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交互設計創新_IXDC2016前瞻

4月的一個周六下午,參加了這個設計活動。

接到命題的時候,我在灣區休假。講說的內容也是在此期間斷斷續續寫成的。

對待「創新」,心情非常複雜。開始我用了一個更為激進的闡述方式,後來決定改的柔和。

這個課程其實是準備作為今年團隊內部的一個課程。

是關於HCI中用戶認知結合交互設計項目管理的內容方向。

你會發現,「創新」這個詞,特別是設計師、從事設計工作的人,很喜歡掛在嘴邊的口頭禪。

創新是什麼?工作中,我們會有好多理解。

作為面向消費市場的設計師,我對創新的理解是十分務實的。

這個定義我認為是對的——創新是契合、發掘用戶需求,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

那很關鍵的一點是,創新不是目的,是手段、是方法。

創新是設計師最喜歡提的概念。

這是不同於工程師。工程設計採用計算、類比法,工作的性質主要是改進、完善而非創新;設計通常意義上,非常講究原創和獨創性,需要豐富的想像、創新能力和前瞻性,而不是嚴謹、繁瑣的邏輯。

我們需要通過創新來體現設計價值,但天然的,創新的結果很難測量。

但這裡就有引申出一個誤區,因為創新很重要,會有出現為了創新的設計的情況。

而面向市場的項目,為了創新而設計,容易產生過度設計(over-design),是做不到有效的、無益的。

過度設計這個概念,是我剛工作時候,便被反覆提醒的事情。

有一些過往很有代表性的例子。

Clear有豐富的手勢,完成一個todo,刪除一個todo,創建一個todo都是使用各種手勢完成。

某個瀏覽器的手勢自定義,大量的手勢,甚至還原一個tab需要畫一個U型。

某個瀏覽器,你會發現菜單項,是大量沒有文字說明的圖形標識。

這幾個產品是把設計技術進行了過度使用,手勢觸發行為的過度使用、圖形符號的過度使用。

通常造成這樣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三個。缺乏專業理論支持、缺乏體驗商業價值、缺乏落地可實現性(典型的dribbble們)。

如何避免這些誤區,做有效的交互設計創新。在我的理解中,最需要有意識的做過程管理。這又會細分為4個方向。

  • 聚焦改變用戶行為的設計。
  • 匹配項目商業訴求。
  • 控制實現成本。
  • 測量創新結果。

因為我們的主題是做交互設計創新,所以接下來看下如何做來改變用戶行為的設計。

第一點,其實有個小問題——為什麼是關心改變用戶行為的設計?

背後一個在工作中反覆界定的問題,就是交互設計與視覺設計的區別。

有一個基本原則是,一同對設計體驗負責,但交互設計解決行為,視覺設計解決感受。

如果是視覺設計,這裡就可以換個詞,比如情感化設計。

這裡我主要會來引申一個TTM模型,這是美國心理學教授普羅察斯卡(prochaska)提出的,它整合了若干個行為干預模型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故又稱為行為分階段轉變交叉理論模型。

這個模型的核心觀點是,人的行為變化不是一次性的事件,而是一個漸進的和連續的過程。

  • 前意向階段,人們有了改變行為的意向,處於這個階段人對結果是不可知、死心。混沌狀態。
  • 意向階段,打算改變、意識到改變成本,但沒有實際行動,非常矛盾。典型的拖延症喔- -。
  • 準備階段,付諸了一些行動步驟。制定計劃。
  • 行動階段,做出了行為改變。但這與最後的行為改變終止不一樣termination。
  • 複發階段,因為各方面的問題,回到了之前的某個階段。
  • 維持階段,保持行為並形成習慣。完成行為轉變。

我們可以通過剛剛手勢自定義的案例來理解這個模型。

這個交互設計的創新初衷是,會帶來便利,顯然相對於做鍵盤輸入,一個手勢的步長很短。

那我們看下,最後這類設計沒有普遍使用,究竟出了什麼問題。RestoreTAB。

作為個體用戶的你可以反思一下是哪些步驟什麼阻止了你使用這些手勢。

  • 前意向階段,我看到這個界面之前,並不知道還可以這樣restore tab。
  • 意向階段,因為完成restore tab只有一步,也願意嘗試。
  • 準備階段,準備使用,於是會進行準備記下來,U代表restore tab。
  • 行動階段,我會從設置回去,嘗試使用。
  • 複發階段,誤操作的成本回到意向階段,忘了是U回到了準備階段。
  • 維持階段,難以進入維持階段。

那我們稍微延伸,為什麼手勢的行為改變容易複發階段。

這裡有一個比較廣泛的手勢可用性定性測試,顯示:

基於首要任務的精準複雜任務,人們願意使用簡單、原始的手勢。

比近距離基於手指的手勢,人們更願意使用肢體、基於手的手勢。(83%)

Finger-based gesture手勢設計還有一些特性,類比桌面與手機的手勢行為,你會使用手指點擊,替代滑鼠點擊。手指滑動,替代滑鼠滾輪。手指拖拽,替代滑鼠拖拽。這些行為模型對於你已經建立了很久,本質上也只是一種隱喻。

總而言之,在手機中嘗試創建新的手勢越來越難。

也可以看到一些成功的手勢教育的case。Twitter的下拉刷新。

在我們的產品百度瀏覽器里,也有類似的創新設計。

需求:大屏幕的點擊關閉按鈕,精準點擊成本高。

解決:選擇手勢,能夠提供更好的便利性。

歷程:開始將雙指滑動手勢,作用於全局的新建、關閉、切換行為。收斂為主功能視圖中主要任務的補充關閉行為。始終提供教育(For新用戶)。

通過用戶行為數據跟蹤,與用戶訪談,很容易形成用戶行為習慣。明確這個目前就是一種有效的創新設計。

創新真的不是一蹴而就,改變用戶行為,是漸進與連續的過程。

行為改變在每個階段,也都有一些特有的方法。

我結合例子來講3個方法的使用。這個是百度瀏覽器的K12主題項目。

業務訴求:引導頁·提升主題的使用量。

問題:因為內容產量不滿足,用戶會在沒有可用主題的情況下自然跳過。

我們希望改變用戶行為,減少內容不滿足引起的流失。

這裡有一個模型演變對應用戶行為改變的過程。

這就是一個引導頁,包含已有的主題,以及一個跳過按鈕。我們不希望他跳過,用戶的跳過的潛台詞也是這兒沒我需要的主題。

那我們如何改變這個行為,先來分析下這個行為過程。

  • 前意向階段:可以不跳過,告知可以解決問題。
  • 意向階段,用戶的問題是獲取麻煩?使用稱為「痛苦減輕」的方法,只要點擊那個按鈕就可以了!因為完成一件事情只有一步,也願意嘗試。
  • 準備階段:用戶將準備進行點擊。用戶的問題是點擊定位成本高?使用稱為「自我決意」的方法,許諾參與互動就會獲得想要的主題。
  • 行動階段:大量的鋪墊後,點擊一下!
  • 複發階段:再進來好像也沒有變化?使用稱為「權變處理」的方法,建立契約,這個也是關聯了一個許願單功能。許願的主題將被實現!
  • 維持階段:願意進來並參與許願單,改變用戶的跳過行為,形成習慣!

最後給留個大家一個小故事,這是我前幾天去灣區的飛機上,發生的事情。

Adams是那架飛機的執飛機長,這是他退休前最後一次執飛。在他三萬多的飛行歷史中,從未折彎過一塊金屬部件,也未曾使一位乘客受傷,更沒有收到過一張飛行罰單。在他四十六年上千萬英里的飛行里程中,規避過上千次雷暴,挫敗了發動機故障、爆胎、電子設備失效等事故,也因此沒有出現在6點的突發報道中。共計運送50萬人次的乘客安全達到目的地。他以堅韌和細心保持安全可靠的飛行記錄。

其實,蠻榮幸能夠經歷這樣一件事情。也希望自己能夠以專業精神,做對人們有益的設計。與大家共勉。

原文鏈接,包含PPT內容。

IXDC2016-前瞻活動


推薦閱讀:

版本控制工具 Abstract 是如何提升設計團隊協作效率的?
淺談小紅書圖片標籤
超贊!UX寫手必備技能
facecar報告丨汽車智能儀錶盤設計指南
關於工單排序設計的思考

TAG:交互設計 | 設計 | 創新 |