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時記趣
這倆天,看了《舌尖上的中國》,之前從沒看過,感觸頗深,把那些紮根在我記憶深處的關於小時候的味道,記憶,一起牽扯出來。
我本身喜歡做飯,只是許多時候條件不允許,要上學上班,時間不多,食材有限。我很喜歡裡面的很多菜肴的做法,是很古老很傳統,代代傳承下來的,酸菜、腌魚肉,鹹鴨蛋,豆瓣醬,稻花魚到蘇式糕點,這些做法,是外曾祖母告訴外婆,外婆告訴媽媽,媽媽告訴女兒,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是手藝傳承,更是粗茶淡飯間往事回憶情感的傳遞。
小的時候,中秋節,那時候,月餅是家裡外婆媽媽手工做的。做月餅的時候,媽媽和我說:你外婆可會做月餅了,我小時候,每年中秋,你外公會從供銷社背一袋白面,外婆比媽媽巧多了,會捏小兔子、小老鼠、小貓小狗,栩栩如生。從媽媽的口中,我得知了許多那個從未謀面的外公的音容笑貌,還有關於他的許多趣事。
聽媽媽繪聲繪色的絮叨,我似乎能想像外婆那雙纖細巧手,還有花樣繁多的面點。媽媽做的月餅,有紅糖餡的,芝麻餡的,不像外婆那個形狀各異,都是圓圓的,不僅有月餅,還有七零八落菱角,用鹽水煮熟的花生,可能還有一倆把蓮蓬,這些東西都是就地取材,節前會和媽媽去水裡找野生的菱角,自家院前的花生。中秋,在兒時,個個小夥伴不管吃不吃,都拿這些吃食在月亮下追逐打鬧,叫囂著,給嫦娥吃,玉兔吃。
這些月餅糕點麵食的做法,我全然不會但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那個味道,這些味道承載著故鄉,團圓。
《舌尖上的中國》里有一集放的一個老奶奶做豆瓣醬腌菜,和我奶奶做的很像。奶奶是個很懂得吃喝的人,所以高壽,但我一直在外求學,她和外婆的手藝,我都沒學會,小學之前,她家做好吃的,我都會去蹭吃蹭喝,豆瓣冬瓜醬,絲瓜蘿蔔絲糰子,藕餅,鹹肉燉魚,豌豆燒肉等等。
奶奶的豆瓣醬腌菜和那位老奶奶如出一轍,豆瓣醬腌菜從夏天可以吃到冬天,搭配稀飯和包子。夏天,奶奶家的院前院後,都是菜,絲瓜爬滿屋前屋後,還有躺在地上的南瓜,菜園邊還有一圈豌豆。絲瓜的繁殖能力很強,到處垂著,每天吃都吃不完,奶奶用它切碎和肉糊攪拌,加上生薑蔥蒜提鮮,用山藥拍碎增加黏性糊上麵粉,爺爺燒大半鍋油,高溫炸,這就是糰子的製作過程,我深諳各種調料,但最重要的是油溫和火候,所以我還是不會。每年過年,我家炸糰子都要請奶奶來炸,因為一年到底糰子做的好壞,寓意明年這家的財運和安康,不容馬虎,奶奶五個兒子,挨家挨戶來。在夏天,吃上時令性的絲瓜糰子,非常棒!如今,奶奶已經故去了,炸糰子的手藝被父親學會了。我還有一個忘不了就是豌豆燒肉,其實我小時候,就很少有人家種豌豆,但是奶奶說,各色各樣,要一應俱全,不要等到想的時候又沒有。豌豆可以生吃,甜甜的,等到夏天,它就開始變老了,這時候摘下來,去掉倆邊的絲,跟過年腌制的鹹肉一起下鍋燒,好吃的不得了。後來我也在超市買回來燒過,再也不是那個味道,豌豆不是自家菜園旁的籬笆邊,豬不是自家養的,鍋也不是柴火大鐵鍋,最重要的手藝沒有。
童年的時光是素年錦時,童年的美食是素年錦食。那時候,我家院前有一個菜園,裡面我親手移植的一棵棗樹,籬笆邊有幾處夜來香,還有泡茶的菊花,裡面四季種著不同的時蔬:韭菜、土豆、豇豆、西紅柿、青椒,茄子,白菜,青菜,芋頭,大蒜,小蔥,還有小茴香。菜園盤是豬圈,每年養倆只豬,一隻賣,一隻自家吃,豬圈前面走著許多黃花菜,還有不知道哪來的向日葵,每年都開了又敗,敗了又開!
老公的媽媽嫌我挑食,我想如果不是小時候吃的東西有選擇又美味,我必定不會挑食。我懷念小時候媽媽做的長豆燒小公雞,雞是自家養的,懷念小茴香煎餅,懷念幼時的菜園,懷念哥哥帶我坐著木船去藕花深處找蓮蓬,懷念屋後成畝成畝的油菜花,想念我的小棗樹,想念家裡煙囪上飄出的炊煙裊裊。
時過境遷,那個家,久無人居。
我很想有這樣的家,有一片菜園,裡面種著各種時蔬,院子里有一條大黃狗趴在椿樹下乘涼,小廚房的煙囪里飄著炊煙,葡萄架下有一老頭在躺椅上沉睡。
推薦閱讀:
※我愛上了一個有家庭的男人,該怎麼辦
※是否男生都該有紳士風度?
※《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給我們的啟示有哪些?
※自己寫劇本拍一部劇情電影要花多少錢?
※神探狄仁傑5劇中有哪些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