾曼底登陸創造條件,進行了大規模的戰略欺騙和佯動,德軍統帥部為盟軍這一系列戰略欺騙和佯動所迷惑,命令潛艇部隊全力投入反登陸,鄧尼茲因此以40艘潛艇組成一個艇群在英吉利海峽的法國沿岸展開,企圖阻止盟軍的登陸。

儘管4月中,德軍潛艇集中精力於反登陸,未能全力投入於破交作戰,仍有6艘潛艇被擊沉,其中2艘是被美軍「瓜達爾卡納爾」號護航航母和5艘驅逐艦組成的第三大隊擊沉的。

5月初,在大西洋上活動的德軍潛艇只有區區5艘,不久其中的2艘也遭到擊沉的命運。

5月16日至31日,英軍岸防航空兵第十八大隊對德軍從挪威進入大西洋的潛艇發動了空中反潛戰。英軍投入了「卡塔林那」、「桑德蘭」和「解放者」等多種型號的反潛飛機,先後發現德軍潛艇22艘次,攻擊13次,擊沉4艘潛艇,迫使2艘潛艇折返出發基地。

此外,U—476號在與英機的對抗中擊落了1架「桑德蘭」飛機,但潛艇也遭到重創,後終因傷勢太重而由U—990號潛艇擊沉。而U—990號潛艇不久也在特隆赫姆附近被盟軍飛機擊沉。

在第十八大隊進行空中反潛戰的期間,德軍只有8艘潛艇進入大西洋。

5月底,德軍在美國海岸只部署了2艘潛艇,在非洲沿海也不過2艘,潛艇數量已經下降到最低,而且都只在為生存而奮鬥,根本談不上取得什麼戰績。鄧尼茲在大西洋上部署了3艘潛艇,而且都只是負責報告天氣預報,在比斯開灣各港口集結了約70艘潛艇,準備用於抗擊盟軍即將在法國的登陸。

5月29日,美軍「布洛克島」號護航航母和5艘驅逐艦組成的第二十二反潛艦隊第一大隊與德軍U—549號潛艇遭遇,U—549號搶先對「布洛克島」號航母實施攻擊,航母被3條魚雷命中,很快傾覆沉沒,還有1艘驅逐艦也被潛艇發射的音響自導魚雷擊傷。但隨後U—549號潛艇就被另2艘驅逐艦擊沉。

由於「布洛克島」號航母被擊沉,第一大隊奉命返航,其原先的反潛使命由以「瓜達爾卡納爾」號護航航母和5艘驅逐艦組成的第三大隊接替。

6月1日,鄧尼茲下令不准沒有裝備通氣管的潛艇進入大西洋活動,以減少越來越多的潛艇損失。

6月3日,英軍岸防航空兵第十八大隊繼5月發動針對挪威海域德軍潛艇的首次空中戰役後,再度發起空中反潛戰役,目的是儘可能阻止德軍潛艇從挪威海域進入英吉利海峽,參戰兵力有英國空軍第八十六中隊、第二零六中隊、第二一零中隊、第三三三中隊和加拿大空軍第一六二中隊,機型有「卡塔林那」、「解放者」、「英俊戰士」等,至7月先後擊沉德軍潛艇10艘,擊傷7艘,有力配合了諾曼底登陸。

6月4日,第三大隊的「查特林」號驅逐艦聲納發現了德軍U—505號潛艇,第三大隊司令加勒裏海軍上校立即命令2艘驅逐艦前去支援,而「瓜達爾卡納爾」號航母則轉向西行,2架「野貓」戰鬥機緊急起飛。「野貓」戰鬥機趕到發現潛艇海域,很快清楚看到潛艇在水中的輪廓,戰鬥機立即向潛艇射擊以便為驅逐艦指示目標,「查特林」號衝過來,一口氣投下12顆淺定深深彈,水柱衝天而起,海水劇烈翻騰,近在咫尺的猛烈爆炸使潛艇遭到嚴重損傷,艇長蘭格上尉只得下令上浮,就在深彈攻擊六分鐘多後,潛艇在距離「查特林」號驅逐艦約640米處浮出水面,潛艇指揮塔台和艇首出入艙口打開,艇員蜂擁而出爭相逃命,「查特林」號和剛趕到的另2艘驅逐艦不等命令,就紛紛開火,空中的「野貓」戰鬥機也開始射擊,密集的炮火連連命中潛艇,艇長蘭格等多人傷亡,其餘艇員不等放下救生下艇就紛紛跳海,潛艇舵機受損,失去控制在海面打起轉來,當艇首指向「查特林」號驅逐艦時,艦長諾克斯少校以為潛艇要發射魚雷進行垂死掙扎,急忙下令發射魚雷,沒有命中。大隊司令加勒里上校意識到有俘獲潛艇的可能,連忙命令不準隨意射擊,爭取俘獲這艘潛艇。

「皮爾斯伯里」號驅逐艦的艦長霍爾中校立即下令停止射擊,並命令早已做好準備的接舷小組出發,艾伯特?大衛上尉帶領著8人小組乘著摩托艇沖向潛艇,當接舷小組登上潛艇時,艇上的德軍官兵已經幾乎全部棄艇,接舷小組順利進入潛艇,迅速關閉剛剛打開的通海閥門。通常德軍潛艇艇長在下令棄艇時會採取炸艇措施,但安放在潛艇內的14包炸藥根本沒有點燃引信!就這樣,U—505號和沒有來得及破壞的密碼機、密碼本、航海日誌和其他秘密文件一齊成為美國海軍的俘虜。

「皮爾斯伯里」號驅逐艦隨即靠上來,準備拖帶潛艇,不料失去控制的潛艇的首部水平舵竟一頭扎進驅逐艦的艦體,「皮爾斯伯里」號驅逐艦被戳出一個大洞,只好放棄拖帶企圖。「瓜達爾卡納爾」號護航航母靠了過來,拖帶潛艇前往最近的百慕大基地。

6月19日,U—505號被拖到了百慕大,這是美國海軍1812年以來第一艘俘獲的敵方潛艇,也是在二戰中俘獲的唯一一艘德軍潛艇。

這次戰鬥的勝利,使盟軍不僅掌握了德軍潛艇性能,還得到了德軍列為最高機密的密碼機和密碼本,極大便利盟軍情報機關的密碼破譯工作,對此,鄧尼茲一無所知,也就沒有及時採取諸如改變密碼等應對措施,這對於德軍潛艇日益困難的局面,無疑於雪上加霜!

而在6月間最重要的戰事就是盟軍於6月6日發起的諾曼底登陸,因為盟軍所進行的卓有成效的戰略欺騙和佯動,德軍統帥部完全被盟軍刻意布置的假象迷惑,不僅沒有及時判明盟軍登陸時間、地點,而且在盟軍登陸已經獲得初步成功之後仍認為諾曼底登陸不過是佯攻,加萊才是盟軍登陸的主攻地點,因此德軍最具戰鬥力的裝甲部隊主力始終按兵不動,靜待在加萊的登陸。而對諾曼底的反擊,德軍投入的地面部隊數量既少,又受到盟軍強大航空兵的壓制,難以發揮作用。德國海軍實力本來就小,用於反登陸的只有少數如驅逐艦、魚雷艇等輕型艦艇,作為德國海軍驕子的潛艇部隊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抗登陸的主角:登陸當天,鄧尼茲就從布勒斯特派出17艘潛艇、從聖納澤爾出航14艘、從拉帕利斯出動4艘、加上從洛里昂出發的1艘,總計36艘潛艇。盟軍對此早有準備,6月初在英吉利海峽和比斯開灣展開的反潛兵力有:英軍岸防航空兵第十九大隊、英軍西部海防區所轄的3艘護航航母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九支援大隊、英軍普利茅斯海防區所轄的第十一、第十二和第十四支援大隊等部,僅水面艦艇就有護航航母3艘、驅逐艦37艘、護衛艦18艘。其中西部海防區所轄艦艇在英吉利海峽西側和比斯開灣展開,普利茅斯海防區所轄的艦艇則負責封鎖英吉利海峽的入口。

6月7日,英軍岸防航空兵第十九大隊在比斯開灣擊沉了返航途中的2艘德軍潛艇,並擊傷從布勒斯特出發的4艘潛艇,迫使其返回基地。戰鬥中英軍損失4架飛機。

6月8日,英國空軍第二二四中隊王牌飛行員布洛克少校所駕駛的「解放者」反潛飛機一舉擊沉2艘德軍潛艇,其戰友也取得擊傷1艘潛艇的戰績。

6月9日,德軍U—740號潛艇又成為盟軍反潛飛機的獵物。

三天中德軍共有5艘潛艇被擊沉,5艘被擊傷,如此慘重的損失雄辯說明沒有裝備通氣管的潛艇是根本無法突破由岸基航空兵、艦載航空兵和水面艦艇所組成的立體反潛防線的,因此從聖納澤爾、拉帕利斯、洛里昂三地出發的沒有通氣管的17艘潛艇和從布勒斯特出發的U—766號都無法進入英吉利海峽,只好滯留在比斯開灣,直到6月15日。

9艘裝備通氣管的潛艇中,U—212號在強大的空中反潛壓力下兩次被迫折返,其餘8艘潛艇和5艘從挪威出發的潛艇進入英吉利海峽,6月7日至9日這些潛艇,多次使用音響自導魚雷對海峽中的盟軍艦艇實施攻擊,由於盟軍艦艇都安裝了拖曳式的「福克瑟」噪音發生器,德軍先後發射的十餘條音響自導魚雷無一奏效。

6月11日,3艘德軍潛艇在海峽西部入口攻擊了盟軍驅逐艦大隊,毫無收穫,U—821號反被盟軍反潛飛機擊沉。

6月14日,首批裝備通氣管的德軍潛艇進入英吉利海峽。於次日開始攻擊海峽中的盟軍船隻,當天就有驅逐艦、護衛艦和坦克登陸艦各1艘被擊沉。

6月15日,鄧尼茲又將部署在挪威已裝備通氣管的潛艇調往英吉利海峽,途中有4艘被盟軍岸基航空兵擊沉。

6月18日,德軍U—621號潛艇攻擊了美軍2艘戰列艦,但未獲戰果。同一天,U—767號和U—441號先後被水面艦艇和反潛飛機擊沉。

6月下旬,進入海峽的德軍潛艇總共擊沉2艘運輸船,重創3艘運輸船,擊傷驅逐艦、護衛艦和運輸船各1艘,德軍潛艇被擊沉3艘。

6月最後兩周中,鄧尼茲先後從大西洋和比斯開灣調集12艘潛艇投入英吉利海峽,只有3艘最終成功進入,其餘不是被擊沉,就是被迫折返。

7月,進入英吉利海峽的德軍潛艇冒著被擊沉的巨大風險攻擊了海峽中航行的同盟國船隊,擊沉運輸船2艘、登陸艦和武裝拖網漁船各1艘,擊傷運輸船和油船各1艘,德軍潛艇損失高達8艘。儘管德軍潛艇在攻擊船隊時付出的代價非常巨大,往往損失1艘潛艇還不能擊沉1艘運輸船,但鄧尼茲認為每擊沉1艘運輸船,船上所運載的武器、物資和人員隨船沉沒,是對盟軍最沉重的打擊。因為要是在陸地上消滅像1艘運輸船上所運載的武器、物資和人員,必將付出更大的代價!所以他向出擊的潛艇下達特別訓令:勇敢地接近船隊!為了減少敵人最後的成功機會,在登陸之前就要給以打擊,即使因此損失潛艇,也應在所不惜!這一訓令出自於一貫注重潛艇及其艇員安危的鄧尼茲之手,可以想像出鄧尼茲內心的痛惜,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德軍的困難此時已經到了何種地步,根據鄧尼茲這一指示,德軍潛艇義無返顧地投入了孤注一擲的戰鬥!

7月6日,德軍U—763號潛艇所遭受到的攻擊就很典型地說明了當時德軍潛艇面臨的被動挨打,該艇被英軍驅逐艦發現後,遭到長達30小時的不間斷追殺,其間英艦投擲的深彈達550顆!最後艇長考爾蒂斯上尉只得駕駛潛艇進入淺海海域,多次潛坐海底,才免遭沉沒。當英艦離開後,這艘潛艇足足花了12小時才艱難駛出淺海,最後平安返回基地。

7月底至8月中旬,盟軍第二、第三支援大隊在航空兵的積極協同下於英吉利海峽西部入口開始搜潛、反潛作戰,重點攻擊從布列塔尼基地出發的德軍潛艇。盟軍此次作戰收穫很大,先後擊沉11艘潛艇。

8月8日,U—667號潛艇攻擊了一支船隊,共擊沉登陸艦2艘、運輸船和護衛艦各1艘,但不久該艇在返航中觸雷沉沒。

8月中旬,又一批德軍潛艇進入英吉利海峽,勇敢投入攻擊,先後擊沉4艘運輸船、1艘護衛艦和1艘掃雷艦,擊傷2艘運輸船,德軍潛艇被擊沉4艘。地面上從諾曼底登陸的盟軍正向內陸大步推進,前鋒直指布勒斯特、洛里昂和聖納澤爾等潛艇基地,鄧尼茲只得下令在上述基地的潛艇轉移至挪威。這樣,同盟國進出英國的船隻,不僅能使用經過北海的航線,還可以恢復使用環繞愛爾蘭以南的舊航線。

8月27日,鄧尼茲見盟軍登陸場已越來越鞏固,潛艇部隊的拚死戰鬥已無力回天,便下令尚在英吉利海峽活動的5艘潛艇撤回挪威。在抗擊諾曼底登陸戰鬥中,德軍潛艇在力量對比眾寡懸殊的情況下,英勇地投入攻擊,總計擊沉12艘運輸船、4艘登陸艦和5艘護航軍艦,擊傷5艘運輸船、1艘登陸艦和1艘護衛艦。但德軍潛艇損失慘烈,面對此情此景,鄧尼茲痛心不已,他在日記中寫道:「潛艇部隊官兵所表現出來的堅忍不拔精神,令我感動,我慚愧比不上他們!」

8月下旬,德軍從挪威和德國本土基地出動十餘艘潛艇,從蘇格蘭和愛爾蘭以北海域對英國沿岸附近海域的同盟國船隊實施攻擊,先後擊沉3艘運輸船、1 艘油船和1艘護衛艦,擊傷1艘運輸船,盟軍護航軍艦擊沉3艘潛艇。在此期間,由於德軍潛艇基本裝備了通氣管,並從危險程度較大的比斯開灣改為從日德蘭至冰島航線進入大西洋,以減少遭航空兵打擊的危險,使得盟軍航空兵發現潛艇的機率大大降低,以至於盟軍飛機和軍艦一發現海面上出現氣泡或水柱,就全力攻擊,而遭殃的往往是鯨魚等水中生物,令人啼笑皆非。事實也不容樂觀,8月至12月,通過日德蘭——冰島航線的德軍潛艇共約100艘次,卻只有1艘被擊沉。

雖然進出大西洋過程中,德軍潛艇的損失大為減少,但取得的戰果非常微小,從9月至12月,四個月間總共才擊沉區區24艘船隻,而只要一發起攻擊被會被發現,因而很快遭到回擊,潛艇損失則高達55艘。在這一時期參戰德軍潛艇中,大都沒有取得什麼輝煌戰績,其中戰果比較大的有U—984號,擊沉3艘並重創1艘運輸船;U—482號,擊沉3艘運輸船和1艘護衛艦;U—486號,擊沉4艘運輸船和1艘驅逐艦,其中1艘運輸船上載有800名士兵。

1944年秋由於盟軍先後攻佔比斯開灣和拉芒什海峽各港口,德軍潛艇基本撤出法國,轉移至挪威卑爾根。由於新基地遠離大西洋主要作戰海域,而潛艇又面臨著巨大的空中威脅,不得不主要採取水下航行往返基地與作戰海域之間,潛艇水下航速又小,這樣一來潛艇的作戰效率便大為降低。

1944年德軍潛艇在大西洋上基本已經失敗了,6月在抗擊諾曼底登陸,損失巨大卻收效甚微。這一年中共擊沉運輸船131艘,總噸位約51.1萬噸,損失潛艇則達264艘!大西洋上的殊死搏鬥漸漸平靜,倒是北極航線上破交與保交作戰越來越激烈(關於北極航線護航戰,筆者將另書專文)年底,德軍潛艇的劣勢已明白無疑,但鄧尼茲仍頑強堅持著代價高昂的潛艇戰,因為一方面可以牽制盟軍大量的兵力兵器,另一方面儘管潛艇付出高昂的代價消滅盟軍的武器、物資和人員,但在陸地上要消滅同樣數量的武器、物資和人員,所付出的代價更大!而且鄧尼茲心中還有一絲希望,那就是只要性能優異的新型Z1潛艇服役參戰,目前的困難局面就會徹底扭轉!

(15)1945年1月至5月

進入1945年,戰爭的局勢更加向不利於德國的方向發展。

1月盟軍又有多項新式裝備投入使用,其一是代號「斯基特」的深彈發射機,以前盟軍所裝備的「刺蝟」深彈發射裝置能同時發射24顆深彈,在目標周圍形成環狀殺傷圈,這樣深彈密度確實大了,但威力卻不大,常常不能一舉將潛艇重創或擊沉,「斯基特」與「刺蝟」正好相反,只能同時發射3顆深彈,每顆都是威力巨大的大裝藥量,只要在目標附近爆炸,潛艇即使不被擊沉也會遭到致命損傷。這兩種裝備結合使用,相輔相成將對潛艇構成嚴重威脅;其二是波長為三厘米的新型雷達,偵測能力更加敏銳,可以發現海面上的通氣管,但是缺點也隨之出現,就是太過靈敏,常將海面上漂浮的金屬垃圾當作通氣管而發出警報,隨著這種雷達的裝備,德軍潛艇憑藉通氣管長時間潛航以躲避打擊的企圖將徹底破產;其三是聲納浮標,這是一種由聲納裝置和無線電發報裝置有機結合在一起的產物,一般由飛機將其投擲到潛艇活動海域,聲納工作後一旦發現潛艇,無線電發報機就自動發出警報,標示出潛艇具體位置,引導飛機或軍艦前往攻擊。上述新裝備的大量使用,使盟軍反潛作戰如虎添翼。

此外,盟軍情報機關通過各種渠道逐漸掌握了德軍建造新型Z1潛艇的情報,盟軍統帥部意識到這種潛艇一旦大量服役,將對同盟國的海上運輸構成巨大威脅,因為Z1潛艇航行時傑出的安靜性和水下高航速是盟軍目前所裝備的所有反潛飛機和軍艦無法對抗的,因此盟軍統帥部將對新潛艇生產工廠的空襲和對德軍V— 1、V—2火箭生產發射基地一樣列為最首要攻擊目標,不惜出動大批飛機對潛艇生產工廠和工廠附近的水陸交通線進行異常猛烈的轟炸,以破壞潛艇的生產製造及生產原料運輸。在盟軍戰略空軍的猛烈轟炸下,Z1潛艇的生產受到嚴重影響,原先在1945年初建成服役的計劃被迫延遲。

但是德軍其他型號潛艇的生產仍比較正常,1月德軍建成服役的裝備瓦爾特發動機300噸新潛艇達30艘,加上停止了對大西洋航線的攻擊,德軍集中於英國附近海域的潛艇多達39艘。而且隨著通氣管的大量使用,潛艇在往返作戰海域和基地之間,可以有效躲避了盟軍反潛飛機和軍艦的打擊,在1月間沒有1艘潛艇在往返途中被擊沉,這令鄧尼茲非常驕傲。但問題也出現了,潛艇因為長時間潛航,無法與潛艇指揮部聯繫,也就無法獲知作戰海域的相關情報,成為瞎子和聾子,直接導致戰果下降。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盟軍的無線電偵聽也因此失去用武之地,只有等潛艇發動攻擊之後,才能發現潛艇的蹤跡進行攻擊。

1月,德軍潛艇擊沉13艘運輸船,約5萬噸,還擊沉1艘獵潛艇,重創1艘護航航母,但損失6艘潛艇。

2月,在鄧尼茲的指揮下,從挪威出動41艘潛艇,全部投入英國沿海,這些潛艇在英吉利海峽和愛爾蘭附近海域擊沉17艘運輸船(計5.3萬噸)和3艘護衛艦,德軍付出15艘潛艇被擊沉。

3月,德軍從挪威派出37艘潛艇,使德軍潛艇在第一線作戰海域的數量達到53艘,先後在英國沿海附近、英吉利海峽等地擊沉9艘運輸船(計4.2萬噸)、1艘護衛艦和1艘掃雷艦,德軍損失潛艇18艘。

盟軍從3月起進一步加強了德國軍事工業尤其是新型潛艇生產廠的轟炸,還在德軍新型潛艇試航的波羅的海實施空中佈雷,以阻撓德軍新型潛艇的建造和訓練。而且隨著德軍在陸上戰場的節節失利,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魯爾區被盟軍攻佔,當月德國的鋼產量下降到1944年平均月產量的15%,煤炭產量也下降到 1944年平均月產量的16%,德軍軍事工業形勢極其嚴峻,但鄧尼茲仍全力組織Z1型潛艇的生產。

4月,德軍從挪威出動44艘潛艇前往攻擊英國沿岸海域,擊沉12艘運輸船,計6.6萬噸、1艘驅逐艦、2艘掃雷艦和1艘武裝拖網漁船,還擊傷4艘運輸船,德軍損失潛艇達20艘。

其中4月12日德軍U—1024號潛艇在愛爾蘭海域先後擊沉2艘運輸船後,遭到盟軍第八護航大隊水面艦艇反擊,盟軍護衛艦實施猛烈深彈攻擊,U— 1024號遭到重創被迫浮出水面,隨即被盟軍俘獲,雖然後來在拖回基地途中傷重沉沒,但盟軍仍從潛艇上繳獲了一批有價值的機密文件。

4月14日由6艘潛艇組成的艇群在北大西洋活動,伺機攻擊同盟國運輸船,被美國海軍發現,美軍認為該艇群的使命是拖帶特殊裝置向美國本土發射V— 2火箭,便立即組織代號為「淚珠」的反潛作戰,在亞速爾群島以北海域投入兩個以護航航母為核心的反潛艦隊,共2艘護航航母和17艘驅逐艦,在岸基航空兵的大力配合下組成反潛搜索線,4月15日和16日盟軍反潛艦隊克服天氣惡劣的困難,發現並擊沉2艘潛艇。鴻運高照的U—805號兩次被發現,卻兩次僥倖逃脫了攻擊。

4月22日,「克羅坦」號護航航母的艦載機擊沉U—518號潛艇,為兩個反潛艦隊的作戰划上圓滿的句號,當天以「博格」號和「科爾」號護航航母為核心的另兩個反潛艦隊前來換班,盟軍此次參戰兵力更為雄厚,共計2艘護航航母和22艘驅逐艦。

4月24日,「博格」號艦載機發現了U—546號潛艇,該艇作困獸之鬥,拚死抵抗,擊沉「戴維斯」號驅逐艦,最終在9艘驅逐艦的圍攻下還是逃脫不了被擊沉的命運。

4月底,鄧尼茲盼望已久的第一艘Z1型潛艇終於建成,由施寧少校為艇長的U—2511號出海參戰,但為時已晚,於事無補。該潛艇是採取分段建造,將潛艇分為八大部件,由32家工廠製造,11家工廠進行部件組裝,再由3家工廠總組裝。雖然沒有在戰爭中一顯身手,但在戰後成為美蘇建造常規動力潛艇的樣板,尤其是蘇聯於五十年代建造的W級和R級潛艇簡直就是Z1型的翻版。

5月1日,德軍已有91艘潛艇在海上活動,還有12艘Z1潛艇完成了戰前訓練,可以投入實戰,從這一趨勢看,德軍潛艇正在慢慢恢復,正如鄧尼茲所期望的,重整旗鼓似乎就要實現了。但是此時,陸地上德國已經失敗了,就在前一天,蘇軍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殺,根據他的遺囑,指定由海軍總司令鄧尼茲海軍元帥接任德國元首兼武裝部隊總司令。

5月4日,鄧尼茲下令潛艇部隊停止戰鬥。

5月5日,U—853號潛艇在美國布洛克島附近海域擊沉1艘運輸船,這是德軍潛艇二戰中在美國沿海所取得的最後戰果,該艇不久即被美軍驅逐艦擊沉。

5月6日,歐洲戰區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宣布歐洲戰場上的所有戰線將在5月8日二十四時前停止一切戰鬥行為。

5月7日,德軍統帥部代表在蘭斯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由於沒有蘇聯代表在場,引起了斯大林的極度憤怒,作為妥協,英美將此次簽署作為草簽儀式。

同一天,英國空軍第二一零中隊的1架「卡塔林那」反潛飛機在挪威卑爾根附近海域擊沉德軍U—320號潛艇,這是二戰中被擊沉的最後1艘德軍潛艇。而德軍U—2336號潛艇在英國福思灣附近海域擊沉2艘運輸船,則是二戰中德軍潛艇取得的最後戰果。

1945年1月至5月7日,德軍潛艇共擊沉54艘運輸船,總噸位約22.3萬噸,損失潛艇62艘。

5月8日,德軍統帥部代表凱特爾元帥在柏林近郊的卡爾斯霍斯特向同盟國遞交了由鄧尼茲簽署的無條件投降書,盟軍通過廣播宣布這一消息,並要求所有在海上的德軍潛艇浮出水面,報告具體位置並開到指定港口向盟軍投降。

5月9日,第一艘德軍潛艇回到基地,向盟軍投降。在隨後幾天中,先後有156艘潛艇返回基地,向盟軍投降。

深受納粹思想熏陶的潛艇部隊官兵,認為鄧尼茲下達的不得破壞武器與自沉軍艦的命令是在受脅迫情況下發出的,並非出自他的真心,何況在德國海軍中,向敵國交出軍艦是有損軍人名譽,加之在1919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海軍曾有過將「大洋艦隊」主力戰艦自沉的先例,德軍潛艇部隊私下傳開了一戰時自沉的暗語代號「彩虹」,先後有203艘(也有史料稱220艘)潛艇在浮出水面之後自沉,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德軍潛艇部隊官兵的頑固。

作為德軍潛艇部隊的指揮官,「狼群戰術」的始作俑者鄧尼茲元帥,5月23日被英軍逮捕,1946年10月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作為二戰主要戰犯,受到審判,並被判處十年有期徒刑,1956年10月刑滿獲釋,定居於西德漢堡。1980年10月在漢堡病逝,享年八十九歲。二戰後期出任英國海軍大臣的坎寧安海軍上將這樣評論他:「是自荷蘭人戴路程以後對英國最危險的一個人!」客觀地說作為潛艇指揮官,鄧尼茲無疑是非常傑出的,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非凡的創新思想,但作為海軍司令,他缺乏深遠的戰略眼光和高屋建瓴的全局觀,對德國海軍走上畸形發展的歧路是負有相當責任的,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潛艇的破交作戰。

圍繞大西洋海上運輸線的破交與保交護航戰,史稱大西洋海戰,是二戰海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從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5月8日,歷時五年八個月之久,主要德國海軍特別是潛艇部隊破壞同盟國海上運輸與同盟國保護海上運輸的激烈鬥爭,其結果對於歐洲戰場上的西歐戰場、蘇德戰場以及地中海和北非戰場都具有重大影響,並對直接影響到了戰爭的勝負。

整個大西洋海戰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是開始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英德海軍之間的較量,總體上是德國處於戰略進攻,英國處於戰略防禦。德國主要依靠潛艇在局部海域實施進攻,主要採取單艇作戰方式,英國則在戰略防禦的基礎上,以部分海上兵力進行了封鎖和護航,以攻擊手段保護海上運輸。

第二階段:1940年7月至1941年12月,是全面展開階段,這一階段中隨著德國佔領挪威和法國,使其潛艇獲得了比較有利的前進基地,加之潛艇的數量又有了較大的發展,德軍潛艇開始採取艇群作戰方式,並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尤其是在1940年7月至10月,更是被稱為潛艇的黃金時期。1941年12月美國參戰後,德軍潛艇也進入美國沿海活動,至此大西洋海戰全面展開。

第三階段:1942年1月至1943年5月,是相持階段,也是高潮和轉折時期,德軍潛艇在遠洋海域繼續實施「狼群戰術」,嚴重打擊了同盟國的海上運輸,並一定程度威脅了同盟國的制海權,同盟國逐漸健全和完善護航船隊體制,擴大護航海域,採取海空協同的立體反潛戰術,逐漸扭轉了不利態勢。

第四階段:1943年6月至1945年5月,是結束階段,在此階段,儘管德國海軍還是處於進攻態勢,但比較被動,幾乎是全力掙扎的狀態下。同盟國憑藉在兵力、裝備上的巨大優勢,採取防禦性護航與進攻性反潛結合,航空兵、水面艦艇和潛艇相互配合協同的戰略戰術,基本保障了海上運輸的安全。曠日持久的海上爭奪最終以德國的失敗而告終。

納粹德國在戰爭爆發時擁有57艘潛艇,戰爭中建成1131艘,總共有1188艘潛艇投入戰爭。其中水面排水量250噸的小型潛艇有三個級別六個型號,共117艘;水面排水量600噸的中型潛艇有兩個級別四個型號,共711艘;水面排水量850噸的大型潛艇有兩個級別五個型號,共169艘;水面排水量1500噸的遠洋潛艇有兩個級別三個型號,共163艘;還有兩個級別的布雷潛艇14艘和兩個級別的補給潛艇14艘。並得到德國空軍800餘架飛機的支援和配合。此外,德國還建造了八個級別約1260艘排水量僅為5噸或10噸的袖珍潛艇,主要用以突襲敵方港口,一般不用於海上破交作戰。

在歷時五年八個月又一周的戰爭中,德軍潛艇共擊沉同盟國和中立國的運輸船2828艘(也有資料為2603艘),總噸位達1468.7萬噸,平均每月擊沉41.4艘,21.5萬噸。其中1943年3月擊沉108艘,計62.7萬噸,為最高月戰績。潛艇所取得的戰績佔德國海軍擊沉運輸船5150艘的 54.9%,總噸位2158.1萬噸的68.1%。而義大利潛艇擊沉運輸船94艘,93.2萬噸和日本潛艇擊沉運輸船147艘,77.6萬噸的戰績根本無法與之相比,德軍潛艇的戰績也是二戰中所有參戰國海軍潛艇中最高戰績。

在被潛艇擊沉的運輸船中,61%是單獨航行的船隻,9%是護航運輸船隊中掉隊的船隻,只有30%是在護航船隊編隊中被擊沉的,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護航船隊體制的作用。

德軍潛艇還擊沉同盟國海軍艦艇175艘,其中主要有航空母艦6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42艘、護衛艦46艘、潛艇5艘。

此外,德軍潛艇還進行了120餘次布雷行動,共布雷2041枚,炸沉各型船隻40餘艘。

德軍潛艇部隊也付出了巨大代價,共損失潛艇778艘,其中719艘潛艇是被同盟國海空軍擊沉,其餘59艘則是由於碰撞或事故等其他原因損失的。在被擊沉的潛艇中,被英軍擊沉的約500艘,佔了絕大多數。所有被擊沉的潛艇中,由飛機擊沉的有289艘,由飛機和軍艦協同擊沉的47艘,合計336艘,占損失潛艇的46.7%。飛機強大的反潛威力可見一斑。

戰爭期間在德軍潛艇部隊服役的官兵總共約4.1萬人,陣亡和失蹤的達2.8萬人,被俘0.5萬人,傷亡總共約3.3萬人,傷亡率高達80%,是德國陸海空三軍諸軍兵種中傷亡率最高的部隊。

同盟國方面,人員傷亡難以統計,僅犧牲的運輸船海員,就有約5萬人,英國海軍犧牲的7萬餘人中大多數也是在同德軍潛艇的戰鬥中英勇獻身的,因此保守地說,同盟國的人員傷亡在10萬以上。交戰雙方如此慘重的人員傷亡,這場貫穿戰爭全程的海上戰役,其悲壯慘烈可見一斑!

同盟國以極其高昂的代價,保障了大西洋航線的安全,取得了大西洋之戰的最終勝利,不僅挽救了英國,也贏得了戰爭。五年多的海上廝殺,雙方在護航破交作戰中,無論是戰略戰術的比拼,情報分析與密碼破譯的較量,飛機軍艦與潛艇的鬥智斗勇,還是雙方官兵的無畏與頑強,都在海上戰爭史上樹起了一座豐碑,創造了很多堪稱經典的戰例,成為後人研究潛艇破交與反潛護航的絕佳教材。而從此之後,潛艇這一艦種也深受各國海軍重視,在戰後極大影響了各國的軍事戰略和海軍戰略。

深受納粹思想熏陶的潛艇部隊官兵,認為鄧尼茲下達的不得破壞武器與自沉軍艦的命令是在受脅迫情況下發出的,並非出自他的真心,何況在德國海軍中,向敵國交出軍艦是有損軍人名譽,加之在1919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海軍曾有過將「大洋艦隊」主力戰艦自沉的先例,德軍潛艇部隊私下傳開了一戰時自沉的暗語代號「彩虹」,先後有203艘(也有史料稱220艘)潛艇在浮出水面之後自沉,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德軍潛艇部隊官兵的頑固。 作為德軍潛艇部隊的指揮官,「狼群戰術」的始作俑者鄧尼茲元帥,5月23日被英軍逮捕,1946年10月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作為二戰主要戰犯,受到審判,並被判處十年有期徒刑,1956年10月刑滿獲釋,定居於西德漢堡。1980年10月在漢堡病逝,享年八十九歲。二戰後期出任英國海軍大臣的坎寧安海軍上將這樣評論他:「是自荷蘭人戴路程以後對英國最危險的一個人!」客觀地說作為潛艇指揮官,鄧尼茲無疑是非常傑出的,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非凡的創新思想,但作為海軍司令,他缺乏深遠的戰略眼光和高屋建瓴的全局觀,對德國海軍走上畸形發展的歧路是負有相當責任的,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潛艇的破交作戰。 圍繞大西洋海上運輸線的破交與保交護航戰,史稱大西洋海戰,是二戰海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從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5月8日,歷時五年八個月之久,主要德國海軍特別是潛艇部隊破壞同盟國海上運輸與同盟國保護海上運輸的激烈鬥爭,其結果對於歐洲戰場上的西歐戰場、蘇德戰場以及地中海和北非戰場都具有重大影響,並對直接影響到了戰爭的勝負。 整個大西洋海戰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是開始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英德海軍之間的較量,總體上是德國處於戰略進攻,英國處於戰略防禦。德國主要依靠潛艇在局部海域實施進攻,主要採取單艇作戰方式,英國則在戰略防禦的基礎上,以部分海上兵力進行了封鎖和護航,以攻擊手段保護海上運輸。 第二階段:1940年7月至1941年12月,是全面展開階段,這一階段中隨著德國佔領挪威和法國,使其潛艇獲得了比較有利的前進基地,加之潛艇的數量又有了較大的發展,德軍潛艇開始採取艇群作戰方式,並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尤其是在 1940年7月至10月,更是被稱為潛艇的黃金時期。1941年12月美國參戰後,德軍潛艇也進入美國沿海活動,至此大西洋海戰全面展開。 第三階段:1942年1月至1943年5月,是相持階段,也是高潮和轉折時期,德軍潛艇在遠洋海域繼續實施「狼群戰術」,嚴重打擊了同盟國的海上運輸,並一定程度威脅了同盟國的制海權,同盟國逐漸健全和完善護航船隊體制,擴大護航海域,採取海空協同的立體反潛戰術,逐漸扭轉了不利態勢。 第四階段:1943年6月至1945年5月,是結束階段,在此階段,儘管德國海軍還是處於進攻態勢,但比較被動,幾乎是全力掙扎的狀態下。同盟國憑藉在兵力、裝備上的巨大優勢,採取防禦性護航與進攻性反潛結合,航空兵、水面艦艇和潛艇相互配合協同的戰略戰術,基本保障了海上運輸的安全。曠日持久的海上爭奪最終以德國的失敗而告終。 納粹德國在戰爭爆發時擁有57艘潛艇,戰爭中建成1131艘,總共有1188艘潛艇投入戰爭。其中水面排水量250噸的小型潛艇有三個級別六個型號,共117艘;水面排水量600噸的中型潛艇有兩個級別四個型號,共711艘;水面排水量850噸的大型潛艇有兩個級別五個型號,共 169艘;水面排水量1500噸的遠洋潛艇有兩個級別三個型號,共163艘;還有兩個級別的布雷潛艇14艘和兩個級別的補給潛艇14艘。並得到德國空軍 800餘架飛機的支援和配合。此外,德國還建造了八個級別約1260艘排水量僅為5噸或10噸的袖珍潛艇,主要用以突襲敵方港口,一般不用於海上破交作戰。 在歷時五年八個月又一周的戰爭中,德軍潛艇共擊沉同盟國和中立國的運輸船2828艘(也有資料為2603艘),總噸位達1468.7萬噸,平均每月擊沉41.4艘,21.5萬噸。其中1943年3月擊沉108艘,計62.7萬噸,為最高月戰績。潛艇所取得的戰績佔德國海軍擊沉運輸船5150艘的54.9%,總噸位2158.1萬噸的68.1%。而義大利潛艇擊沉運輸船94艘,93.2萬噸和日本潛艇擊沉運輸船147艘,77.6萬噸的戰績根本無法與之相比,德軍潛艇的戰績也是二戰中所有參戰國海軍潛艇中最高戰績。 在被潛艇擊沉的運輸船中,61%是單獨航行的船隻,9%是護航運輸船隊中掉隊的船隻,只有30%是在護航船隊編隊中被擊沉的,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護航船隊體制的作用。 德軍潛艇還擊沉同盟國海軍艦艇175艘,其中主要有航空母艦6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42艘、護衛艦46艘、潛艇5艘。 此外,德軍潛艇還進行了120餘次布雷行動,共布雷2041枚,炸沉各型船隻40餘艘。 德軍潛艇部隊也付出了巨大代價,共損失潛艇778艘,其中719艘潛艇是被同盟國海空軍擊沉,其餘59艘則是由於碰撞或事故等其他原因損失的。在被擊沉的潛艇中,被英軍擊沉的約500艘,佔了絕大多數。所有被擊沉的潛艇中,由飛機擊沉的有289艘,由飛機和軍艦協同擊沉的 47艘,合計336艘,占損失潛艇的46.7%。飛機強大的反潛威力可見一斑。 戰爭期間在德軍潛艇部隊服役的官兵總共約4.1萬人,陣亡和失蹤的達2.8萬人,被俘0.5萬人,傷亡總共約3.3萬人,傷亡率高達80%,是德國陸海空三軍諸軍兵種中傷亡率最高的部隊。 同盟國方面,人員傷亡難以統計,僅犧牲的運輸船海員,就有約5萬人,英國海軍犧牲的7萬餘人中大多數也是在同德軍潛艇的戰鬥中英勇獻身的,因此保守地說,同盟國的人員傷亡在10 萬以上。交戰雙方如此慘重的人員傷亡,這場貫穿戰爭全程的海上戰役,其悲壯慘烈可見一斑! 同盟國以極其高昂的代價,保障了大西洋航線的安全,取得了大西洋之戰的最終勝利,不僅挽救了英國,也贏得了戰爭。五年多的海上廝殺,雙方在護航破交作戰中,無論是戰略戰術的比拼,情報分析與密碼破譯的較量,飛機軍艦與潛艇的鬥智斗勇,還是雙方官兵的無畏與頑強,都在海上戰爭史上樹起了一座豐碑,創造了很多堪稱經典的戰例,成為後人研究潛艇破交與反潛護航的絕佳教材。而從此之後,潛艇這一艦種也深受各國海軍重視,在戰後極大影響了各國的軍事戰略和海軍戰略。附一 德軍潛艇年度戰績與損失表

時間

擊沉運輸船數量

擊沉運輸船噸位

損失潛艇數量

1939年9月至12月

114艘

42.3萬噸

6艘

1940年

471艘

218.6萬噸

31艘

1941年

432艘

217.5萬噸

24艘

1942年

1160艘

696.6萬噸

87艘

1943年

466艘

220.3萬噸

245艘

1944年

131艘

51.1萬噸

264艘

1945年1月至5月

54艘

22.3萬噸

62艘

總計

2828艘

1468.7萬噸

719艘

附二 雙方王牌

同盟國方面:

(1)唐納德·麥金泰爾英國海軍上校,1941年3月擔任OB—293護航運輸船隊司令時,指揮護航軍艦擊沉德軍U—99號和U—100號2艘王牌潛艇;後來指揮「赫斯佩魯斯」號驅逐艦共擊沉5艘德軍潛艇。

(2)布洛克英國空軍少校,B—24「解放者」反潛飛機的機長,取得擊沉4艘潛艇擊傷多艘的戰績。

(3)美軍「卡德」號護航航母,舷號ACV—11,屬於博格級,該艦的艦載機共擊沉4艘潛艇,其中2艘補給潛艇。

德國潛艇方面:

(1)總戰績最高:U—48號,共12次戰鬥巡航,前8次艇長是赫伯特·舒爾策少校,後2次艇長是漢斯·勒辛海軍中校,最後2次艇長是海因里希·布萊羅德海軍少校,總戰績是擊沉1艘護衛艦和54艘運輸船,總噸位32.2萬噸。

(2)單艘潛艇單次戰鬥巡航最高戰績:U—107號潛艇在1941年4月至6月在弗里敦海域擊沉14艘運輸船,約8.67萬噸。

附三 典型的「海狼」——德軍IX—B型大型潛艇

同級艇14艘,水上排水量1178噸,水下排水量1230噸,艇長76.8米,寬6.8米,水上最高航速18節,水下最高航速7.3節,水上最大續航力 8000海里(12節),水下最大續航力60海里(4節),最大下潛深度230米,動力裝置為兩台4400馬力柴油發動機和兩台375馬力電動發動機,武備為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前4後2),後期加裝105毫米和37毫米高射炮各1門,或四聯20毫米機關炮1門。可攜魚雷22條,柴油165噸,最大自持力60天,艇員48人。

參考書目:

第二次世界大戰海戰史 海潮出版社

中外海戰大全 海潮出版社

第二次世界大戰兵種作戰系列:海戰 知識出版社

二十世紀血戰紀實:海戰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二十世紀大海戰 海洋出版社

海空大戰:二十世紀世界海軍航空兵戰史 航空工業出版社

世界海戰奇觀 團結出版社

王牌戰艦的覆滅 海洋出版社

世界百年空戰紀實 世界知識出版社

世界空中作戰八十年 上海科普出版社

碧空響翼:世界著名軍用飛機 湖南出版社

海中殺手(美國 道比·梅遜)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德國 蒂佩爾斯基希) 解放軍出版社

《艦船知識》月刊

作者:周明【大西洋反潛戰】引自:燃燒的島群 戰爭的藝術

(完)


推薦閱讀:

所謂正規化管理, 就是靠領導的命令管理?
一夜巨變:沙特王儲被廢!沒有石油後的中東還能牛多久?
核彈在你旁邊爆炸會怎樣?
軍情直播間的節目形式是什麼?
馬克沁機槍使得33年後百萬士兵為此喪命,怎麼樣?

TAG:第二次世界大戰 | 納粹德國 | 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